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市动物防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四五”规划
富锦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十四五”规划
富锦市人民政府
二〇二二年九月
目录
4.3完善粪污处理和利用设施
1总则
1.1规划编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将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7年4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通知》,决定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2014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开始实施。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成为建国以来首个聚焦畜禽养殖环境问题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提出,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畜牧大市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根据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编制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富锦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7)《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1.2.2标准规范
(1)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2)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3)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4)GB/T18877《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5)GB/T25169《畜禽粪便监测技术规范》
(6)GB/T《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
(7)GB/T26624《畜禽养殖污水贮存设施设计要求》
(8)GB/T27522《畜禽养殖污水采样技术规范》
(9)GB/T27622《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
(10)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11)HJ497《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12)HJ102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畜禽养殖行业》
(13)HJ/T8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14)NY525《有机肥料》
(15)NY/T1169《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16)NY/T2065《沼肥使用技术规范》
(17)NY/T3442《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1.2.3政策文件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
(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环办土壤[2021]8号
(4)《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农办牧[2020]23号)
(5)《关于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依法加强养殖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农办牧[2019]83号)
(6)《关于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跟踪监测工作的通知》(农办牧[2018]28号)
(7)《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农办牧[2018]2号)
(8)《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农办牧[2018]1号)
(9)《关于开展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20]538号)
(10)《黑龙江省厅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黑政办规[2017]77号)
(11)《黑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13)《关于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跟踪监测工作的紧急通知》(黑牧科外﹝2018﹞127号)
(14)《黑龙江省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技术指南》(试行)(2019年1月)
(15)《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加强有机肥生产和利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黑农委函〔2018〕62号);
(16)《富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2025年)》
1.3规划范围和期限
1.3.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富锦市全境,具体包括宏胜镇、砚山镇、兴隆岗镇、头林镇、富锦镇、长安镇、大榆树镇、锦山镇、向阳川镇、二龙山镇、上街基镇。
1.3.2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2区域概况
2.1自然气候条件
2.1.1地形地貌及地质特征
富锦市地势低平,平均海拔60米左右,全市地貌结构从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坡降为1/10000-1/15000,纵观地貌类型,大致分为平原、低平原、低湿地、山丘漫岗4种地貌单元。平原与山地比为9:1。这种平原类型的地貌,构成了生物群的良好生长环境。完达山脉延伸到境内,形成少量的孤山丘陵。城东乌尔古力山海拔538.7米与城西海拔472.8米的别拉音子山遥相呼应,形成西北略高,中部低平,东南稍低的冲击平原。
2.1.2气象气候
富锦市属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特点。四季分明,春季风力大,蒸发大于降水;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降水:富锦区域年平均降水量510.0毫米,其中作物生长期(5月-9月)降水404.1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9%,最多年降水量824.5毫米,最少年降水量338.6毫米,年蒸发量1226.4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特点是5-6月份蒸发量显著,达415.0毫米,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容易山现春旱,秋季蒸发少易产生秋涝。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春季为61%,夏季76%;全年平均地面温度4.8℃,超过气温1.8℃。
风力:富锦处丁两风带,年平均风速3.7米/秒,全年大风次数平均为29天,最多年57天,最少年8天。
封冻霜期:通常在10月下旬开始封冻,至来年5月末6月初全部解冻,历时7个月。冻土层在150厘米到180厘米,最深在4月下旬。初霜期一般在9月26日前后,终霜期平均在5月11日,无霜期在136—188天。无霜期平均144天,历年最长无霜期188天,最短无霜期117天。
2.1.3河流水系
富锦市过境河流松花江流经84公里,最高水位61.02米,最低枯水位55.03米,每秒最大流量16400立方米,最小流量360立方米,是灌溉、水运、渔业生产的主要水域;内七星河流长73公里,挠力河流长240公里。境内河流外七星河流长183公里,季节性河流有别拉洪河、寒冲沟、漂筏河、莲花河、七星河等。
图2-1河湖水系图
2.1.4植被覆盖
富锦市由于地貌类型多样,因而植物种类繁多。有用材树种、油料树种、酿造树种、密源树种等丰富的经济作物;有野菜类、食用菌类等多种食用植物;还有多达四百多个品种的药用植物以及二百多种观赏植物。
2.1.5土壤特征
富锦市土壤肥沃,是三江平原在世界上仅有的三块冲击黑土平原之一。富锦市土壤61.33万公顷,按类型划分为暗棕壤、黑士、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泥炭土和水稻土7个土类,18个亚类。
富锦市耕地土壤肥沃,肥力较高,光热水资源丰富,有机质含量平均达5.2%,最高达8.4%,是全国平均数的6倍,是全省平均数的2倍,超过国家规定的I级地标准,可耕性良好。土质疏松,表层土一般在20-30厘米。
黑土:黑土是富锦市的主要土壤之一,主要分布在平原和漫岗区,面积为9.714万公顷,占市属士壤总面积的20.17%。有机质含量在4—5%,黑土层厚20~30厘米。
草甸土:草甸十是全市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l十壤,主要分布在低平原和岗坡下平地上,面积为23.577万公顷,占市属土壤总面积的48.96%。它又划分为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碳酸盐草甸土、沼泽化草甸士和泛滥地草甸士5个亚类。草甸土在开垦前积累了较多有机质,黑土层较厚,潜在肥力较高。
白浆土:白浆土面积为5.1万公顷,占市属土壤总面积的10.56%。沼泽土是富锦市特殊自然地理景观,面积为3.55万公顷,占市属土壤总面积的7.37%。水稻土系种植水稻形成的土壤,分为黑土型水稻土、白浆土型水稻土、草甸土型水稻土3个亚类,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水源充足、灌溉条件较好的区域,面积为5.03万公顷,占市属土壤总面积的10.44%。随着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水稻土呈逐渐增加趋势。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行政区划
富锦市行政区划,设有富锦镇、二龙山镇、向阳川镇、锦山镇、头林镇、兴隆岗镇、宏胜镇、上街基镇、砚山镇、长安镇和大榆树镇11个镇,城东、城西2个街道办事处,共有267个行政村、397个自然村和51个居民委员会。农垦建三江分局及其七星、大兴、创业3个国有农场在富锦境内。
图2-2行政区划图
2.2.2产业类型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552287万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3303万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174513万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624471万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8.5:11.3:40.2。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4%、26.7%和2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384元,比上年增长8.6%。
2.2.3经济指标
1、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8569万元,比上年增长8.6%。
(1)种植业。全年实现种植业产值1102446万元,比上年增长7.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4.7万亩,比上年增加8.0万亩,增长1.0%;粮食总产量62.94亿斤,比上年增加1.34亿斤,增长2.2%。
(2)林业。全年实现林业产值3890万元,比上年增长21.3%。
(3)畜牧业。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61303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2.3%。
2、工业
全市56户(市属3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63544万元(市属849962万元),比上年增长49.3%。其中,象屿生化公司实现产值213411万元,增长15.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7%。全年实现增加值146837万元,比上年增长27.0%。全年实现营业务收入1155702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全年实现利税总额551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6%。其中,利润总额47347万元,增长68.8%;税金总额7753万元,下降9.0%。
3、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101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0.0%。其中,产业项目24个,完成投资96156万元,增长1.6%;房地产项目开复工8个,完成投资35419万元,下降3.3%。工业项目投资105955万元,比上年下降0.6%。从投资产业结构看,一产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149.6%;二产完成投资下降0.6%;三产完成投资增长21.3%。全市开复工项目中,锦西灌区工程(骨干和配套)、青龙山灌区配套、诺潽产业园三个项目分别完成投资97406万元、33134万元和22486万元,完成投资额位于全市投资项目的前三位,共计完成投资153026万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35.9%,是拉动我市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
