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中国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龙头企业。公司主营微创手术器械及配件(MISIA),主要产品包括一次性产品(一次性套管穿刺器、高分子结扎夹、一次性电凝钳、一次性超声刀等)及重复性产品(4K内窥镜摄像系统等)。2021年公司营收中,一次性产品占88%、重复性产品占12%;分地区看,国内销售占93%、国外销售占7%,海外销售增长较快、同比增速达36%。公司未来通过扩展团队、增加产品注册、进一步多元化出口产品组合及增加分销商,预计营收有望逐年增长。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渗透率将提高。受益于中国微创外科手术快速发展,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MISIA)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2021年中国微创外科手术数量1350万台,预计2026年将达2240万台。2019-2024每百万人口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预计将从38%增长至49%。2016-2021,中国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市场规模已从114亿元增至220亿元,CAGR达14.1%,2026预计将达331亿元。
打造“设备+器械+耗材”一体化外科解决方案,先发优势明显。公司产品已涵盖外科一次性耗材、重复性器械、外科能量设备、外科影像设备,打造“设备+器械+耗材”平台,外科器械及配件产品丰富。公司成立近20年,创始人为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第一批手术器械从业者,产品设计贴近临床需求、产业专家资源积累深厚,品牌优势及先发优势突出。
研发管线逐步兑现,管理层持续回购展示信心。公司除纵向拓展产品适应症、增加一次性产品外;横向布局吻合器、超声刀、内窥镜等产品线。可吸收结扎夹、腹腔吻合器以及一次性超声刀产品等大单品预计将逐步放量。公司前瞻布局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有望继续保持品牌优势及客户黏性。近三个月管理层持续回购,单月累计回购均超千万港元,展示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作为MISIA市场国产龙头企业,“微创疗法渗透+进口替代”推动公司业绩稳定增长,23-24年营收有望随院端手术恢复及新产品获批实现30%以上增速。预计22-24年营收7.36/9.60/12.52亿元(+6.6%/+30.5%/+30.4%)22-24年归母净利润4.01/5.16/6.72亿元(-12.1%/+28.6%/+30.0%),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x/19x/14x。通过相对估值法预计公司合理估值12.32-14.18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幅超过预期的风险;同质化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毛利下滑的风险;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研发管线兑现不及预期的风险;贸易摩擦导致的海外营收下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