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社会与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第三届中国图书馆馆长高级论坛暨图书馆学系主任与馆长对话论坛述评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2023年第三届中国图书馆馆长高级论坛暨图书馆学系主任与馆长对话论坛二十一位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关于专业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与会者认为,职业精神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图书馆学核心知识是图书馆综合业务能力最重要的基础,要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整合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与其他能力。关于图书馆专业化的内涵与发展路径,与会者提出其核心是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指出了人才专业化的现实困境,认为制度建设与继续教育是提升图书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路径。面对学科知识体系能否适应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社会发展需要、商业逻辑对专业价值的侵袭等挑战和问题,与会者提出了可能的破解之道,包括回应国家、时代和社会需要,走专业化、内涵式发展之路;教育界与实践界合作共进发展;宣传展现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社会价值与专业性。
2023年3月18日,第三届中国图书馆馆长高级论坛暨图书馆学系主任与馆长对话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十二家图书馆的馆长或副馆长(以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主)、九家图书馆学院系的系主任(或副院长、教授)、两家图书馆学期刊的代表等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为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发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于2020年12月发起举办第一届中国图书馆馆长高级论坛,并于2021年4月举行第二届,分别围绕主题“当前图书馆事业的业态及趋势”和“新阶段图书馆再发现”开展了深入研讨。在前两届馆长论坛基础上,本次论坛进一步扩大了会议规模,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并增设图书馆学系主任与馆长对话论坛,以推进图书馆学教育界与实践界的坦诚交流与合作。
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体系更新与专业人才培养
(4)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作为人类各科知识的集散地,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对于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提出了迫切需要。与会者认为,在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之外,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知识,包括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语言和技术能力,从而“对整体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与会者提到,邀请其他学科教师讲授学科概论知识、图书馆学学生修读双学位、吸引本科来自其他专业的学生攻读图书馆学学术型硕士或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等方式,有助于弥补学生在学科领域知识方面的欠缺。在技术方面,与会者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与观点,如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服务软件利用能力、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能力、图书馆系统开发能力等,以适应智慧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时代需要;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能够提出需求和想法;若图书馆招聘技术人才,会更偏向于招聘计算机专业而非图书馆学毕业生。与会者对于技术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中的不同态度,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学教育中的角色。
图书馆专业化的内涵和发展路径
(4)制度建设。与会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很多实际问题的症结在于制度与体制,要通过推动图书馆用人制度、图书馆学教育甚至是整个高等教育制度等制度上的突破与改革来破解,从而减少对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制约。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国际图书馆界提高图书馆专业化水平、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图书馆界长期以来试图建立的一种职业化制度。此次会议上,有学者再次提出设立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以保障图书馆员队伍的专业化。无论是与会的图书馆馆长,还是来自院系的系主任、教授,均认为人员专业化对于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低入职门槛是对于专业化的削弱。然而,设置职业准入标准却有诸多现实难处和障碍。例如,苏州图书馆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不过后来由于某些因素取消。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戴着镣铐跳舞”,需要不断与各种非专业化的因素博弈,甚至做出退让和妥协。不仅是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其他诸如馆长任命制度、职称制度、工资制度甚至是财务报销制度,都关系到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例如,河北省提高图书资料系列高级职称人员的比例,“对馆员是很好的激励”。
以专业化发展破解图书馆学和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数字社会的发展为图书馆学和图书馆提出了许多挑战,有些是新出现的问题,有些则是原来既有的问题,只是在新的形势下愈加凸显。能否应对这些挑战,满足社会发展对图书馆事业提出的新需求、新问题,对于图书馆学与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都至为重要。总结来说,与会者提到以下挑战和问题。
除上述两方面外,与会者指出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面对的问题还包括:图书馆服务效能问题突出;基层图书馆的困境;新型空间名称的“去图书馆化”;图书馆学专业点数量少、规模小;图书馆学研究群体的萎缩,一些研究领域缺乏知名的专家学者等。虽然有与会者认为数字社会并没有对图书馆带来颠覆性的挑战,但此次会议中提到的现实问题,无疑都是图书馆行业的难点与“痛点”,需要通过专业化发展来破解。
第三,在推广中彰显价值:合力宣传和展现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社会价值,尤其是图书馆员作为专业化职业的集体表达,提升决策者与公众对于图书馆的认可度与支持力度。社会对于图书馆的认知,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在文化事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加强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宣传更为紧迫,应成为未来我国图书馆界的主要任务之一。图书馆员首先要身先垂范,以热情的服务态度、专业的服务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和身边人对图书馆的认知。这种宣传也不应止于图书馆或高校,而要联合图书馆主管部门、各类各级图书馆、图书馆学院系、专业组织等全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如2023年“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中图书馆参与的广泛性。宣传推广要“跳出图书馆谈图书馆、跳出图书馆学发展图书馆学”,在一切可能的平台和场合、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和途径,发出图书馆人的声音,尤其要向决策者和社会公众展现图书馆无可替代的专业性和“立身之本”,塑造图书馆员作为专业化职业、图书馆学作为专门学科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