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超声造影剂通过周围血管注入,进入人体器官或病灶内,以增强脏器或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反差或提高脏器或病灶的血流信号,达到对某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目的。
继B超及彩超之后超声领域的第三次革命。
通过浅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后用具有造影功能的超声仪进行扫查,根据造影剂在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充填特征判断病变性质和范围,作出可靠的诊断。
诊断准确性及病灶早发现明显比常规的“彩超”要好,尤其是常规超声不能明确的病变,超声造影更能显示其优越性,可与增强CT相媲美,且具备实时动态优点,所以目前该技术备受推崇。
由特制的“壳”包裹的微气泡,直径很小,比我们人体内血液的红细胞还要小,可以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随后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临床实践表明,无明显毒副作用。
目前常用的是第二代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
目前超声造影主要应用于肿瘤类和血管类疾病,如肝脏、肾脏、心血管、妇科、乳腺等,较为成熟的应用是在肝、肾等方面。
研究表明,在检测肝肿瘤的数量方面,超声造影明显优于常规B超和彩超,也优于螺旋CT等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尤其在检测1cm以下的病灶方面。
1、结构和功能显像;
2、全程动态显示增强过程,避免诊断信息遗漏,定性更准确;
3、微小病灶(亚厘米肿瘤)显示率高;
4、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在肿瘤介入治疗中更具实用性;
5、无X线辐射,无创检查;
6、使用剂量小,无须皮试,安全可靠,尤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肝肾器官移植或急性胰腺炎患者等。
1、局灶性占位的鉴别诊断
2、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判断
3、超声造影可诊断肝穿活检引起的出血(动态图)
动脉相:10~20s开始,25~35s结束,肝动脉迅速显影呈亮线状回声,未明显增强肝实质与增强动脉呈强烈对比;
门脉相:30~45s开始,120s结束,门静脉主干及其一、二级分支充盈对比剂,肝实质增强渐显著;
延迟相:120s开始,240~360s结束,肝组织均匀增强到增强信号完全消失,其间血管结构不显影。
A:动脉相B:门脉相C:延迟相
观察病灶在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特点,并与周围肝组织增强强度比较:
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消退、回声低于肝组织的病灶视为恶性;
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持续、回声仍高于或等于肝组织,或在3个时相均无增强病灶视为良性。
原发性肝癌:快进快退高增强是其特征性超声造影表现:
转移性肝癌:因原发癌病理及血供不同转移癌的血供不同,造影表现复杂。无论富、乏血供,延迟期
呈低增强为特征,具诊断意义,延迟期是观察转移癌良好时机:
血管瘤:自外周向内部逐渐充填,延迟期呈高增强
类瘤样畸形病变,非真性肿瘤,女性多见,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动脉血供,血流特征为离心性血液供应,有1条或多条供血动脉由中心向周围呈辐射状分布。
1、肾脏功能判断
2、超声造影时相划分
1、肾脏超声造影显像分为皮质期(10~35s)、实质期(36~120s)、延迟期(121~360s)3个时相。
2、依照造影剂进入和退出肾皮质区来界定肾脏超声造影的时相,可分为皮质相和延迟相。
富血供肿瘤超声造影(动态)
乏血供肿瘤超声造影(动态)
肾错构瘤灰阶声像图、彩色多普勒声像图:
造影清晰显示肿瘤,造影增强方式大致分为“快进慢出”和“慢进慢出”两种;灌注方式也可分为“先周边后中央”和“先中央后周边”两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