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医疗保障局安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安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安庆市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医疗保障局、卫生健康委、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2024年6月28日

(一)提高思想认识。试行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是建立管用高效多元医保支付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意义,定期评估按疗效价值付费工作情况,完善工作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本方案自2024年7月1日起试行,试行期为2年,试行实施后入院的病例按规定纳入按疗效价值付费范围。

附件:1.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试行病种(第一批)

2.安庆市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申请表

3.安庆市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告知书(供参考)

4.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5.实行按疗效价值付费的中医优势病种收治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

附件1

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试行病种(第一批)

序号

中医诊断

中医疾病代码

中医主要操作

西医诊断

西医诊断编码

对应DIP付费病种编码

1

锁骨骨折

A03.06.01.03

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闭合穿针固定治疗

S42.000

S42.0S003

2

肱骨骨折

A03.06.01.05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及调整

肱骨近端骨折

S42.200x001

S42.2-78.52

3

手法复位术、闭合穿针内固定术

肱骨外科颈骨折

S42.202

4

桡骨骨折

A03.06.01.07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闭合穿针固定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S52.500

S52.5-78.53

5

尺桡骨干双骨折

A03.06.01.08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及调整、闭合髓内穿针固定治疗(小儿)

桡尺骨骨干骨折

(小儿)

S52.400

S52.4-79.32

6

胸腰椎骨折

A03.06.01.26

中药、牵引、针刺、灸法、电治疗等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S22.000

S32.000

S22.0S009

附件2

安庆市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申请表

医疗机构名称

主要负责人

申报联系人

申报病种数量

申报日期

申报试点

病种名称

????????????????????????????????????????????????????????主要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

医保部门

审核结果

主要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

备注:提供具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资质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执业许可证、医师执业证书、试行病种院内临床路径管理方案等。

附件3

安庆市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告知书

(供参考)

1、参保人员按安庆市现行有关医疗保障政策规定享受报销待遇,不受安庆市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政策影响。

2、收治医疗机构按照规范的中医临床路径采取相应的中医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达到与西医同等疗效标准后出院的,可纳入按疗效价值付费。收治医疗机构为患者做好相应延伸治疗,不再另行收费。

3、参保人员在住院期间如保守治疗失败转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失败3个月内再次入院治疗的,扣还已按疗效价值付费拨付的医保款项,按DIP付费或原付费方式结算。

4、对治疗未完成转其他医疗机构治疗的参保人员,报所在地医保经办机构备案后,退出按疗效价值付费范围。

我已知晓安庆市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政策全部内容。

患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

告知者签名:

附件4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ICD-10编码:S42.00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正骨学》第十一版(冷向阳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青枝型骨折

横断型骨折

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气滞血瘀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3,ICD-10编码:S42.000)。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锁骨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或穿针内固定适应证。

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穿针内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4.除外以下情况

(1)多发骨折,尤其同一肢体多发骨折者。

(2)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3)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或穿针内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

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便常规

(4)肝功能、肾功能

(5)血糖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

(8)胸部X线片

(9)锁骨正位X线片,必要时三维CT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免疫十项等。

(八)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1)正骨手法复位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

(2)外固定治疗

a.三角巾悬吊:适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其他不全骨折。

b.“8”字绷带固定或锁骨带固定。

2.闭合穿针

凡移位骨折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均进行手术治疗,首选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2)瘀血凝滞证: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3)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4.功能锻炼。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骨折处肿痛明显缓解;

2.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满意;

3.肘腕关节活动良好;

4.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闭合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差,或合并重大血管、神经损伤,骨缺损;闭合复位后不稳定、复位失败或穿针内固定手术失败等无法通过手法闭合复位进行治疗者需行开放手术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3ICD-10编码:S42.0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标准住院日天≤14天实际住院日:天

年月日

(第1天)

(第2天)

(第3—7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必要时)

£麻醉(必要时)

£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骨折复位评估,如需要再次复位,由上级医师完成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记录

