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问答净空法师(18)

问:‘请问念佛堂绕佛由在家居士领众是否如法?’

答:如果念佛堂没有出家的法师,在家居士领众是如法。如果有出家法师,出家法师不愿意领众,吩咐居士领众,也是如法。

问:‘有同修说在家居士功力不够,跟着后面绕佛很容易受伤。请慈悲开示。’

答:这些话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学佛,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遵守佛的教诲,世尊在灭度之前教导我们‘四依法’,就是怕我们后世学佛遭遇到许多困难。

第一是‘依法不依人’。如果说居士领众不如法,出在哪部经?找来我们看看。经上没有说,我们就不能听他的。如果说在家居士功力不够,跟在后面容易受伤,这出在哪部经?把经查出来我们看看。如果没有,没有就不要相信,我们依法不依人。第二是‘依义不依语’,只要意思对了,言语多说几句、少说几句没有关系。第三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第四是‘依智不依识’,智是智慧、理智,识就是感情,我们学佛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你懂得四依法的意义,今天这个社会许多违背经典的说法,你就能够明了,你也不会疑惑,也不会随其境界所转了。

问:‘请问大陆上七到十二岁的小孩,能否参加新加坡居士林办的小孩培训班?’

答:大概是讲这里的耕心园。如果有这些条件的话,大陆上小朋友可以在新加坡上学,可以在这边读书。居士林耕心园的小朋友班,一个星期只上一天课,不是每天上课。这个班是因为我们每个星期六讲经,同修们听经的人很多,也都把小朋友带来了,就交给耕心园,让小朋友在一起,大人就可以在讲堂专心听经。听经完了之后,小朋友也下课就回去了,是这样设立的,并不是给小朋友专门设的小班。

问:‘请问大陆上的居士们能否参加学习班?’

答:你问的是讲经的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原则上是四众同修都可以参加。在家的居士们也都可以参加,但一定要向当地佛教协会报名,由佛教协会选拔,现在培训班的人才是这样来的。这是先从当地的培训班,然后由当地的佛协转送到省佛协,由省佛协再转到北京中国佛协,由他们那边决定,再送到新加坡来培训。

问:‘我一念佛就控制不住眼泪,但我听有人讲,好流眼泪是悲魔。请问什么是悲魔?怎么区分?’

问:‘请问人往生时,陀罗尼被能不能盖?能不能烧?’

答:这个事情我不太清楚。现在一般社会风气,人往生的时候都盖陀罗尼被。至于盖陀罗尼被究竟有什么好处?很难说。如果说是盖陀罗尼被就能往生,人可以不必念佛了,陀罗尼被多印一些,就把人统统都度往生了。往生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还是要自己信愿行的功夫,这是真实,不是假的。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近代往生传》里看到,里面没有记载念佛往生的人往生时都盖陀罗尼被。由此可知,陀罗尼被盖也好,不盖也好,与往生确实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世间人用这种经咒祝福亡者,如果亡者不能往生,而是轮转六道,可能有一些好处。对他来讲,这是以经咒祝福他,就像《地藏经》说的,能够减少他的痛苦,这一点我们想应该是有的。

问:‘受过五戒的信徒,家人要吃蛋,我们做了,请问是否杀生?’

答:这事确实是个问题。现在一般在都市市场里买的蛋不是种蛋,它没有生命,它是专门生蛋的鸡,它与公鸡是隔离的,这个蛋不能孵鸡。大概在新加坡就是如此,如果要买种蛋,还要到特别的地方去买,价钱比普通蛋大概要高好几倍。可是在中国农村、小县市里面就很难讲,农村里农家养的鸡,它是没有分开的,那个蛋可能就有生命。现在市场里买的蛋是没有生命的,你们懂得这个道理就好了。

问:‘《无量寿经》及《普门品》都教我们在危难之中念观音菩萨。现在因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但心中在想阿弥陀佛,是否也如观音菩萨一样,救人于紧急危难之中,或者也要念观世音菩萨?’

