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胃肠外科的发展与展望医学人物文史赏析

我国的胃肠外科与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步。20世纪初,先辈沈克非、黄家驷、曾宪九、裘法祖等开创了我国的临床外科,其中胃肠外科就是最早起步的主要领域之一。前辈们严谨求实、勇于进取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克服了多重困难,不断研究探索,终于使我国的胃肠外科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是多层面的:从初期的普及推广,到随后的深入提高;从简单的数量递增,到逐年的质量提升;从个人的经验积累,到整体的标准规范;从简单的学习模仿,到积极的自主创新;等等。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胃肠外科的发展更为迅速,进步显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我国胃肠外科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胃肠外科的进步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理念的更新:如微创外科、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及转化医学等新理念的确立;(2)技术的更新:微创技术(腹腔镜、内镜等)的普及与提高;(3)诊治的规范化:各种胃肠疾病的诊治指南的制定;(4)胃肠外科专科化的形成;(5)涌现出一个贡献突出的团队:在肠屏障功能障碍、肠瘘及肠内肠外营养等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微创外科的理念及技术

早在20世纪初,基于对创伤与机体代谢的深入认识,外科界就已意识到减轻手术创伤对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意义。但受条件所限,当时只能着眼于对外科手术技巧的改进,例如强调操作轻柔、细致,保护周围组织和尽量减少手术区出血等,以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后来提倡的“损伤控制性外科”,其原则也是强调尽量避免过多的手术创伤。对于复杂的危重病例,应意识到患者的最终结局取决于机体生理功能的极限,而不是手术的完整性[1]。因此,针对患者的主要病症,应作尽量简单的手术处理,避免机体遭受过度损伤而引起器官功能不全。之后围绕这一主题,又出现了“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及措施。加速康复外科提及的措施多达10余项,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尽量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最终达到提早康复的目的。

二、消化道内镜的技术创新

年轻的胃肠外科医师在学习掌握基础的开腹手术的同时,也要逐步掌握腹腔镜技术及内镜技术。有了这三项技能,就能游刃有余,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三、诊治指南的制订及实施

四、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

五、MDT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癌症的治疗至今仍然是个临床难题。为提高疗效,近年来学界提出了MDT的理念,认为胃肠肿瘤的治疗模式应该从单纯的手术切除转变成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为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由肿瘤内外科、内镜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和化疗科等专科医师参与,发挥多学科优势,共同研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6]。目前,各大医院都相继构建了MDT,参与门诊、住院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制定。特别是晚期患者或转移复发患者,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案最为合适:先放化疗后手术、先手术后放化疗,抑或介入治疗;化疗应该采用哪一种方案;什么时候使用靶向药物;等等,MDT都会提出个体化的方案。放疗方面,现在的设备已今非昔比,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具有高精度、同步多靶点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成为临床肿瘤患者更佳的一种治疗选择。有学者认为,直肠癌T4期患者采用新辅助放化疗后可提高R0切除率;直肠系膜筋膜受累的T3期,以及T4期或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推荐以长疗程放化疗、间隔6~8周后手术作为治疗的首选模式[7]。

六、转化医学在胃肠外科的体现

转化医学是20世纪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的是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实际上这是个双向过程,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循环式的研究体系。它强调多学科参与和合作,建立标准化的样本库,构建现代化的科研平台[8]。

迄今为止,在利用转化医学研究成果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尝试中最成功的范例当属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的靶向治疗。基础研究发现,c-kit基因突变是导致GIST发生的主要分子病因。实验研究又发现,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能选择性地阻断c-kit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现在,原发局限性GIST采用外科手术结合围手术期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的模式已基本确立。通常,靶向药物主要是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转移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并非所有GIST都适用靶向药物,只有基因检测发现肿瘤组织存在c-kit外显子11突变、PDGFRA非D842V突变的患者才对伊马替尼敏感[9]。

此外,基于针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曲妥珠单抗、针对人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贝伐珠单抗,都已选择性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这也是转化医学的成功范例。

