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

山药,中药名,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几草,山藷,延草,王芋。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的根茎。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产地分布

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中南、西北地区。

优质产区

主产于河南怀庆地区者最佳,称怀山药。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或杂草中;或为栽培。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

所属分类

补虚药-补气药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性状鉴别性状

毛山药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山药片为不规则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单粒扁卵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8~35μm,脐点点状、人字状、十字状或短缝状,可见层纹;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约至240μm,针晶粗2~5μm。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二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药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方法现代

炮制方法

1.山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土炒山药:先将土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再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100kg山药片,用灶心土30kg。

3.麸炒山药: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其冒烟时,投入山药片,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至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每100kg山药片,用麦麸10kg。

注意事项

1.山药切片以春秋季为宜,在切制水处理过程中,防止发黏变质,切片后宜及时干燥。

2.土经加热后逐渐变色,因此炒山药的土稍显黑色时及时换新土,以保持药色美观。

炮制作用

1.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胃、肾经。具有补脾益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能。山药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主。用于肾虚遗精、尿频,肺虚喘咳,阴虚消渴。

2.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用于脾虚久泻,或大便泄泻。

3.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为主。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古法

《雷公炮炙论》雷公云:凡使,勿用平田生二、三纪内者,要经十纪者,山中生,皮赤,四面有髭生者妙。若采得,用铜刀削去上赤皮,洗去涎,蒸用。

《中药大辞典》山药:拣去杂质,用水浸泡至山药中心部软化为度,捞出稍晾,切片晒干或烘干。炒山药: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俟烟起,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山药片100片,用麸皮10斤)。

药理研究化学成分

主要含皂苷、黏液质、糖蛋白、甘露聚糖、尿囊素、山药素、胆碱、多巴胺、粗纤维、果胶、淀粉酶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1)免疫系统(增强吞噬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增强体液免疫)(2)物质代谢(降血糖、降血脂)(3)抗氧化损伤(4)改善消化功能2.其他药理作用(1)抗肝损伤

临床应用主治

1.脾虚食少,大便溏泻,白带过多2.肺虚喘咳3.肾虚遗精,带下,尿频4.虚热消渴

药方选录

1.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2.治湿热虚泻: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3.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4.治痰气喘急:生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5.治下焦虚冷,小便数,瘦损无力:生薯蓣半斤,刮去皮,以刀切碎,研令细烂于铛中著酒,酒沸下薯蓣,不得搅,待熟,着少盐、葱白,更添酒,空腹饮三二杯妙。(《食医心镜》)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

2.治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3.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4.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炒热,一半生用,为末,米饮调下。(《普济方))

5.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敷,瘦损无力:薯蓣于沙盆内研细,入铫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6.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薯蓣粉,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纲目》山药酒)

7.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儒门事亲》)

8.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9.治肿毒:山药,蓖麻子,糯米为一处,水浸研为泥,敷肿处。(《普济方》)

10.治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救急易方》)

11.治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坚硬不溃:鲜山药和芎、白糖霜共捣烂涂患处。涂上后奇痒不可忍,忍之良久渐止。(《本经逢原》)

12.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儒门事亲》)

13.治腹泻:山药150克洗净去皮,切成块状;糯米150克,淘洗干净。先将糯米煮粥,半熟时放入山药块,粥熟即可食用。适用于脾虚、大便滑泻、小便不利兼有咳喘者。

14.治呕吐:制半夏10克,用温水淘洗数次后,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将山药30克研成粉,加入制半夏煎液中,煎两三沸后加白糖食用。适用于胃气上逆、呕吐频作者。

15.治咳喘:山药120克切片,煮取药汁约600毫升,当茶温饮。也可配伍玄参15克,白术9克,生鸡内金6克,牛蒡子9克煎服。适用于肺虚咳喘、食欲不振、颧红潮热、脉虚数者。

16.治带下:山药30克,配伍生龙骨、生牡蛎各18克,海螵蛸12克,茜草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老年体虚、赤白带下者。

17.治消渴:山药30克,配伍黄芪15克,葛根10克,知母10克,天花粉10克,生鸡内金6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烦渴多饮、多食、多尿者。

