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业包括中草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支柱产业。中草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加工炮制后制成中药饮片,其中,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材进一步提取和浓缩而成的单位颗粒,具有不需煎煮、卫生方便等优点。配方颗粒有效利用率高,毛利也更高。中药配方颗粒毛利最高达到70%左右。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中药配方颗粒市场长期快速增长,近5年复合增速达24.25%,预计我国未来配方颗粒的替代率约为50%,未来将开启千亿市场。
01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概述
1.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水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现代制药生产技术制成,其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均与中药饮片一致。作为中药饮片的补充形式,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安全、有效、方便、质量稳定可控等优点,可随证加减,患者使用时不需像饮片一样煎煮,冲泡即服,也称“免煎颗粒”。
2.发展历程
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历史悠久,2001年我国正式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自1920-1950年代,便有针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尝试;1987年,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药剂型研制工作的意见》,推进中药剂型研制工作;1993年,广东一方和天江药业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中药饮片剂型改革试点单位”;2001年,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我国开始将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
3.放开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期间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不断推进。自配方颗粒试点以来,针对配方颗粒的管理政策及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皆在不断完善。2021年2月,《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发布,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迎来中药配方颗粒进一步放开的发展时期。
02
驱动因素
1.政策端:引导配方颗粒生产与销售规范化,完善医保覆盖
经过国家长期政策引导与扶持,中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从生产资质与销售终端被严格限制,到2021年11月试点工作结束,生产与销售的限制放开。截至2022年3月,国家已公布196个配方颗粒国标,随着后续配方颗粒品种的国标陆续发布及企业生产的合规产品上市,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公众号《投研锋向》
2.医保端:配方颗粒医保覆盖范围将逐步完善,增强终端支付能力
从目前医保情况和政策趋势来看,随着国标实行、配方颗粒进入省级平台挂网,未来将有更多省份把中药配方颗粒纳入省级医保,最终有望纳入国家医保体系。医保覆盖范围的拓宽有利于增强终端支付能力,推动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扩容。
3.需求端:销售范围拓宽至基层市场,有望加速市场扩容
配方颗粒的使用终端由二级以上中医院拓展至所有具备中医执业的各级医疗机构(药店除外),使用范围大大增加,且基层终端市场更加迎合中药日常消费习惯偏好,预计行业将迎来放量契机。
03
竞争优势
1.配方颗粒相比中药饮片更易实现标准化
2.中药配方颗粒相比中药饮片更加便捷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的加工产物,同规格产品,中药配方颗粒价格一般高于中药饮片30%-40%。但是中药配方颗粒的便捷性,使得消费者对中药配方颗粒具有一定偏好,并愿意为其付出一定溢价。
3.药效利用率高且质量较为稳定
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采用成分最大化提取工艺,药效利用率高且质量较为稳定。该研究指出,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使用方法简便,临床治疗效果高于中药饮片,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4.利用率及毛利率提高
据中商情报网报道,传统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不经过任何溶剂的提取、浓缩、制粒等工序;而新型中药饮片主要指通过现代化手段提取主要成分、浓缩和制粒炮制的中药饮片,如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破壁饮片等。中药配方颗粒药效利用率约70%~80%,价格比传统饮片高约30%~50%,毛利率约60%~80%。
04
未来趋势
1.集采风险较低
从长期竞争格局来看,龙头企业具有全产业链控制的能力,在上游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成本端把控、质量标准控制、下游终端渠道能力上具有竞争优势,即便未来面临集采,行业也会加速集中。公众号《投研锋向》
2.纳入医保,报销比例有望提升