£骨折复位评估

£观察血运、感觉、功能活动、外固定松紧度等情况

£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问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观察舌脉象、肿胀、疼痛情况,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完善术前准备,签订各项知情同意书(必要时)

£下达手术医嘱、提交手术通知单(必要时)

£麻醉医生查看病人,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必要时)

£完成术前小结(必要时)

重点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饮食

£中药辩证施治

£血常规、尿、便常规

£心电图

£肝功能、肾功能

£凝血功能

£复位后复查X线片评估

£开具中药处方

£中医特色治疗

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对异常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必要时复查

£调整外固定

£复查X线片(必要时)

术前医嘱(必要时)

£术前饮食

£术区备皮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完成麻醉前各项护理操作(必要时)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外固定松紧度等情况及护理

£指导功能锻炼

£按医嘱进行治疗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夜间巡视

£交代术前注意事项(必要时)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第日,手术日)

(第日,术后第1天)

(非手术治疗第8—13天)

(闭合穿针术后第2—10天)

(第日,出院日)

£完成手术治疗(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及局部肿胀及渗血情况

£医师查房,观察术后局部情况

£专科换药

£完成出院记录

£开具出院诊断书

£开具出院带药

£向患者或家属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

£骨伤科术后护理常规

£禁食6小时后进半流饮食/普食/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

临时医嘱(对症处理)

£中医辨证施治

£中药辨证施治

£专科换药(必要时)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交接病人,检查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指导术后饮食)

£协助安全下床

£告知注意事项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康复训练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卫生宣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肱骨近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ー、肱骨近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肱骨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肱骨近端骨折(ICD-10编码:S42.200x001)。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正骨学》第十一版(冷向阳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肱骨近端骨折诊疗方案》。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肱骨近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肱骨近端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5,ICD-10编码:S42.200x001)。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肱骨近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4.除外以下情况

(3)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

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7)免疫十项

(8)心电图

(9)胸部X线片

(10)肱骨正侧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T、MRI、

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肺功能等。

1.手法复位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

2.外固定治疗

(1)夹板固定:其长度视骨折部位而定。

(2)前臂吊带固定:前臂置于中立位,患肢悬吊于胸前。

2.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满意:

1.闭合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差,或合并重大血管、神经损伤,骨缺损: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等无法通过手法闭合复位进行治疗者需行手术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二、肱骨近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肱骨近端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5,ICD-10编码:S42.200x001)

£中药讲证施治

(第8—13天)

(第14天)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TCD编码:BW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肱骨外科颈骨折(ICD-10编码:S42.202)。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正骨学》第十一版(冷向阳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4版修订本,(主编:胥少汀、葛宝丰、卢世璧。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著,2019年)。

(1)外展型

(2)内收型

(3)粉碎型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肱骨近端骨折骨折诊疗方案》。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肱骨近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肱骨外科颈骨折。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折病(TCD编码:BW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5,ICD-10编码:S42.202)。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肱骨外科颈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或闭合穿针内固定适应证。

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或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1)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2)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

(六)中医证侯学观察

(8)胸部X线片或CT片

(9)肩关节CT、肩关节正位及穿胸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肿瘤标志物、免疫十项等,其他的如MRI、骨密度测定等。

1.手法复位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

2.小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

3.凡移位骨折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均进行手术治疗,首选闭合穿针结合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5.功能锻炼。

6.并发症的防治。

7.护理:辨证施护。

1.病情稳定,局部肿胀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小夹板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1.闭合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差,或合并重大血管、神经损伤,骨缺损;闭合复位后不稳定、复位失败或穿针内固定失败等无法通过手法闭合复位进行治疗者需行开放手术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肱骨外科颈骨折(ICD-10编码:S42.202).

