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117:06:01访问量:字体【大中小】随着夏天到来,天气变得越来越热,食源性疾病进入易发、高发、突发期。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二、食源性疾病有哪些
在我国,按照致病因素的不同,食源性疾病主要分为:
1.细菌性:
沙门氏菌:吃了冰箱里生熟混放的肉,喝了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不幸拉肚子,很可能是感染了沙门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偏爱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生食海鲜、烹饪时未烧熟煮透、熟食制品因保存或操作不当时易“中招”。
单增李斯特菌:危害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它主要感染老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感染症状:感染后会出现败血症、脑膜炎。孕妇感染可以导致流产、死胎等严重后果。
2.有毒动植物性:
例如:菜豆中毒、河豚毒素中毒。
3.化学性:
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
4.真菌性:
例如:毒蘑菇中毒等。
5.病毒性:
例如:诺如病毒病。
6.寄生虫性:
例如:肝吸虫病,绦虫病。
三、若发生食源性疾病应该怎么做
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有时还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当务之急就是立即前往医院就医,不要自行乱服药物,就医时主动向医生描述自己近几天所食用的食物等信息。
四、那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呢
要想避免感染以上提到的可怕的“幕后黑手”,预防食源性疾病,建议大家遵循五大要点,远离“病从口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