答:我们专修净土的人不怕危难,危险艰难对我们来讲,算不了什么大事,只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好。为什么佛在经上又劝我们念观音菩萨?那是对往生意念还没有坚定的人,他想往生但对这个世间还留恋的,还不想走的,对于这种人念观音菩萨就好,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另外一种,是不修净土的佛教徒,修禅的、修密的,修学其他宗派法门的,包括修学小乘的,遇到灾难念观音菩萨,决定有感应。

问:‘听说东北的一个念佛团,七天不吃饭、不睡觉,因此上火口上起泡,吃一点冰块。请问这样苦修可提倡吗?’

答:刚才我说过了,佛的四依法讲得这么明白,我们依法不依人。我们修净土的经论,古时候只有三经一论。三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一论是《往生论》。后来祖师大德们又加了两部经:第一部是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将《普贤菩萨行愿品》加在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这个是净宗承认的、肯定的。第二部是民国初年印光老法师将《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加在净土四经的后面,现在称作净土五经。修净土的人,一定要依照这五经一论所说的理论与方法来修学。

七天不吃饭、不睡觉,经上没有教我们这个作法。只有《般舟三昧经》有这个方法,你要依《般舟三昧经》修也行,要依净宗正统的五经一论修也决定得生。特别是《无量寿经》讲的‘三辈往生’,都没有说要七天不吃饭、不睡觉。经上没有说,他喜欢这样做,他就去做,我们不愿意这么做,我们不必跟他学,所以是依法不依人。

‘中国天津的一些同学,要我代替他们及全家向您礼拜,敬请为我们这些愚痴众生说法,让我们破迷开悟,提出以下问题。’

问:‘在我们修学过程中,要求辨别真伪邪正,又要求不起分别执着,请问应如何理解?’

答:辨别真伪邪正非常重要。世尊在《楞严经》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实际上就是讲我们这个时代,佛教首先要辨别,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怎么辨别法?依据经典修学的,这是真的,经典里面没有这个说法他来提倡,这就是假的,决定要随顺经典的教诲。

不起分别执着,这是佛教导我们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你能离开分别执着,会提升你的功夫,不能离开分别执着,修学的功夫就浅,但浅也能往生。《弥陀经》教导我们‘执持名号’,这就是有分别、有执着,但是我只分别执着净宗的经论与六字洪名,其他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不分别、不执着,这样的人能往生。你还执着世间的名闻利养,执着世间的财富、家亲眷属,你深深的执着不能放下,这样对你念佛往生会产生严重的障碍。到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我的孙子还没跟我见一面’,那怎么行!阿弥陀佛还能等你吗?‘我的财产还没有分配好’,这是不可以,要统统放下。只可以执着净宗的五经一论与六字洪名,这是生凡圣同居土。

问:‘古大德要求我们不见他人过,在日常见到同修有毛病,请问是否应当给予提醒?’

答:这是道义,应当要提醒他、帮助他,但是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提醒人的时候,最好没有第三者在场,为什么?我们要顾及人的面子。如果有别人在场,我们提起,他感觉得难为情,觉得伤他的自尊心,他也知道你是对的,但是他不能够接受。我们必须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规劝他,这是正确的。

问:‘持名念佛记数,经常是记不清,且感到记数影响专心,请问应如何做?’

答:记数与不记数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清净心。祖师大德们提倡记数的方法,是帮助我们定功课,不至于懈怠懒惰,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帮助我们精进。念佛到功夫纯熟,就可以不必记数,手上拿念珠是提醒自己念佛,让自己念佛的功夫不要间断,这是‘净念相继’。所以念珠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记数,一个是提醒自己。记不记数,都要看自己功夫的状况,自己功夫很好,心地很清净,可以不记数;自己功夫不得力,记数有好处,定课一天念一万声、念两万声佛号,一句都不缺,这对于初学有帮助。

问:‘上完早晚课后,就是念佛。到晚上十一点后念几句咒语,如大悲咒、观音灵感真言,请问这样算不算杂修?能不能往生?’