4、国内商业、市场物价和实际利用内资
消费市场略有下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4.2%。从行业看,批发业下降11.8%;零售业增长0.3%;住宿业下降29.2%;餐饮业下降17.0%。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1.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上涨3.2%。
2.2.4土地利用特征
富锦市市属土地总面积494767.47公顷,其中农用地427409.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39%;湿地23655.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8%;商业服务业用地1563.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2%;工矿用地1497.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0%;住宅用地4617.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8%;特殊用地114.99公顷,土地总面积的0.02%;交通运输用地9967.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079.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7%;其他土地486.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7%;0.01%。耕地面积398508.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54%;园地面积160.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林地面积23461.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4%;牧草地面积5279.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07%。
2.3生态环境概况
2.3.1水环境质量状况
1、现状
2020年松花江富锦段干流及支流各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水质状况良好。从水期看,松花江富锦江段干流三断面枯、平、丰水期水质类别均为Ⅲ类,水质状况良好。
2020年富锦地表水水生生物监测底栖动物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富锦地表水整体差异不大,均在“良好”、“中等”等级。
2020年着生藻类评价结果表明富锦地表水大多数点位评级结果在“良好”及以上等级,整体水生态状况较好。着生藻类物种多样性程度较好,着生藻类主要为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物种,群落结构比较稳定,种群分布均匀。
2020年,富锦市地下水水源监测的39项指标除铁、锰两项外,全部达到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水质要求。其余37项指标中除耗氧量、氨氮、砷、铅,其它项目均可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表明富锦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在扣除铁、锰受本底值偏高影响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水质状况良好。
2、重点环境问题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偏低,农村地区缺乏污染治理设施,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造成农业源污染严重;畜禽养殖污染,养殖户将禽畜粪便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枯水期污染较为明显。
2.3.2空气质量状况
2020年,富锦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的天数为342天,达标比例为93.4%;污染天数为24天,其中轻度污染为19天,中度污染为2天,重度污染为2天,严重污染为1天。富锦市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主要为细颗粒物(PM2.5)。
2020年,各项污染物年均值均不超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为28μ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为43μg/m3。
与上年相比,2020年富锦市除臭氧外其它各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均保持不变或有所下降;其中细颗粒物(PM2.5)保持不变,可吸入颗粒物(PM10)下降2.3%,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升高2.9%;达标天数相同,达标天数比例较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基本持平。
细颗粒物(PM2.5)是影响富锦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需要重点监测。
2.3.3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富锦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的分布趋势是南部高,东、西部低。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5-40g/kg,全市耕地碱解氮平均值大致为160-170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20-22mg/kg;富锦市耕地土壤速效钾大致平均含量为160-170mg/kg。
加强污染源监管,预防土壤污染;对可能土壤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加强监测。控制农药化肥污染。科学施用化肥,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禁止使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管理规定,建立农药包装容器等废弃物回收制度。
2.3.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状况
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2020年全市粪污产生量为119.95万吨,资源化利用量103.8万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54%。规模养殖场35个,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当前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监管主要在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方面,但对养殖场粪污的后续处理过程以及农户还田等环节的监管尚未涉及。一是在农田中施用未腐熟完全的粪肥,该行为对土壤和作物均存在危害;二是有机肥超承载力还田,不但无法发挥有机肥的肥力,反而会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以及地下水体污染。
2.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
2.4.1畜禽养殖现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具体规模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畜种包括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家禽等。
1、畜禽规模养殖场
按照《黑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和《关于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跟踪监测工作的紧急通知》(黑牧科外﹝2018﹞127号)确定执行。生猪(出栏)≥500头;奶牛(存栏)≥100头;肉牛(出栏)≥100头;蛋鸡(存栏)≥10000羽;肉鸡(出栏)≥40000羽;羊(出栏)≥500只。其他畜禽种类标准由各地根据所辖区行业实际情况和环境管理要求提出意见,报省畜牧、环保部门确定。
2、畜禽养殖户
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确定执行。末达到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的畜禽养殖户,该指南指生猪设计出栏≥50头;奶牛设计存栏≥5头;肉牛设计出栏≥10头;蛋鸡设计存栏≥500羽;肉鸡/鸭/鹅设计出栏≥2000羽的养殖户。羊按3只羊折算1头猪进行核算,其他畜禽种类标准由各地根据所辖区行业实际情况和环境管理要求提出意见,报省畜牧、环保部门确定。
3、猪当量
用于计算畜禽氮排泄的度量单位,存栏1头猪的年平均氮排泄量为1个猪当量。推荐1个猪当量的氮排泄量为11千克/头。按存栏折算猪当量:100头猪相当于15头奶牛、30头肉牛、250只羊、2500只家禽。
表2-1畜禽按存栏折算猪当量系数表
畜禽种类
存栏量
折算系数
奶牛
15头
100猪当量
肉牛
25只
羊
250只
禽
2500羽
2.4.1.2养殖情况
2020年全市肉牛、生猪、肉羊、禽存栏分别达到1.47万头、23.9万头、6.98万只、86.1万只,出栏分别达到0.56万头、35.7万头、5万只、禽119万只。全市养殖户3531户,其中生猪、奶牛、肉牛、家禽、肉羊养殖户分别为1935户、2户、1010户、53户、531户。养殖场(含规模场)267户,其中生猪、奶牛、肉牛、家禽、肉羊养殖户分别为69户、2户、49户、41户、106户;全市备案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共计35户,其中生猪31户,肉牛2户,奶牛2户。
表2-2畜禽养殖情况表
单位:头、只
镇
存栏
猪
山绵羊
合计
14739
2485
238675
69769
861160
富锦镇
86
12119
1776
174915
二龙山
2023
37380
7895
12020
锦山
1472
18776
8158
46372
向阳川
2280
27068
7417
60000
头林
1329
1840
17515
4663
28521
兴隆
894
9130
3081
24732
宏胜
1082
23206
5794
28000
上街基
1474
28112
7353
280300
砚山
664
19160
3771
20000
长安
643
14234
7477
64300
大榆树
2792
645
31975
12384
122000
表2-3富锦市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户分布情况
单位:个
小计
占比
1010
12
1935
531
53
3531
100.0
6
96
17
26
145
4.1
152
193
65
3
413
11.7
115
344
93
552
15.6
156
230
76
1
463
13.1
132
105
54
291
8.2
49
104
25
178
5.0
43
181
253
7.2
78
187
59
10
334
9.5
52
131
37
4
224
6.3
14
75
109
3.1
213
279
62
579
16.4
表2-4富锦市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分布情况
单位:个、%
家禽
2
31
35
0.00
11.43
7
8
22.86
17.14
2.86
5.71
8.57
表2-5备案规模场清单
序号
养殖场名称
养殖场地址
养殖畜种
备注
和兴养猪场
大榆树镇腰中村
生猪
昕宏畜牧养殖场
向阳川镇择林村
赵龙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
向阳川镇东新民村
富锦市宏兴养猪场
宏胜镇宏林村
5
永庆生猪养殖场
锦山镇永庆村
家新养猪场
砚山镇西五顶村
希斌养猪场
砚山镇光明村
富锦市种猪场
向阳川镇龙富村
9
黑龙江省佳康饲料有限公司
富锦向阳川牧业分公司
向阳川镇福庆村
宝太养猪场
大榆树镇保林村
11
鑫旺猪场
头林镇二林村
洪财猪场
头林镇结合村
13
国志大润发养猪场
顺风猪场
二龙山镇龙山村
15
旭日养猪场
砚山镇东瑞村
16
富珠养猪专业合作社
上街基镇明朗村村北
黑龙江省佳康畜牧养殖有限公司
七星农场七星农场第五管理区
18
富锦市福君养殖场
头林镇头林村
19
青年创业养殖场
锦山镇锦山村
20
富锦市长凯养猪场
锦山镇德祥村
21
富锦市秀德养殖场
锦山镇黑鱼泡村
22
富锦市庆国养猪场
23
富锦市康胜养猪场
上街基镇宏甸村
24
富锦市辅缘养殖场
二龙山镇春光村
富锦市隆升养猪场
兴隆岗镇隆林小区
富锦市陆文海养猪场
上街基镇大屯村
27
富锦市德胜生猪养殖场
长安镇朝阳村
28
富锦市民华养猪场
29
富锦市建坤养殖场
30
旺润养殖场
富锦市富洋养殖场
宏胜村
32
富锦市天野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富锦市头林镇二林村
33
富锦头兴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34
富锦市锦东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向阳川镇东兴村
牛
富锦市录民养牛专业合作社
上街基镇万宝村
35个
表2-6主要畜禽品种规模分布情况
畜禽类型
备案规模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含备案规模养殖场)
养殖户
69
1866
961
0
41
肉羊
106
425
267
3264
7.56
92.44
根据上述统计,富锦市养殖场户分布多的有大榆树镇、锦山镇、向阳川镇、二龙山镇,规模以上养殖场分布在锦山镇、向阳川镇、二龙山镇、上街基镇、头林镇;规模养殖场主要是生猪养殖场。因此在畜禽粪污防治上要重点加强对锦山镇、向阳川镇、二龙山镇、上街基镇、头林镇、大榆树镇的监管,养殖品种上要加强生猪养殖粪污治理。
2.4.2污染防治现状
2.4.2.1现状
1、清粪方式
富锦市现有养殖场和养殖户以人工干清粪和机械方式干清粪方式为主;主要污染防治措施为建设储粪棚和储液池,暂存和处置畜禽养殖粪便、尿液等污染物;臭气治理设施相对有限。全市不存在沼气发电项目,暂无区域性畜禽产污处理中心。
2、处理模式
