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工程管理(精选5篇)

从装配式建筑概念来看,其主要强调的是在正式施工之前,将此次工程中所需要利用到的各种配件、施工材料等运输到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现场具体需求,完成配件安装工程。相比较为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施工成本的支出,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其工作强度也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只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对结构件配件安装工作即可,如果出现施工模板,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化管控。最后,根据上级部门统一指示,完成配件安装工作即可。将此建筑结构模式应用到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促进建筑企业整体效益的稳定性提升[1]。

2.现阶段装配式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3.装配式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3.1借助科学有效的辅助工具

3.3提升预制构件吊装施工质量

3.4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施工;机电安装工程;预留洞

0引言

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是比较复杂的,一般包括测量、结构、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弱电、装饰装修等专业,大致可以划分为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几个阶段,项目管理者必须采用系统的观念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几个方面主动地进行施工过程管理。如果某一专业或工种只考虑本身的工作,势必影响其他工种的施工,而且本专业的工作也势必受到影响,也难以做好,因此,各专业的协调配合在施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1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土建施工前安装技术人员应会同土建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土建及安装施工图纸,以防错漏碰缺,安装技术人员应该学会看懂土建施工图纸包括结构留洞图等。安装技术人员应了解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尤其是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并仔细地核对安装施工方案是否与土建施工方案相适应。并在预埋预留配合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安装各专业的施工员应根据施工方案、施工图和技术文件、验收规范等的要求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和产品保护等方面的交底,同时,形成施工交底记录,及时签发施工作业任务书。

2基础工程施工阶段

本阶段要求安装专业配合土建施工施工进度,还需提前加工制作并备齐预埋件、预埋管线、接线盒、套管等配件,同时在施工中安装专业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联合接地体的施工,给排水管道穿基础墙体防水套管预埋工作,严格控制套管的轴线,标高、位置、尺寸、数量、材质、规格等方面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做好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敷设工作,埋地给排水管道施工工序为:施工准备现场测绘管道预制加工现场定位预埋、敷设完整性检查、灌水水压试验交付土建浇捣混凝土。电气专业的主要配合工作是:根据设计要求,做好基础底板中的接地连接,对于建筑物有桩基施工的,一般防雷接地体都采用柱内主筋,在破桩接桩后,采用圆钢或镀锌扁钢引出、引上留出测试接地电阻的干线及接地测试铁板。混凝土内的接地一般沿结构梁、柱敷设焊接,施工工序在钢筋绑扎完成之后。

3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1)楼板内预埋管线,特别是多根管线的集中处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当预埋管线直径较大,密度较集中,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遇到此情况,把管线均匀铺设,防止集中在一点,另外直径较大管线敷设时要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裂缝的发生。

(2)土建浇捣混凝土时,剧烈的振捣有时可能损坏安装配管或使得接线盒移位,如果敷设的是硬质塑料管,管道可能被砸坏或因振捣而断裂。因此,在浇捣混凝土时安装专业应留专人监护,遇有管路损坏时及时修复,并应提醒土建施工人员注意保护好预埋管件。

(3)卫生间管道预留洞是管道安装的一个重要环节,容易出现套管固定不牢和套管移位等现象,影响下道工序施工也给卫生间防水埋下了隐患,尤其是公共卫生间下水管道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安排,精准测量,精确施工。

(4)土建施工的预留洞为后续安装施工增加难度,由土建施工预留的孔洞,如塑料套管和尺寸大于300mm的预留孔洞,土建施工方可能没有认真考虑具体预留洞的尺寸、套管的标高和位置等设计要求,安装专业进行后续管道安装施工时会出现管道的坡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因此,安装专业质量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土建负责施工的安装使用的预埋预留工作进行复核和检查。

(5)接线盒和套管的填充和封堵。工程实际中常常发生预埋套管堵塞的问题,现浇楼板、柱内的电线保护管接线盒以及穿梁套管在配合土建安装完成之后,浇捣混凝土之前应采用报纸、草包、木屑等软性物填充严密,防止沙浆进入套管和接线盒引起堵塞。

(6)地下室出外墙处防水套管除采用软性物封堵外,在防水套管预制加工时,应在套管一端端口采用钢板焊接封堵,待防水套管管道安装时再开启,防止室外地下水或雨水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地下室,可以确保后续设备安装有良好的施工环境。在基础和主体工程中,多专业、多工种、多单位密切配合、对后期的机电安装、装饰装修工程做了良好的铺垫,降低后期的成本,加快施工进度,为工程创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建筑产品的复杂性、多样性、各异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需要多工种、多专业、多单位各尽职责、紧密配合,只有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才能建造出具有“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等优点的房屋建筑。

