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职称申报有关问题解答

答: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直接认定或申报评审取得。

答:对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全日制院校毕业生(专业一致或相近),按以下学历、资历条件直接认定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中专毕业,1年见习期满,直接定员级;大专毕业,1年见习期满,再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直接定助理级;本科毕业1年见习期满,直接定助理级;硕士研究生毕业直接定助理级;博士研究生毕业直接定中级。

认定的专业、流程等具体事宜可咨询本人人事关系或劳动关系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有职称评审权限的上级主管单位人事部门。

答:(1)建设工程专业职称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发布评审通知,九、十月份受理材料。

(2)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每年组建两个评审委员会,分别是: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负责全省申报建设工程专业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负责省直、厅直单位、我省驻外建筑业企业以及在省人才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代理的人员申报建设工程专业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3)各市、县(区)或有关省直单位申报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的人员具体申报事宜可咨询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住建行业主管部门。

答:建设工程专业职称现行的评审标准为《关于印发〈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的通知》(建人〔2019〕87号)。

另需参考的文件主要有:

(1)《关于开展2023年度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建人函〔2023〕384号)

(2)《关于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职称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建人函〔2021〕288号)

(3)《关于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职称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建人函〔2022〕504号)

(4)《安徽省职称评审工作实施办法》(皖人社发〔2018〕5号)

(5)《安徽省关于在部分领域建立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和职称对应关系的的指导意见》(皖人社发〔2017〕72号)

(6)《关于做好2023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23〕66号)

(7)《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23〕133号)

(8)《关于印发安徽省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皖人社发〔2020〕26号)

(8)《关于全省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有关问题的通知》(皖人社秘〔2021〕199号)

以上文件一般在省人社厅网站、省住建厅网站查询。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网址:

个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诚信承诺书、身份证、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证书、现任专业职务聘书、获奖证书、荣誉证书、继续教育证书、论文或著作、业绩成果材料、年度(任期)考核表、任现职以来工作总结、单位公示证明等。

答: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一级职称时,从取得现任最高一级职称并被聘任之日起到申报更高一级职称所要达到的最低年限要求。根据现行《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建人〔2019〕87号)规定:

申报正高级工程师职称,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基本任职年限为5年,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资格满25年,且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满8年;

申报高级工程师职称,取得工程师资格或相应职业资格,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基本任职年限为2年,具有硕士学位或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基本任职年限为4年,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基本任职年限为5年,具有大学专科学历或中专学历的,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分别满15年、20年,且取得工程师或相应职业资格满5年;

申报工程师职称,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或相应职业资格,具有硕士学位或硕士研究生学历,基本任职年限为2年,具有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的,基本任职年限为4年,具有中专学历的,基本任职年限为5年;

申报助理工程师职称,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基本任职年限为1年,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并取得技术员资格,基本任职年限为2年;具有中专学历并取得技术员资格,基本任职年限为4年。

(2)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其任职年限连续计算;年度考核有基本合格等次和不合格等次的,扣除当年度任职年限,其余任职年限累计计算;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得申报职称。

答:取得非国有经济组织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由非国有经济组织中的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聘任,自定待遇;若调离非国有经济组织,须重新申报参加相应的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取得相应的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后,用人单位方可聘任;非国有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也可申报参加相应的社会化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已取得的非国有职称在申报社会化职称时降一级别使用。

答:省住建厅组建的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和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可评审专业包括:建筑工程、建筑学、工程造价、建筑电气、暖通空调、建筑机械、市政道桥、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水质监测、城市园林、勘测-岩土工程、勘测-工程测量、勘测-水文地质勘察、城镇燃气工程、建筑防腐、白蚁防治、城市设计等。

答:申报人员可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选择与上述专业相一致或相近专业申报。

答: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继续教育政策规定,全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公单位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答:继续教育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每年须完成公需科目学习不少于30学时,专业科目学习每年不少于60学时。

专业科目由各培训机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学习形式一般为网授或面授或网授+面授。

答:(1)专业科目学习应选择经行业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认可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

(2)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自身知识更新需求,结合所从事的专业选择专业科目课程。

