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种养殖是一种针对具有特殊利用价值的牲畜、昆虫、家禽以及水产品的养殖业务,其饲养品类、管理技术以及消费市场不同于传统养殖业,相较传统养殖产品,国内特种养殖仍拥有大量的需求市场待扩张和发展,2022年我国特种养殖产量和需求量1601.3万吨和1521.9万吨,分别较2021年增长1.41%和3.1%,行业市场均价逐年增长主要受上游饲料和人工成本增长,叠加部分价格高昂品类规模扩张带动。
一、定义及分类
特种养殖是一种针对具有特殊利用价值的牲畜、昆虫、家禽以及水产品的养殖业务,其饲养品类、管理技术以及消费市场不同于传统养殖业。目前,全世界人工养殖的特种经济动物100余种,其中药用动物30-40种,肉用动物40余种,毛皮动物20余种,还有用作工艺品和用作观赏的70余种,我国人工养殖特种经济动物达70种以上。种类繁多的特种经济动物,可粗略地按其生物学特性和经济用途分为六大类,草食类经济动物、杂食类经济动物、特禽类经济动物、毛皮经济动物、水产经济动物、昆虫等类经济动物。
二、商业模式
1、苗种采购模式
特种养殖苗种采购主要分为外购苗种和自给自足两种模式。我国特种养殖呈现出品种多,规模小,质量不一的特点,上游苗种相较传统养殖业供应量较少,呈现出明显的量少价高特性,同时由于中游企业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模性,加之养殖难度较高,我国特种养殖苗种供给仍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甚至部分特种养殖产品暂未出现成熟的苗种供给企业,养殖户以自给自足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特种养殖苗种紧缺,上游苗种仍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借机抬价等问题,严重影响特种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2、养殖模式
3、销售模式
由于我国特种养殖主要中小规模企业为主,养殖规模较小,主要销售模式以线下销售、线上电商及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为主,线下销售主要通过经销商销售到下游需求企业,随着互联网电商发展,直播电商等渗透扩张,叠加政策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特种养殖开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这些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或者与电商平台合作,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同时通过线下门店或者展会等渠道进行销售。
三、行业政策
四、行业风险
1、进入退出风险
大规模养殖生产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生产场所建设、生产设备购置和防疫体系建立。由于单批产品在养殖阶段不能创造销售收入,为保持生产的持续、稳定,企业通常会有多批处于不同阶段的养殖产品存栏。为了保持规模化的存栏需要投入大量的设施和资金,同时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场舍设备,对养殖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较高要求,若企业进入或退出所承受的资金风险加大。
2、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国家对规模化养殖转型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不少企业进入特种养殖行业,随着行业竞争程度越加激烈,趋动我国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同时目前我国特种养殖处于行业发展早期,尤其产品品类复杂,市场成熟度低,行业存在明显的无序竞争状况,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应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未来公司的市场份额和收益水平可能因激烈市场竞争而下降。
3、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风险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干旱、洪涝、暴风雨等,这些天气现象可能对特种养殖的设施和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此外,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也可能对特种养殖场造成破坏,导致养殖动物死亡或损失。同时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有可能影响上游饲料等原料供给,通过影响饲料价格等间接影响特种养殖行业收入和利润。
4、疫病风险
五、产业链
我国特种养殖行业上游产业主要以饲料、特种养殖种苗以及兽用疫苗为主,上游产业为特种养殖行业提供必须的原材料支持,但特种养殖品类丰富,药品和饲料规模化程度较低。中游主要为特种养殖行业,国内特种养殖虽整体规模较大,但品类较多,市场较为分散,但行业整体特种在政策标准化、规模化促进行业集中度呈现提升趋势。下游直接领域有皮草服装、观赏鱼、宠物经济、生物医药等,终端需求主要以餐饮业及皮革、宠物等居民消费为主,下游消费者的饮食和消费能力决定了特种养殖的发展空间。
六、发展现状
七、发展因素
1、挑战
(1)养殖和管理水平需不断提高,以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环保、疫病等问题也对特种养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养殖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我国特种养殖在技术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技术水平,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2)行业处于市场早期,监管和环保待提升
(3)饲料和人工成本上涨导致成本压力
我国特种养殖在上游饲料和人工成本增长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饲料价格的上涨和人工成本的增加,养殖成本不断攀升,给特种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压力,这在影响了养殖户的利润,还直接影响限制特种养殖业的需求。因此如何应对饲料和人工成本增长带来的挑战,是我国特种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机遇
(1)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带动行业需求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升,新世代人群消费者食品需求的支出意愿提升,同时相较传统饮食产品对不同口味、营养和健康的需求增加,特种养殖产品能够满足这种多元化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不仅有助于特种养殖行业的发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食品选择,推动了食品行业的繁荣和进步。
(2)互联网起到促进销售、降本增益的作用
通过线上短视频和电商平台,我国特种养殖散户和小型企业可以更广泛地宣传自己的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销售量。同时线上短视频和互联网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直观、更便捷的了解特种养殖产品的渠道,进一步推动了特种养殖业的发展。此外线上销售还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养殖户的利润。综合来看,线上短视频和电商在特种养殖中起到了促进销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作用,为特种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八、竞争格局
特种养殖产品类丰富,养殖难度和环境不一,市场较为分散。特种养殖竞争格局主要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主要以天马科技和大湖股份等上市企业为主,主要集中特种水产领域,主要受名优水产需求增长推进规模化趋势发展,即便如此目前行业内主要上市为保证企业收入和利润,企业仍以综合产业链发展为主;第二梯队主要为各细分特种养殖产品中大型企业为主,企业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企业经营受市场供需影响较大;第三梯队是国内最主要的竞争组成部分,主要以大量的各细分特种养殖产品小型企业和合作社为主,还有大量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散户。
九、发展趋势
我国特种养殖业正朝着规模化、科技化、绿色环保和品牌化经营四个方向发展。规模化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科技化转型则能够提高养殖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绿色环保成为特种养殖的重要发展趋势,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品牌化经营则有助于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些趋势将有助于我国特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
2022年中国特种养殖市场规模4368亿元,较2021年增长6.2%,水产养殖和特禽类占比较高,2022年分别占比44.75%和20.24%。供需规模情况而言,2022年我国特种养殖产量和需求量1601.3万吨和1521.9万吨,分别较2021年增长1.41%和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