答:这是杂修。能不能往生看你的功夫,你的功夫得力就能往生,不要夹杂太多是最好的。

答:你说的话很对。既然这个小孩来了,他就与你有缘,一定要好好的教导他。如果他不是你命中有的,是看了《了凡四训》才得到的,这是感应,这个小孩长大了,能够弘法利生,你的功德就无量了。

问:‘我很想出家,不知道你们还要不要收女弟子?如果现在不收,将来什么时候收?要不要先排队登记?’

答:出家是缘分,首先自己要真正发心,最好是要把佛教搞清楚,不要迷信。搞清楚、搞明白之后,知道出家的意义、为什么要出家,绝不可以感情冲动,糊里糊涂就出家了。出家之后,又糊里糊涂的修行,修得糊里糊涂,将来死的时候还是糊里糊涂,这就错了。

出家不外乎两桩事:第一桩是护法,做内护,也就是管理道场,为道场服务。第二桩是发心讲经弘法,带领大众修行。出家人做的,就是这两桩事情,在家同修的护持是外护,内护、外护跟弘法结合成一体,互助合作,佛法就兴旺,众生才真正有福报。

现在有一些人出家的目的是看到这个师父的庙很大,收入不错,希望在那里出家,将来老和尚死了,他就可以接收了,确实有这样的人。发这种心,他来干什么?他来接收道场的,完全是为了私人的利益。道场可能被他接收了,来生果报在地狱,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发心出家弘护佛法,也要看缘分。你跟哪个法师有缘、跟这个道场有缘,一般出家总得在道场住半年、一年,看看与这个道场大众能不能共处,大众能不能接纳我,我能不能随顺大众。不能够随便就剃头,剃头之后,这个也不顺眼,那个事情也不如意,天天吵架,那就造罪业了。我常讲:出家比结婚还要困难。结婚,你只找一个对象,你们两个谈好就没有问题了。出家,寺庙里这么多人,这么多对象,你要与每一个人都能处好,与哪一个人处不好,吵架、闹事,你就是破坏道场。所以出家比在家结婚难多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问:‘我丈夫经常去卡拉OK喝酒寻欢。我说了很多次都没有用,他也不信佛,这使我很烦恼。请问这种人还有药可救吗?’

答:那个药就是你自己,你不救他谁救他?你学佛,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要有耐心的去度他,他是你度众生的第一个对象。

问:‘舍弟两年前突然车祸意外,那时为了老母亲的健康设想,我们兄弟姊妹商议共瞒老人家,借词他已经到外地远方谋生,不回来探亲。然后把舍弟的后事跟孩子都处理安顿好。当时本人曾跪在老母亲面前求饶道,有未言明之事,请她老人家原谅我们。已经八十高龄的母亲,近来常常盘问舍弟何时可以回来看看家人,常挂心将来少一个儿子送终。我们兄弟姊妹均知道如此作法是大不孝、大妄语,而又不得不犯上,欺骗老人家,如今我们深感艰难,步步圆谎。请开示。’

答:这个事情,你们的作法是一片孝心,这不叫妄语,这在妄语里面叫‘开缘’,你们没有犯戒,这是开戒。如果老人家知道了,她非常悲痛,还是以善巧方便瞒着她。要劝老人家念佛,对于亲情不要执着,要放下,这样念佛往生就不至于产生障碍。

凡是念佛人到最后不能往生,总不外乎两个因素:一个就是亲情放不下;另外一个是冤家债主放不下,哪些人过去得罪他的,他还没有报复,念念怀恨在心,这个也不能往生;一个是贪爱,一个是嗔恚。所以对于亲情、冤家债主都要看得淡薄,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把净土的殊胜,念佛的好处、功德利益,以及你所知道的那些往生的故事,常常讲给老人家听。八十多岁了,讲经她未必能听得懂,未必有兴趣,讲往生的故事,她会很欢喜,用这个来帮助她、勉励她,这样就好。

问:‘长辈以尚未有经济能力的儿孙具名发心随喜供养三宝,双方俱妄语否?’