粪污处理工艺主要采用“干清粪堆肥发酵+污水黑膜氧化囊厌氧发酵处理+还田利用”工艺,将粪便和污水资源化利用。
本处理工艺是对养殖场及散养户畜禽产生的粪便、尿液分别收集,干粪进入堆粪棚,污液进入氧化塘贮存。粪便在堆粪棚堆积发酵后,固体粪便进行堆肥发酵就近肥料化利用。经氧化塘处理后的污液可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前作为底肥施用,利用专业化施肥机械将污水施用到农田里,也可在农田施肥季节和灌溉期间将无害化处理的污水与灌溉用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进行水肥一体化施用。
(1)畜禽粪便堆肥处理
畜禽粪便堆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物料预处理、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和臭气处理等环节,详见图2-3;
图2-3畜禽粪便堆肥工艺流程图
物料预处理:将畜禽粪便和辅料混合均匀,混合后的物料含水率宜为45%~65%,碳氮比(C/N)为(20:1)~(40:1),粒径不大于5cm,pH5.5~9.0。堆肥过程中可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接种量宜为堆肥物料质量的0.1%~0.2%。
二次发酵:堆肥产物作为商品有机肥料或栽培基质时应进行二次发酵,堆体温度接近环境温度时终止发酵过程。
臭气控制: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应进行有效收集和处理,经处理后的恶臭气体浓度符合GB18596的规定。臭气控制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
工艺优化法:通过添加辅料或调理剂,调节碳氮比、含水率和堆体孔隙度等,确保堆体处于好氧状态,减少臭气产生。
微生物处理法:通过在发酵前期和发酵过程中添加微生物除臭菌剂,控制和减少臭气发生。
收集处理法:通过在原料预处理区和发酵区设置臭气采集装置,将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进行有效收集并集中处理。
(2)污水肥料化处理
养殖污水一般为有机废水,在处理工艺上厌氧发酵是最好的选择,处理后的废水可适量还田、养殖污水收集进入储液池后,贮存周期一般要达到半年以上,经厌氧发酵处理后实现无害化。在农田需肥和灌溉期间,将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水与灌溉用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进行水肥一体化施用。
2.4.2.2范围的的划定
图2-5禁养区划定图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包括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的陆域范围。已经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按照现有陆域边界范围执行;未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中各类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确定。
根据富锦市的实际情况,本次禁养区划分共划定13处城镇(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养区,这些水源主要为富锦城区及各乡镇政府所在地提供饮用水;划定68处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养区,这些水源主要为各农村提供饮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养区面积合计为120.82平方公里。
1、乡镇水源保护区
富锦市东郊水源地有5眼水源井,是2010年建成的,井深均为10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6000m3/d,采用曝气、除铁锰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城市居民。
富锦市西郊水源地有5眼水源井,是2014年建成的,井深均为100m。取水方式为管井,供水量为3.18万m3/d,采用两级曝气、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城市居民。
大榆树镇(镇区)有一眼水源井,是2012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40m3/d,服务人口为20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城镇居民。
兴隆岗镇(镇区)有一眼水源井,是2002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250m3/d,服务人口为3500人,无处理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城镇居民。
二龙山镇(镇区)有一眼水源井,是2003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450m3/d,服务人口为60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城镇居民。
向阳川镇(镇区)有一眼水源井,是200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40m3/d,服务人口为20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城镇居民。
宏胜镇(镇区)有一眼水源井,是2011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280m3/d,服务人口为40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城镇居民。
头林镇(镇区)有一眼水源井,是2010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210m3/d,服务人口为30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城镇居民。
砚山镇(镇区)有一眼水源井,是2008年建成的,井深71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40m3/d,服务人口为20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城镇居民。
上街基镇(镇区)有一眼水源井,是2008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50m3/d,服务人口为21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城镇居民。
锦山镇(镇区)有一眼水源井,是2006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600m3/d,服务人口为8000人,采用曝气、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城镇居民。
长安镇(镇区)有一眼水源井,是2010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200m3/d,服务人口为2500人,采用曝气、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城镇居民。
表2-7富锦市城镇(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养区范围
注:按照《富锦市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二龙山镇、头林镇、砚山镇、兴隆岗镇、宏胜镇、锦山镇及长安镇饮用水源为承压水型水源,所以这些乡镇不设二级保护区。
2、农村水源保护区
大榆树镇农村集中式水源地
(1)长发村
长发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0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234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长发村供水需求。
(2)庆胜村
庆胜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29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庆胜村供水需求。
(3)华胜村(供水兴达)
华胜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50m3/d,服务人口为1794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华胜村供水需求。
(4)富民村
富民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4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24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富民村供水需求。
(5)七桥村
七桥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50m3/d,服务人口为16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七桥村供水需求。
(6)富林村
富林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9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42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富林村供水需求。
(7)沙岗村
沙岗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9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沙岗村供水需求。
(8)互助村(供水海沟村、吉祥村、吉祥农场)
互助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9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250m3/d,服务人口为2934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互助村供水需求。
(9)太平村(供水茂盛村)
太平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6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50m3/d,服务人口为1852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太平村供水需求。
(10)隆川村
隆川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3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244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隆川村供水需求。
二龙山镇农村集中式水源地
(1)东凤阳村
东凤阳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9年建成的,井深10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东凤阳村供水需求。
(2)康庄村
康庄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2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26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康庄村供水需求。
(3)永善村
永善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1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347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永善村供水需求。
(4)莲花村
莲花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0年建成的,井深75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25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莲花村供水需求。
(5)吉良村
吉良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8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5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吉良村供水需求。
(6)北山村
北山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1年建成的,井深12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24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北山村供水需求。
(7)集民村
集民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200m3/d,服务人口为2338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集民村供水需求。
(8)新兴村
新兴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9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38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新兴村供水需求。
向阳川镇农村集中式水源地
(1)大兴村
大兴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2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78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大兴村供水需求。
(2)福泉村