答:在申报职称时,一般需提供任现职以来最近一个任职周期的继续教育学时。

在申报职称的最近一个任职周期内,年度继续教育学时平均达到规定学时即可,因故未及时参加学习的,可顺延至下一年度补学,但不得在一个年度内突击完成任期内所需学时。未按照要求完成继续教育规定学时的,不得申报职称。职称申报时,总学时最低要求为最近一个任职周期的学时总数。

破格申报人员和转岗申报人员,可根据实际任现职年限提供。

外省来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从来皖当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

答:申报建设工程专业职称,学历条件详见《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第九、十、十二、十三条。

答:相近专业学历,是指本人所具备的学历专业与申报的职称专业相一致或相近。

凡申报人所具备学历的专业与申报职称的专业不一致或不相近时,应视为不具备规定学历。这种情况可通过参加累计3个月以上所申报职称专业(或相近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或在完成正常年度继续教育规定学时后再参加所申报专业(或相近专业)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申报高、中、初级职称需分别完成400,200或100学时,或参加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转岗培训取得培训证书。

答:国家承认的且符合《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第九、十、十二、十三条之规定的学历,皆可作为申报建设工程专业的学历依据。

答:对先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后取得规定学历者,可以按照后续学历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答:专业证书不等同于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因此,“专业证书”不能作为申报职称的学历依据。

答:现任专业技术资格与申报专业相符或相近,一般可直接晋升高一级别职称,具体情况需咨询相应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

答:申报建设工程专业职称需按照现行《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逐级申报,原则上不得越级申报。

答: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在部分职业领域建立技术类职业资格和职称对应关系的指导意见(试行)》(皖人社发〔2017〕72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建人〔2018〕67号)、《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建人规〔2020〕3号)等文件精神,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可按照文件对应相应系列、层级和专业的职称,被聘任在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上,符合晋升条件的,不需另外换证,可持证书和有关材料,申报高一级职称。

答:一级建造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造价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等可视同为工程师,用来申报相应专业的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二级结构师、二级建造师、二级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可视同为助理工程师,用来申报相应专业的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资格作为“相应职业资格”晋升高一级职称时,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所含专业与申报职称专业相符。

答:用职业资格申报职称,仍需满足《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并按每年《评审通知》等文件要求提供申报材料。

答:职业资格不能直接认定同一级别的职称。当职业资格专业与申报职称专业不符时,可参照转评条件,进行同级转评。

答:(1)申报建设工程专业职称的论文条件及要求见《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建人〔2019〕87号)、《关于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职称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建人函〔2021〕288号)。

答:电子期刊,又称连续型电子期刊。根据《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建人〔2019〕87号)要求,电子期刊不作为建设工程专业论文条件申报依据。

答:(1)申报建设工程专业职称的业绩条件见《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

答:(1)所述“主持”、“主要完成人”界定,见附则第五章第二十六条.

(2)“大型”、”中型“、”小型“项目规模标准界定可参考《关于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职称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建人函〔2021〕288号)附件2《建设工程项目规模认定参考标准》,业绩(包括重点工程)佐证材料可参考附件1《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业绩材料申报参考指引》。

答:(1)“鲁班奖”、“黄山杯”、“安徽省优秀勘察设计奖”等是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等有关省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专业综合奖项,可作为《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建人〔2019〕87号)中“科学技术奖”之“相当奖励”,用于申报建设工程专业职称。“鲁班奖”按省部级奖项执行,“黄山杯”、“安徽省优秀勘察设计奖”按市厅级奖项执行。

(2)其他未列奖项以《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建人〔2019〕87号)等文件规定为准。

答:根据《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建人〔2019〕87号),实用新型专利可作为业绩申报建设工程专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但要求专利内容需与申报职称专业一致,且已开发实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获得批量生产、销售、使用),具体要求见《关于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职称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

答:因工作岗位变动、新旧岗位所对应职称不属于同一系列(专业)的,应当进行转评。

未经转评的人员,不得跨系列(专业)申报高一级职称;转评人员当年度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申请转评,须在现任专业技术岗位工作1年以上,经单位考核合格,能履行相应岗位职责,并取得现岗位工作业绩方可参加同一级别的职称考试或评审,并按新系列(专业)标准条件申报材料。

