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景点“停狗处”引热议!如果宠物数量超过婴幼儿,意味着什么?养宠动物猫狗宠物犬

中国宠物数量首次超过4岁以下幼儿数量?

加了“预计”“城市”的限定词,这个数据的可信度是要打个折扣的。再考虑到城市里并不是所有宠物都有统计记录,这个预测显然有相当程度靠估值,并不能和有官方统计口径的人口数量做简单的比照。而且报告整体看好宠物市场,表述上也会有倾向。

所以,这个说法本质上是个噱头。这么对比,主要是为了展示宠物行业这几年有多如火如荼。

不过,直观的数据对比虽然存疑,但趋势却是真实的:综合这几年的行业数据来看,宠物犬、猫的总数量过亿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在青年群体中,养宠比例还会逐步上升。

从消费数据来看,养宠群体的消费潜力也在进一步被挖掘:今年上半年,A股7家主营宠物业务的上市公司均实现营收正增长,其中6家同比增幅超两位数;今年天猫双11开启预售后的一个小时内,有32家宠物品牌预售金额同比翻倍,还有73家宠物品牌只用这一个小时就赚到了去年一天的预售金额。

这意味着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养宠人将成为一部分有能力、有意愿进行表达和争取的社会利益群体,这可能会改变城市空间的分配,以及衍生出一系列社会治理中需要重新协调和分配利益的议题。

但在宠物越来越多地成为陪伴动物、扮演家庭成员的情况下,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如今在城市,狗与人同住一屋,甚至成为家庭一员,进而衍生出更多社会性需求,比如散步遛弯、学习技能、同类社交等等。这和养育一个孩子,本质上并无区别。

养宠人和非养宠人、宠物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得到更仔细的审视和考量。

2

当个体化的养宠需求开始突破家庭边界,进入公共空间,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必然会产生摩擦和矛盾,这也是城市宠物管理难的根源所在。

有的矛盾,看上去似乎还不算太严重,比如在公共场合遛狗不铲屎,仍能归类在文明与否的范畴,狗主人自觉一些,不难解决,但有的冲突显然要严重复杂得多,特别是当涉及狗对人的物理伤害时。

就说遛狗牵绳这事,虽是各大城市养犬条例中的一条基本规定,但现实是仍有不少狗主人做不到这一点,理由通常都出奇一致:“我们家狗乖,不咬人,不要怕。”但对怕狗人士来说,这话实在没什么说服力,不过是不牵绳的一个借口。

类似矛盾冲突越来越多,官方也开始介入。今年初,最高法就曾发布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特别提到,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可以说,这释放了一个信号:饲养人需承担的责任将变得更重,也更明确。

可以说,如果公与私的问题未能解决,类似的冲突仍将层出不穷。这些矛盾无一不涉及那个根本问题:公共空间到底应该如何分配?

就在最近,上海徐汇滨江出现专门的“停狗处”,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宠物主人自然是点赞,这是宠物友好的体现。但对不养宠物的市民来说,且不说可能引起的卫生、伤人等问题,客观上也让渡了一部分空间使用权给了与自己无关的宠物,甚至有一种隐约的“人类优先权”被冒犯的感觉。毕竟,爱狗人有,怕狗人也有,难道只照顾一方的需求?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私人养宠数量越来越多,宠物对公共空间的介入会更深,类似的争论今后只会更多不会更少。一开始,大家吵的是宠物能不能进公园,之后就会延伸到商场、高铁等各种场景。爱宠、养宠人士和怕宠人士之间的分歧,也可能更为突出。

3

这些争议,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

之前很多针对“宝妈”“熊孩子”的舆论争议,和养宠与非养宠人士的矛盾颇有相似之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关于“厌童”与否的争议像是人宠矛盾的一个预演:同样都是没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孩子”,带娃家长和养宠人士也都负有一部分约束的责任或义务,只是可能立场和利益不同所带来的矛盾冲突要更为明显。

这些矛盾冲突,在具体的情境里并不是不能解决:“熊孩子”“熊家长”可能有过界的时候,“厌童”人士也存在矫枉过正的倾向,现实到底是谁对谁错,其实是需要具体的协商和讨论。

但是一打起口水仗,大家就恨不得给对方扣上帽子,群攻之而后快,反而阻碍了共识的形成。

而回到宠物这件事上,舆论似乎也有滑向“概念”与“概念”空吵的倾向。

爱宠人士觉得自己的需求理所应当,政治正确不容辩驳,因此站上了某种道德的制高点,给非养宠人士扣上“没有人性”的帽子,而非养宠人士则觉得,对方陷入了某种极端化思维,但应对的方式却往往是更极端的“一刀切”,动辄给对方扣上“极端动保”的帽子,对宠物喊打喊杀,甚至要求下毒灭之。

