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去儋州的路径“鬼门关”是重要的节点

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他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在惠州也自得其乐,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脍炙人口的诗篇。但由于他写了《纵笔》这首诗,为自己又招来了更大的灾难。这是苏轼的一首比较洒脱的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传说当朝的政敌章惇读到苏轼这首诗时,颇感不悦,说“苏子瞻尚如此快活耳!”于是有了再贬海南儋州的命令。

何火权

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他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在惠州也自得其乐,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脍炙人口的诗篇。但由于他写了《纵笔》这首诗,为自己又招来了更大的灾难。这是苏轼的一首比较洒脱的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传说当朝的政敌章惇读到苏轼这首诗时,颇感不悦,说“苏子瞻尚如此快活耳!”于是有了再贬海南儋州的命令。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再遭贬谪,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即儋州)安置。苏轼对被贬到儋州,深感前途渺茫,认为“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便将家属留在惠州,与全家人痛哭诀别,只身携带幼子苏过走上被贬的路途。

那么,苏轼从惠州被贬到儋州走的是哪条道呢?

根据《苏东坡年表》和旧本《东坡先生年谱》记载,苏轼去儋州走的是西线水路,即自惠州渡海到广州,溯西江而上,经梧州、藤州、容州,到达北流,然后到玉林,再南下雷州,渡海到琼州,然后再到儋州。

要研究苏轼走的这条水路,以及是否到过高州,最好是从苏轼的诗文中找证据,他自己所记所写,最有说服力。苏轼在海南写的《和陶止酒》诗中有一小序,“丁丑岁,予谪海南,子由亦贬雷州。五月十一日,相遇于藤,同行至雷。六月十一日,相别,渡海……”写得非常简略。苏轼与弟弟苏辙在藤州相遇,一起到达雷州。那么,从藤州到容州,上北流,之后是从北流下高州、化州,再到雷州,还是从北流下玉林,到廉州再到雷州呢?这就很值得考究。

苏轼走的是这条水路,自然可以否定了从广州陆路到雷、琼的路线,不会经霞洞晏公岭下的诚敬夫人庙。然而,由于苏轼的小序只写到与苏辙“相遇于藤”,接着就写“同行至雷”,那么,自藤州至容州到北流之后的路线如何?便让一些研究者有隙可乘。张均绍就注意抓住了这一点,说苏轼和弟弟苏辙、儿子苏过,还加上刘安世(任朝廷谏官,被贬到高州)“经广西取道高州,并匆匆登上高凉山瞻仰冼夫人庙”,“为此,诗人大发感慨,当即提笔写下《题高凉冼庙诗》一首。”

这样说,虽然钻了苏轼所记的空子,似乎说得过去,但却不是事实。就有学者撰文分析此说不成立,苏轼不可能在北流调头东行,攀爬三百里瘴气袭人的崇山峻岭,到高凉山或霞洞瞻仰冼庙。

那么,要弄清苏轼从北流下海南的路径,“鬼门关”便成了一个关键的节点?或者说,是最重要的依据。

自秦始皇开凿灵渠,湘江和漓江得以贯通,同时,也跟珠江水系相连接。无论是从桂江南下梧州,还是从广州沿西江而上到梧州,要下海南、北部湾,都转藤州,溯北流河经容州至北流。再由陆路经著名的鬼门关到玉林,然后沿南流江而下,出博白、浦北,然后到达廉州(即合浦)。这是由于古代交通工具落后,舟船往往成为人们远行的首选。苏轼从惠州贬到儋州,走的正是这条水路。苏轼在梧州听说苏辙就在前面,于是抓紧追赶,“相遇于藤”,从北流江而上,到达北流,这是没有疑问的。关键是从北流经哪条路而去?我们从苏轼《到昌化军谢表》中说的“并鬼门而东骛,浮瘴海以南迁”,可知苏轼下海南时,一定路过“鬼门关”。他在海南想象自己有朝一日回归中原,也写有诗句“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苏轼多次提到“鬼门关”,说明他对“鬼门关”念念不忘。

从北流到玉林,分隔了北流江和南流江的山野间,有一道关卡就是“鬼门关”,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令人心寒的符号。今天看来,那关口其实一点也不险峻,只是古代所有被贬海南的官员经过这里,却都会魂飞魄散、胆战心惊。唐代诗人沈佺期走过这里写诗哀叹:“昔传瘴江路,今到鬼门关。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一代名相李德裕经此(顺便说一个句题外话,李德裕被贬经这条水路到海南,并没有到过电白的放鸡岛),也同样满怀恐惧:“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苏轼被贬海南,同样路过这里,曾作诗“自过鬼门关外天,命同人酢瓷头船。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峰无梯问杜鹃。”也有说不尽的惊惶失措与落寞。当地谚语云:“若度鬼门关,十去九不还。”如李德裕、苏轼等贬谪之人,路过“鬼门关”时的那份心情,既有对之前生活的那份不舍、不甘、不平和惶恐,也有源自对归期未有期的企盼和绝望,对人生际遇的怨愤和惋惜。这更加可以说明苏轼为什么会对“鬼门关”念念不忘的原因。

