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介入治疗时机不同,将9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46例患者在发病6~12小时内行PC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LVDD,LVSD,LVEF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不十分明显,一旦确诊,尽早行PCI能够快速恢复心肌灌注,利于心功能改善,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5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观察临床症状、TCD变化,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优良率为77.5%,优于对照组总优良率62.5%(P<0.05);TCD结果显示治疗组对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等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参数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脑活络针刺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专业化建立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接受再次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专业组28例,非专业组38例,比较两组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情况。结果专业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7.14%),非专业组10例(2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组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0例,非专业组1例(2.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时,专业化建立有助于甲状旁腺的保护。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糖指数波动对危重症患者整体预后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因患危重症入住本院ICU救治的78例患者,以患者预后质量为依据分组:A组45例,均存活;B组33例,均死亡。回顾性客观比对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及血糖指数波动状况。结果78例入选病例中,死亡率是42.31%(33/78),且B组GluSD(血糖水平标准差)、GLUcv(血糖指标变异系数)等均比A组高(P<0.05)。结论对于危重症患者,若其血糖指数出现明显波动,其预后水平就会受到影响。
目的分析与探讨老年抑郁症采用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11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成A组和B组,A组61例,B组57例。A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B组采用舍曲林治疗。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比两组的睡眠障碍、体质量、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与阻滞评分;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障碍、体质量、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与阻滞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的评分明显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率是6.56%,B组的不良反应率是14.04%,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舍曲林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此外,度洛西汀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或焦虑等情绪,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预后性,值得大力推广。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法将170例上消化道损伤病例分为NSAIDS组(n=62)和非NSAIDS组(n=108),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NSAIDS组年龄显著高于非NSAIDS组;阿司匹林所致溃疡以老年女性多见,多为无痛性,易发生穿孔和出血;内镜检查NSAIDS组溃疡以胃溃疡为主,非NSAIDS组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NSAIDS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非NSAIDS组的总有效率7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易导致上消化道损伤,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可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T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采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P方案,对照组采用TP方案,2个周期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右佐匹克隆对老年失眠患者伴发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老年失眠伴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药组(单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联合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加右佐匹克隆),每组各50例,治疗8周。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来评价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压及心电图结果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组内而言,联合组与单药组在治疗后的HAMD,HAMA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而言,治疗后,联合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P=0.00),而HAMD,HAMA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8周后的TESS评分、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压及心电图结果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效果较单独用药的效果更为突出,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目的探讨老年阴道炎患者应用甲硝唑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应用甲硝唑治疗,研究组应用甲硝唑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复发率为2.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复发率为13.1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阴道炎患者应用甲硝唑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不仅能减少患者的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可获得较高的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使用。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型脑利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74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BNP及CRP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BNP及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BNP和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NP及CRP水平,且对不同程度心功能患者均有作用。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左卡尼汀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左卡尼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连续治疗15天;联合治疗组在左卡尼汀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对上述三组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三组间心功能、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变化、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左卡尼汀组及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E/A比值、心绞痛缓解情况和硝酸甘油停服率等均明显改善(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和左卡尼汀组心电图改善状况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目的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对照组为78.67%,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银杏酮酯滴丸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显著,可进行推广应用。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强化降脂保守治疗的预后以及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10mg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强化降脂组使用20mg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脂以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掌握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强化降脂组治疗后血脂TC,TG以及LDL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HDL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炎性因子hs-CRP以及sLOX-1含量显著降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血脂TC以及L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炎性因子sLOX-1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AST,ALT以及CK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sLOX-1含量,缓解患者心肌以及血管内皮炎症反应。
目的探讨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方法选取于我院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B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SBP,HR及低频、高频变化情况。结果与麻醉之前相比,诱导5分钟、10分钟、20分钟后,患者SBP显著下降。A组HR减慢,诱导后A组SBP明显高于B组。B组在诱导后3个时刻HR值距明显高于A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诱导后三个时刻A组LF明显下降,B组仅5分钟时明显下降。诱导后10分钟、20分钟把B组的HF值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A组。诱导10分钟、20分钟时B组LF/HF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七氟醚比丙泊酚更适合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麻醉干预,能有效检测患者诱导期心率变异性,麻醉诱导作用较平稳。
目的观察苦参注射液辅助化疗对老年胃癌治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6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FAM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FAM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苦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1个疗程后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相应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49.06%)高于对照组(3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肝肾功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注射液辅助化疗可有效增强老年胃癌患者化疗耐受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人群的血脂、血尿酸检验水平加以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身体检查的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群的血脂与血尿酸进行检测,并测定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和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居于十分紧密的关系,老年高血压人群本身的免疫力较低,其风险性更高,对其血脂与血尿酸检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有助于保障老年患者健康,提高其健康水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为临床科学地控制糖尿病尿路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6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原菌鉴定以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在2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出240株阳性致病菌,其中大肠杆菌检出最多为151株,占比例为62.92%,其他菌株各占不同比例。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其他尿路感染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糖尿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中大肠杆菌仍占居首位,且阳性检出率高,耐药性严重,医院应加强监督管理,扭转病原菌耐药性持续增长的不良趋势。