参考文献:

[1]胡帮杰,孙凯.施工中如何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4]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作者简介: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材料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

1前言

在建筑施工中,机电安装是一个专业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含五个部分,给排水及采暖系统安装,室内外电气照明安装,通信网络、自动化等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通风与空调系统及其电梯的安装。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建筑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不断发现问题,完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管理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迫在眉睫。

2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1管理落后

管理落后是当前机电安装施工单位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其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思想落后,不能有效保证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造成了大量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企业声誉也不能得到保障。第二,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机电安装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如果管理者不能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做到与时俱进,必然会影响到工程的效率和质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2.2工程设计欠科学、合理

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不科学,往往会造成实际所需和购买的材料和设备等不符,这样,很可能会延误工程的进度,致使工程造价提高。另外,有些设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常常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工程招投标时,通过各种关系把用户介绍给一些技术较差的施工队伍,有的甚至在图纸设计还未完成时或者未经过专业的分析其是否科学和合理,就急于开始施工,造成的后果可能不仅仅是工程造价的问题,这给以后用户的生活和安全会带来重大隐患。

2.3机电安装不规范

2.4团队分工合作不协调

长期以来,很多建筑单位缺乏严格的管理,分工不合理,团队协作观念不强,各自为战,当遇到问题时,不能集思广益。同时,缺少工程的实际经验,造成施工图纸的不合理、缺漏、不完善,从而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质量。

3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3.1合同管理

3.2材料管理

施工中的材料管理是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尤其是近年来,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给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施工单位在保证建筑基本的功能外,还要融入更多的环保理念。对此,施工材料的采购需严格把关,做到费用透明化,避免个别人员通过采购谋取暴利。此外,施工材料的购买需严格遵循国家建筑材料安全规范要求,做到科学、可靠和环保,保证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材料的质量。

3.3技术管理

3.4质量管理

3.5验收管理

4结束语

[1]姚忠.机电安装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管理浅谈[J].科技风,2011(07).

[2]张广龙.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质量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

[3]戴海卿.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J].科技资讯,2012(07).

[4]余胜.浅析建筑机电安装施工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科技资讯,2011(21).

[5]邱勇.建筑企业机电设备安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2(02).

[6]张欲晖.浅谈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0(31).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

装配式建筑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或者预制装配式住宅的简称,它表示部分或者全部的建筑构件的完成是在预制工厂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以机械吊装或其他的可信任的手段连接,用零散的预制构件组装成整体,以此形成具有使用功能的房屋[1]。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能够缩短施工周期,极大提高施工过程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工程效率,减少施工现场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降低施工过程中污水、噪音、粉尘等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模板和脚手架等支撑构建的消耗,减少资源的浪费。总体来说,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解决建筑施工过程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弊病,是推进我国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发展新动能。发展装配式建筑体现了我国推进建筑行业向工业化生产方向转型的决心,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房屋建筑学课程特点

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处于蓄力发展的阶段,需要高校培养具备装配式建筑知识的工程类人才投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实践中。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课程中仍主要以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进行教学,而对装配式建筑的识图、设计和施工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较少。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等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工程结构、工程施工等课程的先导课程,在教学培养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房屋建筑学主要向学生讲授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建筑构造的原理,进行一般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能力培养[2]。从课程性质和特点上看,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构造原理适合融入房屋建筑学的课程中,向学生讲授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打开装配式建筑的新视野,了解掌握装配式建筑,并为下一阶段的装配式建筑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房屋建筑学课程现状分析

2.1缺乏装配式建筑教学师资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进步的方向,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引导下工程实践逐渐增多。但目前课程教学的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工作一线,缺乏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实践经验,对装配式建筑工程一线的需求和发展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3]。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装配式建筑实践的讲解只能相对浅层表面,而做不到非常的细致透彻。

2.2缺少装配式理论引导

房屋建筑学的教材内容滞后于工程实践,如建筑构造的内容主要是现浇混凝土结构,部分内容如实心黏土砖、瓦屋面等构造,明显滞后于行业施工建造水平的发展,无法给学生反映行业的新技术。同时房屋建筑学教材中缺乏对装配式建筑基本设计原理和基本施工构造原理的引导和讲解,不能使学生与后期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施工实训等内容建立较好衔接。

