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阿阿胶”)发布2017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9.34亿元,同比增长9.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1亿元,同比增长8.75%。
营收增长的同时,东阿阿胶营业成本受到原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同样呈现升高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共产生营业成本9.94亿元,同比增长19.88%,公告显示,营收成本上涨主要系原料成本上升及毛利率较低的养殖业务收入上升影响。
原料问题一直是困扰阿胶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驴皮供应下降和价格抬升直接导致东阿阿胶生产成本的抬升和毛利率的下降。2017年上半年,阿胶系列产品营业成本6.06亿元,同比增长11.1%,同时,毛利率同比下降0.48%。
原料缺口仍存,阿胶价格同步上涨
近年来,东阿阿胶以“价值回归”和全产业链发展为战略,在原料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布局,其背后是原材料资源紧缺、价格上涨现实困境。
原料紧缺直接抬升营业成本。2017年上半年,东阿阿胶的阿胶系列产品实现营收24.72亿元,同比增长8.9%,而在营收增长的另一面,阿胶产品营业成本也达到6.06亿元,同比增长11.1%,超过营收增幅。营业成本的上升也导致阿胶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0.48%。
“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毛利率还有下降,说明成本端的压力仍然存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
事实上,驴皮作为阿胶生产的原材料,近年来产量不断下滑。近20年来我国毛驴饲养数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毛驴期末饲养数量仅为542.11万头,较2014年下降6.95%,较2011年下降16.32%。
随着毛驴饲养数量的减少,毛驴皮采购价格呈现飙升态势。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驴皮价格约为20元/张,2010年涨至200元/张,到2017年驴皮价格已达2000-3000元/张,价格上涨100倍以上。
原材料紧缺带来生产成本上升,最直接体现在阿胶产品价格的上涨上。
上游基地建设成重中之重
东阿阿胶负责人表示,从源头上控制原料成本才是东阿阿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上述分析师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2016年起,东阿阿胶在原材料存货方面加强布局,“从去年开始公司主动加大了对驴皮资源的储备,加强了对上游资源的把控。”
另外,作为全产业链布局的最重要环节,东阿阿胶斥巨资投入上游原料基地建设。以“把毛驴当药材养”为口号,东阿阿胶在过去十几年里建立了巴林左旗、敖汉旗等20个毛驴药材标准养殖示范基地,4个植物药材GAP基地、1个东阿黑毛驴繁育中心。
根据最新半年报,当前公司19个重要在建工程中,有4个直接涉及毛驴的繁育和养殖,其中,良种驴繁育基地和养驴场项目进展较快,分别实现二期项目进度分别为64%和整体进度65%。
另外,东阿阿胶还试图创新毛驴产业模式,以“毛驴管理+金融服务+驴交所+深加工”的产业新模式提升毛驴综合价值。
“通过全产业链的构建,公司最核心的目的是反哺上游产业,希望更多的农户能把养驴产业繁荣起来,让毛驴不再短缺,解决未来发展的产能瓶颈,最终提升价值。”上述分析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