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8月20日-8月22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委会、中国性学会妇产科分会主办、《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协办的“第十一届国际慢性盆腔痛大会暨妇科热点问题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在京举办。
会议邀请国内外妇科学界著名专家学者,针对慢性盆腔痛、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宫颈病变、影像学诊断等前沿、热点及争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还举行了纪念《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创刊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8月21日,会议正式开幕,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合作媒体/技术支持,为您带来会议精彩报道。
开幕致辞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妇科分会主委郭红燕教授致欢迎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李蓉教授致辞。
李蓉教授首先对线上线下参会的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李蓉教授讲到,为了加强学习交流,促进妇科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和观点更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乘风破浪,开拓创新,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国际慢性盆腔痛大会暨妇科热点问题论坛。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致辞。
乔杰院士讲到,生育问题是现在十分重要的问题,女性生殖健康、妇科疾病的诊疗是影响生育的关键。今年5月,由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和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主办,中国女医师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协办,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的联合发布会在线举行,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了《柳叶刀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特邀重大报告》。
该报告历时3年完成,总结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妇女儿童健康领域的发展改革成效与经验,收集并分析了具有高可靠性和高质量性的全球或国家级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多角度综合分析了妇女儿童健康领域在实现“健康中国2030”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宏伟规划上存在的差距和挑战,提出未来十年促进中国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策略和具体建议,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在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方面的成就和实现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为中国妇幼事业发展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勾画了新篇章。
我国妇女健康卫生体系建设面临的比较重要的挑战包括妇女两癌筛查的普及率、HPV疫苗接种覆盖率等问题,这依赖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妇产科同道也要在日常的疾病诊疗工作、科研工作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努力,共同支持我国妇幼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次会议也针对妇科热点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交流,希望通过这样的学术活动,大家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思,迸发更多激情。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会议的大力支持!
院士论坛
郎景和院士:学习病理知识,促进临床工作——兼谈妇科手术的术中诊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指出,病理学是妇产科医生的必备知识,一位妇产科临床医师应该懂得妇产科病理学。妇科疾病的诊断中,病理学往往是诊断的“金标准”。临床医师应该有检视标本的习惯、规矩和能力,学习病理知识,熟悉病理“语言”,保持和病理医师的交流、沟通与合作。
马丁院士:中国宫颈癌防治策略的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马丁院士讲到,我国如何采取有效行动来消除宫颈癌、制定符合国情的防治策略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HPV疫苗接种,建议甄别高危群体优先进行精准疫苗接种。对于宫颈癌的筛查,采用风险分流、精准管理的方法,可以实现早期诊断。
乔杰院士:健康生育现状及新时期发展
分会场报道
妇科肿瘤:进展与挑战
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在内的妇科恶性肿瘤,其诊断治疗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本论坛由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组织并主持,特别邀请了国内该领域9位知名专家学者,专门针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进展与挑战展开探讨,发表真知灼见。
谢幸教授:卵巢癌的手术预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谢幸教授指出,卵巢癌可能有不同的起源模式,输卵管起源模式已基本被接受,但不能排除卵巢起源模式。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可考虑“积极的”内异症手术治疗;在行其他妇科手术时,实施“机会性”的降风险手术,其中双侧输卵管切除已获推荐。
孔北华教授: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研究进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指出,LGSC具有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临床特征,是从良性到交界性到低级别逐步发展的过程。肿瘤细胞减灭术是LGSC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对化疗不敏感,内分泌治疗用于辅助、维持和复发治疗可能获益。
吴小华教授:面对卵巢癌手术带来的挑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
王建六教授: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盆腔廓清术与盆底重建
吕卫国教授:晚期卵巢上皮癌规范化治疗——维持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吕卫国教授指出,对于BRCAm卵巢癌人群,一线应用PARP抑制剂单药维持治疗获益最大;对于BRCAwt/HRD阳性人群,可一线选择奥拉帕利+贝伐珠单抗或PARP抑制剂单药进行维持治疗。
吴鸣教授:卵巢癌腹腔镜手术的是与非
北京协和医院吴鸣教授指出,无论采用哪种手术方法,无论由谁来实施手术,都应该遵循妇科肿瘤手术的基本原则。对于计划实施微创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腹腔镜术前评估十分重要。微创手术应尽量限定在某些经过仔细选择的患者中。