医保药品目录中中药数量稳步增加,配方颗粒报销比例将随着政策放开力度加强而提高。2021年12月,国家医保局制定的《2021年药品目录》中收载中成药1374种,增长4.5%;基金可支付的中药饮片892种,与往年数量相同。历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中成药数量增加比例明显快于西药,中药饮片在2019年也获得大幅增加,可见国家对中药行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国家倾向于把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参照乙类进行管理,每个省份对于中药配方颗粒品种报销的限制条件根据地区情况存在差异,基本纳入约100种配方颗粒常用品种,后续随着政策放开,配方颗粒医保品种将逐步增加。各省份报销比例有50%~90%不等,目前医保局趋于统一参照乙类管理,且医疗机构覆盖范围逐渐从二级以上终端拓宽至基层,市场渠道提高,未来报销比例会大幅提升。如果全国全部省市均放开医保政策,预计配方颗粒的增长增速至少能提高20%~30%。
3.终端扩容,提振需求
中药配方颗粒支持政策的落地使医院采购意愿增强,采购数量稳步增加。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后,配方颗粒的适用范围从二级及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扩大至经审批或备案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方可使用,允许销售的范围大幅扩大。
4.国标的建立将成为省标企业进入市场的最大壁垒
国标的出台对于配方颗粒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提升技术水平,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对于市场龙头企业也存在一定的生产难度,需要进行工艺调整升级。龙头企业在长期的试点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配方颗粒生产经验,在技术水平上具有优势,省标企业需投入更多以达到新国标的要求。
05
竞争格局
1.六家国家牌照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第一梯队:中国中药(下属公司天江、一方)占据约一半市场份额;第二梯队:华润三九、新绿色、红日药业(下属公司康仁堂)占据约一半市场;培力及非国家试点企业(如:神威药业)占据剩余少量市场份额。
目前国家及各省共发放牌照60余张,中药配方颗粒的6家国家试点企业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虽然后续升级试点逐渐开放部分企业也分得部分市场份额,但相对龙头较小,目前行业集中度较大。2020年中国中药市占率为39.2%,红日药业市占率为11.7%,华润三九市占率为7.8%。
2.行业龙头仍然具备核心优势
把握上游中药材成本,龙头企业具有成本管控优势。中药材作为核心的原材料,其价格受到天气、周期等因素波动较大,并且在运输加工过程中存在损耗。因此实现中药材的自主可控就具有较大的成本的优势。同时,龙头企业由于需求量较大,在外购时也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有利于成本端的把控。
下游需求高质量且稳定的品种,利好品种多质量高的龙头企业。三大龙头企业中国中药,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具有多种中药配方颗粒品种,中国中药拥有700余种单味中药配方颗粒,400余种经典复方浓缩颗粒(出口),红日药业旗下康仁堂中药配方颗粒产品600余种,华润三九拥有中药配方颗粒品种600余种。在国标和省标的备案进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省标+国标备案数量靠前的有中国中药、神威药业等。
3.国标执行后,有望带来更大的市场增量
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不断实现对传统中药饮片的市场替代。根据健康界援引火石创造数据,我国中药配方颗粒规模由2017年108亿元增长至2021年252亿元,CAGR达23.56%,在中药饮片市场的占比也由2017年5.00%上升至2021年12.27%。相较中成药的零加成政策,中药配方颗粒目前保持了类似中药饮片的管理方针,不取消药品加成,不计入药占比。当前已有196个品种建立了国标,仍处于省标切国标的过渡阶段。随着配方颗粒国标的覆盖度增加,行业有望持续扩容。
06
市场空间
1.覆盖深度方面
多家企业有望入局,共同推动患者教育。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意味着参与企业不再受到牌照限制,由以往的牌照管理变成了过程管理及质量管理,必将吸引更多玩家参与。摆脱“试点”限制后,中药配方颗粒在市场开拓中面临的阻力有望显著降低,国家级层面政策支持叠加多玩家同步进行患者教育,将共同推动中药配方颗粒在医生、患者心中认可度的提升,扩大产品的应用频率、应用人群和应用疾病领域。公众号《投研锋向》
2.覆盖广度方面
配方颗粒长期前景广阔,有望迎来数倍扩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年)》,截至2020年末,我国卫生机构(含医院)102.2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万家,医院3.5万家。其中:综合医院20133家、专科医院9021家、中医医院4426家,预计二级及其以上中医院数量仅为2500家左右。自2021年试点结束后,配方颗粒的使用终端将由二级以上中医院拓展至所有具备中医执业的各级医疗机构,使用范围大大增加,有望迎来数倍增长空间。目前行业虽受限于品种数量短期受挫,但长期前景广阔,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一步,配方颗粒标准化势不可挡,随着后续国标品种颁布实施,配方颗粒行业将逐步恢复,2023年有望迎来拐点,进入市场扩容的机遇期。
饮片行业从历史数据看高速增长,加之医疗机构端和医保端的政策支持,预计饮片规模将持续扩容,经测算2025年饮片加工业医院端规模预计约为1400亿元。
2017年饮片加工业规模为2165亿元,2013-2017年饮片加工业规模年均增速为14.5%,且在政策支持下,饮片加工业有望保持继续增长,预计饮片加工业2021-2025年能够维持10%的年均增速,经测算2025年饮片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元。目前中医诊疗人次占比总诊疗人次较低,且当下中医药受到政策多方面的支持,预计中医诊疗人次将持续增加,经测算预计医院端饮片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
3.空间估算
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中药饮片规模得到迅速增长。未来随着传统炮制技艺的精进和持续革新,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控制规范亦将向统一化、全面化发展,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1)配方颗粒市场规模测算
