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成都筑城以来的历朝地图,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格局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得以保持延续,从秦汉时期的“两城相并、两江珥市”,到清朝形成“三城相重、两江环抱”,至今,从成都上空俯瞰,都可以看到这片格局。
成都人熟悉的宽窄巷子、文殊坊、皇城遗址和春熙路,都在这片区域里。
这就是在成都最新的城市规划中提到的“中心城区两江环抱区”,由府河、南河、饮马河和西郊河围合而成,包括少城、皇城及大城核心区,约13.6平方公里。
9月21日,市规划局正式发布《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以五环路为界划定“11+2”中心城区的“中优”范围。
昨日,成都商报从成都市建委获悉,中心城区两江环抱区,将成为“中优”的先行区、起步区、示范区。未来,这片区域将建成以天府文化为特质、以新型业态为载体、文商旅相融合的城市核心功能区,突出“文化+”导向,以“三增三减”为手段,实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新定位。
以“文化+”为产业发展主导
构建春熙路商圈等五个产业生态圈
但目前,该片区仍存在历史格局尚存但风貌特征不突出,文化资源富集但体验感知不明显等问题。
因此,按照“中优”部署,成都将以“五优”(优功能、优产业、优形态、优空间、优方式)为原则,以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以“文化+”为产业发展主导,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重点载体和重大项目的策划实施,形成“两轴一环、三城五坊、一网多点”的总体结构,构建春熙路商圈、老城文化圈、宽窄旅游圈、文殊坊文创圈、锦江生态圈等五个产业生态圈。
文殊坊文创圈
一期项目年底重新开街明年启动二期建设
文殊坊文创圈将依托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打造成为成都市“文创产业地标和创新消费引擎”,项目占地约151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0.4万平方米。
目前,计划于2017年年底文殊坊一期项目重新开街,2018年启动二期项目建设,2019年全面建成。
成都人熟悉的宽窄巷子、文殊坊、皇城遗址和春熙路,都在这片区域里。9月21日,市规划局正式发布《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以五环路为界划定“11+2”中心城区的“中优”范围。昨日,成都商报从成都市建委获悉,中心城区两江环抱区,将成为“中优”的先行区、起步区、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