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窍药具有辛香走窜之性、醒神开窍之功,主要包括4种,分别是石菖蒲、冰片、麝香及苏合香,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脂环化合物,存在于挥发油中[1],其作用强度,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本实验选上述4种开窍药有效部位成分:β-细辛醚、冰片(自然冰片源于自龙脑香树树脂中析出的天然结晶性化合物)、麝香酮,苏合香挥发油(苏合香挥发油有效成分单体未明),探讨不同开窍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镇静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MultiskanMk3型酶标仪,美国ThermoScientific公司;TDL-5-A型低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ZZ-6小鼠自主活动测试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β-细辛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中心自制,纯度为99.32%;冰片,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1210181;麝香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19-201215;苏合香,正诚药业,批号:20160415;盐酸士的宁,美国Sigma公司,批号:67H2031;苦味毒,美国Sigma公司,批号:98H1178;戊巴比妥钠,美国Sigma公司,批号:031712P0167。
1.2药物制备
1.3实验动物
SPF级KM小鼠,许可证号:SCXK(粤)2013-0034,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4实验方法
1.4.1自主活动实验
KM小鼠,体质量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β-细辛醚组、冰片组、麝香酮组、苏合香组、空白组。每天灌胃给药,共7d,每日2次,剂量:0.037g·kg-1、0.2161g·kg-1、0.00081g·kg-1、0.4323g·kg-1,空白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给药前及末次给药30min后,分别将小鼠放入小鼠自主活动仪中,适应5min后开始测试,记录小鼠5min内活动次数。
1.4.2小鼠阈剂量下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
1.4.3士的宁兴奋实验
分组与给药方法同上,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士的宁1.2mg·kg-1,观察并记录30min内惊厥潜伏期、惊厥次数、发生率和死亡率。
1.4.4苦味毒兴奋实验
分组与给药方法同上,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苦味毒6mg·kg-1,观察并记录30min内惊厥潜伏期、惊厥次数、发生率和死亡率。
1.4.5常压耐缺氧实验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开窍药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与给药前比较,β-细辛醚、冰片及苏合香挥发油均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开窍药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2.2不同开窍药对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的影响
表2不同开窍药对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的影响
2.3不同开窍药对苦味毒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β-细辛醚、冰片、麝香酮及苏合香挥发油均能减少惊厥次数,起到镇静抗惊厥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片组惊厥率及死亡率低于其他组。见表3。
表3不同开窍药对苦味毒致小鼠惊厥的影响(x±s)
2.4不同开窍药对士的宁致小鼠惊厥的影响
β-细辛醚、冰片、麝香酮及苏合香挥发油均能减少惊厥次数,其中冰片组惊厥次数较其他3种药物组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惊厥潜伏期比较:麝香酮组<β-细辛醚组<苏合香组<冰片组,其中麝香酮组、β-细辛醚组及冰片组各组间比较、苏合香组与麝香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不同开窍药对士的宁致小鼠惊厥的影响(x±s)
2.5不同开窍药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的影响
表5不同开窍药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的影响(x±s,min)
3、讨论
开窍药主要包含4种,分别是石菖蒲、冰片、麝香及苏合香。石菖蒲含挥发油,主要为β-细辛醚、α-细辛醚、石竹烯、石菖醚等[2],其中β-细辛醚含量最高,为主要有效成分。β-细辛醚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抗血栓、保护大脑、保护心肌细胞、保护呼吸系统、保护消化系统和杀虫灭菌等,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抗老年痴呆、抗癫痫以及抗抑郁作用[3],本研究中β-细辛醚亦表现出抗惊厥、镇静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厚林,董小萍,王建,等.芳香开窍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0):2354-2355.
[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416-420.
[3]杨雪鸥,唐智勇,黄雪梅,等.石菖蒲β-细辛醚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6,39(3):686-690.
[4]田徽.艾片与合成冰片脑保护及其对血脑屏障影响机制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5]周宗元,王建,田徽,等.艾片与合成冰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0):2349-2351.
[6]张壮,闫彦芳,赵可星,等.麝香酮对SH-SY5Y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和再给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6):340-343.
[7]马丽锋,郝六平,李丽娟,等.麝香酮的药理与合成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10,33(2):11-14.
[9]周敏,赵培,朱金墙,等.苏合香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初探[J].天津中医药,2015,32(8):496-500.
[10]方永奇,邹衍衍,李翎,等.芳香开窍药和祛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2002,11(3):40-42.
[11]饶华,陈明峰,刘文超.复方红景天制剂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4(6):71-73.
黄丽,朱彩霞,林柳青,王金凤,李翎.不同开窍药对神经中枢系统兴奋-镇静作用的影响[J].中医学报,2020,35(07):1501-1504.
艾滋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HIV通过大量破坏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个/mm3),使机体丧失免疫功能,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导致患者死亡。2018年全球已有3690万HIV携带者,其中58.81%的感染者接受了HIV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
颗粒物进入肺部以后引发长期持续的炎性反应是导致肺纤维化或肺癌的主要原因,炎性反应由炎性体所介导,然而目前关于炎性体激活的具体途径依然存在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肺泡巨噬细胞炎性体识别入侵的颗粒物并启动相应的炎性反应,且细胞K+外流是炎性体激活的一个前提因素。
随着人们膳食水平的提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NAFLD最初由LudwigJ等学者提出,是指除过量饮酒以外的其他因素所致肝细胞弥散性脂肪变性与脂质累积的一类疾病,其可由单纯脂肪肝变性演变而成,进一步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
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于2016年归为遗传性心肌病,系胚胎发育时心肌纤维压实不良所致,其心肌异常特点是突出肌小梁,心外膜心肌致密,而心内膜心肌不致密,两层心肌间有深肌小梁隐窝。肌小梁形成,伴随传导系统发育和致密心肌适当增厚,是心室成熟过程之一。与肌小梁相比,由心外膜冠状动脉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致密心肌加速发育和成熟,增加整体心室肌质量。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外淋巴和中耳腔之间的骨质破损,或膜性组织和(或)韧带破裂,致使外淋巴和中耳腔交通,称为外淋巴瘘。临床上确诊PLF的方法是经手术探查,显微镜或耳内镜下确认中耳和内耳之间存在瘘孔,瘘孔可位于圆窗或椭圆窗、骨折的骨迷路和异常的镫骨足板,可发生于头部外伤或气压伤、慢性中耳炎或特发性迷路窗膜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