答:这个不妄语。长辈没有经济能力,儿孙代他修福,这是孝心。他要不信三宝,你就瞒着他修福,他也能得福。用他的名义来修福,你花钱用他的名义,这就是把功德回向给他,这是孝心,是好事情,这没有过失。

问:‘亡者在四十九天期间之内,亲人曾在梦中耳边清楚听到说,是派他来向你报恩三十年,因你有大难,不得已他一肩挑,留下十一年加给你。请问以上这段话谁在说?亡者走时十八岁。’

答:十八岁留下十一年,接近三十岁,这个话可能是他来说的,这是在梦中跟你讲的。他跟你有恩德的关系,这个小孩就是报恩来的。虽然十八岁他走了,这上面讲‘报恩三十年’,因为你有难,他十八年就走了,还留下十一年,这个十一年你自己要好好的修行,断恶修善,这个灾难才能够度过。他是来提醒你,提醒就是报恩,这个很难得。

问:‘每天念佛,念佛结束的时候有一个愿望:保佑全家人平安,保佑生意兴隆,请问这是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答:这个事情问你,不必问我。如果你的心愿要是为一切众生、为广大的社会,你全家人一定平安。为什么?你心量大,‘量大福大’。我念佛,希望佛菩萨保佑全世界每一个做生意的人都生意兴隆,你这个心量一拓开,你的福报就大了。只保佑自己,不保佑隔壁的人,这个不行,你心量很小,得的福小。同样的修学,得的果报大小,是随着你的心量大小,心量愈大,那个福报不可思议。诸佛菩萨一微尘的功德、一毛端的功德,毛端、微尘是讲很小很小,他的功德、果报都不可思议。为什么?他心量太大了,他念念都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所以修的功德少,得的果报不可思议。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你把念头转过来,就转凡成圣。

问:‘我用的念佛机,念出的佛号是“阿弥陀佛”,念一会儿后就变成“陀佛阿弥”,这个念法来回变,不只念佛机,请问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不是念佛机的原因,是你在念佛当中产生了一种惰性,它在那里循环。这就跟我们念书句读一样,你要特别注意句读分明,‘阿弥陀佛’是一句,不要‘陀佛阿弥’是一句。

问:‘面对丈夫、儿女、老人、兄弟姊妹、亲属,都不信佛,请问如何弘扬佛法?又如何处理老人的后事?’

答:这是说你自己学佛,你的家人不学佛。我们帮助众生最重要的大事,就是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家里的这些人都是你度众生的对象,而且家人特别难度。既然是一家人,总是有缘,如果没有缘,绝对不会成为一家人。一家人缘分就很深,你要有善巧方便去帮助他们,而最重要的方式,是把你的修学做出来给家人看。你们家人觉得你学佛变了,变得令大家欢喜,变得令人赞叹,他就会来学佛。

所以度众生必须要有智慧、善巧方便,佛为我们讲的四个原则|‘四摄法’,‘摄’就是摄受众生,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学佛之后对于家亲眷属,要格外认真为他们服务,这就是布施。决定不要说他们的过失,赞扬他们的善心善行,为他们服务,对他们特别好。他会发觉你学佛前与学佛后不同,学佛之后真的懂得孝养父母,尊重长辈,和睦兄弟,爱护晚辈,真诚慈悲流露出来了,你的家人看到怎么不受感动?等到他们向你请教时,你再把佛法的道理仔细的讲给他们听,他们全都得度了。

你学佛受了三皈五戒,看到他们千万不可以说:‘不行!你破戒了,你将来要堕地狱’,你家里的人都把你看作冤家对头了。学佛是有智慧,对哪些人,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能说,说话要有技巧,要有分寸。所以一个人学佛,真的是一家人都有福。你要怎样去落实,教化你的家人?那就是把佛经的教诲统统做到就行了。

问:‘请问往生西方是不是完成真正的自性三皈依?’

答:这个问题不必问,这是当然之理。不必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依教修行,自性三皈自然就在其中。

问:‘请问如何克服傲慢情绪?’

答:有了这一句,难怪你面对家人不晓得怎么办。你怎么度众生?第一个,把傲慢改过来,对于别人恭敬,学普贤行愿‘礼敬诸佛’。礼敬就是克服傲慢,我们对人有礼、有尊敬心,无论对什么人都要真诚恭敬。

问:‘请问看不顺眼的人怎么对待?’

