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白制剂是针对抗肿瘤化疗和放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即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症,CIN)、用于提升体内白细胞数的药物。
升白制剂按照成分性质可分为生物制剂、化学制剂、中药制剂,其中生物制剂是治疗重度骨髓抑制的必备药物,后两者常用于预防、轻度病症用药。
二、升白制剂行业发展历程和产业链
自生物制剂(G-SCF)出现在升白制剂赛道后,虽然化学、中药升白制剂作为轻度骨髓抑制的治疗用药与重度骨髓抑制的辅助用药,它们的销量并未大幅度被影响,但升白制剂赛道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以销售额计算)还是被生物制剂占据,升白制剂行业的总规模变化也由生物制剂主导。
自1993年进口短效针剂首次引入国内,短效针剂率先实现国产替代进入平缓期,长效针剂起步晚,近几年快速放量超短效针剂,我国长效G-CSF制剂应用比例已逾50%。
升白生物药上游涉及药物研发、原材料生产和药物筛选,中游为外包服务业和药物生产,下游为各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而参与长效G-CSF市场的企业覆盖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产业价值链。
升白药物产业链
三、中国升白制剂行业市场规模
分别有两款长效GCSF产品在2012年与2015年上市,但还处于市场教育阶段,且由于价格高昂且不进医保,并没有形成规模化销售,未带动升白制剂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7-2020年,长效G-CSF销售放量,带动升白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到2020年中国升白制剂市场规模达到95.9亿元,2017-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57%。
由于长效G-CSF自2017年进入医保目录而放量的红利已大部分被释放,2021-2025年市场规模增速将大幅放缓,接下来的规模增速将在较小区间内浮动。未来10-20年,肿瘤新发病例将趋于平稳,作为肿瘤化疗治疗毒副作用的必需品,医患强烈及迫切的刚性需求使得升白制剂行业仍有发展空间,预计未来升白制剂市场规模还存在增长空间。
四、升白制剂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长效生物制剂持续扩张
长效G-CSF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1%逐年上升,2017年市占率跃升至28.84%,至2018年已经与短效G-CSF持平,目前约占有70%的市场份额。根据国外经验,未来长效生物制剂将继续扩张,长效剂型远未达销售瓶颈,仍有替代短效剂型的空间。
2、治疗型中药在病症轻度阶段将扩大应用
在预防及轻度骨髓抑制治疗阶段,传统的辅助型升白中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客观疗效堪忧,而升白生物药(G-CSF)副作用明显,因此治疗型中药在病症轻度阶段将扩大应用。虽起效慢于G-CSF,但轻度病症期及预防期无需过快升高白细胞,性价比优于G-CSF,通过滋养骨髓主动产生白细胞,故远期疗效更稳定,且预防阶段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发生概率,一定程度上降低后续G-CSF使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