2.3缺乏装配式建筑实践环节

房屋建筑学课程通过手绘和CAD制图完成建筑设计图、重要节点构造图以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融汇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工程实践中的构造特点。但不论是手绘还是CAD制图,学生仅通过二维图纸的绘制,不足以直观感受并灵活掌握所需的实际工作技能。由于理论层面对装配式建筑的学习不足,也影响对装配式建筑实践运用的理解和掌握,更缺乏实践的创造力,不能适应未来行业在装配式建筑层面上的要求。

3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思路

3.1培养师资队伍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师前往企业参与实践锻炼,学习装配式构件在工厂制作的工艺、在施工现场安装的技术,以及装配式建造过程中的使用的新知识、新设备等,为房屋建筑学课程拓展装配式教学知识点提供实践支撑。邀请装配式建筑一线工作的技术骨干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开设1-2次案例教学,介绍工程实践中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操作方法等,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通过校企联合组建并培养适应装配式教学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团队,使学生在课程中更全面认识并学习装配式建筑知识。

3.2加强认知实习

与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传统钢筋混凝土现浇建筑相比,学生对新推广的装配式建筑缺乏基础的认识和感知。认知实习是使学生接触新建筑、获取感性认知的重要环节,通过参观装配式构件生产工厂、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等,学生可以对装配式建筑建立基本的概念。同时,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拓展资料,引导学生探索思考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加深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

3.3更新教学内容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常用建筑结构体系章节的教学中融入装配式建筑的介绍、国内外发展状况的讲解以及基本的运用原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学习兴趣,为课程学习打下铺垫。进入到建筑设计原理部分的学习后,可以将装配式建筑的平、立、剖设计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平、立、剖设计结合在一起讲解,学习两者的共同的原理,也区别两者在设计中所要注意的不同要点,并阐述不同特点的建筑类型适合什么样的设计方法。最后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图集、制图标准和设计规范,使学生了解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表达和施工图绘制方法。在建筑构造等章节学习中,可以在各个结构组成部分的教学环节里增加该组成部分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介绍,如墙面、屋面中运用到的结构、保温、防水、装饰一体化的复合构件等。并且可以通过介绍这些构件的生产制作、安装过程的规范要求,使学生对装配式建筑有充分的理论认知。

3.4搭建可视化学习平台

装配式建筑的一体化复合构件相较传统建造的单一构件要更加复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仅通过书本和课件的图片和视频等方式,不能够很好地完成装配式建筑的学习。运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分层立体展现装配式复合构件的细部和做法,把抽象复杂的构造形式直接具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装配式建筑概念。

3.5建立教学互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房屋建筑学课程可结合BIM技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互动实践教学模式[4]。例如在装配式建筑某个构件学习前,由学生先收集该构件的资料初步掌握该构件知识,课堂中由老师借助已建立的BIM可视化学习平台详细讲解,最后学生能够在实践环节中,依据相应的图集设计并建立该构件BIM模型,并完善至学习平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

3.6调整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综合了课程的理论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设计并完成相应的施工图的绘制。当课程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内容后,也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增加相应内容的实践训练。学生通过设计装配式建筑构件,掌握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求与设计的方法,能够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做出对比,深入理解两者在设计与施工中的不同。同时,制图方式也不仅限于手绘和CAD制图,要允许学生充分利用BIM建模技能进行课程设计图纸的绘制,综合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用新技术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4结语

[1]徐雨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5.

[2]陈颖.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64+66.

[3]王逢朝,楼瑛,雄.应用型本科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3):89-91+94.

[4]曾在平,胡志明,李斌.装配式建筑在建筑结构课程的“BIM工作室”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16):54-55+58.

Abstract:ThefabricatedbuildinghasbecomethemaintrendofthedevelopmentofmodernconstructionindustryinChina.Asthemaintoolofbuildinginformation,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hasgreatlypromotedthedevelopmentofconstructionindustry.BasedonthereviewofthepapersaboutthefabricatedbuildingsandBIMtechnologyinrecentyears,thispaperanalyzestheadvantagesoffabricatedarchitectureandBIMtechnology,thenexplorestheapplicationofBIMtechnologyinfabricatedarchitecture.Itaimstorealizetherationalizationandscientificationofprojectlifecyclemanagementinfabricatedconstructionproject,andfinallyformacoherentinformationplatforminthefabricatedbuilding.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BIM;信息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

