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动物实验的给药剂量?

合适的动物给药剂量,其实是不断摸索的过程,起初它不是某个具体数字,而是通过初步设计范围,然后通过多种实验的探究,去圈定最合适的区间或某个数值。

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评价药物的最重要的两个标准,因此药物研发阶段,药效和毒性评价的实验必不可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药效学实验

定义:药效学即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内容包括观测生理机能的变化、测定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观测组织形态变化。

目的:确定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一般药理作用,为新药临床实验提供可靠依据。

2.急性毒性实验

定义:急性毒性是指24h内单次或多次大剂量给予某药物所出现的有害作用,亦指机体一次性大剂量接受某种药物后所产生的快速而剧烈的中毒反应,包括死亡效应。

3.长期毒性实验

定义:长期毒性是指药物以一定的等级剂量连续多日给予受试动物所产生的有害作用,为观察这种有害作用而设计的毒理学实验。其与急性毒性实验的根本差异在于给药的期限、剂量范围不同,所观察的毒性效应不同。

目的:通过重复的动物实验表征受试药物的毒性作用,预测其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降低临床受试者和药品上市后使用人群的用药风险。

二、进而明确上述三种实验各自剂量设计策略

在给药剂量探究中,上述3种实验又有各自的剂量设计原则,如下:

1.药效学实验设计剂量策略

a.根据文献预估剂量

查阅文献中是否有相似药物的给药剂量,如果结构相似、用途相似,或者处方相似、提取工艺相似,则可作为参考,估算受试药物的合理剂量范围。

b.参考该药物在其他动物身上的使用量

若该药物在其他物种动物身上使用,可根据不同动物品系对药物的耐受性进行剂量换算。

如人与动物的耐受性差异较大,动物的耐受性要比人大,也就是动物的单位体重用药量比人要大。若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小鼠的等效剂量分别相当于人的6.3倍和9.1倍。如下表为人与大鼠、小鼠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

c.根据急毒的LD50和长期毒性的剂量设计

通过急毒实验的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的值,可用其1/10、1/20、1/30或1/40等相似剂量作为药效学实验的高、中、低剂量组;原则是药效学实验的剂量不应高于毒理学实验剂量。

d.根据预期量进行设计

若无相应参考,我们可使用初始低剂量,若动物也没有中毒的表现(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或其它症状),则可继续按照2倍、3.3倍或者5倍剂量递增,加大剂量。一般2~4次可达到预期剂量;如出现中毒现象,作用也明显,则应减少剂量再次实验。药物的初始剂量一般根据经验确定,且动物种属、给药途径不同,初始剂量也不同,如小鼠口服给药剂量定为10mg/kg,静脉给药剂量定为1mg/kg。

2.急性毒性实验剂量设计策略

急性毒性实验主要是初步估计该药物毒性大小,一般常用于获取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药效范围作出参考。测定LD50时的剂量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已知化学类别

通过文献检索,为已知化学类别的受试药物确定预期毒性中值(即该类别其他已知化合物的LD50),然后以此值为中间剂量,按一定的组间距(i值,剂量的对数差值)(剂量组呈等比分布)上下各推两个剂量,作为预实验的剂量分组。

预试时,组间距可稍大些,i值可取0.6,相邻剂量比为1:4。例如:毒性中值为10mg/kg,则其对数值为1,组间距i为0.6,那么往上推一个剂量的对数即为1.6,然后求其反对数得40mg/kg;而往下推一个剂量的对数即为0.4,求其反对数得2.5mg/kg。

同理,再推算出其他的剂量组即可。如果估计受试药物的致死剂量范围较窄,组间距可适当缩小,i值取0.2,相邻剂量比为1:1.6。

通过上述预实验找出受试药物使10%~90%实验动物死亡剂量的大致范围,再据此确定正式实验的具体分组方案,此时可按照下式求算组间距:

式中,LD90、LD10或LD100、LD0均为预实验中求得的LD值;i为组间距;n为剂量组数。上述公式求得的i值加上最低剂量组(第一组可用预实验的LD10或LD0)剂量的对数值即得第二组(次低剂量组)剂量的对数值,以此类推至最高剂量组(n组),求出各值的反对数即得各剂量组的实际剂量数值。

b.对于全新结构的受试药物或中草药复方

可先通过少量动物的摸索,找出0%及100%估计致死量(及Dmin和Dmax),再求出i值,具体步骤如下:

先用10倍稀释的药物浓度系列,用少量动物(每组2~3只),找出大致死亡范围;