18.保健、补正气:三岁以下的宝宝:取山药6克,加一小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0-15分钟。

三岁以上的宝宝:取山药15克,方法与前面一样。水放温后,给宝宝喝,连续喝一周左右。

宝宝咳嗽一直不好,用山药15克,牛蒡子3克煮水;

如果宝宝舌苔厚,伴有严重积食,山药15克、鸡内金3克;

如果宝宝便秘严重,山药15克、杏仁3克煮水。

三岁以下的宝宝,用量减半。

药食同源

山药食疗方法

山药茯苓饼

炒山药、茯苓等量,打粉,每次30~50g,加水适量冲服。也可用生山药、茯苓各100g,混匀,共研细碎,放入大碗中,加水适量,浸泡成糊,面粉800g加入发面,揉匀,等面发起后,放适量碱,做成面饼蒸食或者烤做饼食。用于脾胃不健、纳差食少、乏力便溏者食疗调养。

山药薏苡莲子粥

生山药、薏苡仁、莲子肉、芡实等量,共取20~50g,加小米适量熬粥,可健脾胃,用于脾虚腹泻、气短乏力者日常调理。

山药莲子扁豆汤

炒山药30g,莲子15g,白扁豆10g,水煎服,可健脾固肾,厚肠止泻,适于慢性久泻、营养不良、妇女白带多属脾虚湿盛者。

山药茱萸泥

取鲜山药250g,山茱萸10g,将山药洗净去皮,捣烂如泥,加入山茱萸,蒸熟加白糖适量,适于小儿遗尿者日常食用。

山药鸡内金糊

炒山药12g,鸡内金5g,共研末混匀,加适量红糖,以上为1日量,加水煮沸成糊状,分2~3次口服,可用于调养小儿食积。

山药黄芪汁

生山药10~30g,黄芪10~30g(包煎),煎煮半小时后,去黄芪,吃山药喝汁,可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调理。

山药柿饼粥

生山药60g,生薏苡仁60g,柿霜饼24g。上三味,先将生山药、生薏苡仁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即可。适于有纳差食少、虚热劳嗽等表现的脾肺阴虚者。

山药糯米粥

炒山药35g,糯米50g,砂糖适量。将山药、糯米用文火煮成稀粥,加适量砂糖调匀。可健脾养肺益胃,适于食少倦怠、便溏乏力、肺虚久咳者,亦可作为健康人保健强身之用。

山药红豆红枣糕

鲜山药、红豆各200g,红枣400g,鲜白扁豆50g。将鲜山药切成薄片,红豆煮熟为泥,再将红枣、鲜扁豆切碎,共混匀做糕,上笼武火蒸15~20分钟即可食之。可健脾补气养血,适于便溏乏力、面黄肌瘦者,及大病、久病后的调养。

山药果仁饼

生山药500g,面粉150g,核桃仁、葡萄干等各色果仁适量。将生山药洗净去皮,蒸熟放碗中,加面粉,揉成面团,放瓷盘中,按成圆饼状,上面摆果仁,然后用武火蒸20分钟即可食之。可健脾益肾,用于脾虚者日常调理。

山药炸猪肥肉

材料:山药50克,黑芝麻50克,猪肥肉500克,鸡蛋3只,白砂糖200克,花生油1000毫升,食盐、淀粉各适量。

步骤:山药洗净打成粉末;黑芝麻洗净炒香;猪肥肉洗净,置锅中煮至熟透,取出切成肉丁;淀粉用水调散;鸡蛋去壳搅匀,与山药粉、湿淀粉、食盐合匀成浓稠的蛋糊;肥肉丁装入碗内,加入调匀后的蛋糊,用筷子搅动,使之均匀粘上蛋糊;炒锅烧热,倒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用筷子将已上蛋糊的肉丁一块块地放入锅内油炸,糊凝时起锅,掰去棱角,再回油锅炸至呈黄色时捞出,沥去花生油;将炒锅花生油倒出,注入清水少许,加入白砂糖,小火煮溶,待糖汁呈金黄色时加入炸好的肉丁,翻炒几下,撒上黑芝麻,又翻炒几下,使其都结贴在肉丁上后,倒出盘内晾凉食用。