福泉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1年建成的,井深12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06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福泉村供水需求。
(3)徐家店村
徐家店有一眼水源井,是2008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06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徐家店供水需求。
(4)长春岭村
长春岭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9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200m3/d,服务人口为2373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长春岭村供水需求。
(5)宝山村
宝山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8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宝山村供水需求。
(6)东兴村
东兴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7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3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东兴村供水需求。
(7)龙安村
龙安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3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52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龙安村供水需求。
(8)马鞍山村
马鞍山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3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20m3/d,服务人口为1497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马鞍山村供水需求。
(9)福庆村
福庆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2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36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福庆村供水需求。
(10)六合村
六合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2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31人,采用锰砂过
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六合村供水需求。
(11)前进村
前进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6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前进村供水需求。
(12)择林村
择林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9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3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择林村供水需求。
头林镇农村集中式水源地
(1)西林村
西林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6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30m3/d,服务人口为15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西林村供水需求。
(2)兴林村
兴林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7年建成的,井深6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250m3/d,服务人口为297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兴林村供水需求。
(3)解放村
解放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6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30m3/d,服务人口为1557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解放村供水需求。
(4)结合村
结合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2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05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结合村供水需求。
(5)二林村
二林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200m3/d,服务人口为21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二林村供水需求。
(6)建华村
建华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50m3/d,服务人口为1632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建华村供水需求。
砚山镇农村集中式水源地
(1)连生村
连生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30m3/d,服务人口为149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连生村供水需求。
(2)东五顶村
东五顶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2年建成的,井深125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50m3/d,服务人口为1910人,无水处理工艺,直接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东五顶村供水需求。
(3)永发村
永发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6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1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永发村供水需求。
(4)巨福村
巨福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155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20人,无水处理工艺,直接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巨福村供水需求。
(5)富山村
富山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4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50人,无水处理工艺,直接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富山村供水需求。
(6)东安村
东安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9年建成的,井深153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300人,无水处理工艺,直接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东安村供水需求。
上街基镇农村集中式水源地
(1)万宝村
万宝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0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333人,无水处理工艺,直接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万宝村供水需求。
(2)宏甸村
宏甸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29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宏甸村供水需求。
(3)福民村
福民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0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50m3/d,服务人口为18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福民村供水需求。
(4)德福村
德福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30m3/d,服务人口为1546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德福村供水需求。
(5)德安村
德安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德安村供水需求。
(6)大屯村
大屯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6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2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大屯村供水需求。
锦山镇农村集中式水源地
(1)德祥村
德祥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1年建成的,井深81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250m3/d,服务人口为2800人,无水处理工艺,直接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德祥村供水需求。
(2)近山村
近山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9年建成的,井深118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230人,无水处理工艺,直接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近山村供水需求。
(3)山北村
山北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2年建成的,井深12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00人,无水处理工艺,直接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山北村供水需求。
(4)民利村
民利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2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3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民利村供水需求。
(5)世一村
世一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4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200m3/d,服务人口为2085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世一村供水需求。
(6)建设村
建设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2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建设村供水需求。
(7)继承村
继承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20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继承村供水需求。
(8)信安村
信安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2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5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信安村供水需求。
(9)黑鱼村
黑鱼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1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50m3/d,服务人口为1672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黑鱼村供水需求。
(10)永庆村
永庆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4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50m3/d,服务人口为1600人,无水处理工艺,直接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永庆村供水需求。
(11)南化村
南化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28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南化村供水需求。
(12)仁义村
仁义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2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15人,无水处理工艺,直接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仁义村供水需求。
(13)久安村
