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脊肌平面阻滞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深入人心,其中以区域麻醉为主的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促进胸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发挥重要作用。区域麻醉中,除传统的硬膜外阻滞、胸椎旁神经阻滞外,近年来出现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胸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spinaeplaneblock,ESPB)为麻醉医师提供更多的选择。在众多方法中进行选择应着重考虑适应证、便捷性、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硬膜外阻滞对凝血功能要求严格,胸椎旁阻滞具有气胸风险、操作难度大,腹横筋膜阻滞单点注射阻滞覆盖范围有限,胸神经阻滞和腰方肌阻滞还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有效性。ESPB为一种最新的躯干神经阻滞技术,2016年首次应用于癌症患者的镇痛治疗,随后应用于胸外科、心外科、乳腺外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的围术期镇痛。相对于传统技术,ESPB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ESPB的应用解剖、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优势与劣势等方面进行文献总结,旨在探讨其发展方向。

1.应用解剖

竖脊肌位于斜方肌和菱形肌的深面,棘突与肋角之间的沟内,以总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和胸腰筋膜,向上分为三部:外侧为髂肋肌,止于肋角;中间为最长肌,止于横突及其附近肋骨;内侧为棘肌,止于棘突。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腹侧支、背侧支和交通支。背侧支通过肋横突孔向后走行,进入竖脊肌、菱形肌和斜方肌,最终延续为背部皮支。腹侧支沿水平走行成为肋间神经,最先走行于肋间内膜深面,随后走行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最终延续成为支配前胸壁和上腹部的前皮支,于肋角附近分出侧皮支支配侧胸壁,另外构成支配肋间肌的多支肌肉支。

2.超声引导入路及作用机制

ESPB通过局麻药直接扩散进入胸椎旁间隙产生作用,对脊神经背侧支、腹侧支、交通支均产生影响。将高频线型探头沿长轴置于T5棘突旁约3cm,可见横突的骨性声影表面存在3层肌肉,自浅至深分别为斜方肌、菱形肌和竖脊肌,将阻滞针自患者头端进入,进行平面内注射,入路可选择菱形肌与竖脊肌间隙(入路1)或竖脊肌深面与横突间隙(入路2)。

Forero等对尸体进行T5水平不同入路的染料注射试验,以确定药物作用区域:当注射于菱形肌与竖脊肌间隙(入路1),解剖可见竖脊肌腹侧面、脊神经背侧支被染色;当注射于竖脊肌深面与横突间隙(入路2),解剖可见竖脊肌、肋间肌、脊神经腹侧支及背侧支均被染色。因此,后续研究报道多采用入路2,将注射针抵住横突注药,与入路1相比,脊神经腹侧支及背侧支均可被阻滞,阻滞平面更广。以上这些早期的研究均采用T5水平,菱形肌下端止于T5~T6椎体水平,当探头放置于下胸段水平时,横突的骨性声影表面将只存在两层肌肉,自浅至深分别为斜方肌和竖脊肌。

Chin等对尸体T7水平进行ESPB试验,表明阻滞平面会相应降低,但水平方向药液扩散范围同样很广。

3.临床应用

ESPB最早研究报道见于2016年,目前并无随机对照研究,只有临床个案报道。

3.1癌痛治疗

Forero等报道第1例ESPB,1位67岁老年患者因慢性左胸部疼痛门诊就诊,疼痛部位自T5棘突放射至前胸壁,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umericalRatingScale,NRS)为10分,体格检查发现扳机点位于T5棘突旁3cm,口服药物镇痛、皮下注射类固醇激素和经皮电刺激等治疗效果均不佳。

考虑到门诊治疗的安全性,临床医生放弃使用胸段硬膜外麻醉和胸椎旁阻滞,尝试使用ESPB。选择T5棘突水平中线旁开3cm竖脊肌与菱形肌之间(入路1),给予0.25%布比卡因20ml,几分钟后痛觉消失,2h后NRS评分为0分。针刺测试发现T2~T9、自棘突旁3cm至锁骨中线的胸背部区域痛觉消失,伴同侧上臂腋区感觉阻滞。每次阻滞后镇痛作用平均维持约12h,复发时疼痛范围缩小,痛觉过敏症状显著减轻,置管固定后每日行药物注射,2周后静息NRS0分,再次治疗时加入造影剂,CT显示药液沿T1~T11椎体旁区域扩散。ESPB为门诊肋骨转移癌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未引起任何不良反应,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3.2胸外科术后镇痛

