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都治疗哪些炎症,青霉素不可替代的作用(青霉素简介)健康生活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青霉素都治疗哪些炎症

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放线菌病

3.淋病

4.奋森咽峡炎

5.莱姆病

6.多杀巴斯德菌感染

7.鼠咬热

8.李斯特菌感染

9.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

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青霉素使用注意事项:

⒈口服或注射给药时忌与碱性药物配伍,以免分解失效。

⒉该品不宜与盐酸四环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E、磺胺嘧啶钠、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混合静滴,以免发生沉淀或降效。

⒊氯霉素与青霉素一般不要联用,因氯霉素为抑菌剂,而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联用可影响青霉素的抗菌活性而降效。但这一问题尚有争论,意见不一,因两者联用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混合感染及颅内感染临床效果好。解决的办法,如需联用,宜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

⒋由于该品可抑制某些肝脏酶的活性,因此可干扰甲苯磺丁脲、苯妥英钠和双香豆素在人体内的生物转化,可增强甲苯磺西脲、苯妥英钠的作用,对双香豆素和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均可增强。

⒌婴儿、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妊娠末期产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忌用。

二、青霉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

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

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

使用该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干粉剂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而且对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故不提倡。

三、什么是长效青霉素

长效青霉素属注射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本品可用于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也可用于治疗对青霉素G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作预防感染用(如风湿病患者预防链球菌感染)。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

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和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厌氧菌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抗菌作用差。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适应症

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

功能主治:用于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也可用于治疗对青霉素G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作预防感染用(如风湿病患者预防链球菌感染)。本品不能代替青霉素G用于治疗重症急性感染。

用法用量

临用前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使成混悬液。肌内注射,成人一次60万~120万单位,2~4周1次;小儿一次30万~60万单位,2~4周1次。

四、氨苄青霉素钠基本信息与作用

基本信息

别名:氨苄西林、氨苄青、安比西林、安必仙、沙维西林、赛米西林、氨苄西、潘别丁、AB-PC。

英文名称Ampicillin

CASRN69-53-4

EINECS号200-709-7

分子式C16H19N3O4S

分子量349.4

危险品标志Xn:Harmful

风险术语R36/37/38;R42/43;

安全术语S22;S26;S36/37;

物化性质: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其游离酸含3分子结晶水,供口服用;其钠盐供注射用。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结晶。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不耐酶,对酸稳定。

用途:用于治疗敏感的肠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产气杆菌、流感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

Ampicillin(Penbritin,BRL1341)

基本作用

药品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毒性极低。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效力较低,对草绿色链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或略强。对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放线菌其效能基本和青霉素相同。对肠球菌及李斯特菌的作用则优于苄青霉素。对耐药葡萄球菌及其它能产生青霉素酶的细菌均无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有效,但易产生耐药性。

药品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胆道、肠道感染以及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的治疗;也用于泌尿道、呼吸道感染。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国家基本药物4概述5通用名称6英文名称7青霉素的别名8分类9青霉素的发现10青霉素的药理作用11青霉素的药代动力学12青霉素的适应证13青霉素的禁忌证14青霉素的不良反应15注意事项16青霉素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17青霉素的用法用量18青霉素的剂型和规格19青霉素的贮存20青霉素中毒20.1临床表现20.2治疗21参考资料附:*青霉素药品说明书1拼音qīngméisù

2英文参考penicillin[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penicidi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enicillium[朗道汉英字典]

3国家基本药物与青霉素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11青霉素注射剂80万单位瓶(支)0.92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21青霉素注射剂160万单位瓶(支)1.6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31青霉素注射剂400万单位瓶(支)3.2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41青霉素注射剂800万单位瓶(支)5.4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4概述青霉素是由青霉、曲霉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从点青霉中获得青霉素。因其化学结构中侧链的不同而有许多种。青霉素可人工合成,用化学方法改造其部分结构,能制取一些新型衍生物。目前用人工合成的青霉素约有30种投入临床应用。用人工方法制造的青霉素具有毒性低、疗效高等优点。如青毒素G仅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效、对酸不稳定,而氨芐青霉素对酸稳定,抗菌谱广。