£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免疫十项

(术后第2—10天)

完成手术治疗(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及局部肿胀及渗血情况

£禁食6小时后进半流饮食/普食/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骨折(可选词: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7)。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0)。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正骨学》第十一版(冷向阳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粉碎型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骨折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7,ICD-10编码:S52.500)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或穿针内固定适应证。

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或穿针内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征候的动态变化。

(9)腕关节正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T、MRI、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肺功能、骨密度测定、免疫十项等。

1.手法复位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

2.小夹板外固定。

3.凡移位骨折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均进行手术治疗,首选闭合穿针固定术。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病情稳定,局部肿胀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小夹板固定或穿针内固定稳定。

1.闭合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差,或合并重大血管、神经损伤,骨缺损:闭合复位后不稳定、复位失败或穿针内固定失败等无法通过手法闭合复位进行治疗者需行开放手术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7ICD-10编码:S52.500)

£中医特色治疗,如:隔物灸

R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桡尺骨骨干骨折(小儿)中医临床路径

一、桡尺骨骨干骨折(小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尺桡骨干双骨折(可选词:手骨两胫俱断:断臂辅两骨;前臂双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8)。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尺骨骨干骨折(ICD-10编码:S52.400)。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

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正骨学》第十一版(冷向阳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小儿骨科学》(潘少

川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斜形骨折

横断骨折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尺骨和桡骨骨干骨折诊疗方案》。

尺桡骨骨干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尺骨和桡骨骨干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尺骨骨干骨折。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尺骨骨干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8,ICD-10编码:S52.400)。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或经皮髓内穿针内固定适应证。

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或经皮髓内穿针内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3)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或经皮髓内穿针内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3)大便常规

(9)前臂正侧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T、MRI、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肺功能、免疫十项等。

1.手法复位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尺桡骨骨干骨折。

(1)石膏固定:适用于无移位稳定骨折或不完全骨折。

(2)夹板固定:适用于复位后稳定的骨折。

3.凡移位骨折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均进行手术治疗,首选经皮闭合髓内穿针内固定。

4.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配合外敷中药膏剂或洗剂。

6.护理:辨证施护

1.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标准;

2.肩、腕关节活动良好;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1.闭合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差,或合并重大血管、神经损伤,骨缺损:闭合复位后不稳定、复位失败或经皮髓内穿针内固定失败等无法通过手法闭合复位进行治疗者需行开放手术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合并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

二、桡尺骨骨干骨折(小儿)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桡尺骨骨干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8,ICD-10编码:S52.400)

£复位后复查X线片或CT评估

£复查X线片、CT(必要时)

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腰椎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2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ICD-10编码:S22.000、S32.000)。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9版(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1)压缩性骨折

(2)爆裂性骨折

(3)骨折脱位型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骨伤科学》(黄桂成,王拥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1)气滞血瘀证

(2)营血不调证

(3)肝肾不足证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胸腰椎骨折。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26,ICD-10编码:S22.000,S32.000)的患者。

2.X线片显示椎体压缩小于1/4。

3.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容积1/3。

4.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5.除外以下情况:

(1)合并有胸腰椎脊髓神经损害、血管损伤者。

(2)开放性骨折者。

(3)多发骨折,尤其同一肢体多发骨折者或椎体多节段骨折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

6.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1.必需的检查项目:

(5)血糖、血脂

(8)胸部CT

(9)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

(10)胸(腰)椎CT、胸(腰)椎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双下肢深静脉彩超、BNP、心肌酶、肌钙蛋白、骨密度、心脏彩超、肌电图等。

1.手法功能复位、骨盆牵引、腰背部垫枕复位。

2.脊柱支具外固定、腰背肌功能锻炼。

3.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2)营血不调证:活血和营、接骨续筋

(3)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接骨续筋、舒筋活络

4.护理:中药热奄包治疗、中医定向透药、隔物灸、

穴位贴敷、气压治疗、中药封包(辨证施护)。

1.胸、腰背部无明显疼痛。

2.X线片复查骨折维持稳定。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退出本方案。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方案。

二、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26,ICD-10编码:S22.000、S32.000)

£复查CT、MRI(必要时)

£中医特色疗法

£饮食调摄指导

附件5

实行按疗效价值付费的中医优势病种

收治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

一、锁骨骨折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3)。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ICD-10编码:S42.000)。