功效:适用于脾肾虚弱、精血不足、肝肾两虚之眩晕、健忘、白发、脱发等症状。用作体虚、消瘦者之膳食,堪称佳肴。

◎山药炖肉

材料:山药100克,枸杞子60克,猪肉1000克,猪油10克,生姜、葱白、料酒、味精、食盐、白胡粉各适量。

步骤:肉洗净切成小块;山药、枸杞子洗净;生姜切成丝,葱白切成段。将肉置铁锅中,加水煮至沸,捞出肉块,倒掉铁锅之水,再用猛火把铁锅烧热,同时倒入猪油、肉块、姜丝、葱白煸炒,烹入料酒,炒几下,另置于砂锅内,加入山药、枸杞子、食盐、水适量,小火炖至肉烂熟,投入味精、白胡椒粉调匀,装盘食用。

功效:此药膳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体弱、肾精亏损者。

◎山药羊肉汤

材料:鲜山药1000克,羊肉500克,生姜15克,葱白30克,白胡椒粉6克,米酒20毫升,食盐适量。

步骤:鲜山药洗净切成块状;羊肉洗净,剔除筋膜,切成块状,入沸水锅里焯去血水;生姜洗净切成丝;葱白洗净切成段。共置于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烧开,改用文火炖至羊肉烂熟,投入米酒、白胡椒粉和食盐,拌匀,再稍炖片刻,停火待凉,吃山药、羊肉,喝汤汁。

功效:此药膳具有补脾胃、益肺肾、行气消滞的功效。适用于脾肾虚弱而见食少倦怠、便溏腹泻或肺虚久咳、妇女脾虚白带多、小儿营养不良等症。

山药炒虾仁

材料:鲜山药200克,鲜虾仁150克,莴苣100克,花生油50克,姜、葱、料酒、食盐、味精各适量。

步骤:鲜山药洗净切成薄片;虾仁洗净去皮;莴苣洗净去皮切成丁;姜切片,葱切段。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花生油,烧六成热,下入姜、葱爆香,下入虾仁、料酒炒变色,加入山药、莴苣、食盐、味精,炒熟食用。

功效:此药膳具有健脾、补肺、固精、益精、壮阳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阳痿等病症。

山药鸡蛋粥

材料:鲜山药100克,大米100克,鸡蛋2只,猪油、食盐各适量。

步骤:鲜山药去皮,洗净捣烂;大米淘洗干净,共置锅中,加水适量,慢火煮至烂熟,加入猪油、食盐和打散的鸡蛋,与粥搅匀食用。

功效:此药膳具有补益脾胃、养心安神、补血养阴的功效。适用于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心悸不宁、久泻、脱肛等症。健康人食用,能增强记忆力和增强体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补中,益气力,长肌肉。

2.《食疗本草》:治头疼,利丈夫,助阴力。

3.《日华子》: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4.《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化痰涎,润皮毛。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甘,温、平,无毒。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主头面游风,风头目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肺肾三经。补阴虚,消肿硬,健脾气,长肌肉,强筋骨,疗干咳,止遗泄,定惊悸,除泻痢。乳制用。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温平,味甘,无毒。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炒用)

山药气温平,禀天春升秋降之和气,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禀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升味和,阳也。

脾为中州而统血,血者阴也,中之守也;甘平益血,故主伤中。脾主肌肉,甘温益脾,则肌肉丰满,故补虚羸。

肺主气,气虚则寒邪生;脾统血,血虚则热邪生;气温益气,味甘益血,血气充而寒热邪气除矣。脾为中州,血为中守;甘平而益脾血,所以补中。脾主四肢,脾血足,则四肢健;肺气充,则气力倍也。阴者宗筋也,宗筋属肝;气温禀春升之阳,所以益肝而强阴也。