医保端的支持和销售终端放开促进配方颗粒对饮片的替代。2020年,配方颗粒收入在饮片(医院端)中占比为29.67%,2013-2020年配方颗粒占比医院端饮片规模年均增加3个百分点,随着配方颗粒销售终端的放开,配方颗粒在饮片中的占比将进一步增加,假设2021-2025配方颗粒占比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则2025年配方颗粒在饮片(医院端)中的占比约为39.67%,对应配方颗粒2025年市场空间约为500亿元。
(2)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弹性测算
根据前文测算,2025年医院端饮片市场空间约为1200-1400亿元,假设2025年医院端饮片市场空间为1400亿元,则当配方颗粒的价格/饮片价格为1.2,配方颗粒的处方量/饮片处方量为35%,配方颗粒2025年市场规模为583亿元。
07
1.中国中药
坐拥配方颗粒TOP2子公司,引领配方颗粒国标制定:公司拥有配方颗粒领域位居前二的子公司(江阴天江和一方制药),经过二十余年的积累,领跑配方颗粒的“国标”,前期已发布的196个国家配方颗粒标准中,公司起草了约100个标准。
产能及品种处于行业领先:①公司配方颗粒提取产能超5万吨/年,配方颗粒制剂产能超1.5万吨/年,远高于其他4家国家试点企业;②公司生产基地覆盖全国22个省/市,并拥有20个中药配方颗粒提取基地以及17个标准化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生产基地,规模效应凸显。公众号《投研锋向》
销售渠道覆盖全国,具备渠道优势:①公司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同时借助全国22个省/市的产业园,公司得以参与多地省标制定与备案,从而快速占据当地配方颗粒市场;②配合配药机的推广,公司得以提高终端医疗机构的客户粘性。
公司为配方颗粒龙头,配方颗粒提取产能超5万吨/年。公司在全国布局的规模优势明显,同时产能充裕,目前配方颗粒提取产能超5万吨/年,配方颗粒制剂产能超1.5万吨/年。
2.红日药业
配方颗粒近11年高速发展,量价齐升逻辑带动市场扩容:①公司2010年收购配方颗粒业务子公司康仁堂,配方颗粒收入从2010年的1.1亿提升至2021年的42.4亿,近11年CAGR达39.8%;②试点结束后,配方颗粒销售范围扩大到基层市场,叠加配方颗粒单处方价格提升,量价提升促进市场规模快速扩容,预计公司配方颗粒业务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8大配方颗粒生产基地,规模优势明显:①公司不断加强产能储备,现共有8个生产基地(2个在建),其中6个已投入生产配方颗粒,另外2个在建(甘肃生产基地及山东济南生产基地)。②由于临床使用配方颗粒品种数需达到400个以上,因此产能储备十分关键;③公司通过扩充产能,控制成本,将毛利率控制在78-80%,形成较高竞争优势。
参与国标制定,配方颗粒品种丰富:①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已经公布的196种国家质量标准中,约31种为子公司康仁堂制定。②公司覆盖配方颗粒品种大概有600种,包括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现大概有120个品种的生产基地合作建立原材料溯源体系。
直营模式拓展等级医院,经销模式开辟基层市场:①公司采用直营团队开拓等级医院市场,直营模式有助于掌控终端即时变化,同时节约中间代理商费用;②公司采用代理商形式快速覆盖基层市场,代理商形式能够提升开拓速度,从而实现批量开发市场。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布局8个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建立了从药材、饮片、提取、制剂、包装、销售的全过程追溯体系。第8个产地(济南生产基地)占地100亩,建成之后将年提取卑味中药材1万吨,生产配方颗粒3000吨。
3.华润三九
配方颗粒“国6家”之一,国省标备案处于行业领先位置:①公司生产600余种单味配方颗粒品种,同时拥有“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构建产业链全程可溯源,有效保障道地药材质量;②华润三九现已备案约183个国标品种,同时华润三九扎根广东市场,现已在广东省标备案117个,整体备案进展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股权激励激发企业活力:①公司发布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设置多维度考核标准,其中归母扣非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不低于行业平均或对标企业75分位,ROE不低于对标企业75分位,整体考核标准设计具备挑战性;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多维化方案将充分激发公司的潜能,推动业务多维度、多形态协同发展。
4.神威药业
神威药业主要从事现代中药注射液、软胶囊、颗粒剂及配方颗粒业务,产品主要为治疗八大领域包括心脑血管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儿科用药、胃科用药,扶正补益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妇科用药等。
配方颗粒业务占比营收约20%。2021年,神威药业注射液/软胶囊/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其他产品营业额分别约为人民币13.39/4.85/5.33/6.93/1.73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1.5%/15%/16.5%/21.5%/5.5%;中药配方颗粒业务占比营收约20%,毛利率为73.7%。
中药配方颗粒出厂价下调影响短期销售额,产能建设保障中长期业绩弹性。中药配方颗粒2020年的销售额同比上升了10.8%,除疫情的影响外,2020年销售额增速较慢的原因是2019年底公司与医保部门谈判后下调了配方颗粒的出厂价。公司自十年前就已积极布局中药配方颗粒产业,作为河北和云南省首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全国销量排名第六的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在全国市场放开的机遇下,将向形成全国网络的目标发展,看好公司国标实施后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