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悟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的任务要求

一、深刻认识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立法提供法治保障。法治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法治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作了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明确了法治和现代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有良法才可能有善治,立法是法治化的基础和前提,要充分发挥立法的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立法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充分发挥立法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既要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要善于把各领域积累的有益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立法进行制度建构。立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构的基础,也是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不断完善立法,为改革开放扫清障碍、奠定制度根基。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相伴而生、遥相呼应。通过立法可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同时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贯彻执行。

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通过立法来构建。《决定》强调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决定》指出,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法律依据。《决定》还提出,要制定金融法,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要善于以法律手段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建构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环节。建构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实现有法可依。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但在新模式、新业态等领域,大量问题还缺乏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应当加强对新兴领域的立法空白填补。另一方面,要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规定和社会规范体系,不断增强法律规范体系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协同性和有效性。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通过法律规范来提供支撑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以立法形式确保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坚持“立法主动适用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进、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只有统筹协调改革与立法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既生机勃勃又平稳有序。没有立法的支撑和保障,改革开放的经验成果既不能制度化、规范化,也难于贯彻实施。

二、牢牢把握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的重点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决定》提出了以下六大立法领域改革方向,需要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实施。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障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的首要任务。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必须把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摆在突出位置。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要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积极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健全保障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宪法实施报告制度,对于贯彻落实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布宪法实施报告,使存在问题的法律规范得到及时的修正、废止,有效解决法律规范不好使、不管用的问题,有利于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健全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法规衔接协调机制。要健全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法规衔接协调机制,确保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健全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法规衔接协调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还能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具体落实上,要加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配合,避免出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或者冲突的情况;要在立法过程中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要加强党内法规的监督和执行工作,确保党内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健全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信息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信息平台是法治建设的必要手段,通过建立汇集全国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信息资源的平台,破解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管理“碎片化”、“条块化”等问题,提高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透明度和可获取性,还可以为全社会提供统一、便捷、高效的查询服务。在具体落实上要不断充实数据库数据,统筹推进规范性文件入库;要做好地方数据库和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进行联网对接,形成统一的法律、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和党内法规信息平台;要建立数据库常态化运行工作机制,对制定修改废止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作者: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THE END
1.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区别解答一 举报 必要性是由于某些原因必须应该怎么做,重要性是这么做的好处或意义,迫切性是解决问题的形势或可以说 迫切性,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必要性,强调事情的必须和重要,是另一件事的必要条件.重要性,强调事情的重要程度.三者强调的方向不同.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5a7d4b096f5dc6cf942d70d7f294464.html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culture或organisational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经济工作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https://www.91wenmi.com/wenmi/jianghua/qunzhongtuanti/2010-09-14/20100914211318.html
1.必要性和重要性8篇(全文)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活动的精神内涵 三、要达到的目标: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觉性坚定性有新增强;二是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有新提高;三是服务创新创业、促进科学发展;四是拒绝理由、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作风有新改进;五是应对风险挑战、推进事业发展和各项工作有新业绩。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6bhbj57.html
2.区分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区别文章浏览阅读3.2k次。区分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_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区别https://blog.csdn.net/palmshe/article/details/50851185
3.房屋租赁管理重要性有哪些?在电视新闻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租房被骗的故事,或者是有关群租房的安全事故。可见,房屋租赁市场是比较混乱的,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在本文,小编会带大家详细介绍房屋租赁市场的情况,了解房屋租赁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房屋租赁管理的必要性 房屋租赁管理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对房屋租赁...https://www.to8to.com/yezhu/z35935.html
4.中学生心理降论文通用15篇一、强化意识, 明确责任, 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生心灵扭曲甚至变态, 我们一线教师虽不能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那样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否则有朝一日, 心理扭曲学生的砍刀也会架在我们的脖子上, 这就不仅仅是误人子弟的问题了...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30118170510_2264694.html
5.农业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3篇)二是加强了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设施农业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充分利用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手段操作,实现农业现代化。其知识更新、知识日益加快。要适应和跟上现代农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https://m.ruiwen.com/xuexixinde/7670022.html
6.执行力心得体会(通用9篇)二、提高执行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执行力体现较为明显的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是战术层面上的问题,然而,执行力也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问题。由此可见, 执行力是一种系统的能力,它渗透到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执行有力、执行到位,就会事半功倍;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事倍功半。可以说,执行力是企业工作成败...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fanwen/601106.html
7.科学把握坚持底线思维的要义和要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底线思维的要求,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坚持底线思维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否则,这种贯彻就很难做到坚定自觉。 坚持底线思维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原则要求。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即“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228/48373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