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7.02云南
上述虫体遍布于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在亚洲地区,主要流行于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以及前苏联的中亚西亚和外高加索;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也门、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土耳其等国也有散发病例。在非洲主要流行于苏丹、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在欧洲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诸国和马耳他等岛。在美洲主要流行于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地。
在我国黑热病的流行也很广泛,波及17个省市。根据1951年的调查,估计约有病人53万人,病犬的数量也相当多,据我国对山丘地区的调查,犬内脏利什曼原虫的感染率为1.34%。平原地区为流行区:包括苏北、皖北、鲁南、豫东、冀南、北京南郊、湖北的东北部和陕西西关中地区。其中山东是我国黑热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丘陵山区为中度流行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陕北、豫西、山西、冀北、辽宁和北京的西北郊。
前鞭毛体因发育程度不同,其外形变化很大,呈卵圆形、短粗形、梭形等。成熟的前鞭毛体为细而长的纺锤形,长为11.3~15.9um、前部较宽,后部较窄,前端有1根长度与体长相当的游离鞭毛。在新鲜标本中,可见鞭毛不断摆动,虫体运动活泼。染色后可见红色的细胞核位于虫体中部,紫红色的动基体位于虫体之前部,离细胞核较远,动基体的稍前方为基体,鞭毛由基体生出,向前延伸,有利于虫体之外。衰老的虫体呈球形或梨形,胞内有许多空泡,动基体模糊,鞭毛虽长但活动极差。
传播媒介
传播犬内脏利什曼原虫的白蛉种类
犬内脏利什曼原虫病与人黑热病的传播关系
流行类型
根据各流行区的地理特征和传染源不同。王捷等将内脏利什曼原虫病区分3种类型,即平原型或人源型,山丘型或人兽共患型、荒漠型或野生动物源型。在国外,这3种类型流行区似可以再印度、地中海和中亚西亚的荒漠地区做代表。而我国由于幅员辽阔,疾病流行范围广泛,3种类型都有存在。
人的内脏利什曼原虫病
犬内脏利什曼原虫病
在犬内脏利什曼原虫病的早期,一般均不显症状,而且外观患犬的健康状况良好。皮肤损伤和精神萎靡仅见于本病的晚期,因此,本病的确诊均以检测到利什曼原虫为准,
2.皮肤活动检查。检查部位可选择皮肤上的结节,用注射针头刺吸皮肤,挑取少许组织,或用手术刀取一薄片皮肤,涂片用罗氏染液染色镜检,发现虫体即可确诊。本法阳性率低。
3.培养法。用此法可提高检出率,病料接种于NNN培养基上。前鞭毛体的培养温度为20~22℃,培养3天即可发现原虫,一般7~8天观察结果,3~4周后仍无虫体出现即可视为阴性。培养成功的关键是严格的消毒。实验室的结果比现场为高。浦南谷以病人的血液进行培养,阳性率为55.6%。
4.动物接种。常用的易感动物为地鼠、黄鼠、亚洲鼠等。接种部位一般在腹腔,接种后1~2个月可获得结果。
免疫学检查方法一般分检出抗原和抗体两类。由于抗原可因病原消失而消失,检查抗原对于那些经过治疗后的病人或病犬最为有效,故可用于考核疗效。而检查抗体对不会发生再感染的黑热病来说有与检测抗原同样的诊断效果,而且比较经济。
检测循环抗体
检测循环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间接法。先将待测血清与单抗作用后,再与稀释的酶结合物反应。
3.二脒簮(Stilbamidine)本品副反应较重,在注射时有68.9%的病例出现面红、发热、恶心、呕吐、头晕、蚁痒、舌及四肢发麻、胸痛、腿疼、皮肤丘疹等反应,但在注射后很快即可消失。
对于利什曼原虫病的预防,主要是消除传染源、消灭保虫宿主和防制传播媒介白蛉。
1.清除传染源:在流行地区应对人群和犬作定期普查,对可疑患者应作病原检查或免疫诊断试验。及时发现患者并进行及时治疗,这对控制利什曼原虫病的传染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人源性黑热病的流行区,更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2.消灭保虫宿主:在犬源型利什曼原虫病的流行区,病犬是本病的主要感染源。因此在治疗病人的同时,必须对犬进行检查,发现病犬应立即捕杀。在野生动物源型利什曼原虫病的流行区,应捕捉各种野生动物加以检查,及时消灭保虫宿主。
3.防制传播媒介:消灭传播媒介白蛉是控制本病的关键。消灭传染源和消灭保虫宿主对控制黑热病的流行,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利什曼原虫病早期确诊尚有困难,而且病人和患犬在治愈后仍可在皮肤内长期带虫。因此,只有彻底消灭传播媒介白蛉,可达到真正预防本病的目的。
杀灭和控制白蛉的方法
灯光诱杀白蛉:在室内近光源处1m范围内悬挂粘性纸,可捕杀白蛉。
防蛉驱蛉:利用纱窗、蚊帐、蚊香、驱避剂,预防和驱赶白蛉对人和犬的侵扰。
在荒漠地区适当扩大植物面积,改变生态坏境,破坏白蛉在野外的栖息和孽生地从而降低白蛉在自然界中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