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称蝗虫成大陆人点餐新宠:火热程度不逊小龙虾《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原标题:台媒称蝗虫成大陆人点餐新宠:火热程度不逊小龙虾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8月2日报道,大陆人吃蝗虫有悠久的历史,云南十八怪中“蚂蚱当下酒菜”指的就是油炸蝗虫,以其酥脆的口感佐酒。

报道称,除了云南,大陆各地的烧烤摊、餐厅也卖“炸蚂蚱”、“烤蚂蚱”,而且天气越热,民众点菜的几率越高,受欢迎程度不逊于“夜宵之王”小龙虾。由于烧烤摊和餐馆需求量大,野生蝗虫供不应求。2015年之后,大陆各地兴起蝗虫养殖业。产地之一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兴镇党委书记王柱表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一斤蝗虫能卖到15元,平均每栋大棚可以养殖200斤,扣除第一年购买虫卵、网罩等成本,目前基地30栋大棚年收益可达12万元,将全部分给周边村屯的贫困户。

7月是蝗虫的盛产期,遍布大兴镇的数十个大棚中,一层玉米秆厚厚地散铺在地上,趴满密密麻麻青绿色的蝗虫。大兴镇原本是个贫穷小镇,青壮年人口大多外出务工,养殖蝗虫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工人收入也比出外打工还多。

报道称,蝗虫养殖由于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被民众称为“致富虫”。5月以前,养殖大棚是用来培育秧苗,其后养蝗虫,等于“变废为宝”;蝗虫成长期为55天,5月中旬到9月可养两代,虫卵在土壤中过冬,等翌年培育秧苗结束后继续生长,几乎不需要特别照顾,唯一的缺点是养殖地点不能有农药污染。

北京一“虫子宴”摊位,摆满串蛇、蜈蚣、蚂蚱、蜘蛛等,不少食客拿出手机拍照。(台湾中时电子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延伸阅读】忒大胆儿!丽江男子狂吃虫子夺得冠军

面对着眼前一大盆烹饪好的昆虫,你会选择吃吗?云南十八怪中的蚂蚱当作下酒菜,就吓退了不少游客。“有点害怕,但是我会努力”“恐怖,闭着眼睛都要吃”“我要挑战,这是我的第一次”,丽江一景区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赛起了吃虫子,具有云南特色的各色可食用昆虫被搬上了赛场。昨日,丽江千古情景区赛装节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身穿民族服装比起了吃昆虫,来自重庆的彭先生5分钟吃了1.23公斤竹虫和蚂蚱,拿下比赛第一名,获得景区提供的24K黄金金条一件。第一次吃昆虫的他说,大盆里装的竹虫和蚂蚱都很好吃。“估计吃了1市斤,油炸的,太干了,白色的虫子我吃过,但混在一起的那些黑色的虫子太难吃了,要不然我还能多吃点。”第一个结束比赛下台的梅女士来自广东番禺,在广东偶尔也吃虫子的她被云南的虫子吓到了。还有不少参加比赛的游客表示,吃虫子挑战了自己,活动很有意义,重在参与。据介绍,第一名至少吃了上千只虫子。

(2017-06-2615:35:42)

【延伸阅读】老伯身体里爬出虫子让人深感恐惧

老伯身体里爬出虫子是怎么回事?8月25日,湖南省沅陵县一位6旬老伯经过药物治疗,身体里面的虫子被杀死,再也没有虫子爬出来了。每晚身体不同部位爬出上百条虫子,像蛆一样,十几天前,这种怪异的疾病吓得6旬老汉谢伯生(化名)食不下咽,夜不梦寐,惊恐万分。

谢伯生(化名),沅陵张家坪人,今年63岁,十几天前的晚上,身体无任何不适,突然前胸后背、手脚足跟相继有小虫子从皮肤表面钻出,有的部位3-5条,有的部位7-8条,共有上百条,此后每晚都有虫子爬出,虫子爬出时不痛不痒,只有蚁行感,吓得谢老伯赶紧来到沅陵县人民医院就诊治疗,该院中医门诊副主任医师刘春来判断老伯患的是皮肤蝇蛆病,因条件有限,建议他前往湖南省疾控中心确诊,最后诊断为蝇蛆病中的一种——皮肤蝇蛆病。

不过,从皮肤里面爬出虫子,这个罕见的病历,还是让人深感恐惧。那么蝇蛆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

刘春来介绍:蝇蛆病是由某些蝇类的幼虫进入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胃肠道、眼、尿道、耳鼻咽、创伤性和皮肤蝇蛆病。在我国主要见于青海、西藏、内蒙古、东北等牧区,而在世界范围内多分布在非洲、南美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其实在我国南方很罕见。