久服,气温益肝,肝开窍于目,目得血则明。气平益肺而生肾,肾开窍于耳,耳得血则聪。味甘益脾,脾气充则身轻,脾血旺则不饥,气血调和,故延年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养戊土而行降摄,补辛金而司收敛,善熄风燥,专止疏泄。

THE END
1.2018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每日一练(1.18)1、麝香降血压作用环节( ) A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B 阻断神经节 C 阻断血管a受体 D 扩张外周血管 E 阻断心肌в受体 2、下列哪项不是开窍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A 调节中枢神经功能 B 抗心肌缺血 C 抗炎 D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E 以上均非 3、下列哪项不是影响麝香对中枢作用的因素( ) ...https://m.offcn.com/yixue/2018/0118/32933.html
2.石菖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现有对石菖蒲的研究主要是对石菖蒲挥发油、 水煎液及去油水煎液的研究。为全面了解石菖蒲药理作用以便后续深入研究,现对石菖蒲药理作用综述如下。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1 镇静作用 石菖蒲在中药中属芳香开窍药,是治疗脑 病的常用药,常单用或配伍他药使用。现代医学认为芳香开窍药可通过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提高...https://www.360docs.net/doc/5813069265.html
3.课程中药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 ● 7.1 单味药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 寇俊萍 ● 7.2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 寇俊萍 第八章 中药新药的发现与新药研究 ● 8.1 中药新药的概念与发现途径 寇俊萍 ● 8.2 中药新药的注册分类与研发程序 寇俊萍 第九章 解表药 ● 9.1 解表药的概念和主要药理作用 刘康 ...https://www.chinaooc.com.cn/course/6260b167f29a9e60d0f25dd0
4.从安宫牛黄丸说起:醒脑开窍药在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芳香开窍药物的作用机理:芳香开窍药不同于现代药理学中的促醒药,对CNS兴奋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和兴奋、开窍醒神作用。麝香有活血行气止痛作用,能改善细胞毒性水肿和脑组织缺氧症状;郁金有舒脾解郁、活血化瘀功能,改善缺血周围半暗带的微循环和血粘稠度;张仲景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提出“...https://www.guahao.com/article/detail/HQlzP167751971611148290
1.与开窍药"消肿止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是与开窍药"消肿止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是 A调节中枢神经功能 B抗心肌缺血 C抗炎 D降压 E调节免疫 查看答案https://www.xkvo.net/tiku/chujizhongyaoshi202/35160d8a6cf477e28b1568bf4fa83d59.html
2.开窍药“消肿止痛”功效的主要药理学基础是B. 药理效应选择性低 C. 血药 浓度过高 D. 特异质反应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肺痈其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药理学主要研究 A. 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B. 药物的作用及原理 C.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法 D. 药物的用途、用量和给药方法 E...https://www.shuashuati.com/ti/70819a3adc7443a580abae2726eaf26f.html?fm=bdbds589d74709e45c681d95e20a3163c7da7
3.中药药理学知识点:开窍药的定义和药理作用凡以苏醒神志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比较复杂) 兴奋:樟脑→中枢兴奋。 抑制:多数开窍药,如石菖蒲、冰片、安宫牛黄丸→镇静作用,拮抗中枢兴奋药作用。 双向调节作用:麝香→兴奋、抑制双重作用。 脑保护:①麝香→提高中枢耐缺氧能力,对缺氧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减轻脑水肿...https://www.med66.com/zhongyaoyaolixue/ch2007217004.shtml
4.第十一讲中医药理学的基本规律(置书目)(4)苦味药... 195 (5)咸味药... 195 (6)淡味药和涩味药... 196 2、五味理论在中药鉴别中的作用... 196 第五节 中药气臭学说的现代研究... 197 1、气臭与药物的主要成分... 197 2、芳香化湿药药理研究... 198 3、芳香开窍药药理... 199 ...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976336252.html
5.红师教育:2024新大纲部队文职中药学第二部分(第一篇)附子、干姜、肉桂等常用药以及常用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常用配伍及其药理作用。 第十四章 理气方药 一、理气方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概念、功效及主要药理作用。 二、常用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枳实、枳壳、陈皮、青皮、木香、香附等常用药以及常用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常用配伍及其药理作用。 https://www.zjjks.com/ksdg/81897.html