答:(1)申请转评人员,应由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变动有关证明材料,继续教育学时提供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以来年限的学时,其他材料要求、申报流程等同正常申报。

(2)如学历专业与现申报专业相同或相近,不需要转岗培训,否则需要。

答:可按转评前后实际受聘担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工作的年限累计计算。

答:一般情况下,安徽省建设工程专业职称评定面向省内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建设工程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在皖工作1年以上且在岗的省外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中直驻皖单位、外省单位(个人)需按属地原则,由所在地相应级别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委托评审函,申报建设工程高级工程师的,需向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具委托评审函;论文、业绩、继续教育等要求同本省。

答: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职称评审工作实施办法》(皖人社发〔2018〕5号),一般根据人事隶属关系,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调入地相应级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予以确认。具体确认事宜请咨询所在地相应级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人事部门。

答:凡在省住建厅申报建设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职称均采用纸质和网上并行的申报方式。

(1)网上申报。自2023年起,省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通过省人社厅“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进行申报、审核和评审。

答:用人单位对申请人申报的材料、证件进行逐项核实,查验是否真实、齐全、规范。必要时,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技术主管、人事干部参加的考核组,对申请人任期以来的职业道德、工作表现、专业技术业绩、成果等进行考核。考核后应将申请人基本情况、评审材料、考核结果在本单位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有反映和争议的材料,要认真核查。在正式上报前,应将不符合要求和有争议尚未核实的材料剔出,并对申请人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专业技术(学术)水平以及工作表现写出准确、客观的评价意见填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中。对提交的复印件须与原件核对,逐项签署核对人员的姓名和审查意见,并加盖公章。

答:《委托评审函》、《单位公示证明》、《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个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诚信承诺书》等材料,可在“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导出下载;

《破格申报审批表》、《事业单位人员职称申报岗位信息表》见《评审通知》附件。

《考核表》一般不限格式,但应包含申报人的姓名、岗位等基本信息,以及年度(或任期)述职,单位考核意见、公章等元素,且应根据本人的工作经历如实提供。一般应提供最近一个任职周期且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年度(或任期)考核表》,原则上应是所在单位对申报人的年度(或任期)考核结果。非国有单位未进行年度考核的,由所在单位提供书面证明。

答:申报正高级工程师,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转系列、转专业申报(包括同级申报和晋升高一层级申报)各层级职称,将实用新型专利作为主要业绩申报高级工程师的人员需要参加面试答辩。凡应答辩而未参加答辩的人员一律视为放弃当年评审,答辩成绩60分以上者,视为答辩合格,提交评委会。

答:申报材料经省住建厅受理后,申报人可进行网上缴费,并开具电子票据。

答:可按以下途径查询:

答:根据《安徽省职称评审工作实施办法》(皖人社发〔2018〕5号)第五章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对评委会未通过的申报人,不得进行复评。

答:以前通过非国有经济组织建设工程职称评审等途径取得的非国有等非社会化职称,仅限非公经济组织使用,该职称不作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聘任的证据。在申报社会化评审职称时,降一级别使用,无需重新换发社会化评审职称证书。

答: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安徽省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皖人社秘〔2017〕10号)等文件精神,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为申报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的必备条件。