目的调查社区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自我管理水平。方法选择2015年年底以前在沈阳市皇姑区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47例,按入选对象是否空巢分组,并评估他们的血压自我管理水平。结果447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空巢高血压患者195例(43.62%),非空巢高血压患者252例(对照组,56.38%)。老年空巢高血压组高血压自我管理水平问卷中生活方式管理、服药行为管理、疾病知识管理、心理情绪管理及自我管理水平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老年空巢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差,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
目的总结老年肺结核患者的X线影像特征,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收集临床已确诊的147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将影像表现类型等特征输入Excel2007软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老年肺结核病灶部位多集中在肺上叶,约占57.82%,重者累及双肺。主要病灶类型有:干酪坏死或斑片状阴影(39.44%),条索状阴影(19.73%),结节状、团块状阴影(38.78%),纤维化、粟粒状阴影(43.53%),混合病灶(60.54%)。无空洞改变(64.62%),出现空洞改变(35.38%)。病变区域以云雾状阴影和伴厚壁空洞最为多见。结论老年肺结核以继发性肺结核最多见,病灶多位于中上肺叶,病灶类型复杂多样。加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胸片的分析,掌握其影像特征,对该病的快速、精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广场舞改善社区老年绝经后女性症状评分情况。方法45例辽阳市光华社区老年绝经后女性自愿参加了广场舞健身活动3个月,锻炼前后接受了"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症状自评问卷(Kupperman自评问卷)"评估。结果老年绝经后女性广场舞锻炼3个月后Kupperman问卷多数因子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锻炼前评估结果(P<0.01,P<0.05)。结论广场舞明确改善了辽阳市光华社区老年绝经后女性身心症状表现评分。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异常心电图的临床表现,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847例老年患者心电图检查中275例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患者临床心电图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老年人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2.47%,其中异常心电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为ST段改变、房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等。结论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老年人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应提醒老年人定期检查,以期及时发现疾病并且并给予有效治疗,降低死亡率。
目的对比分析MRI与CT诊断不同病理分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准确率。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前列腺癌患者,分别给予MRI与CT诊断,对比两种方式诊断前列腺癌不同病理分期的准确率。结果针对A/B期,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C/D期,MRI诊断准确率略高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均可用于诊断前列腺癌不同病理分期,然而,就A、B期前列腺癌,MRI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广泛推广。
目的探讨和研究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肝硬化患者使用营养干预的恢复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110例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将11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住院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住院治疗措施下加施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情况等。结果经t检验,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试验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显著下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明显下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行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营养干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肝硬化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显著,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入院的100例盆腔脏器脱垂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传统组患者则给予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疗效、生活质量与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患者术后6个月PFIQ-7、PFDI-20、健康状况、生活影响、角色、体力、社交、个人关系、情绪、睡眠与脱垂严重程度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传统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6个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借鉴意义重大。
目的分析研究口腔修复手法治疗老年口腔疾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将7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实施口腔修复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也均具有明显优异性(P<0.05)。结论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故值得推广。
目的分析探讨肝胆损伤患者实施控制性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控制性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5例,死亡率为11.9%,术后肠梗阻患者1例,肺部感染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死亡11例,死亡率为26.2%,术后肠梗阻患者4例,肺部感染患者6例。观察组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控制性手术治疗肝胆外科损伤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在临床上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应用MRI与CT影像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分为MRI组和CT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比较,MRI组检查效果明显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应用MRI检查比CT检查更具优势,能有效提高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管理中使用强化风险意识联合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66例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围术期的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强化风险意识联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对护理满意率为98.80%,优于对照组(86.75%)。试验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率为4.82%,少于对照组(18.07%)。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管理中,通过强化风险意识并与循证护理联合,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目的观察专项心理干预改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各类康复疗效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辽阳石化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5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对象均接受康复常规治疗,观察组另行专项心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倾听干预和亲情干预)治疗。两组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接受了各类康复疗效指标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类康复疗效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FMA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干预组上述各项康复疗效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评估结果(P<0.01,P<0.05)。结论专项心理干预可以明确改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各类康复疗效指标。
目的分析研究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开展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方法,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资料100例,统计1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各项检查结果、既往病史、手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出现情况,为100例患者开展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总结应用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高血压15例,心力衰竭1例,尿路感染1例,高血压危象1例,压疮1例,肺部感染2例以及下肢静脉血栓1例,在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有效地风险评估,同时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100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手术期以及麻醉期,术后重症患者转移到内科继续治疗,剩余患者开展对症治疗,10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有效地风险评估以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状况、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以及技能掌握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以及技能掌握度、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率比较,差异也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达标率、降低患者的血糖发生率,并且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掌握对应的疾病技能,其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提供进一步研究的依据并进行护理综合干预。方法分三个阶段(入院次日,入院后7天,出院后3个月)进行用药依从性评分量表的填写。利用各阶段评分统计数据对患者的认知水平及行为能力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其用药依从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认知水平及行为能力差。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低,医护人员应通过加强对患者的综合干预,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用药依从性,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肺癌晚期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100例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疼痛干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的50例中度和重度疼痛的患者在进行医学知识介绍、心理护理、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和药物应用等护理干预后疼痛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实施后,研究组SAS评分能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肺癌晚期的疼痛情况,降低患者焦虑水平,提高患者心身健康水平。
本文对我院使用的自动发药机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摸索和厂家工程师探讨之后总结经验。经改进,自动发药机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并让我院药房进入现代化时代。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年化社会,山东省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全国。鉴于老年疾病的特点,加强全省老年医学的建设,培养一批专业的老年医学人才,就成为目前我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
<正>《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与中国高校医学期刊网合作,开展"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系列专题课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LN-2016-Ⅱ-001。本继教项目客场包括老年全科医学、老年骨疾病、老年糖尿病、老年心血管病、老年中医中药、老年恶心肿瘤、老年急重病、老年药物与临床、老年医学管理、老年康复与护理,共10个专题。专题内容突出临床需要,注重实用性,以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