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遇朝廷大赦,自海南儋州返回内地,渡海之后,经徐闻、雷州,再过廉州,从廉州到玉林,过鬼门关到北流,又从北流经容州、藤州、梧州,之后到达广州。这回程因有苏轼的诗文为证,在学术上没有争论。

以上用苏轼自己的记载及他的诗,说明苏轼下海南走的是水路,是从北流经鬼门关到玉林,然后从玉林下廉州,再到雷州,再渡海到海南达儋州,回程跟去程基本一样。这样,就充分地说明,苏轼没有到过霞洞晏公岭的诚敬夫人庙,同理,也没有到过高凉山的冼夫人庙。这个历史存疑可以解开,可以还原苏轼写作这首著名的“冼庙诗”的创作地点在海南儋州的历史真相。

THE END
1.#在黄州读懂东坡#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现...【#在黄州读懂东坡#】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现湖北黄冈市范围),在黄州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创作了700多篇作品。如今,在全国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中,黄州出现了16次,其中与苏东坡相关的就有12次。 这片土地成就了一个怎样的苏东坡?这位北宋大文豪的足迹又给如今的黄州留下了什么?本期#文化中国行长江...https://weibo.com/1700720163/P2rnlzte9
2.苏轼在被贬的时期到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在现在的哪里?老苏同志应该说是个大文学家,其才学那是绝对的高啊,但是一生仕途坎坷,被贬游历的地方那真叫多啊.下面做了一个小统计,按照先后顺序,您可以参阅一下.调任杭州通判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浙江)等地,任知州县令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知登州(今山东蓬莱)赴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任宁远军节度副...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7ae258adaa302deb46ef7a9e8cd7def5.html
3.苏轼没有被贬到过哪个地方()。A.郴州B.黄州C.惠州D.儋州苏轼没有被贬到过哪个地方( )。 A. 郴州B. 黄州C. 惠州D. 儋州 点击查看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切花按观赏部位及应用特点分类可分为:[填空(1)] 、 [填空(2)] 、 [填空(3)] 。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单项选择题 醋炙柴胡的作用是( ) A. 解表退热 B. 清肝退热 C. 活血祛瘀 D. ...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99b04144eb09496c8bdea1b17f5174c9
1.盘点唐宋八大家贬官地点!大家觉得谁最惨?苏轼:四次贬官 1、黄州(今湖北黄冈) 2、颖州(今安徽阜阳) 3、惠州(今广东惠州) 4、儋州(今海南儋州) 苏辙:四次贬官 1、汝州(今河南汝州) 2、袁州(未到任)(今江西宜春) 3、筠州(今江西高安) 4、雷州(今广东雷州) 王安石 (无被贬官其他地方的记录,只是被罢免了两次丞相,一般都是他贬别人) 曾巩:一次...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1760288/
2.苏轼在被贬之地留下了哪些词作?苏轼一生到底被贬几次?都被贬到哪些地方?每个地方有哪些代表词作? 第一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不过在此之前,因对“王安石变法”提出异议而受排挤,他就去杭州、密州当官。 在杭州,他写出了那首“遂成为西湖定评”的经典七绝: 《饮湖上初晴后雨》 ...https://www.jianshu.com/p/7004cd61af19
3.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 苏轼;黄州;惠州;儋州;文学创作;精神境界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外地任职,都有许多利国利民的功绩。但是,他却在《自题金山画像》概括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将自己一生的功业概括在他遭贬的三个地方。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他的仕途变化中...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gudaiwenxue/364072.html
4.一场冠绝平生的逆旅:苏轼的屈辱贬谪,成就海南的大幸寻路东坡...“天气卑湿,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被贬到海南的苏轼,不仅生活条件艰苦,湿热的气候也让他难以适应。肉体的痛苦外,苏轼依然受到朝廷权臣的压制,对他下了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书公事三条禁令。可苏轼其人,始终关注民生疾苦,登上琼州岛不过十余日,就指导当地的百姓官员开凿泉眼,成就了这被后世赞誉的...https://www.thecover.cn/news/M/FngM0q2SOH90qSdq8Jkw==
5.苏轼被贬写的诗有哪些苏轼被贬写的诗有哪些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https://www.ruiwen.com/wenxue/sushi/433047.html
6.苏轼被贬杭州,恩师欧阳修为何要让他寻访两位僧人?此时苏轼被贬出京,恩师欧阳修希望他能够在寻访惠勤、惠思二僧人的过程中,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沉沦,不沮丧,要在磨练中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惠勤、惠思二僧人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严寒中,乃身居“纸窗竹屋”“拥褐坐睡依团蒲”;宝云寺四周,山路盘纤,寺庙孤绝,冷落萧瑟,似无人气。但在结识了惠勤、惠思二僧...https://i.ifeng.com/c/8ES3H7uNV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