青霉素的发现是20世纪医学上的重大成就,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推动了整个发酵工业的发展。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梭菌、芽孢杆菌等具有活性;而对革兰氏阴性如大肠杆菌、弧菌、分枝杆菌等无活性或活性低。青霉素对人和大多数动物无害,经肌肉或皮下注射后能迅速扩散到血液中去并几乎到达所有组织。在临床上青霉素用于治疗肺炎、脓肿、细菌性脑膜炎、梅毒、牙齿及口腔感染、骨髓炎以及其他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引起的各种创伤感染。但青霉素能引起某些受药者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故应用前必须做皮肤试验。本品最易发生过敏性休克。大剂量可致青霉素脑病。

20世纪40年代初期,青霉素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问世,为临床提供了高效低毒的抗感染药物。近年来,青霉素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同时新的抗菌药物也不断被发现,使其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青霉素G具有杀菌活性强、全身分布好、毒性低的特点,对敏感菌的感染仍有较好疗效。青霉素仍为主要治疗药物。对于二、三期梅毒或一期较重病例特别是有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都应该用青霉素大剂量治疗,每天500万~2000万U,静脉滴注,治疗3~4周才有稳定的疗效。淋球菌原对青霉素敏感,但近年来耐药菌明显增多,有的高度耐药,因此需根据敏感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选用青霉素,治疗量也应根据敏感程度来确定。

青霉素为国家基本药物。

5通用名称青霉素

6英文名称Benzylpenicillin

7青霉素的别名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芐青霉素;青霉素G;BenzylpenicillinG;Penicillin;Benzylpenicillin

8分类抗微生物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

9青霉素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

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学术论文,报告了他的发现,但当时未引起重视,而且青霉素的提纯问题也还没有解决。

1935年,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钱恩和物理学家弗罗里对弗莱明的发现大感兴趣。钱恩负责青霉菌的培养和青霉素的分离、提纯和强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几千倍,弗罗里负责对动物观察试验。至此,青霉素的功效得到了证明。

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

。青霉素的出现,当时曾轰动世界。为了表彰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弗莱明、钱恩、弗罗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0药理作用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繁殖期细菌起杀菌作用。青霉素钠、钾不耐酸,口服吸收差,不宜用于口服。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1]

革兰阳性球菌中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草绿色链球菌中度敏感,粪链球菌低度中度敏感。革兰阴性球菌中脑膜炎双球菌高度敏感,淋球菌中度敏感,部分耐药。革兰阳性杆菌中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高度或中度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中肠道阴性杆菌耐药,流感杆菌部分菌株中度或低度敏感,产酶流感杆菌耐药。对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放线菌等均有效。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经典的Park学说认为青霉素与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转肽酶结合,使黏肽不能合成,导致细菌死亡。在Park学说的基础上,近代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证明Park学说基本正确,但尚不完善,青霉素类的作用机制比已知的要复杂得多。

2.证明交叉连接系统有两个酶系,转肽酶与羧肽酶。后者能水解终末D丙氨酸,但与交叉连接无关。两个酶对青霉素都敏感,都能降解青霉素,使青霉素灭活。

3.青霉素类的杀菌作用主要是与细胞膜上的靶位蛋白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相结合,使细菌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正常分裂繁殖,最后溶菌死亡。

4.PBPs是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蛋白质,有的PBP即为存在于胞壁合成过程之中并对青霉素敏感的酶。

