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帖!三种方法告诉你中国马种的详细分类

原文:杨再,崔泰保。中国马的分类系统[J]。甘肃畜牧兽医,1991,(02):30-31。

按动物学的分类,马属于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属动物包括马、驴和斑马等动物。马同驴的种间杂种,有马骡和驴骡(駃騠)两种。

关于中国马种分类,古代有广马、滇马、蜀马、秦马等名称,实际上是按产地进行马匹品种分类的开始。顾谦吉(1941)曾介绍有蒙古马、川马诸种。谢成侠(1946)在“中国马种研究之初步报告”一文中,把中国固有马种分为蒙古马、伊犁马、南番马、西南马和中原马5种,而以前4种为主,品种以下又分为若干类群。王铁权(1981)提出了中国马种分类体系,即蒙古马系、西南马系、河曲马系、哈萨克马系。

崔境溪(1959,1981)主笔的《养马学》教材中都写有马品种分类方法3种:

1。生物学分类

即按产地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马匹外形特征,把我国马的原始地方品种及其类群分为4类:

①草原种,包括蒙古马、哈萨克马、巴里坤马、岔口驿马

②沙漠种,有乌审马、柴达木马、和田马③森林种,有河曲马、浩门马、阿尔泰马、鄂伦春马

④山地种,有建昌马、乌蒙马、西藏马、玉树马、安宁果下马(特矮型小马)。

2。牧学分类

即按马的体型和性能分为乘用型、挽用型、驮用型、兼用型(挽乘型、乘挽型、驮挽型)4类。

我国产的森林种马多为挽乘型,沙漠种马多为乘挽型,草原种马因所在地牧草的丰啬优劣,而挽乘型或乘挽型的比数不一,山地种马基本为驮型。近十几年,培育成功的新品种多达15个。其中挽乘型数量较多,计有黑龙江马、吉林马、铁岭挽马、渤海马、关中马、青海挽乘兼用马、伊犁挽马,乘挽型有伊犁马、焉耆马、三河马、黑河马、金州马、锡林廓勒马,驮用型有山丹马、伊吾马。此外有1个待验收的准品种丽江马。

3。选育程度分类

即按马的育成历史及其在外形、性能和遗传等方面的表现,分地方品种、培育品种、育成品种3大类。我国新培育出的15个品种皆属培育品种这一类。

崔堉溪(1984)在“甘肃河西古代养马历史和品种形成及其种质的探索”一文中提到,我国产马有了方向性要求始于西周。周穆王(公元前10世纪)选得“八骏”,用有杰出驭马技能的赵父驾御,代表当时社会最需要的以挽为主的役马。从周起,经战国、秦、汉到唐,马匹改良选育目标是一致的,因而马的体型性能亦基本相同。马匹选育改良到汉代达到了高峰。

1969年10月在甘肃省武威东汉(公元25-220年)墓掘出了“踏飞鹰奔马”模型,同时出土有驾车马和人骑马多件,其形态完全一样一一躯干粗重如同重型挽马,头小,颈长弯曲,四胶干燥如轻型乘马;它走着对侧快步,昂首翘尾,边嘶边走,神形若飞。其体型结构是举世罕见的以挽为主的挽乘兼用型。从唐末以后,古代良种马日遭破坏、改变,但其基本体型依然传留至今。这就是我国现有产马的类型全为兼用体型、且以挽乘型马占主要地位的历史根源。

此外,国外学者亦有研究中国马种之分类,吉田新七郎(1925)将中国马分为蒙古马系和阿拉伯马系。久合田勉(1931)将中囚马分为土种马、杂种马两类。Phillip(1946)提出分蒙古马、四川马、西康马和西宁马4种。

郑丕留(1980)在其所著的《中国家畜品种及其生态特征》一书中,把我国马种按自然分布及其生态条件分为:北部牧区草地马、西北高原马、西南山地马。洪子燕等(1986)将我国马按自然分布及其生态条件概分为:

①北部牧区草原马,包括高寒草原生态类型的蒙古马。

②西北部牧区高山草原马,包括山地草原生态类型的哈萨克马、伊犁马、伊犁挽马和巴里坤马,山地(盆地)草原生态类型的焉耆马。

③西北高原马,包括高原森林草原生态类型的河曲马、祁连马(包括岔口驿马和浩门马)、柴达木马。

④青藏高原马,包括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生态类型的玉树马、藏北高原马。

⑤酉南山地马,包括亚热带山地生态关型的建昌马、乌蒙马、贵州马、丽江马、中甸马、百色马及高原生态类型的藏马。

THE END
1.养驴小崔内蒙旺龙赶驴集,帮大哥挑选的二岁子母驴回去做繁殖驴01:12 养驴小崔内蒙林东赶驴集,天气冷了买大点的驴苗多了 01:08 养驴小崔内蒙旺龙赶集,小集驴苗成交量挺高 01:40 养驴小崔内蒙旺龙牲畜赶驴集,集上买什么样的驴比较多 01:07 养驴小崔内蒙内蒙林东赶驴集,集上的驴苗成交价格都是多少钱? 02:02 养驴小崔内蒙林东赶牛集,集上买小公牛的多 网易...https://www.163.com/v/video/VZF6LK2MT.html
2.中国马驴品种志中国马驴品种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1987 作者: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编委会 学科:农业科学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馆藏地在架状态索书号 地理科学与资源所A区在架上69.142/144 新疆生态与地理所自然科学部在架上69.14/320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bb4be5d787db8e6208985a01af60e5c0
3.2024同时,中国驴肉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饲养成本上涨:近年来,饲料、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给驴肉养殖业带来了压力。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新兴肉类产品的涌现,驴肉市场面临来自其他肉类的竞争。因此,中国驴肉行业需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升其竞争力:加强品种改良:培育高产、高质的优质驴种,提高生产效率和...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989383.html
4.河间驴火VS保定驴火秘?中国驴肉顶级对决保定驴肉火烧用脆鼓鼓的圆火烧,而河间驴肉火烧则是薄层长火烧。肉的方面,驴品种有差别,而且保定的驴肉为卤制,河间的驴肉使用酱制。相比于河间热火烧凉驴肉的做法,保定驴火的热吃更得我心。热热的火烧,配热驴肉温度,隔着粗纸传入手心,油润程度远超河间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0372611?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5....专栏第一类为“常用大宗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中国...东阿阿胶(000423):全国驴存栏量约为500-600万头,公司已在全国布局13个驴养殖基地,保守估计公司约占80%以上,基地主要起示范、驴种培育、收购等作用,同时还从非洲、澳大利亚、南美等地进口,进口量约占公司总需求的10%左右。公司在驴皮资源方面具有全面优势。 https://xueqiu.com/2453072063/195570239
1.十大有名的中国驴品种国内常见的毛驴种类盘点→十大品牌网泌阳驴产于河南省南部,中心产区在泌阳县,所以得名。泌阳驴是中国优良的中型驴种之一,食量小,抗病力强,耐役性强且持久,且适用于各种农活,是群众最喜欢饲养的驴品种之一。cn pp小编了解到,泌阳驴全身黑色,而眼圈、咀头和腹下三部皆粉白色,故又称“三白驴”。 https://www.cnpp.cn/focus/235689.html
2.种驴鉴定操作规程【摘要】:<正>1种驴选择原则综合选择是按个体的血统、外貌、体尺、性能和后裔等五项内容,进行综合评定。根据综合评定结果,划定个体的鉴定等级。鉴定等级分特、一、二、三、四等。因此,鉴定等级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个体的质量,严格按等级标准进行种驴选择,可以保证采购标准。2种驴分级标准种驴在选择分级过程中须经过...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XMY201511001009.htm
3.2019年我国驴产业发展报告与2020年展望奶企继续补充大月份孕驴和新产子母驴,大部分产后母驴挤奶之后育肥屠宰,造成母驴存栏量快速下降的现状。这对于存栏量本身不高的驴产业来说,“奶驴一次性使用”着实令人生忧。 在驴生产性能上,前几年主要以追求产皮产肉为主,多数小型驴因产肉、产皮少而被淘汰。小型品种驴已经所剩无几,基本上处于保种状态。,...https://www.xjaas.net/info/1029/2856.htm
4.华北驴肉驴种驴价格中国肉驴种驴价格华北驴 肉驴种驴价格三民肉驴养殖场是嘉祥县畜牧局指定推广销售的现代化“养驴基地、肉驴养殖基地、示范养驴场”。集养殖、育种、科研、调拨推广于一体的大型肉驴养殖基地。大量供应德州驴,三粉驴,乌头驴,改良肉驴,小毛驴,驴驹等优良肉驴品种,欢迎广大养殖户来选购德州驴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外形美观,体型方正,头颈躯干...https://wap.21food.cn/product/detail6660901.html
5.马驴种间杂交回交一代杂种(B1)精(卵)子发生的研究马、驴种间杂交回交一代杂种(B_1)精(卵)子发生的研究,宗恩泽,范赓佺-动物学报1988年第02期杂志在线阅读、文章下载。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BEAR198802005.html
6.驴形态特征驴生活习性→MAIGOO百科驴按体型大小可分大、中、小三型,中国五大优良驴种分别是关中驴、德州驴、广灵驴、泌阳驴、新疆驴,大型驴大型驴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饲料条件优越的中部平原、丘陵地区,关中驴、庆阳驴、德州驴、晋南驴等;中型驴有泌阳驴,这种驴高在110-130厘米之间;小型驴主要有干旱沙漠生态类型的新疆驴,干旱半荒漠生态类型的...https://www.maigoo.com/citiao/231245.html
7.马和驴种间杂交二代杂种染色体的研究关键词: NULL Key words: NULL 引用本文 宗恩泽,范赓佺,殷海复,王宝理,张彩芳,孙明经,焦,硕. 马和驴种间杂交二代杂种染色体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85, 18(01): 83-86 . 使用本文 0 / 收藏文章 0 / 推荐 导出引用管理器 EndNote|Reference Manager|ProCite|BibTeX|RefWorks 链接本文...https://www.chinaagrisci.com/CN/abstract/abstract139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