久安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1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久安村供水需求。
长安镇农村集中式水源地
(1)德胜村
德胜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07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118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德胜村供水需求。
(2)漂筏村
漂筏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0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200m3/d,服务人口为2033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漂筏村供水需求。
(3)东北村
东北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4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96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东北村供水需求。
(4)西日新村
西日新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4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360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西日新村供水需求。
(5)长胜村
长胜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234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长胜村供水需求。
(6)东日新村
东日新村有一眼水源井,是2015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57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东日新村供水需求。
农业中心试验站集中式水源地
农业中心试验站有一眼水源井,是2009年建成的,井深80m。取水方式为管井,单井供水量为100m3/d,服务人口为1002人,采用锰砂过滤工艺,通过供水管网,供给村内居民,能够满足农业中心试验站供水需求。
表2-8富锦市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禁养区范围表
(二)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禁养区的划定主要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富锦市该类禁养区主要有三环泡自然保护区、六河塘自然保护区、富锦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黑鱼泡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禁养区总面积为711.23平方公里。
表2-9自然保护区禁区范围表
(三)城镇规划区
该类禁养区主要包括《富锦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乡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成区和小城镇建成区区域以及农村行政村、自然村等人口聚集区。另外还包括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聚集区。
规划确定富锦市城区禁养区范围按照《富锦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用地范围执行,包括富锦城区13个社区,以及城关社区的部分村屯用地。
另外,本次规划将富锦市经济开发区纳入禁养区范围,富锦经济开发区位于富锦城区东部,距富锦城市中心3.6公里,是以发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研发、科技成果孵化功能为主,以农业观光、食品包装等功能为辅的生态低碳示范园区。2016年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禁养区范围按照富锦市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划定。规划划定城镇规划区禁养区范围总面积32.19km2。
(四)风景名胜区
该类禁养区有2处,分别为富锦市五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荷兰邨省级森林公园,具体禁建区范围按照国家和黑龙江省批复实际范围进行划定,禁养区总面积为105.98平方公里。
表2-10风景名胜区禁养区范围表
(五)重要湿地公园
富锦市重要湿地均已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因此本次规划中重要湿地的禁养区按照自然保护区的禁养区范围执行。另外,富锦有1处湿地公园,为富锦市国家级湿地公园,规划对其禁养区进行划定,总面积2200公顷。
表2-11国家湿地公园禁养区范围表
(六)禁养区划定统计
本次规划共划定禁养区面积970.22平方公里,占富锦市属面积20.42%。其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养区面积120.82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禁养区面积711.2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重要的湿地公园禁养区面积22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区禁养区面积32.19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禁养区面积105.98平方公里。
表2-12富锦市禁养区面积与占比统计表
单位:(km2)
乡镇名称
总面积(km2)
禁养区面积(km2)
占总面积比例(%)
中心城区
97.03
45.66
47.06
大榆树镇
410.61
145.91
35.53
上街基镇
397.46
169.02
42.53
锦山镇
627.16
120.51
19.22
二龙山镇
617.13
25.15
4.08
头林镇
475.53
5.29
宏胜镇
456.84
108.21
23.69
长安镇
331.94
0.02
0.006
砚山镇
272.53
39.09
14.34
兴隆岗镇
677.01
168.66
24.91
向川镇
596.36
123.01
20.63
总计
4959.6
970.22
19.56
表2-13禁养区类型与面积统计表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养区
自然保护区禁养区
城镇居民文教区禁养区
风景名胜区禁养区
其他禁养区
8.73
18.81
18.12
-
24.81
89.76
14.07
17.27
14.23
154.79
0.04
81
39.47
0.003
20.27
18.62
向阳川镇
22.66
69.73
30.62
120.82
711.23
32.19
105.98
2.4.2.4污染物产生情况分析
1、畜禽粪污物产生与排放情况
(1)畜禽养殖产污系数和排污系数
表2-14各类畜禽污染物产生量系数表
种类
粪便产生量(kg/d头只)
粪便中污染物含量(g/d头只)
尿液中污染物含量(g/d头只)
化学需氧量
总氮
总磷
氨氮a
1.24
167.4
9.3
2.9
6.1
35.4
11.2
0.3
4.8
25.71
5454.4
168.5
41.9
46.9
358.6
112.5
3.5
32.4
10.88
2435.1
68.8
12.1
28.6
175.3
38.8
2.4
24.3
蛋鸡
0.13
21.3
1.2
0.6
--
肉鸡
0.11
19.5
1.1
0.5
a为未处理经迁移转化后进入自然环境的校正值。
对于不同畜禽种类的排污单位,污染物产生系数可将养殖量换算成相应的畜禽品种养殖量进行核定,换算比例为:1只鸭折算成1只鸡(蛋鸭折算成蛋鸡,肉鸭折算成肉鸡),1只鹅折算成2只鸡(蛋鹅折算成蛋鸡,肉鹅折算成肉鸡,3只羊折算成1头猪,海绵政府明确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养殖品种由省级政府部门自行设定换算系数。
(2)畜禽粪污产生量和排放量的计算
畜禽粪污产生量(排放量)计算公式:
式中,i表示畜禽种类,N;表示第i类畜禽的年末存栏量;P;表示第i类畜禽养殖产污系数或排污系数。
2、畜禽粪污染物产生情况
表2-15各种畜禽粪污染物产生情况
品种
粪
(吨)
总氮(吨)
949.57
71.93
284.59
188.59
51.78
1546.46
表2-16畜禽粪污染物产生情况表
2.4.3种养结合现状
2.4.3.1现状
表2-17富锦市农作物类型及占比
主要作物
面积(万亩)
占比(%)
玉米
115.4
20.58
水稻
191.1
34.09
大豆
250.3
44.65
马铃薯
3.8
0.68
560.6
100
1、种养结合现状
(1)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
积极推行有机肥施用技术,把粪污和秸秆按一定比例,加腐熟剂,加辅料沤制成有机肥,在秋季秸秆翻埋还田后,土壤上冻后或春季化冻前,采用抛撒车将有机肥均匀抛撒到田面,每亩施用1.5吨。2020年完成施用有机肥面积3.5万亩,总计施用有机肥5.25万立方米。
(2)建立黑土保护示范区。
建立了4个核心示范展示区,6个水稻侧深施肥示范区。4个核心示范展示区分别是,福来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富锦市大榆树镇福来村针对旱田黑土层薄的土壤类型进行二元补亏增肥技术示范,示范面积4200亩,同时进行连续三年玉米秸秆深混全量还田、秸秆深混全量还田+有机肥、秸秆离田对比示范。由同军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锦山镇锦山村进行全量还田技术示范面积1000亩,同时采取水稻秸秆翻埋全量还田、秸秆翻埋全量还田+腐熟剂、增施有机肥、秋旋春搅浆全量还田、春季直接搅浆全量还田进行展示对比示范。由东北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在长安镇永胜村进行秸秆全量还田、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示范,示范面积2000亩。由富锦市后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向阳川镇后山村进行秸秆全量还田、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示范实施。6个水稻侧深施肥示范区在本市水稻主产区展示示范,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3)开展有机农业种植。
富锦市锦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5月,年生产生物有机肥5万吨。有机肥生产原料来自于肉鸡自养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鸡粪,所生产的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有机质含量69.87%,氮3.28%,磷4.00%,钾2.93%,三要素含量相当于牛粪的4.5~7.7倍。大锦农有机肥厂将收集的鸡粪经活菌融合、富氧发酵后内部温度可达65℃以上,将鸡粪中虫卵等有害物质充分灭活。经过180天的腐熟陈化,将鸡粪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形成利于作物直接吸收的优质有机肥料。具有养分高,肥效持久,固氮、解磷、解钾、修复土壤微生态菌群结构、改良土壤板结,提高透气性、渗水性的特点,并具有增强作物抗病/抗寒/抗旱/抗病虫的能力。为大锦农有机农业种植板块提供优质、高效的肥料基础,并形成大锦农有机农业种植的核心优势。
富锦市富昌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依据中国有机食品认证规范《GB19630.1-4—2005》为种植指导标准,全部采用绿色有机作物种植。作物种类包括:有机水稻种植、有机小麦种植、有机五谷、有机玉米、有机黄豆、有机土豆、有机萝卜等十余主粮作物,总种植面积35000亩。
富锦市富盛果蔬种植有限公司,开展有机蔬果种植,基地占地面积5000亩,由温室暖棚、常规冷棚两部分构成,温室暖棚60栋,单栋可种植面积达2700㎡,长200米、宽13.5米、高6.5米。配合智能化通风设备,可保证植物光合作用中阳光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充足,将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的特点有机结合,实现植物工厂化智能温室,实现数据采集、智能控制对暖房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联动控制水肥一体机、卷帘机等多种设备,对暖房进行实时控制。
种植过程中利用自产的生物有机肥作为唯一肥料,调节作物生理机能,使作物根系发育,保花护果,发挥有机肥中的多种培养基和微量元素、有益菌及植物所需要的酶,使土壤疏松,为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补充土壤中确实的有机质和稀缺微量元素等多种优势,按照国际有机的标准,拒绝化肥、农药、植物激素的使用,摒弃任何基因工程作物。目前种植瓜果类、蔬菜类、叶菜类和菌类四大类,80余个品种,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真正安全、健康的有机果蔬。
2.4.3.2现有养殖粪肥配套土地情况
据统计,富锦市现有备案规模养殖场35户,配套消纳土地29991.5亩。详见表2-17:
表2-18备案规模场粪污消纳土地配套情况
单位:亩
配套土地
151
177
715
1200
280
450
441.8
2250
黑龙江省佳康饲料有限公司富锦向阳川牧业分公司
9690
102
210
167.1
365
264
408
1425
七星农场第五管理区
3200
301
248.5
300
47.25
111.3
1190
144
1245
2550
富锦市天野牧业奶牛场
180
富锦头兴牧业奶牛场
120
锦东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29991.5
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肉牛、奶牛、生猪、肉羊、禽存栏分别达到1.03万头、1.26万头、9.1万头、3.02万只、114万只,新增畜禽养殖猪当量约为64.66万猪当量。
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分析,富锦市农作物现状种植面积远大于现有粪肥的消纳土地面积。
2.4.4存在问题