答:你能把看不顺眼的人也能看得很顺眼,问题就解决了。当看不顺眼的时候,回过头来反省检点自己,我看他不顺眼,他看我也不顺眼,不可能说我看他不顺眼,他看我很顺眼,那人家境界就比我高了,我应当向他学习。如果彼此都不顺眼的时候,回头来检讨自己:‘我为什么让他看不顺眼?’检讨自己,改过自新。这是属于傲慢,傲慢是属于嗔恚,总是贪嗔痴的习气。

问:‘请问众生原先是否是佛?若是,为什么还有一念无明产生?’

答:这个问得很高明,这个问题不答覆你。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世富楼那尊者就问过这个问题,在《楞严经》第四卷,你去看富楼那尊者怎么问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怎样答覆他。你去读《楞严经》,《楞严经》读不懂,可以看圆瑛老法师的《讲义》。《楞严经》的注解很多,圆瑛法师的《讲义》比较浅显,对于初学的人会有帮助。

问:‘我有时见到阿弥陀佛像时,想到佛慈悲度化一切众生,而众生迷惑,我就掉眼泪,请问这样是否招感魔?’

答:这样不会招感魔。这是你的慈悲心,应当效法佛菩萨普度一切众生,可是要度众生,首先要把傲慢的情绪降伏,傲慢情绪不能度众生。看人家不顺眼也不能度众生,要把这个毛病彻底改掉学佛菩萨,诸佛菩萨看妖魔鬼怪都很顺眼,都不会不顺眼的。

问:‘请问在家居士是否能在家搭外衣?’

答:这是讲搭披衣是不是?如果受了菩萨戒,可以搭衣。在家里礼佛、诵经可以搭衣,如果没有受菩萨戒,穿海青可以。海青是中国古时候的礼服,这不是佛教的,是中国古时候的衣服,用这个好。海青是汉朝时候一般读书人穿的服装,不做粗活。在家跟出家海青的差别,出家人穿的海青是素色的,不绣花纹;在家人穿的海青绣有花纹、花边,甚至于身上也绣有花纹,差别就在此。披衣才是佛教的礼服。