(二)收入院标准

成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可收入院治疗:

1.骨折明显移位需行整复。

2.复位后,骨折断端有继发移位倾向。

3.开放性损伤。

4.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未成年人(14岁及以下)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可收入院治疗:

5.合并肩关节处的脱位或骨骺骨折。

(三)住院基本治疗

1.正骨手法复位治疗或闭合穿针。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小夹板配合“8”字绷带固定,或锁骨带固定,三角巾悬吊。每日调整外固定松紧度。

3.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

4.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如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穴位贴敷等治疗。

5.理筋手法治疗及关节松动训练等,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6.按骨折中医三期辨证,内服中药、中成药。

(四)住院天数≤14天

(五)出院疗效判定

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三次规律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六)基本治疗性操作

治疗代码

名称

17.97210

锁骨骨折手法整复术

79.1900x007

锁骨骨折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术

二、肱骨近端骨折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5)。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肱骨近端骨折(ICD-10编码:S42.200x001)。

2.骨折复位后断端有再移位倾向者。

5.合并肩关节处的脱位或骨骺损伤。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小夹板固定,三角巾悬吊。每日调整外固定松紧度。

6.按骨折中医三期辩证,内服中药、中成药。

17.97220

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整复术

17.97230

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法整复术

三、肱骨外科颈骨折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TCD编码:BW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5)。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肱骨外科颈骨折(ICD-10编码:S42.202)。

2.开放性损伤。

3.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4.骨折复位后有再移位倾向者。

5.合并肩关节处的脱位或骨骺分离的骨折。

1.正骨手法复位治疗。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小夹板固定,三角巾悬吊。根据情况调整外固定松紧度。

3.手法复位后闭合穿针固定。

4.骨折处外用中医特色药物、药膏,定期更换药膏。

5.中医特色疗法辩证施治:如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穴位贴敷等治疗。

6.理筋手法治疗及关节松动训练等,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7.按骨折中医三期辨证,内服中药、中成药。

2.内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

3.连续2—3次规律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79.1100x002

肱骨骨折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术

四、桡骨远端骨折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7)。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0)。

5.合并腕关节处的脱位或骨骺分离的骨折。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小夹板固定,三角巾悬吊。每日调整外固定松紧度或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或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17.972E0

桡骨下端骨折手法整复术

79.1200x004

桡骨骨折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术

五、桡尺骨骨干骨折(小儿)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08)。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尺骨骨干骨折(ICD-10编码:S52.400)。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可收入院治疗:

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小夹板固定,三角巾悬吊。每日调整外固定松紧度或经皮髓内穿针内固定。

3.连续三次规律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断端稳定,达到解剖或功能复位标准。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17.972A0

桡尺骨干双骨折手法整复术

79.1200x003

尺骨骨折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术

六、胸腰椎骨折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TCD编码:BGG000,中医疾病代码:A03.06.01.26)。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椎骨折、腰椎骨折(TCD编码:S22.000、S32.000)。

(二)收入住院标准

1.胸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及叩击痛阳性、后凸畸形或伴相应神经症状。

2.影像学资料明确诊断,骨折部位明确。

3.胸腰背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1.正骨手法复位,卧床休息。

2.胸腰椎垫枕复位治疗,必要时外固定支具固定。

3.外固定治疗及调整:胸腰围支具固定,每日调整外固定松紧度。

5.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治:如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穴位贴敷等治疗。

