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讯(记者鲍娜通讯员陈芳)为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中山医院超声科成功开展超声造影检查技术,该项技术能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为全市广大患者提供了一项新的检查方法。超声造影新技术作为超声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是超声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革命性飞跃,是目前最先进的超声成像技术,被誉为无创伤性微循环血管造影。它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增强人体的血流信号,提高人体组织低速血流以及微小血管显示的敏感性,提供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丰富、更明确的诊断信息。超声造影有三大优点:一、“实时”:超声造影能实时动态地观察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信息,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尤其是亚厘米级的肿瘤病灶)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准确性;二、“安全”:所用造影剂无毒、副作用或过敏反应,所有检查前无须做皮肤过敏试验;三、“快速”:整个检查过程短暂,约10分钟。
[病例回顾]超声造影“发现”肝腺瘤患者男性,37岁。体检发现肝脏占位10日。患者偶有后背部及上腹饱胀不适,无明显腹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全身皮肤黄染。MRI:肝右前叶占位性病变,以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肝腺瘤的可能性大。超声检查:肝右前叶可见一中等回声肿块,周边呈较宽的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晰,CDFI其内可见血流信号,PW示动脉血流频谱。余肝实质回声增强,肝内血管显示欠清晰。患者在超声科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显示该肿块于造影动脉期呈快速增强,并可显示粗大的滋养血管。该肿块于造影门静脉期及实质期表现为高回声。超声造影诊断:肝右前叶中等回声肿块,造影考虑良性病灶。该病人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该病灶为肝腺瘤。后进行手术治疗,病理再次证实为肝腺瘤。
[专家简介]李琦副主任医师,1977年从事医学超声诊断专业。曾在上海瑞金医院、胸科医院、肿瘤医院,广州中山医学院一附院进修学习,受益超声界著名专家的带教和指导。对腹部肝胆、泌尿系、妇产科疾病有一定的诊断水平。有近20年的介入性超声治疗经验,尤其是肝肿瘤的注射酒精治疗,对各种肿瘤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的技术娴熟。在国家级、省级的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主编出版专著《胎儿超声图解》并参与方昆豪教授主编的《影像学诊断图谱(泌尿系疾病)》一书的编写。陈卉品副主任医师,影像医学超声专业硕士,从事超声工作10余年。主要擅长腹部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超声引导下的各种介入诊断及治疗、颈部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彩超诊断,尤其对于肝胆占位性病灶的超声造影检查、造影下的介入治疗以及肝脏肿瘤的无水酒精治疗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主编出版专著《胎儿超声图解》,现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研修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