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十四五”期间,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共导入559台。与“十三五”相比,数量显著提升。
配置证,对于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至关重要;这个数据,行业万众期待。
559,意味着什么?
1.管理层是非常英明的,看到了产业界的新格局,看到了临床对机器人的期待,适当的增加了配置证数量。
人民群众的幸福怎么来?既要负担得起,也要能用得上好东西,二者缺一不可。
而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真的是比传统方式好。并且,机器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在医疗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普及,能够使得我国医生掌握的工具和科技,跟美国缩小差距。
我国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手艺活一直特别好,但是未来一定是靠科技,不是靠手不是靠手。
外科的进步,是全球化的。如果我们慢了,别人就更快了。
2.这些证,会被谁拿走?谁家的份额最大?
无论是谁家分到多少,设备都是一场一场会议推广、一台一台装机入院,培训、售后服务、积累病例、探索术式……
资本圈想快速预测结果,但产业界的玩家是跑好多个马拉松。只有机器人好用了,只有用得多了,才能真的普及,才能真的降价,才能更加好用。中国最聪明的公务员群体,才会真的放开配置证。
配置证放开,就能看到真正的市场。
在没有放开前,谁家份额最大?又好用又“安全”的——还是达芬奇。
国产几家分走多少?不好说。也不适合公开讨论。
前期,品牌优势是更重要的因素。
但是口碑这东西,相信一两年内会产生影响。毕竟医生圈子不大。熟悉机器人的医生,上手试试就心里有谱。而决策者,在这么贵的设备采购面前,肯定是希望稳妥一些。
3.会开始价格战么?
未来激烈程度不确定。但看看别的领域,价格战很常见。而且现在手术机器人领域没有行业联盟,各家竞争大于合作。
不过纯国产厂商如果用降价方式,大概率也换不了市场。
谁最有能力降价?还是达芬奇。
这全球装机量,一骑独尘,并已实现了国产化生产,哪家国产能有更低的成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