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拼命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要使员工在工作中付出最大的努力,这是每个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有些激励措施往往并不奏效,甚至适得其反。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呢?
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拼命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要使员工在工作中付出最大的努力,管理者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把员工的潜能焕发出来。这是每个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有些激励措施往往并不奏效,甚至适得其反。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呢?下面这些建议可能会对管理者有所帮助。
(一)为员工安排的职务必须与其性格相匹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质。比如,有的人安静,另一些人则活跃;一些人而相信自己能主宰环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自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环境的影响;一些人喜欢高风险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另一些人则是风险规避者。员工的个性各不相同,他们从事的工作也应当有所区别。与员工个人相匹配的工作才能让员工感到满意、舒适。比如说,喜欢稳定、程序化工作的传统型员工适宜干会计、出纳员等工作,而充满自信、进取心强的员工则适宜让他们担任项目经理、公关部长等职务。如果让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从事一成不变的审计工作,而让一个风险规避者去炒股票,他们可能都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工作绩效自然不会好。
(二)为每个员工设定具体而恰当的目标。
有证据表明,为员工设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通常会使员工创造出更高的绩效。目标会使员工产生压力,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在员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管理者还应当把成果反馈给员工。反馈可以使员工知道自己的努力水平是否足够,是否需要更加努力,从而有益于他们在完成阶段性目标之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目标。
提出的目标一定要是明确的。比如,“本月销售收入要比上月有所增长”这样的目标就不如“本月销售收入要比上月增长10%”这样的目标更有激励作用。同时,目标要具有挑战性,但同时又必须使员工认为这是可以达到的。实践表明,无论目标客观上是否可以达到,只要员工主观认为目标不可达到,他们努力的程度就会降低。目标设定应当像树上的苹果那样,站在地下摘不到,但只要跳起来就能摘到。这样的目标激励效果最好。
(三)对完成了既定目标的员工进行奖励。
马戏团里的海豚每完成一个动作,就会获得一份自己喜欢的食物。这是训兽员训练动物的诀窍所在。人也一样,如果员工完成某个目标而受到奖励,他在今后就会更加努力地重复这种行为。这种做法叫行为强化。对于一名长期迟到30分钟以上的员工,如果这次他只迟到20分钟,管理者就应当对此进行赞赏,以强化他的进步行为。
管理者应当想办法增加奖励的透明度。比如,消除发薪水的秘密程度,把员工每月的工资、资金等张榜公布;或者对受嘉奖的员工进行公示。这种行为将在员工中产生激励作用。
(四)针对不同的员工进行不同的奖励。
(五)奖励机制一定要公平。
员工不是在真空中进行工作,他们总是在不断进行比较。如果你大学毕业后就有单位提供给你一份月薪4000元的工作,你可能会感到很满意,并且努力为组织工作。但是,如果你一两个月之后发现另一个和你同时毕业,与你的年龄、学历相当的同学的月薪是4500元的时候,你有何反应?你可能感到失望,同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努力工作。虽然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4000元的薪水已经很高了,但这不是问题所在。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觉得不公平。因此,管理者在设计薪酬体系的时候,员工的经验、能力、努力程度等应当获得公平的评价。只有公平的奖励机制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首先,管理者要学会让工作更具有挑战性
没有人喜欢平庸,尤其对于那些年纪轻、干劲足的员工来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成功的满足感,比实际拿多少薪水更有激励作用。事实上,很多员工对自己所在的工序已经驾轻就熟,操作已得心应手,他们希望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技能,也愿意承受更高的挑战时。因此,企业应该适时给予机会,让他们不仅仅只从事一道工序,而可以参与更多道工序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员工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能为企业储备更多的“多面手"。在企业出现紧急生产瓶颈时,他们便成为了重要的生力军。这样的员工越多,企业的生产能力就越强,各个生产环节便不会出现梗阻的现象。因此,企业培养多面手员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要培养多面手员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企业推行工作激励。工作激励是通过促进员工工作的丰富化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法,其实质就是让工作本身成为激励因素。
很多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者都认为,优秀的企业不仅给员工发工资,还给员工的工作增添意义,使他们觉得他们的工作在社会上很高尚,他们担负着某种使命感,而且,尽可能地让他们扩大工作范围,允许他们经常调换工作,调剂他们的身心或肢体的工作强度,促使他们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乐趣。他们通过工作而感到自己是某种最美好最优秀事物的一部分,他们生产品质优良的产品,他们的价值得到普遍承认和赞赏,在这种情形之下,这样的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干劲和热情。
为了激励员工,让员工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中增长才干,英特尔公司经常让员工调换工作,这个做法让“英特尔"企业保持一种流动的状态。因为公司一直在超速运行,它的产品周期为6个月,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要有极强的适应力,为了让新工更快地适应快节奏运转的工作环境,“英特尔"公司规定在一个周期之后,新工就要转换另一个工作岗位,他们以此方式来培养多面手职工。
英特尔公司的工作激励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作为国内发展型企业,多半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工序技术性不高,专注面窄,重复性强,容易导致工作乏味和无聊,影响生产效率,如果能够合理地安排工人轮换工序,使他们的生产操作从单调枯燥趋于丰富多彩,也许有些工人会从工作轮换中发挥出自己的更大潜力,从而确立几种适合自己兴趣的、自己真正喜欢干的工序来,这样他们一定会更愿意长久地在企业扎根,做更多的事来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在对员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其能力通常只发挥20%—30%,仅仅是保住饭碗而已,因为许多员工只满足于计件不少于其它员工就行,因此他们会很容易寻找很多理由来使自己懒惰。同样一个员工在通过充分激励后发挥的作用相当激励前的2倍至3倍。通过激励,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员工的技术才能,提高员工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其次,管理者要学会让员工自己说了算
当然,这里的意思并不是对员工放任自流,而是让员工学会自己根据公司发展,结合本职工作制定出弹性的工作计划,然后自己管理自己,完成即定目标。传统目标管理的办法,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优点是可以将公司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岗位,缺点是缺乏灵活性,目标相对是固定的,但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目标的不可行或者无法完成,从而引起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矛盾。同时也很大程度的阻碍了员工的主动性与创新精神
对于员工来说,让员工知道公司近期的经营业绩和重大事项,不仅可以使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振奋人心的合同、业绩、人物和事件能够很大程度上鼓励和剌激员工,激发大家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心态,有效的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员工工作的正确性和效率的提升。
再者,管理者要学会用沟通将企业与员工整合
因此,必要的沟通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而且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和关系。沟通并非“独角戏",而是“交际舞”,需要双方密切配合。一方面要求主管能够循循善诱,让员工打开心扉,畅谈工作中和思想上的问题和建议;另一方面,也要求员工能够开诚布公,畅所欲言。
当然,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工作激励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工作激励只是其中之一,但这种激励企业无需增加太多投入,只要因人而异合理安排、灵活运用,更会达到无“薪"也激励的效果,更能有效的提升员工满意度,增强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