ESPB通过对交感神经纤维产生阻滞效应,对缓解内脏痛也有作用。Ueshima报道一位18岁女性患者因长期反复发作性气胸接受左上肺叶切除术,全麻诱导后采用ESPB,选择T6水平竖脊肌深面与横突间隙入路,注射0.375%左旋布比卡因20ml。术中采用静脉麻醉维持,并未使用阿片类药物,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测试发现左侧背部(T3~T10)、左侧胸部(T3~T5)针刺和冷感觉消失,未使用镇痛药物。

此外,多项研究表明,当传统硬膜外麻醉失败、口服静脉药物镇痛和肋间神经阻滞疗效不佳时,ESPB可作为补救方案,有利于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个案报道表明ESPB可用于肋骨骨折急诊镇痛,有利于肋骨切开术后脱机拔管,避免疼痛导致的患者不敢呼吸等问题,且不影响机体氧合。

3.3心外科术后镇痛

心外科术后剧痛常需要神经阻滞缓解,但是围术期抗凝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要求限制胸段硬膜外麻醉和胸椎旁阻滞的应用。Leyva等报道1例连续ESPB用于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后镇痛,全麻诱导后行右侧T7水平注射0.5%布比卡因20ml后置管固定,术后连接PCI镇痛泵,0.125%布比卡因,泵速7ml/h,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和曲马多,吗啡仅作为补救药物。患者入ICUNRS评分3分,术后7h评分为2分,术后自述仅为轻度疼痛,可耐受咳嗽和呼吸训练,满意度很好。

Ueshima等报道2例ESPB用于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镇痛成功,2例均在全麻诱导前实施,将0.25%左旋布比卡因20ml注射至T2水平竖脊肌深面与横突之间,术后镇痛完善,并未使用补救性镇痛药物。

3.4乳腺外科术后镇痛

乳腺癌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高,同时长期慢性疼痛可能加剧术后镇痛不完善。Finneran等报道3例乳腺癌根治术应用ESPB,入路均选择竖脊肌深面与横突间,随穿刺间隙改变,阻滞范围有所差别,选用0.5%罗哌卡因和肾上腺素复合液15ml,患者在术后9或12h后开始出现术区疼痛,均没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Singh等报道5例乳腺癌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麻诱导前行T5ESPB,4例术后NRS评分2~4分,只有1例使用补救镇痛药物。Bonvicini等对乳腺外科术中超声引导的研究表明,与胸椎旁阻滞(靠近胸膜)和硬膜外阻滞(靠近脊髓神经)相比,ESPB安全性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3.5腹部外科术后镇痛

胃减容手术患者为一类特殊群体,常由于过度肥胖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问题导致呼吸管理成为围术期难点。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引起呼吸抑制,但用量不足又镇痛不完善,患者不敢呼吸或咳嗽,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Chin等报道3例胃减容术后采用ESPB镇痛成功。1例BMI58,有哮喘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拔管后昏睡并出现气道阻塞情况,需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主诉上腹部剧痛,采用双侧腰方肌阻滞后效果差,给予芬太尼及氢吗啡酮静注后加重昏睡,氧合降低,但疼痛并未减轻。于是尝试ESPB,选择双侧T7水平入路2,给予2%利多卡因5ml+0.5%罗哌卡因5ml+10ml生理盐水,5min后NRS评分为1分,镇痛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研究者认为对于重度肥胖患者,考虑到阿片类药物对呼吸功能的抑制,ESPB可以作为良好的替代选择。

