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的大体解剖结构实验

实验材料头部正中矢状切标本唾液腺解剖标本腹腔剖开标本舌食管胃小肠及大肠的离体剖开标本肝胰的离体解剖标本

仪器、耗材解剖镊解剖盘放大镜压舌板镜子

实验步骤

一、口腔

用头部正中矢状断面标本,也可用镜子对照自己的口腔观察和辨认以下结构:口腔前界为上下口唇,后界与咽相通;两侧壁为颊;上壁为腭,腭分前部的硬腭和后部的软腭;下壁为口腔底,被舌所占据。口腔内面覆以粘膜。口腔又可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两部分,它们以何为界?

1.牙分辨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并计算各种牙的数目并写出牙式。每个牙都可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2.舌位位于口腔底。在舌的背面可见人字形的界沟把舌分成后1/3的舌根,前2/3的舌体,尖端为舌尖。活体观察,可见舌背表面有许多粘膜突起称舌乳头。在舌尖和舌体的背面可见许多白色丝状乳头。在丝状乳头之间有散在的呈淡红色、数目较少的菌状乳头。用舌浸制标本观察,还可见界沟的前方有7~9个圆形乳头,称轮廓乳头,排列成倒“V”字形。在靠近舌体的侧缘后部,有呈皱襞状的叶状乳头,每侧约有6~8条,小儿的较清楚。舌根部有许多豆状小丘,为舌扁桃休(淋巴组织),舌根向后连于会厌。

舌下面中间有一皱襞连于口腔底,称舌系带。舌系带根部的两侧有一对圆形突起,称舌下阜(是下颔下腺和舌下腺导管的共同开口处)。

3.腭活体观察,分辨硬腭和软腭。在软腭的游离缘中央有一圆形向下的突起,为腭垂。腭垂两侧有两对弓形皱襞,前方为腭舌弓,向下延续于舌根;后方为愕咽弓,移行于咽壁。两弓之间的隐窝内有腭扁桃体。软腭后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与咽相通。

4.唾液腺用头部已暴露唾液腺的解剖标本观察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腮腺形如三角形,在耳前下方,位于皮下,其导管穿过颊肌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下颔下腺呈椭圆形.位于下颌骨体内面。舌下腺呈扁椭圆形,在舌下口腔粘膜深面。下颔下腺和舌下腺大管共同开口于舌下阜。

二、咽

用头部正中矢状断面标本观察。咽位于鼻腔、口腔和喉的后方,呈漏斗形,为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咽的上方接颅底,下方在第六颈椎下缘高度延续为食管。咽几乎没有前壁,经鼻后孔、咽峡、喉口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依据咽与上述部分的通路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

1.鼻咽是咽的上部,在其侧壁上相当于下鼻甲的后方,左、右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此口经咽鼓管与鼓室相通。鼻咽的后壁有成堆的、较为发达的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在咽鼓管咽口周围粘膜内也有淋巴组织,为咽鼓管扁桃体。

2.口咽为咽的中间部,在咽峡后方,软腭、舌根和会厌上缘之间。在口咽两侧壁有腭扁桃体。

3.喉咽是咽的下部,较为狭窄。喉咽前方正对喉口。

三、食管

用食管标本观察食管的形态、位置和分段。食管是一条肌性管道,在脊柱前方,气管后方。上端和喉咽相接,下端经隔的食管裂孔进人腹腔,延续十胃的贲门部。食管可分颈段、胸段和腹段,全长25cm。有三处狭窄部:第一狭窄部在食管起始部(平第6颈椎下缘);第二处在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平面);第三处在食管裂孔处(平第十胸椎体)。

四、胃

用腹腔解剖标本及胃的离体标本观察胃的位置、分部及形状。胃上端接食管腹段,下端接十二指肠、胃的大部分(约3/4)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约1/4)位于腹上区,胃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可随其充盈、空虚和体位的变更而发生改变。还可因年龄、性别和体型的不同而有差异。

胃的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胃可分四部: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贲门部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部称胃体;胃的下端与十二指肠连接的部分为幽门部。胃又分为前壁和后壁、上缘和下缘。上缘较短称胃小弯,下缘较长称胃大弯。

在人胃的剖开标本上,可见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小沟交织成网状,将粘膜分成许多小区,为胃区。用放大镜观察可见每个胃区表面有很多胃小凹。胃的粘膜在胃小凹处形成几条纵皱襞,其他部分为不规则的皱襞。在幽门处由于幽门括约肌发达使粘膜呈环形的幽门瓣。