再用1、2、4、8等2倍稀释的药物浓度每组4只动物寻找。

本法可用较少的动物和药物,确定了Dmax和Dmin后,可按与前述相近的方法求得组间距。更多注意事项及问题请参考袁伯俊、王治乔老师主编的《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1]。

3.长期毒性实验剂量设计[2]

长期毒性实验一般至少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给药组和一个溶媒(或辅料)对照组,必要时还需设立空白对照组或阳性对照组。理论上群体中毒性反应的发生率随着药物在体内暴露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

高剂量原则上应使动物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甚至出现个别动物死亡,但死亡数不得超过总数的20%;

中剂量组应相当于药效学实验的高剂量,应使实验动物发生轻微或中等程度的毒性反应;

低剂量原则上应高于整体动物最佳药效学实验的有效剂量,并使动物不出现毒性反应;

空白对照组应给予溶媒或其他赋形剂;

正常对照组应口服或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长期毒性实验剂量设计方法[3]:

1.半数致死量法(LD50法)

2.药代动力学法(MBS法)

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实验结果,参照最大有效安全浓度(MCD),大鼠的长期毒性实验中,低、中、高三个剂量可分别使用大鼠的1.0MCD、3.3~6.6MCD和10~20MCD;对犬而言,低、中、高三个剂量可分别使用0.5MCD、1.65~3.3MCD、5~10MCD。此法有参考价值,但也要注意动物的异同性,尤其是参考小鼠的药代动力学结果时更应慎重。

3.最大耐受量法(MTD法)

根据大鼠急性毒理的最大无症状剂量实验结果,在长期毒理实验设计中,对大鼠而言,高、中、低三个剂量可分别使用1MTD、1/3MTD、1/10MTD作为实验剂量;对犬和猴而言,高、中、低三个剂量可分别使用大鼠的1/2MTD、1/6MTD、1/20MTD作为实验剂量,也可参考犬或猴单次给药的MTD。

4.临床拟用剂量法(ACD法)

根据同类型药物或国外资料或临床拟用剂量推算,一般长期毒性实验时,大鼠高、中、低三个剂量可使用50~100倍、25~50倍、10~20倍的临床剂量作为实验剂量;犬长期毒性实验的高、中、低三个剂量可使用30~50倍、15~25倍、5~10倍的临床剂量作为实验剂量;对猴而言,可采用与狗相近的剂量或者略低于狗的剂量进行实验。此法参考价值较大,也较常用。

5.等效剂量法

根据实验动物与人的等效剂量比值,再按照一定的倍数扩大设计实验剂量。此法参考价值较大,尤其是对抗肿瘤药、镇痛药和外用药更有意义。

三、了解了三种实验剂量设计后,一般我们拿到一个新药后,具体如何实践呢?

从体外细胞试验发现一种药效可观的分子后,我们需要将上述三个实验结合起来,并最终确定合适剂量!新药评价的原则是“安全、有效、可控”,所以一般会以毒性作为首要评价指标,当然药效也十分重要。

1.首先做急性毒性学实验:急毒实验可以初步估计该药物毒性大小,获得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药效范围作出参考。一般对于全新结构的药物,先用少量小鼠摸索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的可取1/10-1/5作为应用剂量;若毒性太大,可没太大必要进行下一步的药效学实验。

2.进行药效学实验:一般可根据毒性试验的LD50进行设计,可用其1/10、1/20、1/30或1/40等相似剂量作为药效学实验的高、中、低剂量组。观察药效的同时,可以相应地观察一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比如说对造血系统的影响,肝肾毒性灯,为长期毒性实验的观察项目提供一些参考。

3.长期毒性实验:考虑到长期毒性试验周期较长,可放在最后一步进行,具体剂量设计方法参考上面资料。

当我们进行了上述实验后,一般情况下,合适的给药剂量应该结合长期毒性实验结果。原则是药效的高剂量应低于长期毒性实验的中剂量或低剂量;特殊情况下,药效实验剂量可适当提高,但不应超过长期毒性实验的高剂量。通过逐步缩小范围,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安全条件下的最佳药效的给药剂量了。

以上方法是前人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药物或化合物的药效或毒性研究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药物或化合物千差万别,都要先对具体药物进行认真而细心地分析并进行预实验,这样可以大大地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伯俊,王治乔.新药临床前安全评价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

