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BIM技术应用的新阶段与BIM价值再认识
近十年来,中国BIM技术应用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全行业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深刻改变着中国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科技贡献度。但在长足进步的大背景下,BIM技术应用在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突出问题。行业龙头企业的BIM技术应用已经开始进入深化应用阶段,并逐渐成为一项常规和通用技术,与此同时,多数中小企业BIM应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仅处于普及概念的状态,与BIM应用先进的企业相比差距很大。另外,BIM技术应用与传统技术之间还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尽管BIM技术全面的常态化应用已经是一个基本趋势,但整体而言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产业中BIM价值链重构、BIM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BIM与工程建设业务内容深度融合等尚未得到有效地解决。但不可逆转的事实是,伴随着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全面推进,BIM技术应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这样的变化,需要我们重新认识BIM技术应用新阶段的特征,进而重新认识BIM的核心价值,这对正确制定现阶段BIM技术应用的策略和把握整体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BIM技术应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BIM技术应用进入新阶段的基本特征
通过多年的推动,BIM技术逐步形成了常态化应用的基础,正在从局部或个别点的应用向全员、全专业、全过程应用扩展和深化,在很多层面上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几个应用阶段的新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BIM技术的推动逐步转变为由业主方主导。从应用的主导上看,BIM技术应用的主导力量正在前移,逐渐从设计、施工、总包方,转变为业主开发方,尤其是一定规模以上的工程项目。与此同时,业主或开发方对BIM应用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深入。这对BIM市场化的落地应用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业主开发方是建筑资源的分配方,同时也是应用价值的提出方和应用价值的最大获益方。这一转变是BIM技术向常规技术快速转化的强大推动力。
对BIM技术应用的价值再认识
对BIM核心价值理解,主要应从BIM的核心技术所产生的应用成效去判断和定义。一般意义上讲BIM有四大核心技术,分别是可视化技术、参数化技术、模拟化技术和平台化技术。可视化技术,帮助我们实现从图纸到模型,实现设计、施工交付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过程,是认识论上的巨大进步;参数化技术就是利用集成在模型里大量的工程数据,帮助我们做精确统计和计算分析,实现精确建造的目的;模拟化技术就是把建筑过程和结果前置,提前发现问题,优化设计、施工和管控,这是对传统工程建设和管理方法的颠覆性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建造水平和管控水平;平台化技术解决的是工程项目开发、设计、施工、运维等多方协同的关键问题,极大提高了协同效率和交互成本,也是工程建设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
随着BIM技术的深化应用,BIM逐步与其他信息技术融合,产生了更大的应用价值。例如,BIM与VR、AR、机器人、无人机、GIS、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其他技术的融合应用,逐渐成为BIM技术应用的趋势,而集成各项技术的优势将催生新的业务模式。我们要看到这些技术的融合还需要产业互联网的支撑,需要数据分析、存储技术等一系列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信息化技术联动,才能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应用体系。这些数据驱动的体系融合,将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水平落后的问题,进而从根本上驱动建筑工业化进程。
BIM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着传统技术的升级和改造,因此,我们看到BIM技术的核心价值正在重新定义,即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精确建造和全过程的流程优化。这是从根本上推动并实现工程建设行业产业升级的核心价值。
工程建设行业必须尽快解决BIM应用“两张皮”的现象。从一般意义上的新技术应用,向全面、深入的常规性应用过渡,真正发挥BIM技术在全过程应用的核心价值。工程建设行业需要为此做进一步努力和推进。当前,为了实现全员、全程、全专业的常规型BIM应用,需要尽可能多的项目实践,其应用范围越广泛,BIM技术的应用核心价值实现程度就越高。BIM既是一项IT技术,同时也应该理解为是一项工程建设技术,它的普及实施需要很多标准作为实施依据。这就要求工程建设行业的政策要求、标准规范、培训指导、考核激励措施制定好、统一好。只有在这种前提下,BIM技术才可能变成可实施、可落地的常规技术。现阶段BIM技术实施过程中,在项目规划、标准编制、平台搭建方面都要高度重视,实现数据合理集成、无损传递,才能实现工程信息、数据的有效使用,才能真正为工程建设和城市管理服务。
现阶段BIM技术应用价值
实现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们对BIM技术核心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坚定了对BIM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的信心,但不能回避的是,BIM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都是工程师、项目经理日常所要面对的,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BIM技术应用中IT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在BIM技术实践层面最典型的问题是不同BIM软件之间数据传输格式兼容问题,现在不同的BIM软件之间,数据导入和导出会碰到很多技术障碍,在转换过程当中存在数据丢失的现象。这是BIM作为IT技术面临的挑战,但我们相信随着IT技术的不断进步会逐步得到解决。
第二,BIM技术应用中各阶段、各环节的利益分配问题。由于BIM技术再造了业务流程,出现很多设计环节在做施工环节的事情,施工环节在做运维环节的事情。如果沿用现在的传统利益分配模式,难以产生足够的积极性去主动推动BIM技术的普及应用。这是根本性的问题,有待于市场推动过程中的产业链重组并在市场的发展与选择过程当中逐步实现。
第三,BIM技术应用中“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BIM技术的应用为工程建设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改变预期,这是科技进步产生的必然结果。但在现阶段,这种变化并没有及时反映在业务流程的调整上,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一边引入新的技术概念,一边却固守传统的业务流程和实施环境。这种“穿新鞋走老路”模式很难使BIM技术全面应用真正取得成功,当然,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比引入一项新技术难度更大,这也是我们在BIM技术应用中要给予足够重视的。
第五,BIM技术应用中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的BIM应用情况相对较好,当前,北上广深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BIM应用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央企、国企、大型民企的BIM技术应用情况要明显好于中小企业;重大项目的BIM应用明显好于一般性中小项目。这种地区、企业、项目的巨大差距,实际上严重影响了BIM技术的全面、深化应用。这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首先应当看到,这些都是BIM技术应用发展当中的问题。随着IT技术的不断迭代、项目经验的不断积累、资金投入的持续增加、国家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市场环境的真正改善,这些问题都将逐步得到解决,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一项新技术,特别是作为一项能改变行业生产方式的新技术,将是一个长期的普及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不同阶段的BIM价值和特征,正确理解并制定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和实施方法及路径,让BIM技术真正助力工程建设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