THE END
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20231020.docx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骨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涉及到骨骼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实践中,规范的技术操作和标准化的诊疗指南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的必要手段。本文将针对骨科学分册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进行详细介绍。一、骨折的处理1.骨折的初步处理骨折是骨骼系统中常见...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5664651.html
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华医学会...当当善水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华医学会》。最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华医学会》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中http://product.dangdang.com/11651365169.html
3.PDF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医学资源下载...[导读]【PDF】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cjz326 资源分类:医学 - 临床其他 资源属性:电子书 资源售价:1 爱医币 资源大小:21.04M 关注入数:1254 人 【PDF】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cjz326 资源分类:医学 - 临床其他 资源属性:电子书 资源售价:1...https://www.iiyi.com/d-19-58208.html
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肝胆外科分册免费领取“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肝胆外科分册”、加入肝胆外科医生社群及其专委会,请扫码联系小编 — The end — 编辑:何笑笑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仅供同行交流学习,不构成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编微信xly-0007) 杏林苑.医生社群旗下 (各专业医生社群的公众号矩阵) ...https://m.sohu.com/a/737862449_121124519/
1.正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套43本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军医出版...激光医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978-7-5091-3653-9人民军医62 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978-7-5091-3519-8人民军医56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学分册978-7-5091-4766-5人民军医150 呼吸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978-7-5091-1367-7人民军医45 ...https://www.china.cn/shuji/4093130381.html
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呼吸病内外妇儿科等全套43本全电子版书PGstrong 丁香评论员 好 10-05IP新疆新疆 收藏回复点赞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50836460
3.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pdfepubmobitxt电子书下载2024...《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为《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分为9篇36章,主要阐述常见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等,内容包括:创伤骨科、骨感染、骨结核、骨关节炎、代谢性疾病、骨与软组织肿瘤、运动系统畸形、脊柱疾病、肩部疾病、肘部疾病、腕及手部疾病、髋部疾病、膝部疾病、足部疾病等。《...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0140614
4.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mobiepubpdftxt电子书下载2024...《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总结了我国医学专家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凝聚了我国老、中、青三代医务人员的智慧,同时吸纳了循证医学证实了的医学科技进展。《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的出版适应了当代发展的需求,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护理等业务工作行为,有章可循。广大医务...https://book.qciss.net/books/10065395
5.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书(补充)常规技术名称(一般性妇科常规技术) (参照中华医学会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妇产科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 近五年开展例数 年 年 年 年 年 注:常规技术较多,可另附页。 2.重点技术 重点技术名称 近五年开展例数 年 年 年 年 年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肿瘤细胞减灭术 ...https://yygl.bjmu.edu.cn/yygl/zdxk/35658fb4bce446b4b2c2d544a04f55c3.htm
6.康复理疗科年度工作总结(通用19篇)由于康复科治疗范围广,疗效好,若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就不能很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第一,向文献学,订阅相关杂志,学习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康复医学分册》,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第二,向名师学。第三,向同道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根据康复科...https://m.ruiwen.com/zongjie/6643763.html
7.康复科医师工作总结(精选20篇)由于康复科治疗范围广,疗效好,若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就不能很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第一,向文献学,订阅相关杂志,学习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康复医学分册》,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第二,向名师学。第三,向同道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根据康复科...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3682493.html
8.康复治疗师等年终总结由于康复科治疗范围广,疗效好,若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就不能很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第一,向文献学,订阅相关杂志,学习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康复医学分册》,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第二,向名师学。第三,向同道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根据康复科...https://www.jy135.com/nianzhongzongjie/1191039.html
9.医疗质控记录范文模板(精选18篇)1、组织本质控中心成员不定期学习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指南和标准,同时对口腔疾病诊疗新技术进行学习和交流。 2、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第1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https://www.77cxw.com/fl/1444922.html
10.医院康复科年度工作总结由于康复科治疗范围广,疗效好,若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就不能很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第一,向文献学,订阅相关杂志,学习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康复医学分册》,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第二,向名师学。第三,向同道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根据康复科...https://www.yjbys.com/gongzuozongjie/niandu/4290481.html
11.规范治疗膝关节三氧注射操作细则(3)避免将激素类药物注入关节腔内,以免损害软骨蛋白多糖合成。 (4)注药时,应取卧位,减少并发症或恐惧症。 (5)屈膝曲位间隙较大,便于注射,不要在膝伸直时注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J]. 2004. 2.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臭氧治疗技术在疼痛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2019...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930/22/31358696_9383650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