[2]周立国.药物毒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3]向明,季晖.药物毒理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THE END
1.机能学实验药物的量效曲线PPT课件经管文库(原...机能学实验-药物的量效曲线PPT课件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492027-1-1.html
2.2024年医院三基考试《药学》每日一练试题11月11日C:体内分布广 D:对β-内酰酶稳定 E:有肾毒性 答案:BCD 2、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 A:粒径变化 B:有关物质增多 C:PH值改变导致的沉淀 D:潮解、液化 E:变色 答案:BCE 解析:化学配伍变化包括有关物质增多、PH值改变导致的沉淀及变色。 主观题 1、首过效应 答案:首过效应: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https://www.jutiku.cn/articles/234280_907.html
3.课程9.3体内样品预处理-蛋白沉淀法与液液萃取法 9.4体内样品预处理-固相萃取法及其他方法 9.5体内样品分析方法与方法验证 9.6临床试验分析实验室管理 9.7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9.8治疗药物监测 体内药物的分析评价 体内药物的分析评价 10~17.化学药物的分析(1) 10.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11.青蒿素类抗...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73535cc16d8a05eed460b03
4.FDA对皮肤局部用皮质类固醇体内药效学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要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2年10月发布了“皮肤局部用皮质类固醇:体内生物等效性的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1],介绍 1种证明局部用皮质类固醇生物等效性的体内药效学方法。已知局部皮质类固醇可导致皮肤血管收缩,从而产生皮肤变白的药效学效应。变白的程度取决于皮质类固醇的作用强度,并且适当控制研究参数时,其...http://www.anytesting.com/news/1938296.html
5.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精品文档](12页)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精品文档].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 1.? 1.?抗肿瘤药物分类 抗肿瘤药物分类 (1)? (cytotoxic?agent) (1)?细胞毒...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902/5130020322002340.shtm
6.RAS或RAF突变型癌症的联合疗法的制作方法h358肺癌皮下移植模型的体内药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本发明进一步由解释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但是并不受其限制。 [0056] 1.药效学评价实验 [0057] 以下实施例考察了化合物1(获自滨江药物,下同)与多西他赛联合给药在不同的肺癌模型中与化合物1单独疗法相比的药效学评价。 http://mip.xjishu.com/zhuanli/05/202110321666.html
7.和厚朴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内外抗乳腺癌作用研究肿瘤抑瘤率=(1-W实验组/W生理盐水对照组) 2.6.4 药效学实验结果 (1)给药后小鼠体质量变化曲线 4T1荷瘤小鼠在给药期间的体质量变化见图4,可以看出,对照组小鼠的体质量始终呈增长的趋势。统计学分析显示,和厚朴酚脂质体中、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组别未见显著性差异。说明...https://www.tiprpress.com/ywpjyj/html/2017/1/20170108.htm
8.体外释放实验与药动药效学实验有什么关系呢药学如果体外都在规定的时间里释放不出来,那体内还能发挥药效啊。。药效是由药代动力学的暴露量来决定的。...https://muchong.com/t-10527180-1-pid-2
9.下列不属于药效学实验指标原则的是()D.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规律 E.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北京住院医师医院药师Ⅰ阶段>临床药学考试题目 【判断题】实验动物饲养过程中的生物危害不包括存在于动物粪便和尿液中的病原体。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关于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的描述正确的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f0e3f5a4cedd4396ab44585dd51a1f3b.html?fm=bd868113cb278066b357699d9ca18ac012
10.三药效学研究的步骤和内容进行药效学研究之前,一般要先查阅和熟悉文献,制定实验设计或方案。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拟定研究的范围、方法、实验材料、观察指标、动物模型、分组和剂量、对照药物、给药方法、实验进度、人员分工等项目。 (一)实验方法的选择 通常新药的主要药效作用应当用体内体外两种以上实验方法获得证明,其中一种必须是整体的正常动...https://www.kkme.net/newsinfo-uqkTnKdAE.html
11.工程细胞株体内药效试验菲诺克生物菲诺克生物拥有各类热门及新发现靶点的工程细胞株,包括NTRK,RET等,此类工程细胞株能够准确反映新靶点抑制剂的药效,为新靶点药物研发提供关键性决策数据。菲诺克技术团队拥有丰富的工程细胞株异体移植模型建模及药效实验经验。菲诺克目前已经与康源博创及美国ASC公司合作,可进行各类工程细胞株体内药效学试验。 http://phenotek.cn/showyj.asp?id=1373
1.学术讲座(“名师名家名医”大讲坛第266期学术报告会)主要学术成绩:将药物分析学研究对象从药物活性成分扩大到药物效应分子,拓展了药物分析学内涵,创立分析药理学;构建人源化药酶和转运体模型,发现基于药酶和转运体表观调节机制的药靶/生物标志物;基于干预表观遗传学动态修饰,提出通过诱导摄取型转运体表达来增加药物在肿瘤细胞中浓度进而逆转耐药的策略。 https://www.gdpu.edu.cn/info/1080/5519.htm