五、小肠

用腹腔解剖标本及小肠各部的剖开标本观察小肠的位置、分部及粘膜皱襞。小肠为消化管最长的一段,全长5~7m,蟠曲于腹腔中部和下部。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空肠和回肠借系膜固定于腹后壁,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1.十一指肠其长度相当于本人的12个指幅,呈蹄铁形,包绕胰头,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上部起自平第12胸椎和第1腰椎相交平面的幽门,走向右后方,急转成为降部;降部紧贴第2~3腰椎体的右侧,沿右肾内侧缘下降,降部左侧紧贴胰头;水平部向左横跨第3腰椎在第3腰椎左侧续于升部;升部向上至第2腰椎左侧向前下方急转移行为空肠。

十二指肠仅在幽门和近十二指肠与空肠连接处为腹膜所包被,其余部分均位于腹膜后方。观察剖开的十二指肠标本,可见粘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襞,用放大镜观察还可见有密集的细小绒毛。降部的后内侧壁的粘膜上有一纵行皱襞,其下端形成圆形突起,为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大乳头顶部有一小孔,为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有时在十二指肠大乳头上方还可见一个小乳头,为副胰管的开口。

2.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为腹膜包被,借腹膜形成的系膜固定于腹后壁。肠管与系膜相连的缘为系膜缘。空肠和回肠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迂回盘曲成为若干回曲。空肠占小肠全长的2/5、位于左腹外侧区和脐区,管壁较厚,管径较大,血管分布较丰富,在活体上颜色较红;回肠占小肠的3/5,位于脐区和右腹股沟区,管壁薄,管径较小,血管较少在活体颜色浅。

观察剖开的的空、回肠标本,可见粘膜表面形成许多环形皱襞,仔细观察可见到表面的绒毛。一般空肠的环行皱襞密而高,回肠的环行皱襞稀而低。将肠壁粘膜对着光观察还可透见有散在的孤立淋巴小结和呈长椭圆形的集合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在回肠下部较为多见。

六、大肠

用大肠解剖标本及大肠各部的离体剖开标本观察大肠的位置、分部、形态及粘膜皱襞。全长约1.5m,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大肠在外部形态上除阑尾和直肠外有三个特点:一是由肠壁纵行肌增厚形成与大肠纵轴相平行的三条结肠带;二是由于三条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起而形成囊状的结肠袋;三是在结肠带附近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突起,叫肠脂垂。

1.盲肠位于右髂窝,为向下方突出的盲囊。其后下端附有阑尾(蚓突),长度因人而异,一般为7~9cm,多数有弯曲。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其开口为回盲口,口的上、下两缘各有个半月形皱襞为回盲瓣。

2.结肠围绕小肠周围,形似方框,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升结肠是盲肠的延续,向上升到肝右叶的下面,向左弯移行为横结肠。横结肠借系膜连于腹后壁。横结肠横行向左至脾的下方,转折向下移行为降结肠、降结肠向下至左髂窝处移行为乙状结肠。乙状结肠借系膜固定于骨盆后壁上,在第3骶椎处移行为直肠。

3.直肠位于盆腔内,上端接乙状结肠,穿过盆隔终于肛门。观察剖开的直肠标本,可见直肠下部粘膜上有6~10条纵行皱襞,叫肛柱。各柱下端之间有半月形皱襞相连,这些皱襞叫肛瓣。肛瓣与相邻肛柱下端之间,围成小陷窝为肛窦。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形成环形线为齿状线。线下方有光滑区为肛梳(痔环),向下移行为皮肤。

七、肝和胆囊

1.肝用腹腔解剖标本和离体肝的标本观察。肝占满了整个右季肋区和腹上区的大部分,其左端有一小部分达到左季肋区。肝呈楔形,右端粗大而圆钝,左端细小;肝可分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上面凸隆与膈接触,称膈面;在其表面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下面与脏器接触称脏面。观察肝的脏面可见中间有一横行凹陷的肝门,注意分辨由此进出的肝动脉、肝管、肝门静脉和神经。肝门两侧各有一纵沟,左纵沟内有肝圆韧带(脐静脉索)和静脉韧带(静脉导管)。肝圆韧带走在肝镰状韧带的游离缘内至脐。右纵沟内有胆囊和下腔静脉。肝的脏面由以上一横沟和左、右纵沟分成左纵沟左侧的左叶,右纵沟右侧的右叶,盯门之后,左、右纵沟之间的尾状叶,以及肝门之前,左、右纵沟之间的方叶,肝的前缘的右侧有一窝,容纳胆囊。

2.胆囊胆囊紧贴在肝下面右纵沟上部的胆囊窝内,其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连结,易于分离。胆囊呈梨形,可分底、体、颈和胆囊管。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胆总管汇合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八、胰