刘春来医生提醒:牧羊牧牛等与蝇蚊密切接触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蝇蚊叮咬,在去皮肤蝇蛆病多发区时,一定要讲究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定期做好灭蝇工作,万一被蝇蚊叮咬发生不适,应及时到大医院皮肤科就诊。

(2017-06-0209:33:55)

【延伸阅读】惊!女子双眼揪出7条虫子最长两厘米只因把这个带回家

双眼里长了7条虫子

当事老太太今年70岁,姓张。她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前几天,当时,她来到宁波某眼科医院看白内障,希望通过手术治疗。老太太患白内障几年,视力一再下降,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了。

接诊的阮罗梦医生在检查中发现,老太太的眼睛有点奇怪,双眼结膜上都有白色线状物不停扭动,像是活虫。为免老人受惊,阮医生只说老人眼睛分泌物有点多,她要先清理一下再做检查。于是,在裂隙灯下,阮医生花了十多分钟,从老太太两眼内揪出7条活虫,其中最长的一条有两厘米。

后经确认,这种虫子叫做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寄生于猫狗等动物眼结膜囊内,也可寄生于人眼。寄生于人眼的情况多见于亚州地区,所以又被称为东方眼虫病。

担心有虫子没取干净,或有虫卵残留,取下来的线虫,医护人员又拿它们做了实验。结果,分别滴了七八种杀菌消炎的眼线水,线虫都完全无视。“最后,我们自己配了一种消毒药水,又将浓度调低至人眼可承受的程度,让老太太先拿回去滴两天,然后再来检查。”阮医生说。

家养宠物要定期驱虫

如今,养猫养狗的家庭很多,那么,这些家庭里的人是不是也很有可能患上东方眼虫病呢?

宁波某宠物连锁医院院长谢作缎表示,自己从医17年,只碰到过两例宠物眼睛里长线虫的情况,而且,那两只宠物的病情也不重,简单处理后就好转了。

一般来说,家养宠物只要定期驱虫,还是比较安全的。“一只小型宠物,一年体内外驱虫的费用大概几百元,体内的,除了线虫,还有绦虫、蛔虫、心丝虫,体表的,有跳蚤、虱子和蜱虫,这些都可以通过药物驱除和杀灭。”谢作缎说。

在宁波市几家眼科医院以及一些综合性医院的眼科门诊,东方眼虫病的患者也非常少见。章晓林建议,大家不用太过担心,只要勤洗手,少揉眼,特别是接触猫狗等动物后,平时不要和宠物太亲,春夏要加强灭蝇,一般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2017-06-0115:56:48)

【延伸阅读】这种吃人脑的虫子一旦感染就足以致命

这是种凶险的寄生虫感染,患病者十死无生。在中国最新的病例,来自一位深圳的患者。他的发病史也非常典型:在野外水域游泳→寄生虫入侵→出现类似感冒的初期症状→加重,历经辗转终于确诊→救治无效,过世。

前后仅仅两周左右,在医生的救治手段还来不及展开之前,阿米巴原虫所造成的感染就足以致命。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寄生虫,病程发展之快和凶残的致死性,连现代医学都束手无策?

首先,在生物学上,阿米巴原虫是一个极大的分类,其中的绝大多数种类对人体没有危害,甚至可以在肠道中与人类共生。只有少数几种可能致病,而最为凶险的,是其中耐格里属和棘阿米巴属的这两种分类。

这种看不见的威胁热爱温暖的水域,甚至能在45°C的温泉中繁殖。当它们感受到生存危机时,则会形成包囊,进入休眠状态,并在51~65的水中生存8个月,在-20的环境里生存4个月以上。

它们无处不在,存活于游泳池、湖水、瓶装矿泉水、海水、热水浴盆、污水、土壤、家畜粪便甚至空气中,一旦环境适宜,便破囊而出。

甚至是往水中充入浓度偏低的氯也无法杀灭它们。15年8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自来水供应系统因为氯含量偏低,被发现存在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直接导致一个4岁男孩在游泳池中游泳后感染食脑虫身亡。

其他病例也都有游泳史,区别只在于,他们是在不清洁的野外水域游泳。在这类温暖潮湿的野外环境中,感染的风险更是大大提高。因为寄生虫致病的罕见性,应该有相当的病例发生后未被发现并上报。

(2017-04-1917:50:38)

【延伸阅读】近期这种虫子肆虐南昌人一定要小心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摄影报道:2017年的春节,让南昌人过上了一个难得的"暖冬"。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这个冬天不太冷"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蚁害成灾。