5.不同的PBP有不同的功能,PBP1a与PBP1bs与糖肽有关,使细胞生长。

11药代动力学青霉素不耐酸,不宜口服。肌内注射后,0.5小时达血药峰浓度(Cmax),可广泛分布于组织、体液中,易透入有炎症的组织,胸、腹腔和关节腔液中浓度约为血清浓度的50%。本品可通过胎盘,但难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乳汁中可含有少量青霉素,不易透入眼、骨组织、无血供区域和脓腔中。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65%,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30分钟,肾功能减退者可延长至2.5~10小时,老年人和新生儿也可延长。本品约19%在肝内代谢,主要通过肾小管分泌排泄,肾功能正常情况下,约75%的给药量于6小时内自肾脏排出,亦有少量经胆道排泄。血液透析可清除本品,而腹膜透析则不能。[1]

12适应证青霉素用于敏感菌或敏感病原体所致的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心内膜炎、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1]

1.对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猩红热、蜂窝织炎、化脓性关节炎、肺炎、产褥热及败血症,青霉素G有较好疗效,为首选药物。以上重症感染,静脉滴注给药每天4次,每次120万~160万U。咽炎的治疗至少应给药10天,以确保致病菌自咽部消除,以免以后发生风湿热。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与心内膜炎应采用大剂量青霉素G(每天1000万~2000万U)静脉给药。

2.其他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B组β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感染。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高度敏感,可首选青霉素G治疗。

3.脑膜炎双球菌或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青霉素G不易透过正常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的量不多,但在脑膜受炎症损害时通透性增加,因而大剂量治疗有效。成人起始剂量每天1000万~2000万U,分4次静脉滴注。

4.淋球菌引起的淋病:淋球菌原对青霉素G敏感,但近年来耐药菌明显增多,有的高度耐药,因此需根据敏感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选用青霉素G,治疗量也应根据敏感程度来确定。

5.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梅毒:青霉素G仍为主要治疗药物。对于二、三期梅毒或一期较重病例特别是有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都应该用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每天500万~2000万U,静脉滴注,治疗3~4周才有稳定的疗效。

6.革兰阳性杆菌引起的感染: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引起的感染应该用青霉素G同时加用抗毒素治疗。青霉素在皮肤科主要用于以下疾病:(1)梅毒。(2)淋病。(3)其他如猩红热、蜂窝织炎、丹毒、类丹毒、脓皮病等。

13禁忌证对青霉素或其他青霉素类药过敏者禁用[1]。

用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对24h未应用过青霉素者,应做皮内敏感试验,试验结果阳性者,应禁用。对青霉素或其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有过敏性疾患及过敏状态者禁用。

14不良反应青霉素的常见过敏反应,包括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型反应、白细胞减少、药疹、接触性皮炎和哮喘发作等。低剂量用药毒性反应少见。肌内注射部位可发生周围神经炎。鞘内注射超过2万单位或静脉大剂量滴注可引起抽搐、肌肉阵挛和昏睡等,也可致短暂的精神失常,停药或降低剂量可恢复。长期用药引起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感染。[1]

1.过敏反应为青霉素类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皮疹、接触性皮炎等,反应程度有很大差别,从轻度皮疹到过敏休克、死亡。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0%,大多为皮疹,过敏休克发生率为0.004%~0.04%。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青霉素皮肤试验阴性,仍然会有程度不等的过敏反应,甚至有死亡的病例出现。青霉素过敏休克的防治:①注意询问过敏史;②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用500U/ml皮试液皮内注射0.05ml,20min后观察反应。皮试液需新鲜配制,冰箱中保存不能超过一星期;③注射青霉素后必须观察30min;④应在有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条件下才能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原则和方法如下:①分秒必争,就地抢救,立即使患者头低位躺下;②立即在上臂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③迅速准备好静脉输液;④如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尚未见效应,重复皮下注射一次或输液内加肾上腺素;⑤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25~100mg;⑥有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现象时可缓慢注射氨茶堿0.25~0.5g,同时人工呼吸;⑦出现血管性水肿、荨麻疹,应给抗组胺药物,肌内或静脉注射给药;⑧保温,注意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大剂量青霉素(每天2500万U)治疗,可能在治疗后3天或稍晚出现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毒性反应,鞘内注射青霉素也可引起以上反应。大剂量青霉素注射偶可发生精神异常反应。