观察腹腔解剖标本(已切除横结肠)和胰的离体解剖标本。胰在胃的后方,横位于腹腔后壁的上部。胰质软而致密,形状似细长的三棱柱,可分头、体、尾三部分。胰头被包绕在十二指肠“C”字形的凹槽内(十二指肠降部左侧),胰体占胰的大部分,胰尾伸达脾门。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有时出现副胰管,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九、腹膜与腹膜腔

用切开腹腔的尸体标本观察。腹膜是覆盖于腹腔壁、盆腔壁、腹腔和盆腔脏器表面的一层光滑的浆膜。腹膜可分壁腹膜和脏腹膜。壁腹膜衬在腹壁和盆壁的内面;脏腹膜覆盖在脏器表面。壁、脏腹膜之间的狭窄间隙为腹膜腔,其中有少量浆液。

在空肠、回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和腹壁之间有腹膜连结,即为肠系膜在胃和横结肠之间的腹膜富于脂肪,它向下呈围裙状遮盖在横结肠和小肠的前面,为大网膜。

THE END
1.系解014胃小肠大肠大肠(large intestine) 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 腹部手术中,鉴别大、小肠主要依赖大肠的下述3个特征(直肠、肛管和阑尾除外):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1、盲肠(cecum): 是大肠的起始部,左侧接回肠,上接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和回肠为界,一般位于右髂窝内。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3825132_707366301.html
2.《黄帝内经》载:“大肠小肠皆属于胃”,...《黄帝内经》载:“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胃与肠相连,都属于六腑,六腑的“通”是很重要的功能,如果不通畅,六腑的功能就得不到正常的发挥,生病因此产生;此外六腑都表现为“降”的性质,都要往下走,不往下走功能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大肠、小肠属于胃的意思不外三者功能相似,相互配合消化食物,但是胃这个概念在中医...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629/06/32712951_845510899.shtml
1.探索大肠的秘密与降:走进内在世界的旅程在现代社会,健康意识逐渐被人们重视,特别是对于肠道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大肠,作为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任,同时还负责排除体内的废物。然而,许多人对大肠的认识相对肤浅,甚至存在一些误解。探索大肠的秘密,正是了解自身健康的重要一步。 https://www.shujuka.net/news/44728.shtml
2.胃连接大肠还是小肠?胃肠道对于人们身体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是自己的胃部出现一些问题就会造成很多的疾病产生,最关键的就是会造成自己的消化不良,每次摄入食物都是没有办法顺利消化掉,从而堆积很多的食物在自己的胃部,那么胃连接大肠还是小肠呢? 1、固体部分从胃部走向小肠大肠,而液体部分通过肠壁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https://m-mip.39.net/gc/mipso_7756038.html
3.猪的胃肠肝胰解剖构造贲门为胃的入口,与食管相连;幽门为胃的出口,与十二指肠相连。胃分为四部:贲门周围为贲门部,贲门以上为胃底,贲门与角切迹之间为胃体,角切迹到幽门之间为幽门部。胃的左侧部大而圆,胃底近贲门处有扁平的锥形盲突,称胃憩室。胃黏膜有腺部分为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肠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又分为十二...https://www.cloudvet.org/Mapi/article/429
4.胃后面是大肠还是小肠权威文章胃后面是大肠还是小肠 胃的后面是脊柱,没有器官。胃的下面是小肠,然后是大肠。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当食物经由口腔咀嚼后,通过食管到胃里进行消化,再经过小肠吸收营养,最后经过大肠转化形成粪便,最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所以正常人一般每天都要排一次大便。https://www.cndzys.com/ylcore/ask/art_48259.html
5.胃下面是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吗?寻医问药网空肠,回肠和结肠,结肠也就是大肠,需要注意的是肠道是在腹腔内来回盘区的,有些可以到胃的上面的 ...https://club.xywy.com/question/20151228/98111887.htm
6.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此胃弱不能滋养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肠,故有此证。然亦止从胃弱而得之,故圣人混言肠胃之所生也。或曰:子谓混言肠胃所生,亦有据乎?予应之曰:玉机真脏论云:脾不及,令人九窍不通,谓脾为死阴,受胃之阳气,能上升水谷之气于肺,上充皮毛,散入四脏;今脾无所禀,不能行气于脏腑,故有此证,此则脾虚九窍...https://www.med66.com/new/40a184a2009/2009927liuhon144256.shtml
7.岐黄日历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原文: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解读: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人体受纳运化水谷精微的脏腑,它们能分清泌浊,吸收有用的营养物质,排出身体不需要的糟粕。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1/26/c434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