周琦教授:复发性子宫内膜癌诊治难点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琦教授认为,分子分型有利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复发性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面临挑战,全身系统治疗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免疫治疗开始进入临床。
孙阳春教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阳春教授概述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妇科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其单药或联合铂类等用于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具有高疗效、低毒性、使用方便等优点。
妇科肿瘤:妇科与生殖、产科的碰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圆教授汇报了Lynch综合征、PJ综合征这两种遗传性肿瘤病例,并结合这两则病例的具体情况,为大家细致讲解了肿瘤遗传咨询的流程、结果解读及干预策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闫丽盈教授则介绍了多种遗传性肿瘤患者的子代筛选步骤,以及产前诊断、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等遗传阻断措施的应用。
之后,闫丽盈教授与刘平教授、李蓉教授、赵扬玉教授、魏瑗教授、刘从容教授、刘岩教授、梁华茂教授、郭红燕教授等就以上两个方面展开了多学科讨论,妇科肿瘤、生殖医学及产科专家之间的交流,碰撞了新的火花。
该多学科论坛由郭红燕教授、李圆教授、梁华茂教授、吴郁教授等教授担任嘉宾主持。各位专家讨论热烈,各抒己见,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本场论坛也吸引了大量医生上线学习,线上学员一致表示获益匪浅。
子宫内膜异位症专场
本周专场由北京协和医院戴毅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和张璐芳教授担任嘉宾主持。
子宫腺肌病专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彭超教授针对复杂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对其生殖外科的处理要点作了介绍。妇产科自由执业医师龚晓明教授就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微无创消融治疗作了精彩报告。
本专场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徐冰教授、李萌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彭超教授担任主持。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专场(一)
本专场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劲松教授、王一婷教授担任主持。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专场(二)
随后,管祎祺医生汇报了一则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疼痛的病例,贺豪杰教授从术后急慢性疼痛的识别和及时处理要点方面予以了系统讲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劲松教授前瞻性地分析了在盆腔器官脱垂手术之外临床医生需要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多位参会专家也对此话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除此之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谢冰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臻医生也提供了两则病例供大家讨论,分别是骶骨固定术后并发脊髓炎的病例、盆腔器官脱垂复发的病例,极大开阔了大家的视野。
本专场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劲松教授、张坤教授、王一婷教授担任主持。
妇科肿瘤精准治疗:指南更新与靶向和免疫治疗
在本专场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梁旭东教授解读了卵巢癌指南的更新要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从容教授以“抄作业”的说法形象生动地描述了HRD的概念,并讲解了卵巢癌HRD检测报告的临床病理解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昌晓红教授报告了她所在团队研发的6B11-OCIK注射液治疗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进展。
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曲芃芃教授讲述了术前、术中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的“两步曲”。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胡元晶教授介绍了子宫内膜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岩教授介绍了宫颈癌指南更新的主要内容。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结合文献报告了宫颈癌患者免疫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汪辉教授重点介绍其所在团队开展的子宫颈癌免疫治疗临床前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吴郁教授解读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指南更新内容,指出β-hCG水平变化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临床应注重鉴别诊断,避免过度诊断或者漏诊。低危GTN患者尽量分层管理,预后评分0~4分常用单药一线化疗,药物有MTX和Act-D,预后评分5~6分或病理学诊断为绒癌的低危患者可以选择联合化疗。高危GTN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必要时结合手术、放疗等。极高危GTN可以先使用较低剂量PE或AE诱导化疗。
本论坛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梁华茂教授、李华教授担任主持。
妇科热点问题论坛
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永军教授细致讲解了盆腔淋巴结切除的具体步骤与手术技巧。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李斌教授概述了妇科肿瘤前哨淋巴结切除术的研究与应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廖秦平教授介绍了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诊疗等关键内容。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重点介绍了膀胱阴道瘘患者经腹手术和微创手术的优势及局限性。
本论坛由张小为教授、张璐芳教授担任嘉宾主持。
妇科肿瘤:特殊问题处理
本论坛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吴郁教授和李华教授担任主持。
妇科超声专场
本专场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淑敏教授、刘朝晖教授、张爱青教授、卢珊教授担任主持。
手术并发症及手术视频专场
刀光剑影:妇科肿瘤篇
百家争鸣:手术技巧篇
手术并发症及手术视频专场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华军教授、刘忠宇教授和吴章鑫教授担任嘉宾主持。
提醒:本次大会的课程回放已开放,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课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