Keywords:fabricatedbuilding;BIM;informationmanagement;lifecyclemanagement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BIM技术在新型装配式建筑中的可行性应用进行了研究:我国早期对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进行结合的是周文波等人;随后齐宝库等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阐述了BIM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常春光、吴飞飞把BIM和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中进行了推广;白庶等人分析了BIM在装配式建筑各阶段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BIM技术的发展,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阶段着手,探讨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整个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使得装配式建筑在BIM技术的结合下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1建设工期短

1.2节能环保,可持续

现在国家一直提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装配式建筑正是符合了这一要求才得以迅速发展。在装配式建筑中好多材料可以循环利用,如钢模板,木模板等,这样就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另外,由于是工厂中生产好的预制构件直接运输到工地进行装配,所以在施工现场减少了施工噪音,同时还避免了尘土飞扬,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1.3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传统建筑的现场施工中,经常会进行高空作业。由于施工人员素质不够高,并且技术水平有限,导致了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甚至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就使得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在装配式建筑中就大大减少了以上问题的出现,在工厂进行预制构件的生产大都是低空作业,不存在高空坠物等现象,在工地进行预制构件的装配是由专业人员操作的,并且大部分都是机械化操作,因此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所以说装配式建筑能够很好地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1.4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

因樽芭涫浇ㄖ的预制构架都是大批量的在工厂进行生产,然后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对脚手架和模板的使用就大大减少了,这样不仅节约了施工成本,还减少了传统建筑中的一些现场施工流程,缩短了工期,从而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1.5便于施工,受气候条件制约小

传统的建筑施工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冬季施工时好多工序必须停止,在雨季也有许多条件的制约,所以会影响整个施工进度。而装配式建筑的大部分作业是可以在室内进行操作的,外墙板、内墙板、预制梁、预制柱等在工厂中进行生产,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再将这些预制构件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

2BIM技术原理及其特点

2.1BIM技术的可视化

可视化顾名思义就是能蚩醇、能够得到的形式,可视化在建筑行业的运用中有可观的前景。传统的读图就是拿到施工图纸,看着这些线条进行空间的想象,对于今天复杂多变、形式不一的建筑来说不太现实。而BIM技术把图纸中的这些平面化的线条进行三维立体的展示,让工作人员一目了然,能够形成一种通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不仅如此,在BIM技术的帮助下,工程中的设计、建造、运营等都可以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2BIM技术的协调性

在建筑业中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业主之间都要时时刻刻进行配合,做好协调工作。BIM技术的协调性能够很好地解决各方沟通不到位的问题。BIM技术可以提供协调数据,具体操作就是对建筑物建造前期存在的不同专业间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然后生成数据。另外BIM技术还可以解决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之间的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之间的协调等等。

2.3BIM技术的模拟性

2.4BIM技术的优化性

2.5BIM技术的可出图性

BIM技术的可出图性并不是指出一些建筑设计图纸,而是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和优化后,出一些关于综合管线、综合结构留洞的图,以此来消除一些错误,甚至可以做一些建议改进的方案。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样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在全寿命周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在现代建筑业中会涉及到多种多样的预制构件。而且整个项目的参与方较多,导致信息不集中,在预制构件的制作、运输和组装中就会出现配合不协调。其次是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准确及时的收集到各构件的信息,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不能被很好的把握,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最后对于已经完成好的装配式建筑,当出现某个构件损坏或者不合格的情况时,由于信息难以及时收集和处理,导致整个建筑物的损坏。而把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就会很好的帮助解决以上问题。

3.1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规划阶段的应用

3.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制造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制作阶段,把BIM技术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将含有构件的材料种类、几何尺寸、安装位置等信息的RFID芯片植入到各类预制构件中。又因为RFID标签编码具有唯一性原则,所以在构件的生产、存储、运输、吊装等过程中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BIM的作用体现在不仅可以为构件的生产管理子系统提供构件的有关数据,还可以把每个预制构件的存储、质量监测、生产等信息返回给BIM数据库。这样在BIM与FRID技术的完美结合下,可以实现预制构件零缺陷、零库存的目标。

3.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建造阶段的应用

3.4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运营维护阶段的应用

为了响应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装配式建筑正在逐步成为21世纪建筑业发展的风向标,而BIM技术的融入弥补了装配式建筑中信息难以收集、处理等缺点。把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使得装配式建筑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在BIM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结合RFID技术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维护的管理效率。所以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是我们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1]李天华,袁永,张明媛.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BIM与RFID的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3):28-32.

[2]王延魁,赵一洁,张睿奕,等.基于BIM与RFID的建筑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研究[J].建筑经济,2013,(11):113-116.

[3]孟森,刘欣,张世洋.浅谈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J].工程建设,2012,44(5):74-78.