2.最新药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概览随着对疾病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研究深入,药理学家们成功识别了一系列新的药物靶点,为开发更具针对性和安全性的药物提供了可能,这些突破性的发现将极大地推动新药的开发和治疗策略的优化。 2、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深入 最新版药理学研究在药物代谢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深...https://m.yategroup.com/post/18798.html
3.实验药理学是什么?学习它的重要性与挑战有哪些?实验药理学的核心主要包括药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方面。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对不同生理系统的影响。具体来说,实验药理学课程涵盖了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评估方法、动物实验设计与实施、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等。 https://www.kaoersi.com/xinwendongtai/56676.html
4.体内药效学评价实验服务公司拥有SPF级动物房,依托多家三甲医院的临床样本建立有初具规模的人源肿瘤活体样本库,可以进行CDX及PDX异种移植瘤模型的构建与药效实验、基于人源化免疫系统小鼠的I-0药物测试等。 高通量体外药敏筛选服务手术/药物诱导疾病模型体内药效学实验 CDX模型体内药效学实验药物体内急性毒性实验...https://www.chemicalbook.com/SupplyInfo_1785061.htm
5.青银注射液体内抗流感病毒药效学实验研究1冯文宇,肖顺汉,田吉青银注射液体内抗流感病毒药效学实验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李世宏;梁纪兰;杨锐乐;严作廷;王东升;兰菁;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7年05期 3郑从义,屈三甫,彭方,段晓红,彭珍荣细菌转化黑色素的抗流感病毒作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9年01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XYB200502000.htm
6.地西泮对曲马多在小鼠体内药效学与药动学的影响目的:研究地西泮(Diazepam,DI)对曲马多(Tramadol,TR)在小鼠体内药效学与药动学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药效学实验(1)采用醋酸扭体法观察曲马多与地西泮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取雌性ICR小鼠,18-22 g,8周龄,实验前12h禁食并自由饮水,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NS,n=10)、TR高...https://wap.cnki.net/lunwen-1019191238.nh.html
7.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在进行临床试验前,必须全面了解研究药物对目标病原菌的体外和动物体内药效学有关的研究结果,同时要了解其实验方法和质量控制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及其对临床试验的价值。 1.抗菌谱 了解研究药物对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测定菌株中尚需包括不同菌属的标准菌株(ATCC)和已知...https://www.canbigou.com/index.php/d/429.html
8.鼓励抗菌药物研发,CDE发布两个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研究药物已经完成基本的药理毒理学研究,包括基本的毒理及毒代研究,且体外药效学和动物体内药效学数据足够,能基本阐明研究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如抗菌谱、作用机制、抗菌活性(抑菌及杀菌活性)、抗生素后效应、耐药性及其形成机制等等,特别是对ABSSSI的常见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特点。 https://news.yaozh.com/archive/31811.html
9.中国医药导报杂志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2016年第01期关键词:氨茶碱 茶碱 华法林 药动学 药效学 药物相互作用 目的考察氨茶碱与华法林在大鼠体内是否存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为临床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华法林对氨茶碱药动学影响实验中,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华法林+氨茶碱合用组(合用组)和氨茶碱组(单用组),每组8只,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https://www.youfabiao.com/zgyydb/201601/
10.体内药效学模型(PD模型)–睿智医药体内药效学模型(PD模型) sales@chempartner.com English LPS诱导的TNFa释放 (大鼠,猴) LPS诱导的肺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小鼠) 皮下气囊实验(Air pouch) 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LPS诱导的小鼠肺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实验 LPS-induced Neutrophilia in Mouse Lung...https://www.chempartner.cn/biology/immunology/in-vivo-pd-models/
11.动物实验~No.3体内实验&体外实验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体内实验是指将动物或其某个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实验方法。常用于药效学、毒理学、生理学等研究领域。优势在于能够反映动物整体情况、能够研究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真实,也可以对实验动物进行长期观察和研究。单可能受到个体差异、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https://blog.csdn.net/2401_83056406/article/details/13993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