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晚报·2016-03-1511:36·海报枣庄
笔记本电脑出故障检测费、打车费花了200多
去年10月份,家住立新小区的市民洪先生在市区某商场花了3500元购买了一部笔记本电脑。使用了3天后,发现外壳越来越烫手,逐渐连键盘都不敢触碰……随即,他带着电脑找到商家。
洪先生说,当时商家答复,电脑发热不能凭感觉,想要退换必须到指定地点进行检测。
“我打车到了检测点,对方说已经下班了。”洪先生说,次日,商家工作人员拿着电脑看了半天,称表面上看不出问题。“需要拆开检测,电脑先放这儿吧,明天再来取。”
洪先生打车回到家。次日,洪先生来到检测点时,检测人员终于承认电池和风扇都有问题。
经过反复交涉,商家同意退换。在维权过程中,洪先生打车费、检测费等成本,加起来花了200多元。
下馆子遇霸王条款为20元打官司值得吗
家住桃园小区的市民李女士和3位朋友来到振兴路上一家自助火锅店。刚进门,便看到墙上挂着“禁止自带酒水”的提示。
“因为家里有现成的白酒,所以我就带着去了饭店。没想到刚坐下,服务员就让我们将自带的白酒放到前台。”李女士觉得,“禁止自带酒水”是商家设定的霸王条款,便和火锅店老板沟通。
“如果自带酒水,每位必须多加5元钱。”火锅店老板称,饭店里的菜品价格比较低,就指望酒水能抬高一下利润,如果顾客自带酒水,他们会亏本。
李女士只好多支付了20元的费用,因为这个小插曲,这顿饭吃得都不太愉快。
“和朋友吃饭本是件高兴的事,过多较真会影响心情。”李女士说,因为一点小事,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很多市民都会选择沉默,“难道为了20块钱去打官司”
如果涉及金额不大,权益受到侵害你会维权吗近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
市民郭女士去年花100多元给儿子买了一双鞋,不到一个月就坏了,与商店协调未果,就打算到消协投诉。一个朋友告诉她,消协即使能解决,调查、取证也很麻烦。“就为100块钱,想想划不来。后来又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也都不了了之。”郭女士说。
干洗呢子大衣致损毁市民维权长达半年无果
2015年11月份,家住苹果花园的黄女士将价值2899元的呢子大衣送去市区某洗衣店进行干洗,并特意嘱咐店主这件大衣只能干洗不能水洗。过了将近一周,黄女士去取衣服看到,洗过后的呢子大衣已经变得皱皱巴巴,严重变形,颜色也发黄变旧,一些部位还有明显的抽线现象,连系绳金属件上的白漆也有部分脱落。标牌则显示,这件大衣主料为100%羊毛,同时标明只能干洗。黄女士怀疑,是洗衣店对她的衣服不够重视,将它水洗甚至与其他衣物混洗,才导致如今的情况。
从去年11月份至今,黄女士已经与该洗衣店交涉多次,然而,对方并不承认存在操作失误,仅表示愿意提供洗衣卡作为补偿。“一开始说的是500元,后来又说给700元洗衣卡,还说这是他们的底线了,但我一直没答应他们。”黄女士说,她还是要继续将“维权路”走下去。
买冰箱未留凭证无法提货三千多元打水漂
去年5月,家住新城金帝小区的市民方先生在市区某商场购买了一台冰箱。因当时新房没交工,他与冰箱销售人员协商好,将付了款的冰箱暂放商场仓库,等交工后来取货。直到去年12月,方先生来取货时,被告知曾接待他的售货员辞职不干了,没有一定的凭证对应,无法取货。
“因为当时想得太少,法律意识淡薄,所以没有对凭单拍照存根。”方先生说,隔了两周后,他又来到商场,不料想,那个销售员却说送货单找不到了。
“冰箱是花了三千多块钱买的,怎么说没就没了。方先生执意要讨个说法,一趟没结果,两趟还是没回音,几趟下来,方先生没了耐心,无奈之下将商场告上了法庭。
“如果对方态度能诚恳些,也许还有协商处理此事的机会。可那边的态度一直强硬,对簿公堂也是无奈之举。”采访中,方先生向记者袒露了自己的心声,在这场纷争中,他也牺牲了很多,身体精力消耗,误工请假、交通费、打官司请律师等费用,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方先生表示,自己并不在乎这些钱,虽然这些钱加起来可能要比一个冰箱的价值还高,但是他并不后悔做出这样的选择,他只想讨个合理、公平的说法。
“无论未来再艰辛、再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我个人的合法权益。”方先生说。
沟通难度大、处理耗时长网购到假货维权渠道不畅通
记者随机找到20名有网购经历的市民进行网络售假和网购打假调查,受访市民中50%明确表示曾网购到假货。
接受调查的市民表示,网购买到的假货中,50%以上是服装、鞋包和化妆品。由于网购主要依赖于图片等视觉体验,而服装、化妆品这类商品难以根据图片信息鉴定真伪,买到仿品或劣质品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此外,电器和数码产品由于各种各样的行货、水货版本难以区分,容易混淆消费者的辨别力,占网购假货的近三成。
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网购可七天无理由退货”,且退货运费保险为消费者减轻了运费压力。在法规和经济的双重保障下,退换货成为市民在网购到假货时的首选处理方式。57.7%的受访市民买到假货时选择退货退款,15.4%选择换货。
网购维权难怎么办
网络交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实际收到的物品与网上的资料、样品不符或功能不全、颜色有差异等;卖家提供了虚假信息,付款后一直收不到物品;商家对出售的商品不出具正规发票,不承担“三包”责任,售后服务难保证;某些团购网站因经营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团购服务与承诺不符或者无法享受团购服务等问题。
市民不懂“法”不知咋维权
记者在立新小区、桃园小区及朝阳小区询问近二十位市民,对于《物权法》,有的表示“不清楚”或“没听说过”,有的稀里糊涂认为“可能是物业管理法”。当记者问,如果小区附近夜间施工噪音影响居民休息,他们将如何维权时,90%的人回答“到处都有噪音,自认倒霉”。
“就拿供暖来说,去年11月中旬家里开始供暖,可是暖气一个冬天也没有达到规定的温度,找过热力公司多次,均未解决。”家住朝阳小区的市民秦女士说。
遇到问题商品,该如何投诉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回答起来却很难。
拿不出确凿证据、渠道不畅、成本太高、程序繁琐漫长,投诉如此麻烦,很多人选择不投诉,于是问题就被遮蔽。
每到“3·15”,消费者权益总会被高调提出,过后往往又归于平静。这并不是消费者所期待的结果。
工商部门:被侵权不要一忍再忍
市场上商家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如特价销售、搭售、打折、返券等多种手段进行促销,其中不乏暗藏不少消费陷阱,提醒大家理性消费的同时,消费者如果买到假货,可以拨打12315专线,工作人员将解答、分转、督办投诉和举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消费者遇到了侵权事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可以通过上述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消费权益。
如果消费者采取投诉的方式,消费者在投诉时应当注意下列问题:要有明确的被投诉人;要有具体的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要有相应的证据,比如有关购物凭证等;要及时投诉,以免难以定性或者超过法定的时效而使投诉方的利益受到损失。
同时,下列投诉不予受理或者终止受理:不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范围的;购买后商品超过保质期,被投诉人已不再负有违约责任的;已经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调解的;消费者协会或者人民调解组织等其他组织已经调解或者正在处理的;法院、仲裁机构或者其他行政部门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消费者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超过一年的,或者消费者无法证实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