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05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
腹腔镜手术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可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前提下,分离肿瘤病灶,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1]。但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腹腔镜手术管理经验来看,部分患者术后容易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2]。因此,如何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已经成为当前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017年3月-2018年11月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68例,平均年龄(42.9±3.5)岁;宫颈癌41例,卵巢癌27例。循证组74例,平均年龄(42.3±3.6)岁;宫颈癌44例,卵巢癌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统计学方法:数据选用SPSS24.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常规组低危静脉血栓3例,中危静脉血栓2例,高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8.82%;循证组仅发生低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状况:常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流速为(19.67±2.86)cm/s,下肢深静脉血栓直径为(0.44±0.14)cm;循证组下肢深静脉流速为(25.89±2.89)cm/s,下肢深静脉血栓直径为(0.21±0.1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86.76%,循证组为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以宫颈癌、卵巢癌为主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从治疗方法来看,腹腔镜手术较常规开放手术而言,在手术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3],但经手术治疗后,部分妇科肿瘤患者也可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4-5]。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而言,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均受到一定影响[6]。
循证护理是一种建立在循证支持基础上的规范化护理方法[7],要求护理人员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理因素、腹腔镜手术特征、心理因素等方面,分析引发术后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逐一确定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8-9]。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优势在于:①降低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循证护理严格将循证依据作为制定术后静脉血栓发生预防护理方案的基础。可引发术后静脉血栓的因素包括麻醉、心理等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因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低[10]。本研究结果显示,循证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改善下肢静脉回流:下肢血液循环不畅、静脉回流减慢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引入循证护理后,护理人员通过下肢局部按摩、心理疏导、饮食预防等手段,改善患者下肢静脉回流状况。本研究证实,循证组患者下肢深静脉流速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循证护理的患者形成静脉血栓的风险水平偏低。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可降低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促进预后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