6.08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二)21、 下列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的药物是 A.大枣 B.蜂蜜 C.人参 D.白术 E.甘草 正确答案:E 22、 全蝎常与何药配伍以增药效 A.天麻 B.蜈蚣 C.地龙 D.白僵蚕 E.钩藤 正确答案:B 23、 开窍药主入何经 A.肝经 B.心经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08-6/2008625161059886.html
7.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精选6篇)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抗病原体:抗菌和抗病毒2.抗细菌毒素、降低细菌的毒力A.中和、降解内毒素B.拮抗外毒素C.降低细菌的毒力 3.抗炎:机制:A.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抑制炎症反应。B.抑制各种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 4.解热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6.抗肿瘤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8i9vpm8.html
8.开窍药的药理作用.pptx开窍药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抗心肌缺血作用2抗炎作用3(1)调节中枢兴奋-抑制的平衡开窍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因药物及成分的不同,以及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动物种属和机体机能状态不同,而表现出对中枢的兴奋或抑制作用。开窍药可使神志不清的病人苏醒,如樟脑有一定的中枢兴奋作用。多数开窍药...https://m.renrendoc.com/paper/265285752.html
9.开窍药:苏合香丸的介绍,功效与作用功效与作用在现代社会的高压生活节奏下,许多人面临着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作为一种中药,苏合香丸在开窍药中具有独特的功效与作用。本文将介绍苏合香丸的来源、成分、药理作用、常见功效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帮助大家了解它的疗效与使用方法。 一、苏合香丸的来源与成分: ...https://m.zhongyao365.com/index.php?doc-view-33436
10.合成冰片的药理作用药理作用[2] 1.抗细菌、真菌作用 天然冰片及合成冰片都具有抗菌的作用。研究梅花冰片不同剂型的抗菌范围以及抗菌效果。研究将梅花冰片制备成油剂、粉剂、水剂、三种不同的剂型,利用平板打孔药敏法,对药液敏感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梅花冰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上述细...https://www.chemicalbook.com/NewsInfo_9884.htm
11.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清热药一般指能够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泻火的药物,主要药理作用常用的清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牛黄、栀子、黄芩、黄连等。 1、金银花: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痈肿疔疮、热毒血痢等病证; ...https://ypk.39.net/saftydrugs/6ndtr8fh.html
12.欢迎光临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第四章 中药新药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的基本知识 【要求】了解中药新药的概念、分类、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方法。 【内容】 1.中药新药的概念。 2.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各论 第五章 解表药 【要求】了解解表药的概念及分类,掌握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熟悉麻黄、桂枝、...https://jxjyxb.bucm.edu.cn/ibucm/zhengwen/update/1_51a.htm
13.牡蛎的功效与作用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归经】咸、涩,微寒。入肝、胆、肾经。 【功效】镇静安神,潜阳固涩,软坚散结。 【功效作用】 1.镇静安神:用于肝阴不足,症见心悸不安,胆怯惊恐,烦燥不寐者,可与龙骨、酸枣仁、远志、夜交藤等安神药同用。 2.益阴潜阳:用于阴虚阳亢,症见...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381406.html
14.湖南中医药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703中药综合开窍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相关作用环节,代表药麝香、冰片等。本章药物对中枢神经系 统的作用、特点以及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及特点。冰片促渗透作用。开窍药的研究思路及实验 研究方法。 第二十二章 补虚药 补益药的主要药理作用、相关作用机制、特点,代表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何首 ...https://kaoyan.xdf.cn/202312/13552217.html
15.远志的作用与功效治疗癫痫惊狂。远志味辛通利,能利心窍,逐痰涎,故可用治痰阻心窍所致之癫痫抽搐,惊风发狂等症。用于癫痫昏仆、痉挛抽搐者,可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化痰、息风药配伍;治疗惊风狂证发作,常与菖蒲、郁金、白矾等祛痰、开窍药同用。 《远志的作用与功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https://www.oh100.com/ahsrst/a/201705/28105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