3.血液异常反应:青霉素类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因不明。血小板减少也有发生但较少。青霉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是由于IgM抗体抗青霉素红细胞复合物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少数患者可发生库姆(Coombs)试验阳性反应。

4.肝、肾功能异常反应:青霉素治疗中可发生一过性肝酶升高,也有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报道。

5.青霉素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6.吉赫反应:青霉素治疗梅毒时可能发生吉赫反应。这是因为大量梅毒螺旋体被杀死后释放的内毒素所致。用药前口服泼尼松可防止发生吉赫反应。

7.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有过敏疾患与过敏状态的患者禁用,有其他药物过敏史者慎用。

15注意事项[1]

(1)首先详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一般不宜做皮试。

(2)用药前要按规定方法进行皮试(浓度为500单位/ml,皮内注射0.05~0.1ml)。

(3)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应立即肌内注射0.1%的肾上腺素0.5~1ml,临床表现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1次,同时配合其他对症治疗。

(4)本品不宜鞘内注射,可经肌内或静脉给药,当成人一日剂量超过500万单位时宜静脉绘药。静脉给药时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且宜分次快速滴入,一般每6小时1次,以避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5)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6)大剂量给药时,应考虑到带入的钠离子或钾离子,可引起高钠血症或高钾血症。青霉素钠100万单位含钠离子1.7mmol(39mg);青霉素G钾100万单位含钾离子1.5mmol(65mg)。

(7)本品水溶液不稳定,易水解,因此注射液应新鲜配制,必须保存时,应置冰箱冷藏,24小时内用完。

16药物相互作用[1]

(1)与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磺胺类药物合用,可减少青霉素类药物的排泄,使青霉素类血药浓度升高,作用增强,但毒性反应也可能增加。[1]

(2)与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和磺胺类等抑菌药合用,可能降低本品抗菌作用[1]。

青霉素类与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等抑菌药呈拮抗作用。因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药,在抑菌药作用下,细菌繁殖受阻抑,可能使青霉素类药物作用发挥不充分。

(3)与华法林合用,可加强抗凝血作用[1]。

(4)同时服用避孕药,可能影响避孕效果[1]。

(5)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呈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G或其他半合成青霉素可使氨基糖苷类活性降低。

17青霉素的用法用量(1)肌内注射:①成人,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②小儿,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一次,③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1]

(2)静脉滴注:适用于重症感染。①成人,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静脉滴注。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②儿童,一日5万~20万单位/kg,分2~4次静脉滴注。③新生儿(足月产):用量同肌内注射。[1]

18青霉素的剂型和规格(1)(钾盐)注射用无菌粉末:①0.25g(40万单位);②0.5g(80万单位)。[1]

(2)(钠盐)注射用无菌粉末:①0.24g(40万单位);②0.48g(80万单位);③0.96g(160万单位)。[1]

19青霉素的贮存干燥、冷暗处保存。勿置冰箱中,以免瓶装品吸潮。[1]

20青霉素中毒青霉素(青霉素G、芐青霉素)迄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之一,高效低毒。口服吸收差,血浆蛋白结合率45%~65%,半衰期为30min,肾功能减退者可延长至2

.5~10h。老年人和新生儿也较长。为治疗A组和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敏感葡萄球菌感染、破伤风、白喉、炭疽、气性坏疽、梅毒、雅司和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等疾病的首选药物。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常用量:肌注80万~200万U/d,均分3~4次;静滴200万~1000万U,均分2~4次。本品最易发生过敏性休克。大剂量可致青霉素脑病,青霉素用量不宜超过4000万U/d。[2]

20.1临床表现[3]

