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泌尿肾脏病院
武国军院长、倪建鑫副主任医师主刀
顺利实施
“国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标志着我院在
机器人微创手术领域
又一里程碑式的发展
至此
实现了集合
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
国产多孔手术机器人
多类型手术机器人在临床的应用
多台手术机器人同时“上岗”
自国产机器人试用以来
不仅为患者带来更精准的手术模式
也为医院的精准医疗实现了新的突破!
01较大肿物+多种基础疾病
近日,57岁的孙女士(化名),因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就诊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泌尿肾脏病院李小顺主任门诊,经过泌尿系CT检查结果提示孙女士“右侧肾上腺一较大肿物”。
李小顺主任随即安排孙女士住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因孙女士1月余前行腰椎手术,既往基础疾病较多且较重,同时伴有病毒性脑炎后遗症、间质性肺炎合并低氧血症。
为此泌尿肾脏病院武国军院长开展MDT病例讨论为孙女士寻求最优的手术方案,以确保孙女士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平稳快速地恢复。
02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仅用时25分钟
专家讨论后,武国军院长决定给孙女士行“国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经过周密的手术方案的制定、积极的术前准备,由武国军院长、倪建鑫副主任医师主刀,在李帛主治医师的默契配合下,国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上腺病损手术历时25分钟顺利结束。
03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进入微创2.0时代
▲稳定性提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供稳定的手术辅助,比如通过算法预测和实时监控,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波动,确保手术过程更加平稳。
▲灵活性增强:AI辅助的手术机器人通常具备高度的灵活性,能够实现超越人类手部极限的精细运动控制,尤其是在狭窄解剖空间内的操作,以及对复杂角度和深度的精确掌控。
▲精准度升级:多模态图像导航(如术前三维重建、术中超声、术中荧光显像等)结合AI算法,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病灶、识别解剖结构、预测手术路径及风险,有助于外科医生进行精准切除或修复,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手术效果。
▲三维数字化:手术机器人采用数字化技术,将手术操作从传统的二维平面提升至三维立体空间,使得术者能够以更直观、立体的方式理解和操作复杂的解剖结构,极大提升了手术的可视化水平。
▲临床研究与技术创新:武国军院长展望了医院与国产机器人制造商合作开展更多临床研究的计划,旨在持续推动AI技术在手术领域的应用创新,探索包括5G远程手术在内的新型应用场景。这些前沿技术的应用有望打破地域限制,使优质医疗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实现高端医疗服务向基层的延伸,让更多患者受益。
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不仅带来了手术技术本身的革新,还促进了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微创、精准、高效和普及化,预示着外科手术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微创时代。
04他们不断刷新着微创手术纪录
我院泌尿肾脏病院自2021年7月18日开展陕西省市级医院首台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以来,在武国军院长的带领下不断刷新着微创手术纪录。
现已完成520余例复杂四级泌尿外科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手术量已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包括进口达·芬奇机器人、国产单孔机器人、国产多孔机器人,已在西部地区形成较大影响,开创了机器人手术的新时代。
2021年7月18日,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首发;
2021年7月28日,10天21台泌尿外科复杂机器人四级手术;
2021年12月10日,4个多月,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第100例;
2022年5月28日,8个月(疫情中断2个月),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第200例;
2023年3月20日,18个月,300例机器人泌尿外科四级手术;
2023年8月28日,23个月,完成4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2023年12月23日,西部首台单孔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成功实施;
2024年1月3日,中国首例单孔机器人联合EMS处理巨大肾结石手术顺利完成;
2024年3月18日,32个月,完成5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2024年4月1日,国产多孔手术机器人手术成功实施。
未来,我院将继续不断开拓进取,积极推进先进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落地,让先进技术成果真正惠及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