通过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禽养殖污染整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局部地区依然不容乐观还有待提高。存在种植、养殖规模不匹配,种养结合深度不够,就近就地消纳用地不配套、异地消纳运输成本高、与种植基地相互需求信息不畅通等情况,
2.4.4.1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不高。据调查,富锦市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数量占总畜禽养殖数量的比重不高。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加快牧区生产方式转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4.4.4治污设施不规范。环保投资大产出小,存在配套治理设施不足、设计施工不规范、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不高、配套消纳设施不全,亟待进一步改造升级。
2.4.4.5粪污转运系统及资源化利用体系尚不健全。田间配套设施和粪污拉运输送设施还不完善,粪污转运体系尚不健全。粪污处理利用市场化运营机制还未有效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接种养主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足,粪肥资源化利用路径不畅。
3规划目标
3.1规划目标
表3-1畜禽养殖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
类型
2020年现状
目标值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约束性
3.2畜禽粪污环境承载力分析
3.2.1畜禽粪肥养分需求量测算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3.2.2土地可承载猪当量养殖量测算
根据畜禽粪肥养分最大需求量测算结果,考虑畜禽粪污在收集、贮存、运输、施用等环节中的养分损失率,推算粪污养分理论需求量,通过猪当量氮磷营养元素排泄量,推算土地可承载猪当量养殖量(以存栏量计),即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3.2.3富锦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
根据《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规定,以猪当量作为衡量畜禽氮(磷)排泄量的度量单位,1头猪为1个猪当量。1个猪当量的氮排泄量为11kg,磷排泄量为1.65kg。按存栏量折算:100头猪相当于15头奶牛、30头肉牛、250只羊、2500只家禽。生猪、奶牛、肉牛固体粪便中氮素占氮排泄总量的50%,磷素占80%;羊、家禽固体粪便中氮(磷)素占100%。按照猪当量进行折算富锦市2020年的养殖量约为36.67万个猪单位。根据不同植物形成100kg产量吸收氮磷推荐值和不同植物土地承载能力推荐值,固体分辨堆肥外供、肥水就地利用计算:水稻承载能力为2.3猪当量/亩/当季,玉米承载能力为2.4猪当量/亩/当季,大豆承载能力3.7猪当量/亩/当季,其他作物平均按1猪当量/亩/当季。两季施肥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农业用地的消纳畜禽粪便能力、粪便数量、猪当量折算标准,富锦市的畜禽粪污消纳能力可以达到1646.4万个猪当量,以目前的养殖数量和种植面积计算,全市养殖数量没有超过土地承载能力,而且养殖空间巨大。
表3-2不同作物形成100kg产量吸收氮磷推荐值
作物
氮(公斤)
磷(公斤)
2.2
0.8
2.3
0.748
0.088
表3-3全市畜禽养殖猪当量测算表
折合猪当量
16567
49130
34446
27908
366726
表3-4各镇畜禽养殖猪当量测算表
单位:头、只、万只、吨
20112.67
47762.13
28800.75
40034.80
37217.71
14331.68
30250.27
47178.53
23681.73
21940.13
55415.27
366725.67
表3-5富锦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统计表
折合土地承载力(万猪当量)
276.96
439.53
926.11
1646.4
表3-6各镇农作物种植面积及畜禽养殖粪污土地承载力情况
土地承载力(万猪当量)
5.74
16.86
51.35
150.81
61.74
181.32
38.17
112.10
32.03
94.07
68.13
200.09
28.61
84.02
47.11
138.36
45.23
132.83
38.23
112.28
35.78
105.08
国有农场
108.48
318.59
从全市范围来看,富锦市农用地各作物对畜禽粪肥需求量较大,全市农用地可承载猪当量约1646.4万头猪当量(以氮肥计)。与2020年畜禽养殖规模对比分析可知,现有畜禽养殖量远小于土地资源可承载猪当量的阈值,土地资源承载力能满足畜禽养殖规模要求,由此表明,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原则,根据富锦市土地资源的拥有量和承载能力,全市畜禽养殖规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各镇养殖规模与土地资源承载力对比来看,虽然大榆树镇、二龙山镇、上街基镇养殖量猪当量较大,但其都拥有充足地土地资源及其承载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各镇畜禽存栏量与其土地资源承载力虽然存在不均衡性,但根据各镇土地资源的拥有量和承载能力空间很大,畜禽养殖规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3目标实现性分析3.3.1全市耕地的粪污土地承载力充足
到2025年,富锦市粮食将稳定在60亿斤以上,说明全市粮食生产能力能够保持稳定,且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全市耕地的粪污土地承载力充足,具备了粪污土地消纳能力,可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粪肥替代化肥比例等途径,进一步挖掘粪污土地承载的能力,为实现畜禽养殖粪污防治目标和种养平衡提供了土地条件。
3.3.2畜禽粪污资源化技术能力具备
3.3.3畜禽养殖粪污防治与资源化利用已具规模
富锦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环办土壤〔2021〕8号)、《关于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依法加强养殖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农办牧〔2019〕84号)、《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农办牧〔2020〕23号)、《关于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管理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20〕33号)等文件通知精神,在全市广泛进行宣传,统一粪污防治思想,稳定推进畜禽养殖粪污防治与资源化利用项目。
3.3.4畜禽养殖粪污防治体系已经形成
富锦市成立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全市的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环保和农业的领导任组长,环境保护局、农业农村局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镇政府、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局、水务局、公安局、住建局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明确责任,落实资金,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有计划地推进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各项工作,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镇级政府按照全市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编制本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治理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畜禽养殖粪污治理长效监管机制,将监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管理范畴,群防群治,形成市、镇、村三级监管体系。
3.3.5建立畜禽养殖粪污防治创新机制
建立上下联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推动机制,合力推进畜禽粪肥还田利用。一是加强技术指导。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由种植、土肥、植保、畜牧等方面专家组成技术专家组,根据本地区域特点,制定了科学完善、操作性强的种养结合工作方案,并积极推动实施。建立一对一的指导工作机制,为试点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提出改进建议,确保试点取得实效。二是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养殖企业负责将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到发酵池进行无害化处理,粪污还田专业服务主体负责将养殖场已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肥收集清运至田间储存池,适当向养殖企业收取部分清运费;种植业主体负责将粪肥从田间储存池输送施入农田,或委托粪污还田服务主体代为施用,并支付施肥作业服务费。
3.3.6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环保等财政资金支持,充分运用税收、信贷、价格等经济手段,吸引地方和社会资金投入,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资金保障,优先制定和实施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有机肥生产使用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等优惠和扶持措施。结合我市财政实际,推动财政补贴、业主自筹、社会投入等多种资金支持政策,逐步建立财政、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资金支持。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调动社会田力量参与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一是树立良好示范基地与养殖场,重点推广示范,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二是张贴标识牌宣传。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在示范区设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标识牌,明确创建目标、创建范围、应用作物、技术模式、行政及技术负责人等信息。三是广泛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加强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四是总结推广好的典型做法和工作机制,讲好农牧结合、绿色发展故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不断提高技术应用率。四是养殖污染执法工作逐渐加强:一是强化养殖污染和农业绿色发展方面法规宣传,做到户户清楚,人人明白;二是生态环保部门采取强力措施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发现一起处置一起,做好警示宣传,让从业者不敢、不想违法。
4主要任务
4.1明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要求
4.1.1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重点
根据市“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禁养区划定方案、基于环境承载力的畜禽养殖总量控制目标,结合区域自然条件、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规划等,总体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原则,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畜禽规模养殖场和散养密集区为污染治理重点区域,以农用有机肥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向,推进种养平衡、循环发展,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畜禽养殖场业主主体责任,完善扶持政策,依法严格监管,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建立有效的可持续运营机制。
4.1.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范围
4.1.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法
“十四五”期间,我市应根据各镇养殖基础、资源环境条件、土地承载能力确定其发展畜禽规模,按照“因地制宜、总体协调”、“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原则对全市的畜禽养殖业进行优化布局,实现以地定养、种养平衡,引导畜禽养殖业合理布局。在农业设施用地资源丰富的区域可适当发展畜禽养殖,开展畜牧养殖场(户)绿色生态化治理,高水平推进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在农业设施用地资源紧张的区域可适当控制现有养殖规模,依据市场条件动态调整养殖结构,提高粪污堆肥土地消纳能力和制作有机肥外运;对于周边环境较为敏感、相对分散的养殖户,应积极引导养殖户按照退养政策实施退养。
4.1.4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要求