1.过敏性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占首位。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004%~0.04%,其病死率可达10%。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极为迅速,甚至在针头尚未被拔出即可发生,也可在皮试时出现。约50%患者在注射5min内发生,20~30min内发生者占90%。个别于注射后数小时后或在连续用药中发生。青霉素皮肤试验阴性者,并不能排除青霉素过敏发生的可能。

(1)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如下: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所致。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脸色潮红等,伴有濒危感、口干、头昏、脸和四肢麻木。

2)微循环障碍表现:由微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患者脸色苍白、烦躁不安、畏寒、冷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脑部缺氧引起。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2)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及各种皮疹。其他尚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喷嚏和咳嗽等。

(3)其他过敏性表现:有药物热、哮喘发作、过敏性紫癜、嗜伊红细胞增多,偶出现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间质性肾炎等。

2.青霉素脑病表现为反射亢进、意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惊厥、瘫痪、昏迷、大小便失禁、肌肉痉挛和呼吸困难等症候群。一般应用常用剂量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增加,进入脑组织的青霉素可增加数倍,当脑脊液浓度超过8~12U/ml时;当肾功能不良时,青霉素的半衰期延长而积蓄,血浓度增高;青霉素用量每天超过2500万U,可引起脑病。鞘内注射大于2万U也可致肌肉痉挛、抽搐和昏迷。

3.赫氏反应主要见于青霉素治疗梅毒过程中。如果开始即用大剂量,在第一次注射后2~12h内患者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关节痛等反应。

4.周围神经炎注射部位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5.电解质和酸堿平衡紊乱青霉素钾盐静脉大量给药,可发生高钾血症;青霉素钠盐大量给药,尤其在肾功能减退或心功能不全者,可造成高钠血症、急性心功能不全,少数患者伴有低钾血症和代谢性堿中毒。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0.2治疗青霉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4]:

1.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用青霉素,不进行药物治疗也可自愈。较重者应给予药物治疗。

(1)维生素C1~2g加入5%葡萄糖500~1000ml中静脉滴注l/d;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l/d。

(2)抗组胺药物应用;苯海拉明25~50mg,3~4/d,口服;去氯羟嗪25mg,3/d,口服;阿司咪唑10mg,l/d,口服;必要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发生过敏性休克

(1)立即停药。让患者平卧,保暖,吸氧。

(2)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min注射1次,直至缓解。

(3)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5%~10%葡萄糖200~300ml,静脉滴注。

(4)抗组胺药物应用。

(5)扩充血容量,可用10%低分子右旋糖酐100~250ml静脉滴注。

(6)上述处理后如血压仍不回升者,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治疗。

(7)对症、支持治疗。如心跳停止者予以心脏复苏;呼吸衰竭者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喉头水肿者及时做气管切开。

3.青霉素脑病发生时,则应停用青霉素,停药后症状可迅速消退。同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但抗惊厥治疗效果不佳。

4.血液透析可清除血液中的青霉素,腹膜透析无效。

5.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堿平衡失调。

目录1拼音2概述3种类4作用4.1生物合成青霉素4.2全合成青霉素4.3半合成青霉素5临床作用1拼音qīngméisùlèikàngshēngsù

3种类天然青霉素早年的青霉素发酵液中,至少含有五种不同的青霉素,其中芐青霉素(青霉素G)的含量最高,疗效最好。青霉素K的抗菌活性虽高,但不稳定,无实用价值。青霉素的主核6氨基青霉烷酸对革兰阳性与阴性菌有微弱的作用,可由青霉素的产生菌及翅孢壳属(Emericellopsisminima)等产生。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拟青霉属(Paecilomyces)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可产生青霉素N,又称为头孢菌素N(cephalosporinN)或共霉素B(synnematinB),其侧链为Dα氨基己二酸,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比芐青霉素低,但抗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强。1962年由Penicilliumchrysogenum培养液中又分离出具有Lα氨基己二酸侧链的异青霉素N。此外,还从Aspergillusflavus培养液中提取出3戊烯青霉素(3pentenylpenicillin)又称曲霉酸(ergillicacid)或黄色杀菌素(flavacidin)。在天然青霉素中只有芐青霉素已广泛应用,在临床医学上仍占有极重要地位。