3.6泌尿外科术后镇痛

Restrepo-Garces等报道1例55岁接受开腹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输尿管及新膀胱再植术,麻醉前行T8水平双侧连续ESPB,双侧分别给予0.25%布比卡因10ml后置管,在切皮前即开始持续泵注0.1%布比卡因6ml/h。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毕每侧单次追加0.25%布比卡因10ml,继续泵注0.1%布比卡因6ml/h,静脉连接吗啡全自控镇痛泵。患者完全清醒后静息NRS评分为1~2分,运动评分为3分,术后阻滞范围为双侧T5~L2延伸至前外侧腹壁,第5天拔管。术后第0、1、2天吗啡使用量分别为10、8、4mg,第3~5天未使用阿片类药物,无任何不良反应,表明ESPB对内脏痛和躯体痛均有镇痛疗效,可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3.7小儿患者术后镇痛

ESPB应用于小儿患者术后镇痛的个案报道较少,仅查到5篇。1例7岁小儿患者全麻下接受第11肋巨大肿瘤切除术,术中行T8水平ESPB,注射布比卡因0.5%复合肾上腺素5μg/ml,注射总量14ml,术毕舒适度行为评分(BruggrmannComfortScale,BCS)11分(最低6分代表无痛,最高30分代表剧痛),静脉使用曲马多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每4h采用面部表情量表评分系统和舒适度行为评分系统进行评估,患儿疼痛程度为轻微。

另外,Thomas等和Gaio-Lima等分别报道1例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和1例(15个月患儿)胸外科术后采用ESPB镇痛成功。与传统硬膜外麻醉和椎旁阻滞相比,ESPB不需要患儿配合,安全性较高,为小儿术后镇痛提供新的选择。

4.总结

ESPB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阻滞技术,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安全性较高,相对于传统椎管内阻滞和胸椎旁阻滞,注药点较为表浅,不靠近重要脏器及血管,发生气胸、血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较低,对凝血功能要求也较低;二是操作简单,超声定位下肌肉层次和横突的影像学特征明显,容易分辨,注药后方便观察;三是阻滞范围广,单点阻滞的范围可自同侧胸骨旁至后背中线区域,且覆盖节段广。