THE END
1.没皈依可以信佛吗没皈依可以信佛,所谓的皈依也是皈依你心里的佛,皈依你自己,而不是外界的什么地方的什么佛,明心见性就是佛,证得无上般若之智就是佛,佛不是别的,佛是有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人。对于念佛,是一份恭敬得一分利益,https://edu.iask.sina.com.cn/jy/iG60Xtq8oB.html
2.没有皈依念佛有效果吗没有皈依念佛有效果,因为只要心中有佛,是否皈依都无所谓。佛这里特指佛的名字。佛教有很多法门,念佛就是其中的一个,也叫念佛法门。虽然在佛教中也有不同的解释。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础入门。皈依为皈投或依靠之意,受到三宝的加持。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http://m.7tqp.com/news_2607858.shtml
3.倓虚大师亲述念佛往生的故事第三,是一位女居士张氏。青岛人,生有一子一女,境很贫寒,其夫在海港码头拉车为生。张氏住青岛市内湛山精舍附近,精舍内立有佛学会。 每到礼拜日,我由湛山寺到此讲经,居士们听完经后,再念一支香的佛。张氏藉此因缘,皈依三宝,得闻佛法,信佛很笃实。平素在家念佛,礼拜日即领其两个孩子去佛学会听经,听完经后...http://www.pudusi.com/h-nd-6119.html
1.妙莲老和尚:阿弥陀佛普遍接引,为何那么多人还往生不了?新禅风修万行的功德为了什么?为了求生西方。生西方做什么?成就菩萨道。你看文殊、普贤、弥勒菩萨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何况我们凡夫?说到愿生西方,念佛的人谁不愿意生呢?大家都是希望好、希望快乐嘛!可是这里头还有重要的问题;愿有二种意义,一是欣求—要欢喜生西方,二是厌离—要厌离这个世界。https://www.xinchanfeng.com/1-3/67662.html
2.没有皈依能往生吗没有皈依的人念佛能往生吗没有皈依的人,念佛能往生吗? 这要分两种情况来看:没有举行皈依的仪式和你内心里没有真正皈依的这种心态。 如果仅仅是没有举行皈依的仪式,你真的有一种要跟阿弥陀佛靠拢、要以阿弥陀佛作为依靠的这种心态已经生起来了,你能往生,一定能往生。就是你没有拿皈依证、没有举行皈依仪式,但是你确实在内心、在生命中,...https://www.hrxfw.com/fxrm/jjxx/352609.html
3.如果我念佛,但没有皈依三宝,也没持戒,是不是不能称为佛弟子?问:如果我念佛,但没有皈依三宝,也没持戒,是不是不能称为佛弟子? 常敏法师: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里的南无,是佛要救度众生之意,也是佛赐令我们往生净土之意。对我们来说,就是欢喜信受、任凭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来皈依,依靠阿弥陀佛,回心归命阿弥陀佛而入弥陀愿海,获得无上功德。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时,...https://www.fobenyuan.com/wap/master_menuinfo.php?mId=1822?%3E
4.皈依与未皈依念佛的功德相同吗?既然念佛,就是从内心里皈依三宝了,当然有功德,如果有机会,从仪式上皈依更好。仪式上的皈依,主要是能使自己从思想上真正认为自己是三宝弟子了。但是,若不能从思想上约束自己,仪式上的皈依并无作用。若从思想上真正约束自己了,没有条件实行仪式上的皈依也是不要紧的。(李炳南老居士)...https://www.dengfeng.gov.cn/slwh/5314717.jhtml
5.贤佳法师戒律知识答问二十八则抚州市佛教2、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不可以有选择的只受持一二条戒律,因为担心不能守戒。 【答】可以。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五戒》说:“若受一戒,是名一分优婆塞。具持五戒,名为满分优婆塞。汝今欲受何分之戒,当随意受。尔时智者应随语为受。” 3、在家修行逢年过节祭拜祖先,算违犯皈依戒吗? http://www.fzfjxh.com/m/view.php?aid=746
6.诵经和念佛一样吗?如何正确诵经念佛?有什么注意事项?→MAIGOO知识(3)念佛经不分早上晚上,没有所谓的时间限制,所谓心中有佛,处处是佛,念佛经也是如此,但一定做到不能因为自己念佛经而打扰到任何人。 (4)念佛经一定不能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是要将佛经的内容理解透彻,方不辜负“念佛经”三个字。 在床上诵经念佛可以吗 ...https://m.maigoo.com/goomai/215852.html
7.学佛问答没有皈依能得到佛菩萨加持吗3、没有皈依证、没参加皈依形式,只要内心向佛,就受佛菩萨加持。大家必须明白这一点,千万不要注重用形式。要内心里真正去信佛、学佛、依靠佛。这样才会有成就。所以,一切内心向善,愿意多做善事,相信佛菩萨,听从佛菩萨教诲,认真实践佛菩萨行善标准,平时喜欢念佛号、念佛咒语,就是佛的弟子,就必然得到佛菩萨的加持。https://m.360docs.net/doc/f77437873.html
8.DonglinMonastery官网Master Da'an About Donglin Monastery Dharma Sound Buddhism Art Dunhuang Frescoes Donglin Buddhist Paintings Pure Land Buddhist Paintings Donglin Cultural Relics Question & Answer Question & Answer List Ask Questions Question Record Announcement NEWS LATEST RECOMMENDED MORE ONLINE LIBRARY MORE ...https://www.donglin.org/
9.什么是皈依?皈依佛门需要什么条件?皈依有什么禁忌?皈依是一个正确的佛的引领和庇护的道路,所有的佛家弟子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皈依了,但是一旦皈依就说明你跟佛已经定了一种契约,佛教故事给大家科普一下皈依皈依佛门需要什么条件,皈依有什么禁忌。 佛门皈依没有条件,任何人都可以皈依佛门,皈依最重要的是内心的皈依,外在的形式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佛法重实质而不重形式。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7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