[4]齐宝库,李长福.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研究[J].施工技术,2014(15):25-29.

[5]常春光,吴飞飞,等.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70-174.

[6]白庶,张艳坤,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建筑经济,2015(11):106-109.

[7]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12.

[8]何关培,李刚(Elvis).那个叫BIM的东西究竟是什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9]周文波,蒋剑,等.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2(22):72-74.

THE END
1.装配式建筑概论第12章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ppt习题 Q2:组员之间互相讨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中的应用价值? Q1:简述建筑性能分析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谢谢观看 第十二章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121 PART.装配式建筑BIM简介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指在建设工程及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维护阶段全寿命周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14/7134010164006005.shtm
2.装配式建筑中怎样利用BIM进行智能施工安装?通过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在实际施工前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论证,可观测整个施工过程,通过施工模拟,可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制定方案规避风险,同时减少了设计变更,并节省了资源。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特别是对资源和进度方面实行有效地控制,可以更好地协调施工中的进度和资源使用情况。在研究装配式结构...http://m.lcbim.com/h-nd-2815.html
3.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实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实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生产、运输、装配、运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实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一体化协同工作。()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dd623be9e6474d23aae522bea3239c6a.html?fm=bdbds4d0c28063622b5f739dbe787f18b97a8
1.BIM技术为什么用BIM做装配式建筑设计?BIM免费教程BIM技术可以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因为可以精准的判断建筑物的性能参数,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问题,从而降低施工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BIM技术做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优势以及作用的介绍,BIM技术对于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使得建筑设计更加规范化,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施工效...https://m.tuituisoft.com/bim/174456.html
2.建筑最新技术,塑造未来的关键力量软件最新的建筑技术在不断地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创新,BIM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材料与节能技术、智能建筑与物联网技术以及3D打印建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更高效、环保、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和效率,还为我们创造了更加美好的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建...http://xiaoergemice.com/post/14161.html
3.江苏建筑杂志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2018年第01期空间管桁架结构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文章结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钢结构屋盖,介绍空间管桁架结构屋盖安全性检测鉴定的主要内容,为相关工程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装配式变电站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 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 变电站 对比分析 装配式建筑是目前最符合工业化建筑理念的一种建筑形式。随...https://www.youfabiao.com/jiangsujianzhu/201801/
4.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了解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安装工程计价的基本原理和工程造价的构成;了解定额原理并掌握其应用方法;了解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原理并掌握其应用方法;掌握建筑和装饰工程及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和结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掌握工程造价电算化的方法;具有小型建筑工程BIM建模能力、熟悉工程招标和投标的程序、招标投标文件的编制。https://www.jzszyjsxx.com/NRGL/show-1243.html
5.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本市建筑业持续降发展的实施意见...奉贤、金山实施全装修面积比例为30%,到2020年达到50%;保障性住房中,公租房100%实施全装修。培育形成2-3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建筑工业化产业联盟。 (二)着力推广BIM技术的应用...https://www.shanghai.gov.cn/nw41487/20200823/0001-41487_53986.html
6.bim在项目中的应用,bim技术在项目建造阶段的应用十、资源计划及成本管理管理资源和成本计划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BIM技术的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建立5D建筑信息模型,将进度和成本信息与三维模型关联和集成。利用该模型,根据项目各施工阶段对劳动力、材料、设备的需求进行计算、模拟、优化,制定劳动力计划、材料需求计划、机械计划等,形成项目。其中,物料需求计划的准...https://www.nanhuajiaoyu.com/chanye/news/19466.html
7.创新建筑(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OUR CASE 项目案例http://www.zj-fhzx.com/index.php/cases/index/196.html
8.智能建造应用嘲目录(二)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 运用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构件建立施工图模型,通过对已有模型附加施工信息数据和各单元构件进行深化设计、模拟施工,并对现场存储构件进行数据添加,张贴包含进场时间、存放位置、使用时间、使用部位等信息二维码,实现构件的精准管理、工序优化、材料管理和数据提升,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https://znjz.ncut.edu.cn/info/1105/2284.htm
9.装配式建筑综述论文(通用18篇)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装配式建筑应用比较普遍,香港屋宇署制定了完善的预制建筑设计和施工规范,高层住宅多采用叠合楼板、预制楼梯和预制外墙等方式建造,厂房类建筑一般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建造.。台湾地区建筑体系和日本、韩国接近,装配式结构的节点连接构造和抗震、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很成熟,装配框架梁柱、预制外墙...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anzhuxue/69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