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浏阳市花孔雀农场,陈虹望着自己养殖的孔雀发愁,农场内还有数百只孔雀不知何去何从。
据统计,浏阳有181家持证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单位,其中有176家以食用为目的。谁都没有想到,一场疫情会给自己经营的产业带来如此严重的影响。
近日,记者走访本地多家养殖户,发现他们普遍支持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但也有自己的心愿:自己养殖的黑斑蛙、竹鼠、孔雀和蛇等动物,已经有很长的人工繁育和食用历史,是否可以纳入“白名单”?
而资金链断裂、存栏损耗、无力偿还贷款等,又是特种养殖户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部分野生动物是否有进入“白名单”的可能?存栏如何处理补偿?特种养殖户怎么转型?特种养殖产业,未来路在何方?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张迪
现状
严禁孔雀交易,养殖户无力偿还贷款
春暖花开,在位于高坪镇杨潭村神山组的浏阳市花孔雀农场内,一只只雄孔雀展开尾屏,亮出了自己华丽的羽翼。3至4月,是孔雀开屏最繁盛的时候,往年都能吸引附近许多村民来围观,但是今年却显得格外冷清。
“80后”陈虹是一名上班族,她在2003年开办了浏阳市高坪镇花孔雀农场。虽然农场名为花孔雀,但陈虹一开始并没有养殖孔雀,而是养殖鸡鸭,积累了一些养殖经验后,2017年,她在岳阳看到养殖蓝孔雀有前景,而自己农场的名字就叫花孔雀,陈虹决定尝试养殖孔雀。
在接下来的养殖过程中,陈虹搭建起了800平方米的孔雀专用栏舍。不仅对场地进行了硬化,铺设了污水管道,还设置了孵化室等配套设施。截至目前,陈虹共投资了60多万元,繁育有320多只孔雀。
“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是想继续养下去的,希望能够早日出台利好政策,不然我和丈夫收入都不高,40万元的贷款将难以偿还。”3月过后,孔雀进入了产蛋季节,以往孵化小孔雀,让陈虹感到无比喜悦,如今却左右为难,“这蛋是孵呢,还是不孵呢?”
困境
依附于特种养殖,部分贫困户更显艰难
3月29日,福民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曾建国依旧每日来喂养这些竹鼠,但未来的路在何方,他感到十分迷茫。
在张坊镇田溪村安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曾建国看着栏舍里憨态可掬的小竹鼠,却高兴不起来。2018年,曾建国和村上的几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浏阳市福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利用张坊竹林资源丰富的优势,他从怀化引进了竹鼠,开始探索养殖竹鼠。
去年,曾建国等人合伙贷款,新建了一个两层楼的竹鼠养殖场,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去年,市场行情好,竹鼠供不应求。”曾建国说,看到竹鼠养殖欣欣向荣,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81人入股参与。
“竹鼠一年可以生产3次,今年竹鼠原本可以扩大到1000只以上,但是没想到刚刚起步,就要一落千丈了。”曾建国说,如果竹鼠养殖被禁止、销售,自己的贷款会难以偿还。
据市林业局统计,浏阳从事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的人员有600多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何防止依附于特种养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返贫,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行动
多地争取黑斑蛙纳入水产养殖管理适用范围
3月29日,浏阳市株树桥村黑斑蛙养殖基地,黎善明面对当前的形势显得一筹莫展。
在高坪镇株树桥村,110亩的黑斑蛙养殖基地内,蛙声阵阵。2月底,上百万只黑斑蛙结束了冬眠期。
“今年本来准备大干一场,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黑斑蛙养殖基地负责人黎善明看着田间“日渐消瘦”的黑斑蛙,眉头紧锁。他存栏的黑斑蛙大概在15万斤左右,每天投食的成本在1万元左右,为了减少损失,他已经停止喂食。
在浏阳181家持证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单位中,黑斑蛙居于首位,占了106家,养殖面积共有2800亩,产值1.15亿元。
黎善明是浏阳最早一批人工养殖黑斑蛙的。2014年,当时经营水产销售的他看到了黑斑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于是引进驯化的蛙苗,开始自己养殖。
“一直以来,发展得都比较顺利。”黎善明和亲朋5人合伙养殖,从一开始的10亩,通过三次扩大规模,在2018年扩大到了110亩。如今,很多浏阳及周边地区的黑斑蛙养殖户,都是从他手里买的蛙苗。
“由于去年年底价格比较低,我们准备等到春节前后上市。”黎善明没有想到,自己养殖销售了五六年的黑斑蛙,在一夜之间就不让卖了。
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黑斑蛙养殖相较于牛蛙养殖而言对环境污染更小。他介绍,“黑斑蛙如果被纳入水产养殖管理适用范围,那就不会被列入禁食名录,这并非没有先例——3月4日,中华鳖、乌龟等被农业农村部列入水生动物管理范围。”
继四川省、福建省之后,日前,江苏省林草局也表示,争取黑斑蛙纳入水产养殖管理。但黑斑蛙能否被纳入,目前尚未明确。
养殖户声音
特种养殖户转型艰难
“从过去的每天喂食一次,到现在的每两天喂一次。”近日,金刚镇灿灿蛇业养殖基地负责人李先富谈到现状,语气颇为无奈。
李先富从2018年开始养蛇,这是他从花炮产业转型所做的一次尝试。他在1000平方米的厂房里改造出了38间封闭的散养蛇房,每个房间都安装有独立的温度控制和换气通风设备,解决了安全和环保的问题。
“这种专业的养蛇房,是不可能用作养殖其他动物的。”记者走访的几个特种养殖户都和李先富有着相似的烦恼,他们前期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搭建了专用的养殖场,几乎很难改做其他。
存栏如何处理,也是养殖户普遍遇到的难题。“还能不能养?希望能尽快有个明确的答案。”曾建国说,由于竹鼠啃食山间植被,直接放生会对森林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他不敢随意处置。但看到其他地方已经对竹鼠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了,又令他十分揪心。
“希望能有一些补偿。”曾建国告诉记者,他以前养过猪,但是手上已经没有资金了,如果可以得到一些补偿,他可以将新建的竹鼠养殖场改造为养猪场。但是像孔雀、黑斑蛙等养殖户,由于场地比较特殊,几乎很难重新利用。
部门行动
严格落实“一封控四严禁”积极向上反映养殖户困难
在疫情发生后,作为野生动物的行政主管部门,市林业局严格落实对全市人工繁育和经营场所“一封控四严禁”的要求(封控隔离所有人工繁育场所的野生动物,严禁猎杀野生动物,严禁运输野生动物,严禁交易野生动物,严禁展演野生动物),并采购了一批消毒物资派发到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并指导开展消毒。
他山之石
支持、指导调整和转变生产经营
3月23日,广东省肇庆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共同起草《肇庆市关于支持以食用为目的陆生野生动物养殖项目转型退出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旨在支持、指导和帮助野生动物养殖场(户)调整和转变生产经营活动。
据统计,肇庆市现有各类以食用为目的的陆生野生动物人工养殖场(户)423家,涉及竹鼠、眼镜蛇、滑鼠蛇、泰蛙等11种,现有存栏数560多万只(条)。
同样,3月20日江西省林业局提出,“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支持,尽快完善并出台食用性人工繁育野生动物补偿工作方案,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同日,安徽铜陵市加大帮扶养殖户的力度,鼓励养殖户做好转产转型。
另外,四川省攀枝花市、乐山市和云南省楚雄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贵州省荔波县等地都提出,对面临的补偿资金、野生动物收容安置、社会风险评估等制定初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