4.1.4.1基本要求。新建、扩建和改造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设置粪污处理区,建设畜禽粪便处理设施,没有粪污处理设施的应补建;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粪污处理区布局应按照NY/T682的规定执行;畜禽粪便处理应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畜禽粪便处理过程应满足安全和卫生要求,避免二次污染发生;发生重大疫情时应按照国家兽医防疫有关规定处置。
4.1.4.2粪便处理场选址及布局。
粪便处理场选址应结合畜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及项目本身特征等合理布局,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和安全防火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1、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商业和工业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建设畜禽粪污处理场;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2、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畜禽粪便处理场应设在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下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公里。
3、集中建立的畜禽粪便处理场与畜禽养殖区域的最小距离应大于2公里。
4、畜禽粪便处理场区应距离功能地表水体400米以上。
5、畜禽粪便处理场区应采取地面硬化、防渗漏、防径流和雨污分流等措施。
4.2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4.2.1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
一是开展各类规模养殖粪便、污液处理利用模式、有机肥使用和施肥方法的技术推广,建立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创新示范基地。二是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养殖技术、绿色饲料,鼓励采用环境控制和综合减臭技术。三是结合本地实际,推行经济高效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积极推广全量机械化施用。四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科技下乡活动,推动环保、农业等科研机构与规模畜禽养殖场、养殖户的“一对一”技术帮扶,推广先进适用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模式。
4.2.2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
综合考虑畜禽种类、养殖规模、环境质量管控要求以及人居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按照“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要求,科学合理选择畜禽粪肥就近就地利用、能源利用、有机肥料外供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途径。
4.2.2.1培育粪肥综合利用社会服务组织。
加快构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完善“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机制,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市场,建立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社会化运营网络体系,构建可持续的运行机制。积极培育畜禽粪污集中收集、贮存、输送、综合利用、粪肥统配统施、粪肥还田土地监测等全链条社会服务组织,培育壮大一批粪肥收运和田间施用等社会化服务主体,支持建设区域性畜禽养殖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
4.2.2.2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可循环的养殖模式。
进一步扩大固态肥、液态粪肥利用,多种形式利用粪污养分资源,服务种植业提质增效。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一场一策”综合利用治理,鼓励采取粪肥还田、生产有机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应依据粪污养分产生量和农作物养分需求量落实用肥土地,为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提供有利条件;对无法足量配套用肥土地的养殖场户,鼓励通过社会化服务主体,与种植主体有效衔接;对无法就地就近利用的畜禽粪污,鼓励生产商品有机肥,扩大还田利用半径。鼓励养殖场与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加强合作,在用肥土地配套建设或配备液态粪肥田间贮存池、输送管网、撒肥机、液体粪肥喷灌设备等设施,实现场内粪污贮存发酵与田间粪肥贮存利用设施相配套,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种养循环发展。
4.2.3推广和规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4.2.3.1.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模式
对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尿和污水集中收集,全部进入氧化塘贮存,氧化塘分为敞开式和覆膜式两类,粪污通过氧化塘贮存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施肥季节进行农田利用。
图4-1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工艺流程图
4.2.3.2固体粪便堆肥利用模式
图4-2固体粪便堆肥工艺流程图
4.2.3.3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
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粪污全量还田方式搭配使用,养殖场产生的粪水经氧化塘处理储存后,在农田需肥和灌溉期间,将无害化处理的粪水与灌溉用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进行水肥一体化施用。
图4-3污水肥料化利用工艺流程图
4.3完善粪污处理和利用设施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原则,加强畜禽养殖场(户)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设施装备建设。具体任务包括:
4.3.1升级圈舍设施,推进源头削减
升级改造圈舍设施,做到“一控”:改进节水设备,改造畜禽饮水器,从源头控制用水量;“两分”:圈舍及粪污贮存设施进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三防”:配套设施符合防渗、防雨、防溢流要求;“两配套”:配套建设储粪场和污水储存池。提升集约化、自动化、现代化养殖水平,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行规模养殖场精细化管理,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规程,推广智能化精准饲喂,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加强养殖环境自动化控制。鼓励有条件的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异味减排设施。
4.3.2规范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
——规范场内收集处理系统
养殖场区实行雨污分流、干湿分开,设置能自流并符合GB50014、GB50069、GB50352、GB/T26624要求的污水支沟、污水总沟、格栅、沉砂池和集水池等污水收集及其杂物与颗粒物阻隔系统。堆沤肥场、粪污贮存及处理设施做到防渗、防雨、防溢流。格栅、沉砂池和集水池中的杂物与沉淀污泥需定期清理,并堆放于场内固体粪储存设施,与固体粪一并处理。
——规范污水发酵无害化处理系统
——强化源头控制及废水污染防治
强化源头控制,禽畜养殖场应采用干清粪工艺,畜舍内采用粪水分流,包括:粪与尿分流、粪与饮水槽剩水分流、食槽水与地面尿污水分流。粪、水分流便于粪便运输和无害化处理,也便于污水的净化处理。配套有效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设施,采取沼液发酵、氧化塘、垂直流人工湿地等生物处理方式或厌氧、好氧、深度处理等废水生物净化处理方式,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同时强化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台账的管理。
4.3.3补齐田间配套设施短板
在粪肥替代化肥施用的实践中,由于粪肥体积大,不易运输,且粪肥味道较重,尽管有些农户意识到有机肥施用的优点,仍有可能不会施用有机肥,不易推广。全市推广田间地头粪肥暂存设施的建设,支持建设田间沼液贮存池、粪污输送管网等配套设施,全面拓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路径,补齐田间配套设施的短板,加强农户种植农作物的环境保护和发展绿色农业的意识,增强农户施用有机肥的主动性。包括:
——固体粪肥及污水田间储存
n田间粪肥储存池及污水田间储存池宜设置于在进出粪方便的砂石路或机耕路旁的田间,尽量避免设置于河流、湖泊和池塘旁。固体粪肥田间储存池应高于周边农田的田间,且有围挡设施,池底须设简易排水沟到池旁具有防渗措施的小型田间贮液池,以便渗沥液收集,并定期抽出用于农田中。田间储存池应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雨,确保长期堆放自然发酵。
污水田间储存池的设置,应根据污水田间储存池的总容积应以匹配农田作物最长施肥淡季需储存的畜禽污水总量为依据,池体结构尤其是防渗效果应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相应技术规范和标准。污水田间储存池设置防护栏和醒目标志。污水田间储存池需配置固定或非固定的污水还田设备,具体为阀门、水泵和管道等。
n——固体粪肥运输
n运输车辆应具有防渗漏、防流失和防撒落等防止固体粪运输过程中污染环境的措施。
——污水还田输送系统
n经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水,可根据畜禽养殖场匹配农田的地形和位置,经济合理地设置可调配水量的管道、沟渠输送系统。污水管道、沟渠输送系统与污水田间储存池连接,沟渠输送系统设置盖板,管道设置阀门。
4.4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制度及平台
4.4.1建立建立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台账
4.4.2完善畜禽养殖粪污监管制度
各镇政府需完善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方案,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推广力度,提升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畜禽养殖粪污监管制度、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健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科学规范畜禽养殖生产档案的建立和完善,确保养殖场全部备案,对养殖场实行全覆盖监管和服务。
4.5强化环境监管
4.5.1严格审批,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审批监管,规范规模养殖项目审批程序、畜禽养殖准入门槛和环评审批要求。按照《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要求,加强县环境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执法人员水平,加强与各乡镇及“联村联场”的畜禽养殖污染网格化防控机制的建设。
加强对养殖场污染日常巡查监管,定期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检查,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643号)和环保部印发的《畜禽养殖场(小区)环境监察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0]84号),依法严格查处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污染防治设施建而不用、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已建污染防治配套设施不合格、违法排污,以及在禁养区内擅自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等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按照规定予以查处。
4.5.2加强部门协作,防范污染风险
政府职能部门对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情况进行随机检查,促进配套建设施稳定运行,督促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快配建。对规模养殖场(养殖户)的布局情况、“三区分离”情况、“两道分开”情况、雨污分流情况及防雨、防渗、防漏及固体粪污储存场所和污水储存池、粪污处理使用记录档案等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强化养殖场(户)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和完善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结合当地种养情况和环境压力制定污染风险防范措施。
