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三次被贬,写下最治愈的三首诗,读完豁然开朗苏轼初到黄州惠州一绝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有读者曾经留言说:

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诸事不顺,十分沮丧。

那个时候,他就特别喜欢读苏东坡的诗,特别是苏轼在黄州、惠州、儋州写的诗文。

众所周知,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人生贬谪最悲惨的地方,也正是在这三地,苏轼留下了许多诗文,治愈了自己的悲伤,也治愈了许多后来人。

如果你觉得生活太难,就读一读苏轼的三首诗文,一定会豁然开朗。

01

黄州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1079年的“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离死神最近的一次。

在牢里待了103天后,苏轼终于被释放,命算是保住了。

第二年,43岁的苏轼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说是团练副使,却不准擅自离开这个地方,也没有签署公文的权力,还要受到官府的监视。

黄州是一个穷苦的小镇,僻陋多雨,气侯不好。

任何人被发配到这样一个地方,心情都好不到哪里去。

只有苏轼例外,他有一首《初到黄州》:

在艰难的处境中,在险恶的环境中,他说这里水好,鱼肯定美味;这里山好,感觉闻到了笋子的香味。

真正的智者,从不在失望中沉沦,而是发现生活的另一番美好。

苏轼就是善于发现人生之美的智者。

在黄州,一家人生活无着,他从学士变成了农夫,学着种稻,收获之后,像个孩子一样高兴。

他喜欢吃,黄州的猪肉便宜,他买回来,研究成了“东坡肉”,风靡一时。

他自己动手,建了一处房屋,名为“雪堂”,过起了自在旷达的生活。

他时常喝着的小酒,与友人漫游,一次夜游赤壁,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赤壁赋》。

本是囚徒一般的生活,在苏轼的经营下,却变成神仙一般的生活。

生活不会事事顺意,只有善于发现美好的人,才能获得幸福。

林清玄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粗茶淡饭没关系,朋友散场也没关系,生活不易也无所谓,只要你还拥有热腾腾的灵魂,日子就不会差。

02

惠州

人总要自己治愈自己。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有人说苏轼的后半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苏轼在黄州呆了四年,又被起用,辗转在苏杭之间当知州。

平平静静过了10年,一纸贬书下来,又被贬到惠州。

惠州地处岭南,多瘴气,在古时,那就是发配重型罪犯的地方。

有人传言:发配到岭南,很少有能活着回来的。

苏轼被贬到岭南,又从天上掉到了地狱,此时的他,已经57岁了。

走了一千五百里路,横越南方的山脉,他千里迢迢来到了惠州。

相比于被贬到黄州时手足无措,这一次到惠州,苏轼从容了许多。

他说惠州风景很美,当地居民对他也很好,住了一段日子,就“鸡犬识东坡”了。

在惠州,他发明了烤羊脊:

惠州市肆寥落,然日杀一羊。不敢与在官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

骨间亦有微肉,煮熟热酒漉,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摘剔牙綮,如蟹螯逸味。

他还爱上了酿酒,自己酿过橘子酒和松酒,俨然一个行家。

他一面滤酒,一面喝个不停,直到醉得不省人事。

这样的苏东坡,想想就可爱。

惠州的荔枝,也让苏轼爱不释手。

在苏轼眼中,岭南不是那个瘴疠满地,荒芜不堪的地方,而是一个可爱的、可亲的地方。

这里的荔枝很美,这里的人很好。

他将自己比喻为脱钩之鱼,是啊,挂在钩上,怎能解脱呢?

在惠州,他用荔枝、用酒、用美食治愈了自己。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当你沉沦时,如果连你都放弃自己,那么才是彻底没救了。

03

儋州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以为惠州会是苏轼人生的终老之地,命运加诸于他的苦难,却并没有结束。

1097年,花甲之年的苏轼被贬到了儋州,在海南岛。

在宋朝,这是比死刑低一等的处罚。

海南的环境比惠州还要糟糕:

岭南天气卑湿,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夏秋之交,物无不腐坏者。

人非金石,其何能久?

在这里,怎么能生活久呢?

而苏轼就在这里生活了三年。

没有住的地方,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他盖了一间简陋的房子,房后就是槟榔林,他的房子便叫“槟榔居”。

海南地处偏远,苏东坡回归自在,他自如地和他人交往。

他的朋友有农夫、读书人,有时候,和村民在槟榔树下就聊起来天。

庄稼汉没有苏轼的学识,说我不知道说什么。

苏轼说:那就谈鬼。告诉我几个鬼故事。

在与村民的自在交往中,苏轼获得了快乐,有时候村民一天不来和他聊天,这一天,苏轼一定不开心。

苏轼有一篇短文《书上元夜游》,可见他在儋州的心情。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这一年的上元节,有几个老书生来看苏轼,问他,月亮皎洁,要不一起出去走走。

苏轼欣然应允,穿过村舍、小巷,看到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酒卖肉的满街都是。

一直玩到三更天才回去,而家里的仆从们早已打起了鼾声。

多年前,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乌台诗案连累,被流放广西宾州。

在被贬的日子里,侍妾柔奴不离不弃,相知相守,苏轼问她岭南风土应该不是太好吧,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深受触动,写下诗句:

而这句词如今成了他在儋州的写照。

来到儋州的苏轼,已然将儋州当作了第二故乡。

《菜根谭》里有一句名言:心随境转则凡,心能转境则圣。

快乐的人在荒原,依然有发自内心的璀璨笑容;忧郁的人在沃野,也可能愁容满面。

决定我们人生的,从来都是心态。

当你坦然面对命运加诸的苦难,当在苦难中努力寻找治愈的光亮,那么,身在何处,都如在乐原。

苏轼已经离世了984年,可这900年,却依然不断地有人提及他。

人们向往他在苦难中的乐天,羡慕他在平常生活中的美好。

不论在何悲惨的境地,他总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在苦难中,依然能将生活开出一朵花来。

既入江湖中,便是薄命人。人生于世,没有不带伤的人。

如果你困囿于苦难时,依然能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

如果你陷入沼泽,依然能自己安慰治愈自己;

如果你跌入低谷,依然不失对生活的希望;

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能够打倒你。不论身在何地,都如在乐园。

THE END
1.#在黄州读懂东坡#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现...【#在黄州读懂东坡#】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现湖北黄冈市范围),在黄州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创作了700多篇作品。如今,在全国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中,黄州出现了16次,其中与苏东坡相关的就有12次。 这片土地成就了一个怎样的苏东坡?这位北宋大文豪的足迹又给如今的黄州留下了什么?本期#文化中国行长江...https://weibo.com/1700720163/P2rnlzte9
2.苏轼在被贬的时期到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在现在的哪里?老苏同志应该说是个大文学家,其才学那是绝对的高啊,但是一生仕途坎坷,被贬游历的地方那真叫多啊.下面做了一个小统计,按照先后顺序,您可以参阅一下.调任杭州通判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浙江)等地,任知州县令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知登州(今山东蓬莱)赴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任宁远军节度副...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7ae258adaa302deb46ef7a9e8cd7def5.html
3.苏轼没有被贬到过哪个地方()。A.郴州B.黄州C.惠州D.儋州苏轼没有被贬到过哪个地方( )。 A. 郴州B. 黄州C. 惠州D. 儋州 点击查看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切花按观赏部位及应用特点分类可分为:[填空(1)] 、 [填空(2)] 、 [填空(3)] 。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单项选择题 醋炙柴胡的作用是( ) A. 解表退热 B. 清肝退热 C. 活血祛瘀 D. ...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99b04144eb09496c8bdea1b17f5174c9
1.盘点唐宋八大家贬官地点!大家觉得谁最惨?苏轼:四次贬官 1、黄州(今湖北黄冈) 2、颖州(今安徽阜阳) 3、惠州(今广东惠州) 4、儋州(今海南儋州) 苏辙:四次贬官 1、汝州(今河南汝州) 2、袁州(未到任)(今江西宜春) 3、筠州(今江西高安) 4、雷州(今广东雷州) 王安石 (无被贬官其他地方的记录,只是被罢免了两次丞相,一般都是他贬别人) 曾巩:一次...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1760288/
2.苏轼在被贬之地留下了哪些词作?苏轼一生到底被贬几次?都被贬到哪些地方?每个地方有哪些代表词作? 第一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不过在此之前,因对“王安石变法”提出异议而受排挤,他就去杭州、密州当官。 在杭州,他写出了那首“遂成为西湖定评”的经典七绝: 《饮湖上初晴后雨》 ...https://www.jianshu.com/p/7004cd61af19
3.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 苏轼;黄州;惠州;儋州;文学创作;精神境界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外地任职,都有许多利国利民的功绩。但是,他却在《自题金山画像》概括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将自己一生的功业概括在他遭贬的三个地方。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他的仕途变化中...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gudaiwenxue/364072.html
4.一场冠绝平生的逆旅:苏轼的屈辱贬谪,成就海南的大幸寻路东坡...“天气卑湿,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被贬到海南的苏轼,不仅生活条件艰苦,湿热的气候也让他难以适应。肉体的痛苦外,苏轼依然受到朝廷权臣的压制,对他下了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书公事三条禁令。可苏轼其人,始终关注民生疾苦,登上琼州岛不过十余日,就指导当地的百姓官员开凿泉眼,成就了这被后世赞誉的...https://www.thecover.cn/news/M/FngM0q2SOH90qSdq8Jkw==
5.苏轼被贬写的诗有哪些苏轼被贬写的诗有哪些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https://www.ruiwen.com/wenxue/sushi/433047.html
6.苏轼被贬杭州,恩师欧阳修为何要让他寻访两位僧人?此时苏轼被贬出京,恩师欧阳修希望他能够在寻访惠勤、惠思二僧人的过程中,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沉沦,不沮丧,要在磨练中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惠勤、惠思二僧人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严寒中,乃身居“纸窗竹屋”“拥褐坐睡依团蒲”;宝云寺四周,山路盘纤,寺庙孤绝,冷落萧瑟,似无人气。但在结识了惠勤、惠思二僧...https://i.ifeng.com/c/8ES3H7uNV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