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人民论坛|萧功秦:警惕新左派的极左化危险
【二条】调查:你挂不到的号,“号贩子”都能搞到,到底是谁在给他们撑腰?
【三条】袁立讲述公益故事:一场意外的公益之旅
【四条】第一巡回法庭2015系列精品案例|裁判要旨概览
编辑|吕小品
近日,一段“女孩痛斥号贩子”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视频中的女孩怒斥医院人员与“黄牛”内外勾结将300元挂号费炒到4500元。但医院随后予以否认。近日,记者来到视频中事发地北京市广安门医院及另外两家著名三甲医院进行实地调查。
事件发生后医院加强管理但“号贩子”依然存在
记者26日在广安门医院看到,发生“女孩痛斥号贩子”事件后,医院加大了对号贩子的驱散力度,多个楼层都能看到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但当记者在门诊大楼的特需门诊挂号处附近看墙上的价目表时,仍有“号贩子”前来询问是否需要专家号。
据“号贩子”介绍,买一般专家的号收300元至500元的“服务费”,买知名专家的号,如擅长诊疗中晚期肿瘤的一位医生,服务费收2500元。记者从贴在医院墙上的价目表看到,这位医生的特需门诊挂号费为500元。
特需门诊专家只看“老病人”无法走正常途径挂号
广安门医院挂号窗口前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称,号贩子提到的这位特需门诊的孙医生年龄大了,只给看过病的老病人看病,不再给新病人挂号。“号贩子”则声称可以提供有这位医生签名和印章的诊疗本,证明是老病人,交完费后便可找医生看病。
同日上午,北京同仁医院挂号大厅显示屏的专家号也大多“挂满”。有患者表示,此前在网上尝试挂了一周的号都没成功,后又连续排了10天的队才挂到专家号。当记者向工作人员问询怎样挂某眼科特需门诊的医生的号时,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他的号不挂,一般的眼病不用找他,只能通过别的专家转给他。
“号贩子”:北京三甲医院都能买医生不看不收钱
另一个“号贩子”更是声称向他买号更加方便:“下午1点,不用排队,进去就看。医生要不给你看,我一分钱不收。”
医生:遇到看出是通过“号贩子”买号的病人也不忍拒诊
北京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他们在接诊病人时一般不会要求患者提供本人身份证号,一个个去核实是不是本人,这样会非常影响效率。另外,有时候患者进来,从接诊卡上他们也能看出来的并不是接诊卡所写的人,基本能猜到号是从号贩子手里买的,但考虑到很多患者是从外地来的,钱也花了,也非常不容易,作为一名医生,如果不给看,心里实在说不过去,“总不能把病人赶出去吧”。
安保人员竟“热心”提供号贩子联系方式
26日上午十点左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挂号大厅人头攒动,大厅显示屏显示专家号大多“已满”或“停诊”。据了解,儿科一位专家一周出诊两天,一天可以接五个号,提前预约也很难挂上,可谓“一号难求”。
于是记者向门口的一位安保人员咨询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迅速拿到专家号,该人员给了记者一个联系方式,声称可以找他挂号。另一位安保人员也“热心”地给记者提供了类似的联系方式,并嘱咐“我可什么都没有说,你们不要外传。”
“号贩子”透露挂号玄机:提前三个月就能挂
当记者持续追问他手中大量号源从何而来时,“号贩子”透露:“你们挂不到是因为不知道放号的程序,医院有些专家号提前三个月就能挂。”
根据记者亲身体验,挂当天的儿科内科专家号,需要先在儿科分诊台领取挂号凭证再去挂号,而领取凭证无需提供任何的身份信息。这也就为票贩们拿到这些凭证,提供了可能。
盘点“号贩子”拿号的三种方式
其一,网上囤号。因为多数医院的网络挂号平台并未与公安部门的身份证系统联网,实名制成了“伪实名”。一些“黄牛”利用已有身份证件甚至编造虚假身份信息,先将线上号源“秒杀”囤积,找到买家后取消原有预约,再立刻用患者真实姓名补占。
其二,倒卖占位。不少“号贩子”在医院专职蹲点,常年占据排队挂号的“队首”位置,甚至暴力干扰患者正常挂号。
其三,获取医院内部号源。就此而言,前两者并不需要有医院的关系。而多数号源正是通过前两种途径,倒卖出去的。
现行法律规定缺位民警执法难以对“号贩子”形成致命打击
由于法律规定的缺位,“号贩子”钻了“无法可管”的漏洞,公安机关拿“号贩子”都无能为力。当前我国刑法仅对倒卖车票、船票的票贩子有明确入罪规定,但对于倒卖医疗号源的号贩子没有针对性规定。
北京月坛派出所民警曾向媒体吐露执法中的无奈:根据现行法律,抓住了这些号贩子只能治安拘留五天;罚款金额太低,基本都在一百元以内;罚了就不能拘,拘了就不能罚,因此总不能对号贩子形成致命打击。
谁在给“号贩子”撑腰?
由此来看,真正给“号贩子”撑腰的,一则是挂号流程上存在的技术性漏洞,二则是惩处方式上的法律漏洞。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国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普及,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医院成了“全国看病中心”,无论病情轻重,患者都迷信到“大医院”就诊,过度医疗也造成了大医院“一号难求”的现状,变异成滋生“号贩子”的土壤。
如何杜绝“号贩子”现象?
个别医院内部确实存在人情诊疗的现象,但因此把“号贩子”的猖獗全部归因于医院并不客观。要想彻底打掉“号贩子”的饭碗,还需要从上述三个方面逐一入手,各个击破。堵住技术漏洞,让实名制就医“名副其实”;及时修法,让倒卖医院号源者入刑,增强法律威慑力;推广分级诊疗制度,均衡优质医疗资源,让更多的患者无须千里奔赴“北上广深”才能就医。
【头条】搜狐文化丨贺卫方:为什么大家总感觉不合理的事情会发生
【二条】荒唐|上海出台"新政"补偿"天使投资"损失最高60%!
【三条】时评|谭敏涛:那边还在悲伤,这边却在表彰一一评东方之星沉船事故
【四条】仲裁观察|北仲2015年度工作报告
促进
法治推动
公益洞悉
法律品读
大案大案
主编:李轩
主办: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
投稿合作:mycasegao@163.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近期热文《学者立场|游伟:刑事司法不能失去宪政这一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