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只有少数富人的房子是砖混结构的洋楼别墅,主人房、仆人房、小院、树木、花草应有尽有。一般普通居民的房子都是用带波浪的铁皮(像国内早先建房用的石绵瓦)建造的拱顶屋子,用树枝围个小院,就有了家的感觉。
铁皮房是埃塞所有居民梦寐以求的,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当地的居民都会盖一个铁皮房。但是,还有一些房子令人大吃一惊。
刚来埃塞的时候,我和朋友走在闹市的大街上,突然看见公路边上有一个像棺材一样的东西,横在人行道上,吓了我一跳:“怎么有口棺材在这里呀?”朋友告诉我,那是别人的房子。我感到很惊讶,居然还有这样的“房子”。
我围着房子转了一圈,房子是这样建造的:在两头各竖两根手腕粗、近一米高的木棍,这两根棍之间再绑一根木棍,就搭好了房子的支架。两边再用铁丝绑上两块建房用的铁皮,顶上盖一块铁皮,就初具规模了。房子的一边用铁皮封死,另一边用铁皮制成可以开启的门,就算大功告成。底部用木棍架空,离地面三四十厘米,长不足两米,宽不足一米,正好躺下一个人。
有一次,我在紧挨公路的人行道上,看见地上睡着一个母亲带着3个孩子,最小的1岁左右,大的也就五六岁,只盖着一块白色被单。汽车从旁前驶过,行人从脚边穿过,母子四人依然睡态安逸,表情宁静。这种小屋的主人比起那些只能露宿街头的人来说要幸福很多,房子虽然只能躺下一个人,并且永远都暗无天日,但它能挡风遮雨。它使一个人有了归宿,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
这种小房子,在亚的斯亚贝巴的每条大街和街面房子的缝隙中都会有好多个。每当看见它,我都会有很多感慨。我所能做的只是像杜甫一样的祈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本报驻埃塞俄比亚特约记者代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