THE END
1.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核心职业岗位及职业核心能力,建议学生考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 九、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十、课程结构框架 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内理论授课和实训、校外实践、企业实习,促进学生综...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2.网络中心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数字校园已成为办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已成为支撑教育教学、沟通校企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必需环境。 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3.劳动部关于进一步推行职业资格证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各地劳动行政部门应主动与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密切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工作。对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要求其参加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予办理开业手续。 三、推进持证上岗与使用待遇相结合 https://code.fabao365.com/law_223323.html
4.关于印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劳动者职业能力开发为重心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 6.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相衔接,使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企业劳动工资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工具。引导企业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完善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企业...https://china.findlaw.cn/info/baozhangfa/shbzfl/282406.html
1.中职学校专业教学计划(通用13篇)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 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jihua/626474.html
2.考评员获证模拟测试题(二)《劳动教育指导师评价指南》17.考评组人员对考生的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和综合认定成绩进行汇总统计,确定参加考试的每位考生的各项成绩。( ) 18.国家对所有的各类评价机构实施备案制度。( ) 19.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工种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 20.用人单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般用21位数字编码。 ( ) ...https://www.fyeedu.net/info/326252-1.htm
3.青海省人才人事政策“百问百答”全国统一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关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后,视同为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资格,不再重复参加与之对应专业层级的职称评审或认定,不换发职称证书;专业技术人员在达到高一层级职称评审条件时,可申报评审高一层级职称;申报时,可直接出具职业资格证书,依据相应职业资格进行申报职称,职业资格证书与职称证书具有...https://www.xntv.tv/xw/164695
4.1+X证书制度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性研究文件中强调把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1+X证书”制度。这是职教领域的重大改革,重大创新。职教20条强调,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借鉴国内外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经验,开始实施“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要求将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相衔接。[1]...https://www.lnxdfwxy.com/info/1046/5513.htm
5.工程造价未来职业规划模板(10篇)2.3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实行“双证制” 我国高职院校十分注重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所实施的实践教学通常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联。实践教学应该根据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要求,进而指导学生校内各项实践实训活动。结合职业资格考试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收获就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也有利学生提高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应当明确社...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45790.html
6.国际贸易实务论文(通用10篇)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我国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为60%而一般外贸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70-90%甚至有的达到100%。这表明外贸企业更希望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培养能与外贸岗位相对接也就是说它们更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全面放开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逐渐...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guojijingjiyumaoyi/664082.html
7.物流职业范文12篇(全文)据调查,企业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大专层次学历即可满足大部分中基层管理岗位学历要求。对于职业资格证书,需要的主证为助理物流师和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书。 从对湖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调查中发现,近年来电商、快递和工程企业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需求明显增加,物流企业、货代企业需求呈现出较稳定趋势...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25ncvig.html
8.长沙市经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表1职业面向一览表 (二)职业资格证书 表2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https://www.hnkjxxedu.com/post/288.html
9.关于贯彻实施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的通知职业技能鉴定七、引导用人单位将落实《规定》与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逐步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对用人单位实 施《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放在对新招用从事技术工种人员的职业资格审查 上。对《规定》发布前,用人单位已经招用了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技术 ...https://www.tskjzy.cn/jnjdb/col/1561533365725/2013/01/09/1561108106532.html
10.图形图像实训总结汇总十篇技能鉴定 综合实训”六个实践环节,构建从单一到复杂,从简单模仿到综合运用的“阶梯式技能训练链”,通过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图像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平面设计实战能力,实现图像处理技能的阶梯式上升,达到“引、学、会、熟、快、美”教学目标,实现课内与课外、教学与考证相结合,最终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零距离”对接...https://www.xueshu.com.cn/haowen/18306.html&wd=&eqid=b918541700000f9e000000066461de71
11.餐饮实训总结范文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交融,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齐头并进,切实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 制订实习计划,形成学生技能 实训与实习相结合,“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技能形成分为三种形式:校内实训、教学见习、校外实习。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29571.html
12.技能培训总结(精选17篇)积极实施职业吉恩镍钴鉴定倍增计划,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在岗职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落实考核鉴定补贴政策,调动参加培训鉴定的积极性,建立培训结业与技能考核同步实施制度,确保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和企业职工应考尽考,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共进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20xx人(初级工),完成全年任务的103%。https://www.jy135.com/peixunzongjie/1059195.html
13.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国内研究新闻动态湖南软件职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职业本科教育注重”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柔性专业方向模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综合素质教育”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教学安排上,职业本科教育讲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并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职业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张全面担高学生的综合表质和社会...http://kyc.hnsoftedu.com/article.php?id=111
14.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标准和技能标准及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问题研究总...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明确指出了“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日益紧密,为培养企业适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紧密联系企业...https://www.sdjky.net/index.php?a=shows&catid=13&id=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