综上所述,ESPB作为新型的神经阻滞技术,在胸外科、心外科、乳腺外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以及特殊群体的围术期镇痛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研究报道不多,均是个案或少量病例报告,其有效性、安全性有待大宗病例和对比研究,尤其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THE END
1.学术研讨我院胸外科成功举办经纵隔充气式纵膈镜微创技术研讨会在麻醉手术部的大力配合下,胡杨教授先经颈部切口按照“华西模式”行单孔纵隔镜下食管游离,双侧喉返神经的显露和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在术中时刻体现了高度精细的神经保护措施,都引起了参会专家的浓厚兴趣,讨论交流氛围热烈。在经纵隔完全游离胸段食管及清扫淋巴结后,转为行腹腔镜下胃游离,并向纵隔会师,管状胃制作完成后...http://www.dyyy.xjtu.edu.cn/info/1241/130461.htm
2.各病院动态创伤程度不同:内科胸腔镜手术创伤相对较小 ,只需1-2厘米皮肤切口,病人耐受性好、舒适度高,术后恢复比较快。 手术时间不同:内科胸腔镜手术时间比较短,一般在半小时左右。外科胸腔镜手术时间比较长,一般在1-2小时左右。 l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内科胸腔镜? https://www.xa3yuan.com/detaile/241125174srXU
3.胸部肿瘤外科·医疗案例“小”切口“大”突破:单孔与无管化的医学变...近日,我院胸部肿瘤外科专家团队成功完成我院首例Tubeless技术下单孔胸腔镜右下肺楔形切除术,标志着我院胸外科在无管化微创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68岁的符先生(化名)在体检时发现右下肺结节,怀疑为早期肺癌,慕名就诊我院胸外科。方卫民主任医师团队在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后,经多学科团队评估,符合Tubeless手术适应...https://www.fjzl.com.cn/xwzx/202411/t20241125_17296.htm
4.胸外科综合病区厚积薄发,目前腔镜微创手术占比达95%以上。近年来注重肺结节的随访、精准诊疗和肺癌的早期筛查,积极参与国际先进的新术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创新开展,成效斐然。 胸外科综合病区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设立了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工作机制,建立了我省唯一的国家、省、市三级胸外科专科联盟体系(中科院...http://www.nych.cn/wk/994.html
5.华医网讲义(二)腹腔镜在外科的应用 1980年,Semm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1988年,美国医生Schultz和Leahy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988年,法国医生Dubois介绍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及手术录像,引起轰动 其后腹腔镜在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及胸外科等迅速推广 (三)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https://v8.91huayi.com/cme/201004289608/01/jiangyi/content.html
6.喜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专家组团到...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普外中心——肝胆外科副主任,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第二批优秀中青年培养对象,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胆囊结石、肝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肝癌、胰腺癌、胆管癌、肝血管瘤、重症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断、手术及综合治疗,特别对肝胆胰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及内镜治...https://www.tadyrmyy.com/index.php?c=show&id=1141
7.下一篇:医疗动态外科医生的“第三只眼”——腹腔镜超声术中...如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引用此项技术,能够更全面判断胆囊管的真实性,了解胆囊管与胆管汇合方式的解剖或病理解剖变异;判断手术中是否发生胆道损伤;判断胆管壁、胆管腔和胰头部病变。目前,在肝胆外科、胸外科、妇科的应用较为广泛。 随着腹腔镜超声设备的发展,腔镜外科医生对术中超声检查认识的深入,腹腔镜超声技术在外科...https://www.xjykdefy.com/yiliaodongtai/1171.html
8.普外/泌尿/胸外科胸心外科:常规开展肺癌根治术、甲状腺癌根治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术、肺叶切除术、心包大部切除术、中下段食道癌根治术(100例以上)、多发肋骨骨折/胸骨骨折内固定术、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修补术、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腹腔镜下膈疝修补术、大小隐静脉射频消融术或结扎抽出术等手术。此专业组承担乳腺疾病诊治,乳腺...http://abzrmyy.com/News/View.asp?ID=1838
9.灵璧县人民医院医疗核心制度七、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收入院执行医院《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 http://www.lbxrmyy.com/kyjx/info.aspx?itemid=975&ewnevs=s8xbo3
10.科室介绍心胸外科科室介绍专科专家ECMO技术在心胸外科围术期的应用。 6、新辅助放化疗+免疫治疗联合全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 目前我科已经成熟开展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在此基础上开展术前放化疗+免疫可以使食管癌获得良好的病理缓解,全腔下手术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明显提高生存预后。现省内能独立实施术前同期...https://www.zsph.com/department_xxwka0_ksjs/
11.普通外科医疗服务胃肠、肛肠、腹壁疝外科是医院重点发展学科,拥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研究生3人,技术力量较强,整体实力居省内先进行列,尤其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癌、结直肠癌、腹腔镜微创减肥手术与糖尿病手术、微创PPH.RPH痔疮手术等方面为特色。 主要诊疗项目: 胃肠肿瘤:胃癌、十二指肠及小肠肿瘤、结肠癌...http://www.hnszsy.cn/depart/59.html
12.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医脉传承,创新并进,用“心”打造市级...2003年主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工作。率领年轻的团队,在九江市率先开展了常规心脏瓣膜置换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冠脉搭桥,主动脉夹层等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及胸腔镜技术(包括胸腔镜肺手术、胸腔镜食管手术、胸腔镜纵隔手术、胸腔镜胸壁手术等),很多技术都填补了九江市空白,从而让九江市胸心外科达到地市级先进水平。在...https://www.jjntv.cn/c/WGRRL3IrU0VSTlllV2VtL21FVW0xUT09.html
13.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目录招采信息36、腹腔镜胆囊切除 37、腹腔镜阑尾切除 38、腹腔镜疝手术 39、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 40、腹腔镜活检术 三级手术: 1、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术 2、颈淋巴结清扫 3、甲状腺全切除术 4、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5、甲亢的外科治疗 6、甲状旁腺手术 7、颈部淋巴管瘤切除术 ...https://www.xwsdyrmyy.com/New/detail/id/682.html
14.超134万点赞!中山市人民医院“我最喜爱的医生”表彰名单出炉泌尿外科二区主任医师黎卫 获奖者 泌尿外科二区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医学硕士,全英班毕业。2015年德国图宾根大学进修学习,回国后在全市积极推广侧卧经腹入路腹腔镜技术,为广大肥胖肿瘤患者带来福音。曾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泌尿男科专委会常委,省泌尿生殖协会微创外科学分会常委、腹腔镜学分会委员等职务。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8/19/c565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