4.5.3完善畜禽养殖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根据畜禽养殖业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等要求,进一步完善监测队伍建设,完善检测设备,全面提升监测水平,强化日常监督性监测,健全污水排放在线监测、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视频监控。
5重点工程
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际需求,富锦市政府计划利用政府一般债劵资金开展粪污治理工程项目建设。
5.1富锦市畜禽粪污治理工程
5.1.1建设内容
在全市11个镇共建设粪污集中收集点14个,建设堆粪棚10,900m3,黑膜池11,900m3,集污池584m3。购置清粪铲车11辆,吸污车12辆,共23辆。
5.1.2建设主体
二龙山镇、富锦镇、向阳川镇、锦山镇、长安镇、上街基镇、大榆树镇、砚山镇、头林镇、兴隆岗镇、宏胜镇等11个镇。
表5-1富锦市畜禽粪污治理工程清单
单位:个、㎡、m3、辆
建设主体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
数量
地址
堆粪棚
集污池
黑膜池
清粪铲车
吸污车
10900
584
11900
东岗村
新光村
720
48
900
东福村
540
1000
前富村
结合村
1080
城东村
安基小区
长发村
800
600
海沟村
2000
2400
锦山村
向阳川村
种猪场
北地界
1600
大户村
360
5.1.3建设时限
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
5.2富锦市2022年畜禽粪污治理工程
5.2.1建设内容
新建畜禽固体粪污暂存点,为全市11个镇232个行政村290个暂存点,购置粪污钩臂车11辆,固体粪污暂存箱301个(含车载箱11个);为富锦头兴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购置粪污处理设备17台(批)。
表5-2富锦市2022年畜禽粪污治理工程清单
单位:个、辆
建设地址
行政村
暂存点
暂存箱
钩臂车
232
290
正阳、连生、长兴、兴安、翻身、保安、永兴、双发、福祥、恒山、平安、砚山、联合、永发、林发、新光、平安、西五顶、爱国、东五顶、巨福、富山、东瑞
东福村(东风屯)、前富村(农田屯)、东悦村、新林村、兴隆村、鹿林村、西岗村、兴会村、金林村、福升村
头林村、西林村、双福村、二林村、东林村、双丰村、兴林村、新胜村、双林村、解放村、复兴村、永丰村、庆合、结合
红星、兴农、一砖、二砖、红光、城东、新发
东北、东日新、西日新、长胜、永胜、德胜、漂筏、长富农场、高家、太安、长安、富锦、聚贤、新华、新立、民安、兴本、殿文、务本、大安
富民、正东、富珍、富士、沙岗、富林、富海、永东、新旭、福胜、七桥、大榆树、腰中、华胜、兴达、福合、长发、邵店、保林、拾房、健康、庆胜、福来、隆兴、盛田、临山、金山、隆川、吉祥、海沟、向阳、仁安、茂盛、太平
仁合村、永阳村、富廷村、黑鱼村、二砖村、德祥村、山北村、重兴村、王贵村、永庆村、近山村、锦山村、南化村、仁义村、后甲村、民兴村、胜利村、跃进村、建设村、信安村、富国村、二道村、公安村、世一村、强盛村、继承村
东来、择林、永福、福泉、福庆、东新民、永山、宝山、长春岭、正和、太平山、大兴、前进、东兴、建和、正太、向阳川、中和、太和、龙富、仁和、前进、桂仁、福安、马鞍山、后山、六合、西新民、徐家店、龙安、永太
龙山村、三胜村、荣胜屯、长发村、靠山村、双合村、富锦屯、向阳村、东山屯、永善村、德林村、东凤阳村、西凤阳村、北山村、德利屯、康庄村、集民村、新安村、庆平村、永乐村、新兴村、太东村、莲花村、永丰村、新丰屯、吉良村、新隆村、新林屯、新富村、二桥屯、共荣、龙阳、龙山、三胜、新建居民委
36
明朗、福兴、东富乡、清化、中胜、天安、大屯、利民、四合、三合、西富乡、希贤、占山、万有、东福山
兴东、西河、东岗、宏胜、隆胜、同胜、久胜、永林、永兴、红旗、胜利、南河、南林、育林、农场、兴民、红升
5.2.2建设主体
5.2.3建设时限
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
6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富锦市畜禽粪污治理工程
6.1.1投资估算
本工程计划总投资167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947.64万元,场区工程150.2万元,农机具及仪器设备购置费413万元,预备费39.3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19.8万元,。
6.1.2资金筹措
本工程计划投资为1670万元,其中申请政府一般债券1670万元。详见表6-1:
6.2富锦市2022年畜禽粪污治理工程
6.2.1投资估算
本工程计划投资1407.34万元,其中车辆设备购置费1223.34万元,项目可研费7万元,车辆附加费及车牌费22万元,土地平整155万元。
6.2.2资金筹措
本工程计划投资为1407.34万元,其中申请政府一般债券1407.34万元。详见表6-2:
表6-1富锦市畜禽粪污治理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富锦市畜禽粪污治理工程
工程和费用名称
估算价值(万元)
技术经济指标
占总投资比例(%)
建筑工程费
安装工程费
田间工程费
场区工程费
农机具及仪器设备购置费
工程建设其他费
预备费
合计(元)
单位
单位价值(元)
一
工程建设费
847.64
50.76
黑膜氧化塘
71.40
714000
m3
60
741.20
7412000
㎡
680
污水收集池
35.04
350400
二
场区工程
150.20
8.99
场地回填
58160
25.83
三
田间工程
四
农机具及仪器
设备购置费
413.00
24.73
77.00
770000
辆
70000
336.00
3360000
280000
五
219.8
13.16
工程造价咨询费
4.00
项目可研初设费
24.00
工程监理费
12.00
环评费用
45.00
招投标代理费
8.00
工程图纸设计费
10.67
征地费
98.63
复垦费
17.50
六
39.36
2.36
基本预备费
七
总概算
1670.00
表6-2富锦市2022年畜禽粪污治理工程投资概算表
项目名称:富锦市2022年畜禽固体粪污治理工程
概估算价值(万元)
占总投资
比例(%)
建筑
工程费
安装
田间
场区
农机具和仪器设备购置费
其它费用
155
11.01
场区土地平整
155.00
1550000
立方米
31000
50
1223.34
86.93
259.60
2596000
236000
固体粪污暂存箱
866.88
8668800
个
28800
粪污处理设备
96.86
968600
29.00
2.06
项目可研费
7.00
车辆附加费及车牌费用
22.00
220000
1407.34万元
6.3建设及运维方案
6.3.1各镇政府负责本区域内的养殖场(户)畜禽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管理工作。各镇政府对粪污收集体系建设进行引导和监管。各镇在收集区域的布局上要综合考虑所在区域的粪便产量、粪便污水处理中心处理能力、粪便综合利用情况、区域地形特点、农作物种植特点等,合理设置收集点,划定收集线路,确定收集频率。
6.3.2各村委会负责本村畜禽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管理工作。各村委会组织本村内的养殖业主,对各自的将畜禽粪污进行收集,并运送到指定畜禽粪污收集点。
6.3.3养殖业主是养殖场内粪便收集的实施主体,应主要承担养殖场内的粪便收集和贮存。养殖业主自行建设粪便暂存棚,暂存棚需防水、防渗、防漏,液体收集到防渗井中;做到畜禽粪污干湿分离;一是需要采用减量化收集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水量。二是按照“两分两建”模式,实施固液分离、雨污分离,建设暗沟输送管道及具有防雨、防渗、防漏功能的贮粪池和污水池。并通有专用道路,能够满足运粪车辆通行与操作。
6.3.4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由村集体“三资”组织对负责的村畜禽粪污集中收集点进行管理;村畜禽粪污集中收集点内要保证通往堆粪棚和黑膜池的道路通畅,收集点内的粪污规范堆放,不产生二次污染;村集体“三资”组织对村畜禽粪污集中收集点所需设备设施进行配备,确保该收集点连续、可靠、安全的运营,并承担本项目的运营、维护和维修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7效益分析
7.1.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
在畜禽养殖承载力范围内,合理新增畜禽养殖量。通过实施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工程,将实现富锦市畜禽养殖污染物总量减排,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进程。各类技术示范工程将发挥积极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自发减排的积极性,促进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巩固减排工作成效,为保障富锦市“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7.2社会效益
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落实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污染源头管控、加强技术引导示范、推行清洁养殖方式等措施,将促进畜禽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引导产业生态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肥生产、沼气能源工程建设,将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产业链有效延伸,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价值,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7.3生态效益
通过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项目,能够在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和区域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有效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减少养殖业对空气、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环境,进而有利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推动绿色养殖发展,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可有效解决富锦市养殖业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问题。转变养殖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增产提效。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8保证措施
8.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富锦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全市的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环保和农业的领导任组长,环境保护局、农业农村局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镇政府、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局、水务局、公安局、住建局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明确责任,落实资金,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有计划地推进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各项工作,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镇级政府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全市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编制本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治理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畜禽养殖粪污治理长效监管机制,将监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管理范畴,群防群治,形成市、镇、村三级监管体系。
8.2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
8.3加强宣传教育
8.4强化科技支撑
综合考虑水、土壤、大气污染治理要求,探索适宜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开展示范工程建设,选择污染物达标排放、综合利用好且又有推广价值的畜禽养殖场树立样板。通过示范工程或样板,加强技术交流,总结经验,稳步推广,不断提高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防治水平。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规模养殖场、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技术水平。
8.5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督执法
严格畜禽养殖环境监管执法,依据环境影响评价落实相应污染治理措施,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污许可制度,落实养殖场户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加大对粪污处理日常监督,强化粪污还田利用、病死畜禽尸体等废弃物处置的监管,推动建立畜禽粪污处理、粪肥利用、病死畜禽尸体处置的台账制度,并作为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加强对粪污还田利用土地的土壤环境状况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