怎么看,这都不是一个宽容的社会应该有的讨论问题的态度。当具体场景中的具体问题被抽象为不同立场之间的对立时,一个本来有很多讨论空间的“权责问题”,就被偷换为了“我们”和“他们”的矛盾冲突,似乎除了二选一没有别的路可走,这无形中就造成了更深刻的对立和社会情绪的撕裂。

但事实是,无论是具体的治理问题还是社会不同群体利益的平衡,从来不是一件非黑即白的事。社会共识的形成,往往产生自多元利益主体不断博弈的缝隙之中,它必然建立在多方良性互动的基础上。

THE END
1.给动物保护立法不是盲目学西方给动物保护立法不是盲目学西方 本报记者 滕兴才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12 [打印] [关闭] “还有几千万人都养不活,先保护动物?”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面世,引发了社会舆论广泛争议。批评的声音主要是认为在当前我国还存在贫困人口的现实下,在中国设虐待动物罪、遗弃动物罪实在...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0/12/content_2882546.htm
2.反虐待动物立法之路还有多远民主与法制杂志电子版但是从疫情防控期间由隔离和恐慌带来的遗弃宠物开始,尤其是近年来新闻上屡见不鲜的虐待动物,使得社会上关于制定反虐待动物法或动物保护法的现实需要和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是无论从立法机关还是近几年相关部门对代表委员的建议和议案的答复来看,反虐待动物立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http://e.mzyfz.com/mag/paper_48470_25048.html
3...::宠物动物的监管:中国与欧盟立法之比较1本文的核心内容载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9约出版的《动物福利法——中国与欧盟之比较》一书。未经中国法学网许可,不得转载。 目前,宠物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多,有关宠物动物的管理,特别是狗、猫的防疫管理及流浪宠物动物的管理,在方式和内容上,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民众的观点不尽一致。最近中央电视台和一些热点媒体...http://iolaw.cssn.cn/zxzp/200611/t20061117_4599017.shtml
1.国际经济法网契约自由是好东西还是不好的东西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比如说,对于发生在工厂里的事故,工厂主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免除自己的责任:在合同当中加入一个免责条款,其中规定,如果是事故因工人的过失所导致的,雇主不承担责任。这样做能解脱责任吗?目前,这样的条款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都是无效的,因为免除对人身伤害...https://ielaw.uibe.edu.cn/zykyjs/fxfflzt/7839.htm
2.居民楼下开“宠物殡仪馆”引争议南京多部门会诊北京市浩天信和(南京)律师事务所周建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无论是否从事宠物尸体火化活动,即便是“遗体告别”或“骨灰画”业务等,如果居民们觉得“忌讳”,都可进行民事诉讼。“就算只是在店里做哀悼、做骨灰饰品,但你开在小区楼下,很多中国人...https://www.chinanews.com.cn/m/sh/2022/07-20/9807426.shtml
3.意识形态问卷调查(精选8篇)结论: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普遍认同邓小平理论,关心时事政治,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积极进取,注重实践,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意识;务实求真,独立自主,追求个人才能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兴趣广泛,信息贯通,追求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他们在成长和发展的过...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fc1a5.html
4.从伴侣动物保护的两会提案看我国动物保护立法新闻与观点"1215猫车事件”、宠物托运中猫狗无故死亡的事件、因女孩遭恶犬咬后大规模捕杀猫狗的现象……这些虐待、伤害宠物的事件时有发生,但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宠物保护立法,在上述纠纷中多数当事人难以寻求合理的解决路径,加害者多以赔偿和道歉草草了事,难以安抚人们对于宠物受虐受到的伤害,从而引发许多社会矛盾。正因为人类应...https://hengdulaw.com/Category30-1466
5.留学生因对宠物照料不周被捕!在海外养宠物有"雷区"——中国青年网养鱼也要许可证?宠物狗要植入芯片?不要惊讶,在海外养宠物,这都是你可能需要了解的。 疫情将人们困在家中。为了排遣寂寞,许多华人开始养宠物。但由于不了解当地对于养宠物的规定,有些人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处罚。 那么,在海外养宠物都需要注意什么呢? 养鱼需要许可证 给猫“去爪”或违法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106/t20210616_13024603.htm
6.为何千呼万唤的“反虐待动物法”立法这么难以实现?“其实完整的《反虐待动物法》不只是针对虐待猫、狗这类宠物,也不只规定反虐待动物的一般措施。比如,还有针对动物运输、动物屠宰、动物医疗的反虐待措施等。”他指出,这也意味着,立法后,也将带来更高的执法成本,行政部门要增加更多管理职能以及管理费用。https://www.gongyidaily.com/i/info/1102
7.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5)而法治的条件要依法治原则的要求来定,仅有理想的法治实体内容,而缺乏适合它的形式,法治仍是不完整的。仅有好的立法,而没有好的司法,或者相反,仅靠形式上的司法公正,而缺乏法律制定过程中各种资源包括权利、义务、权力、责任、法律监督等)配置的公正,法治同样难以实现。因此说,做到实体与形式的统一,立法与司法的...http://www.yuloo.com/news/219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