七、胃肠外科的专科化

八、胃肠外科有一个贡献突出的团队

年逾九旬的黎介寿院士至今仍然活跃在胃肠外科临床工作中,他的敬业、执着、创新精神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指引我们去攀登新的高峰。数十年来由他所领导的团队为我国胃肠外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系统研究肠屏障功能、肠功能衰竭及其对策:以往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描述中,关于“肠功能衰竭”的定义仅有动力障碍和出血等少数几项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该综合征的实质内容。该团队历经数十年的潜心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肠功能衰竭”的科学含义:“肠功能障碍是指肠实质和(或)功能的损害,导致消化和吸收营养及(或)屏障功能发生的严重障碍”。肠屏障的损害使肠道细菌入血,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全身性感染,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患者的肠屏障功能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肠功能障碍发生之后,应尽早加以扭转,才能获得救治转机。这种理念及措施已在胃肠外科界得到共识,并已贯彻到临床工作之中,对于加速术后患者的康复与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重要作用。

2.显著提高了肠瘘的治愈率:肠瘘是胃肠外科的严重病症之一,多数是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重症肠瘘常伴有严重内环境紊乱及腹内和(或)全身感染,病死率很高。长期以来,肠瘘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该团队经过长期艰苦的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成绩。治疗方案包括疾病早期的内环境调整、瘘口的处理(曾提出采用“吸、堵、补”法),疾病中期的营养支持、消化液回输,及疾病后期的手术时机及方式等[11]。在他们单位,截至2013年共收治了各种肠瘘4850例,几乎都是由外院转诊而来的复杂难治病例。经过他们的积极救治,肠瘘的总治愈率达到94.9%,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启动并推广近代临床营养支持治疗:20世纪60年代,随着对机体物质代谢的深入认识,以及制药工业和医疗设备的发展,临床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开始获得应用。该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在我国率先垂范,在该领域做了大量临床研究及人员培训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临床营养在全国迅速普及、发展,在维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重症患者常存在胃肠功能障碍,直接影响了食物摄入和营养吸收,患者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或已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都是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适应证。现在,各临床科室(包括非手术部门)都已把营养支持作为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显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12]。

4.改善了短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剩余小肠长度短于70cm的患者难以生存。该团队继研究临床营养支持之后,对短肠患者的治疗采取初用肠外营养、后用肠内营养的综合处理,使800余例短肠患者得以存活,并于1994年成功施行了我国第一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