4作用4.1生物合成青霉素青霉素的生物合成,早有大量研究,但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才确认芐青霉素是由Lα氨基己二酸、L半胱氨酸与L缬氨酸所形成的δ(Lα氨基己二酰)L半胱氨酰D缬氨酸(LLD三肽)发生四氢噻唑环化,生成异青霉素N,再经转酰反应而形成芐青霉素。至于6氨基青霉烷酸究竟是异青霉素N向青霉素转变的中间体,还是青霉素于发酵中在酰化酶作用下使酰胺键裂解而形成的,迄今尚无定论。

4.2全合成青霉素在青霉素化学研究初期,Vigenaud等确认D青霉胺与2芐基4甲氧甲烯基5恶唑酮的缩合产物中,含有极微量的芐青霉素,1957年Sheehan用二环己碳二亚胺使Dα苯氧甲基青霉噻唑酸发生β内酰胺环化,完成了青霉素的全合成。

4.3半合成青霉素自50年代末期提炼出6氨基青霉烷酸后,合成出数以万计的半合成青霉烷衍生物,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上克服了天然青霉素的对酸不稳定,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狭窄等缺点,但青霉素过敏性问题尚未得到改善。

5临床作用(1)耐酸的半合成青霉素:这组青霉素侧链的α碳上都具有吸电性取代基。对酸稳定,口服吸收良好,抗菌谱与芐青霉素基本相同,应用于治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亦用于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2)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从6氨基青霉烷酸合成了多种对青霉素酶稳定的半合成青霉素,用于治疗对芐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在这组半合成青霉素分子中,都有一个以上的较大基因靠近β内酰胺环,因空间障碍而使之不受或少受青霉素酶的破坏。

一、天然青霉素二、半合成青霉素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非奈西林、丙匹西林。可口服,不耐酶,抗菌活性不及青霉素,不宜用于严重感染。2.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它们的共同特点为:①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同,但效力不如青霉素G;②耐酸、耐酶、可口服,对抗药金葡萄仍有效;③主要用于治疗抗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3.氨苄西林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特点为①抗菌谱广,对G+性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G,对G-性菌作用较强;②耐酸,不耐酶,可口服,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4.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1)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等。特点①抗菌谱广,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作用强;②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无效;③与庆大霉素合用有协同作用,但两药不能混合注射。(2)磺基青霉素:磺苄西林,抗菌谱同羧苄西林(3)酰脲青霉素: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等。对绿脓杆菌有强大作用,对青霉素敏感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似。5.主要作用于G-性菌:美西林、匹美西林。对G-性杆菌有作用,远超过氨苄西林;对G+性球菌作用较差。

