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人气腹针及戳孔损伤胃肠道、网膜及腹膜后大血管的发病率为0.07%~1.1%。一旦发生胃肠道损伤,病死率可高达11.5%;腹膜后血管损伤病死率可高达37.5%。这些损伤一般是置入气腹针或第1个戳孔造成的,其他戳卡置人不当也可造成损伤。
第1个戳孔的置入主要有开放式人腹后置入戳卡法、气腹针建立气腹后置入戳卡法、直接置入戳卡法等。三种方法的安全性依次降低,发生肠管和血管损伤的风险依次是0.6%、0.9%和1.1%。气腹针法最常用,一般仅适用于无腹腔手术史患者,有腹腔手术史或无腹腔手术史但考虑腹腔有粘连者,建议采用开放式方法。
要正确掌握气腹针的置入方法:使用气腹针前要检查气腹针尖端的弹簧保护装置是否正常;采用执毛笔式方法持气腹针,先垂直进针后针尖朝上腹部或盆腔45。穿人腹腔,一般有两次突破感(穿过白线和腹膜);连接气腹机打气后要密切观察气腹机显示的气腹压、进气流速等;如果气腹压迅速升高超过7mmHg(1mmHg=0.133kPa),说明气腹针可能未进人腹腔、插得太深或腹腔内粘连严重致空间狭小,需调整气腹针的位置;如果气腹压力缓慢上升,但腹部不均匀性隆起,气腹针可能进入肠腔内;如反复调整均无法成功建立气腹,建议采用开放式方法。直接置人戳卡法一旦发生肠管或血管的损伤,往往比气腹针法更严重,不推荐常规使用。气腹成功建立后,用腹腔镜查看切口下方是否有肠管或血管损伤。如有肠管损伤,及时开腹或腹腔镜下进行修补。如果有大血管损伤,应迅速中转开腹处理。
2CO2气腹并发症
3戳孔并发症
3.1戳孔出血
戳孔出血较常见,由戳卡损伤腹壁血管所致。如关闭切口时没有及时发现,术后可造成大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由于戳卡的压迫作用,在戳卡拔除前一般很难发现戳孔活动性出血。预防要点在于:置入戳卡时用腹腔镜光源照亮腹壁,直视下避开腹壁上、下血管等;手术结束前应在腹腔镜直视下逐个拔除其余戳卡并观察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如术中发现戳孔出血可以采用电凝、缝扎等方法止血。笔者曾碰到l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剑突下10mlTl戳孔术后大出血流人腹腔,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再次通过腹腔镜探查止血。
3.2戳孔感染
戳孔感染的发病率很低,主要与戳孔被污染、残留异物、局部血肿、切口电凝止血过度导致切口局部组织坏死等有关。治疗措施同一般的切口感染,要注意清除残留的异物和坏死组织。
3.3戳孔疝
戳孔疝的发病率为0.021%~1.8%,主要发生于10~12mm的戳孔,5mm戳孔亦有发生旧J。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发生戳孔疝的患者有增多趋势。防止戳孔疝的关键在于缝合关闭好戳孔。对于大于10mm的切口应缝合深筋膜层,采用半圆形针行“8”字缝合可以达到满意的缝合效果,对于及腹壁薄弱者,5mm戳孔亦需要缝合深筋膜层。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缝合前要确保用两把小弯钳夹在腹外斜肌腱膜层,钳夹确切后行“8”字缝合该腱膜层。对于脐下切口,需要确保脐环缝合关闭好,防止脐疝发生。笔者曾碰到1例外院转来的患者,脐戳孔疝行了4次修补手术再复发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行脐戳孔疝补片修补术。
3.4肿瘤种植转移
4术中损伤
4.1胃肠道损伤
可因助手在手术视野外牵拉不当造成胃肠道壁撕裂伤或穿透伤,术者使用电外科设备时也可能热损伤邻近的胃肠道。这与术中腹腔镜操作技术、术者经验及助手的配合有关。使用电外科设备时,扶镜手要提供良好的视野,助手需要牵拉开邻近的小肠,防止热伤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及附近小肠的热损伤。行左半结肠根治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和直肠癌根治术时,也需要防止损伤附近的小肠。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是迟发性胃肠道穿孔,往往需要再次手术处理。行直肠中下段前部分离时,应注意直肠由后向前走行的特点,防止直接损伤直肠前壁。如已切开肠壁,可缝合关闭切口或用钛夹夹闭。
4.3脾损伤
主要见于分离脾结肠韧带时牵拉不当引起脾包膜的撕裂伤。精心操作可以避免。一般用纱球压迫、电凝、电喷等方法可止血,切忌钳夹,造成更多的出血。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应及时中转开腹处理,必要时行脾切除术。
4.4术中大出血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中大出血主要见于下列血管的损伤:肠系膜上、下动、静脉系统,结肠血管弓,直肠中动脉(约22%的患者存在)、直肠下动脉,肛管动脉,生殖血管,骶前静脉丛,髂内、外血管。术中大出血发病率为0.7%~2.0%【17-18]。静脉出血比较常见,主要原因包括过度牵拉撕裂血管壁或未在根部分离裸化而误伤这些血管。对于肿瘤清扫范围内的血管出血,可先用纱球压迫止血,助手充分吸尽出血,术中用分离钳找到出血点并予以钳夹后用钛夹夹闭,如出血点两端血管裸化良好,可用Hemolok夹闭出血血管。切忌盲目用超声刀止血,否则可能造成新的血管损伤,更大量的出血,甚至误伤周围重要脏器。如果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则继续用纱球压迫出血部位,果断中转开腹止血。术中需要特别注意血管弓的保护和结肠中血管的保护,防止损伤后造成结肠出现缺血坏死。骶前静脉丛出血多由于分离层面太深导致损伤骶前静脉丛血管。可压迫止血,严重者需要中转开腹用6-0Prolene进行缝扎止血,仍然无法止血者可填塞纱布止血,行二期手术取出纱布。
5术后并发症
5.1术后大出血
术后大出血发病率为0.52%一0.90%,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或者术中已经闭合的血管术后因血压升高重新开放,也有极少数是因为夹闭血管残端的血管脱离,比如肠系膜下动脉残端血管夹脱落。如术后引流管持续性每小时引流出血性液超过200mL/h,或血压及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需要尽早进行探查,可采用腹腔探查或剖腹探查。手术结束时把血压升至平时基础血压再仔细检查术野,进行彻底止血。大的血管残端应留置两枚血管夹以防脱落。
5.2术后其他并发症
结肠癌辅助化疗:卡培他滨适用于Dukes’C期、原发肿瘤根治术后、适于接受氟嘧啶类药物单独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的单药辅助治疗。其治疗的无病生存期(DFS)不亚于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联合方案(5-FU/LV)。卡培他滨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化疗均不能延长总生存期(OS),但已有试验数据表明在联合化疗方案中卡培他滨可较5-FU/LV改善无病生存期。医师在开具处方使用卡培他滨单药对D
主要用于消化道癌(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亦有效。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仅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可用于慢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等)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
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头痛、偏头痛、牙痛、痛经,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