THE END
1.笑谈超声刀的功效作用及副作用?都在这里了笑谈超声刀的功效作用及副作用?都在这里了鉌楼挽歌 甘肃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为所有爱执着的痛,为所有恨执着的伤 陈翔六点半 2868跟贴 打开APP 第279集:婆婆大闹调解室,最终自食恶果 白老三动画 1跟贴 打开APP 在医生眼里没有男女,只有患者 乌鸦追剧 2922跟贴 打开APP 监狱不提供厕所,犯人却想...https://m.163.com/v/video/VNGJ7MLBL.html
2.你是我的眼——腹腔镜胃肠手术扶镜手感悟腹腔镜版1、小纱布,大技巧——聊聊纱布在腹腔镜胃肠手术中的应用 2、腹腔镜手术视频的采集要点 3、单极电外科...https://bbs.iiyi.com/thread-3128814-1.html
3.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解剖技巧讲诉课件腹腔镜手术常用设备高清摄像与显示系统(一体化手术室)11pp,腹腔镜手术常用器械,血管夹(,hem-lock,),金属钛夹,圆形或管型吻合器,切割闭合器,12,ppt课件,腹腔镜手术常用器械血管夹(hem-lock)12ppt课件,超声刀的操作技巧,可直接处理,5mm,血管,保持一定的张力,分清工作面和非工作面,刀的切割方向,工作档位:切割和...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52905140.html
4.胃肠外科手术记录大全.docx该【胃肠外科手术记录大全 】是由【guoxiachuanyue00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胃肠外科手术记录大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胃...https://www.taodocs.com/p-881733321.html
1.超声刀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期刊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超声刀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10例.结果 10例患者全部使用超声刀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0~492 min,平均(385±64)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401±70) ml;清扫淋巴结数目为21~43枚,平均(31±6)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6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pwjcylczz200910002
2.妇科腹腔镜3大操作技巧提升:术野暴露举宫分离沛言沛恒 医疗行业从业者 学习了 2023-12-28来自AndroidIP河南河南 收藏回复点赞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9577453
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腔镜基础技能培训班招生简章培训课程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估量表,针对学员模块操作进行考核评估,针对性帮助学员掌握操作技巧,提升操作技能。 二、课程目标 1.提高学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员了解腹腔镜的发展历史、发展进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学员了解腹腔镜相关设备(包括操作器械、能量系统、缝合材料)的规范化使用方法及具体在临床中应用的细节。 https://www.gxmuyfy.cn/education/jtzgg/19504.html
4.微创外科技术〈二〉腹腔镜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介绍④标本的取出:主要是通过扩张原穿刺孔 腹璧另行小切口 左结直肠手术可以通过扩张肛管取出标本,标本太大则可以结合组织粉碎机在标本袋中将标本粉碎后取出。 电视腹腔镜下手术之所以费用高而医保报销又少的就是在于术中使用的一次性进口耗材多,虽然目前国产仿制耗材逐渐开始用于临床,但价格依然居高不下。①超声刀头〈600...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8573027292.html
5.微创手术将完美进行到底新闻中心柳州市中医医院自90年代初成功开展电视腹腔镜手术以来,经过10多年的不断探索、努力以及新的腹腔镜设备的出现,腹腔镜手术已从单一的胆囊切除,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实施数十种腹部手术的日渐成熟的外科手术。” 陈景繁,柳州市中医院外科主任,这位广西腹腔镜外科手术的先锋人物如是说。https://www.lzzyy.com/news/view?aid=683&cid=2
6.协和医学杂志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步骤及技术要领...多项大型回顾性研究证实,RPD在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中安全可行[5-9],机器人手术技术正以更精准的操作、更小的创伤、更快的患者术后康复等优势迅速应用于胰腺外科领域,而大量多中心高质量研究亦证实了RPD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由于弥补了腹腔镜二维成像、刚性器械、角度受限和易造成术者双手疲劳震颤等限制性短板,相较于...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19ca83930409
7.医师进修个人总结范文(通用27篇)在眼科中心手术室仪器管理方面,手术室里有许多先进专业的仪器,例如:眼科专业超声刀,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一体机等等。其在一起去使用方面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有专门的设备维护工,仪器设备统一放置在仪器房内,需要使用提前通知维护工送达手术室。使用后均由维护工负责对设备进行归位及保养工作。 https://m.ruiwen.com/zongjie/6311697.html
8.腹腔镜下的胃肠道肿瘤根治术——“钥匙孔”里见真章与传统“开大刀”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一,显而易见的,伤口小。传统“开大刀”会在肚皮上留下20公分的刀疤,创伤大,不美观。而腹腔镜手术仅需作几个“钥匙孔”般切口,创伤小,且恢复后疤痕不明显。 第二,腹腔镜操作更精细。腹腔内胃肠道和周围重要脏器、血管相毗邻,手术中必须清楚分辨这...https://www.shsmu.edu.cn/fzllc/info/1037/1249.htm
9.每日热点0830在腹腔镜下进行这种微创手术,操作空间小,且缺少开腹手术的触觉,讲求的是视觉与手感的精妙配合。如何确定预切线控制出血,非常考验术者的操作技巧。早年间,超声刀还不具备凝血功能,刘荣创新术式,在纤维组织里,像拆弹专家一样,将所需切除部位的相连血管进行局部阻断。如此一来,缺血线显露,预切线也就明确了,同时...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3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