THE END
1.青霉素青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 #青霉素 打青霉素需要忌口吗 打青霉素通常是需要忌口的。青霉素也被称为盘尼西林,属于比较高效的抗生素,具有抗炎的作用,部分人群会对青霉素产生过敏现象,... #青霉素 青霉素过敏症状有哪些 在医疗领域,青霉素被誉为“抗菌先锋”,它拯救了无数生命,但与此同时,青霉素过敏也成为了一个不...https://www.bohe.cn/k/124337.html
2.青霉素包含什么药,青霉素类药都有哪些药品资讯2,常用的青霉素药物有哪些 青霉素类的药物是个大家族了哦,要说到药品那就太多了.我把我知道的都说出来吧,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帮着补充.青霉素V钾片、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http://m.91jht.com/news/kedopj17n7.html
3.渔歌医疗卫健委:青霉素头孢类药物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措施!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即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也是最易诱发过敏反应的药物的一类抗菌药物,其诱发过敏症状迅速、严重,可伴...https://www.yuge.com/news/getNewsById/35207174.htm
1.青霉素类有哪些药物青霉素类有哪些药物 语音内容: 青霉素类药物包括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者普通使用的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或者氯唑西林、苯唑西林。 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可以覆盖革兰阳性菌,或者部分的革兰阴性菌的感染。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的感染或者泌尿道感染、上呼吸...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audio/2002826/
2.青霉素类药物有哪些青霉素类药物有哪些 导读青霉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常见的青霉素类药物有氨苄西林片、苯唑西林钠片、注射用阿莫西林钠、青霉素V钾片、注射用羧苄西林钠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任何药物的使用,请遵循医生的处方指导,并严格遵守药物的剂量和用法。......https://www.cnys.com/zhuanjiawenzhang/182980.html
3.青霉素类抗生素分哪些(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分类及临床应用)延伸谱青霉素和静脉注射青霉素对一些患者的使用也需要十分慎重,因此在使用时请务必遵循药品说明书的指导,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分哪些(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分类及临床应用)”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到您!https://www.uslshop.com/jiankangzhishi/82398.html
4.青霉素类有哪些药(青霉素类消炎药有哪些哪几种)为什么要做抗生素知识的科普,因为滥用抗生素,已经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药品产生耐药性,用对抗生素至关重要! 今天科普青霉素类药物,这是一个大家族,包括很多药物,这类药物的典型代表药物及药物特点是什么,下面给大家科普。 一、抗菌谱不同 窄谱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只能注射用)、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口服药,属于半...https://m.meijianpin.com/news/show-3419.html
5.注射用青霉素类药有哪些有问必答问题描述:(男 , 8.5岁)注射用青霉素类药有哪些 医生回答(1) 王玢 主任医师 吉林省公主岭市医院 病情分析: 你好!!你不能称作是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这是品种最多,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类,此类包括两部分.①青霉素: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等.②...https://mip.club.xywy.com/mip/20121230/7196458.htm
6.哪些药物需要做皮试?需要做皮试的药物种类通常有抗菌药物、麻醉药物、生物制剂和其他药物。 二、现在的抗菌药物那么多,哪些需要做皮试呢? 目前医疗机构中,需要在使用之前做皮试的,大多是含有内酰胺结构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类的抗生素药品,由于有效成分结构、药品生产过程中杂质或者是药品制剂生产辅料的特殊性,在给...https://www.chzyy.com.cn/view/10571.html
7.抗菌药物培训考试练习题8、肝功能减退时可安全使用的药物有( ) A、氨基糖苷类 B、青霉素 C、头孢唑林 D、万古霉素 E、利福平 9、禁止与5%GS配伍的注射用抗菌药物是( ) A、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B、伊曲康唑 C、阿洛西林 D、培氟沙星 E、两性霉素B脂质体 10、“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可引起下列哪些损害的情形( )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487688.html
8.除了青霉素,这3类抗菌药也会诱发过敏性休克!氨基糖苷类药物 的耳毒性及肾毒性早已被临床医师所熟悉,但其过敏反应却较易被大家所忽视。在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中,氨基苷类仅次于青霉素,居第二位。 庆大霉素是使用最广泛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目前庆大霉素过敏反应的致死率为本类药品中最高的,远远高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致死率[6]。 http://psych.dxy.cn/article/539852
9.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及答案(精选5份)13、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 )。 14、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 15、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 四、简答题 1、论述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https://www.ruiwen.com/shiti/2001993.html
10.青霉素类药物的用药须知1、-作者xxxx-日期xxxx青霉素类药物的用药须知【精品文档】青霉素类药物的用药须知 【摘要】青霉素类药物是当今社会首选的广谱抗生素,本类抗生素它不耐酸,他的作用与血液浓度有关,高浓度时起杀菌作用,低浓度时起抑菌作用。该类药用途广、疗效高,是很多疾病抗菌消炎的首选药。但该类药物具有很强的致敏性,胃肠外用药...https://m.renrendoc.com/paper/16502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