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是对“素质”一词经过几年来的探讨和实践,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种界定。这一界定对于人才培养来讲,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作为心理品质,这里所讲的“素质”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
其次,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没有知识作基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便不具有必然性和目标性,但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素质。
第三,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的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外在形态(人的言行)来体现的,因此,素质相对持久地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的态度。因而,也有专家将人才的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身的态度。
当然,并不因为素质的相对稳定性而断言素质一旦形成就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它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因而它又会在外界的影响和冲击下,发生变化,有时可能是质的变化。从这一意义而言,人才的素质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也就是通过教育在这几个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什么是素质
素质-解释
定义1:"素质"又称"能力"、“资质”、“才干”等,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素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定义2::“素质”是指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一个有学识不具备教育能力的人可以从事别的职业,但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定义3::“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⑧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就特别强调作为英雄和伟人的素质方面.在他看来,“忠诚”和“识度”是识别英雄和伟人最为关键的标准。
定义4:所谓素质,本来含义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即生理学上所说的“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按此,定义素质为:当你将所学的一切知识与书本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那种东西,想来就不无道理。
定义5::"素质"沟通的效率与层次可概括为素质。层次高低取决于人的单技术知识深度或多知识修养广度(专家和博学、反面是八卦和肤浅)、沟通方式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如以前不识字的人用画画来代替完成书信),人生观价值取向(创造为乐或享受为乐),情商优劣等条件。
定义6:《词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三类八种八种素质是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三类素质是指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一、人格素质
1、价值观念:能否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有无危机意识和使命观念。
2、人格魅力:看其是否诚信正直,平和宽厚,坦率直率,热情大方的层次。
3、气质修养:考核文明礼貌,仪态端正,谈吐不俗,举止得当的典型事例。
4、法纪意识:考核遵纪守法,以理服人,光明磊落,不沾黑道的突出事实。
二、能力素质
5、压力承受:工作、学习超负荷、挫折失败受打击是否挺得住,无异常。
6、创新发明:从观念更新到解题、制作、操作有无新意和作品。
7、实践应用:学以致用,是否做到学得活用得上。
8、生存发展:有无生存之道、发展之图、看其观念、行动和举措。
三、专业素质
9、考核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级记分。
10、学习态度:按作业、答问、训练、操作等方面优劣记分。
11、知识层面:按抢答、讨论、练习、演讲等方面得效果记分。
12、专业特长:按训练、比赛、应用、论述的水平记分。
四、健康素质
13、出勤比率:按出操训练、学习、活动的出勤率记分。
14、生理状态:有无疾病反应和病态神情,有无生理缺陷。
15、形体训练:是否积极昂奋,进步明显,效果达标。
五、心里素质
16、心态平稳:是否积极进取,热爱团队,息怒有度。
17、胸怀气量:是否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性情平和。
18、适应变化:遇到风吹草动,处变不惊,遇到环境变化,是让自己适应环境,还是要求环境适应自己。
六、审美素质
19、美学知识:对琴棋、书画、文学艺术略知多少。
20、审美观念:对自然景观、人文作品的美学意义能品评多少。
21、艺术才能:对音、体、美及舞蹈等艺术技能掌握多少及层次。
七、角色素质:
22、家庭角色:在家庭角色有无错位的事例。
23、学校角色:在学校各种场合及团队中有无角色到位的事例。
24、社会角色:在社会实践、见习、实习、就业中扮演的角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