从今年1月至今,南昌白蚁防治所(下简称蚁防所)共为280余户居民(单位)出动灭蚁;特别是3月中旬以后,平均每天都有四五户居民因为家中白蚁而"报警"求援。

【南昌白蚁来袭】

4月初的"艳阳天"让白蚁"警情"频发

清明三天小长假,家住红谷滩新区红谷世纪花园小区的廖先生一家,并没有享受到假期的悠闲,没有一天能够休息好——因为家中突然多出了几拨肉眼看过去至少千余只且成群出动的白蚁。时不时,家中各个角落就会多出一堆轻易难发现的蚁翅。

新建小区绿化带成为蚁害源头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木式房屋、老派建筑才有可能成为白蚁侵害的主要目标。可事实上,象湖新城、红角洲等地的多个新建住宅小区,报称的白蚁警情非但不比南昌东、西湖这几个老城区少,而且还有逐年上升趋势。

白蚁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这些新建的水泥钢筋建筑小区,还会冒出这么多成窝繁殖,成群分飞的白蚁呢?

另外,南昌部分住宅小区在最初打地基时,没有进行白蚁防治工作,而这种情况也为白蚁繁殖生存创造了空间。很难根除白蚁。曾吉华说,目前白蚁肆虐的区域主要在于低层建筑,"对高层建筑而言,楼层越高,出现白蚁的概率就越小。"

【南昌的这些白蚁你见过吗?】

"黑蚂蚁"可能就是白蚁成虫

南昌黑胸散白蚁最常见

在南昌蚁防所内的蚁害展厅,全媒体记者在一个玻璃瓶中看到几只黑色的白蚁沉在瓶底。全媒体记者发现,这些名为"黑胸散白蚁"的白蚁有着黑色的翅膀,与常见的黑蚂蚁有些相似,不过翅膀要比身体长上很多。

"老百姓家中最常见的就是这种白蚁,去年,南昌市区白蚁灭治近600户,其中95%以上都是这种黑胸散白蚁。"曾吉华说,黑胸散白蚁群体小而分散,危害部门多为门框、窗框和楼板等,不少市民家中都是遭了殃。

THE END
1.小猫咪鼻孔被马蝇幼虫寄生,拔出来的那一刻,让人感觉头皮发麻!底特律...网易首页 应用 无障碍浏览进入关怀版 快速导航 登录 注册免费邮箱 移动端 网易公开课 网易严选 支付 邮箱 小猫咪鼻孔被马蝇幼虫寄生,拔出来的那一刻,让人感觉头皮发麻!2024-11-11 19:07:57 怪侠米总 河南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怪侠...https://www.163.com/v/video/VCFQ986P1.html
2.多地已出现,这种东西别误食!寄生虫多达6000条,严重可致死!食用生的或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其实大家见到福寿螺也不必惊慌,虽然身为广州管圆线虫的宿主,但这种虫皮肤...http://www.boluo.gov.cn/xzygdw/xrmyy/yyzx/content/post_3873917.html
1.重口高能!这部BBC神作竟然没几个人看过(与虫共存)影评安家的幼虫会迅速成长,10周后便可长到3米那时的绦虫已经进入成熟期,体节上会出现黄色的虫卵成熟的体节会带着虫卵自行从体内排出,准备去感染母牛完成下一次生命循环因为牛肉绦虫只能在人体肠道内生存,靠吸收人体已经消化过的养分生存所以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太大损害甚至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当牛肉绦虫自行从体内排出,你才会...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87725/
2.驱绦虫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冰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地(即冰斗)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冰湖分布的海拔一般较高,而湖体较小,多数是有出口]的小湖。近年来,一些冰湖持续扩张,这将增加冰湖的溃决风险,专家建议要及时做好灾害预防工作。据此回答。对冰湖进行监测和风险评估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a3efbd19d46d4dec8fc84059cf41b78e.html
3.曼氏裂头蚴曼氏裂头蚴,学名为曼氏迭宫绦虫。其成虫寄生在猫、狗肠道中,当人进食了未煮开含虫卵的水或含有原尾蚴的食物后,虫卵先是在人的肠壁上吸附,然后孵化成幼虫,幼虫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游走,吸取脑细胞营养发育长大,所致疾病称为曼氏裂头蚴病。裂头蚴一旦进入人脑,不仅代谢的产物会对大脑带来损害,更可怕的...https://baike.sogou.com/v142146168.htm
4.多地已出现,这种东西别误食!寄生虫多达6000条!中国的14种蛙类都可感染裂头蚴绦虫,其幼虫藏于蛙的肌肉中,尤其是腿肉较多。 被人吃到肚子里的裂头蚴,会穿肠破壁到处晃悠,或钻进内脏,或跑到皮下,或潜入大脑,造成神经系统的病变。 6. 肥羊肥牛——弓形虫 一说到弓形虫,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会寄生在猫体内。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358799
5.寄生虫学3,绦虫学在线免费阅读成熟的实尾蚴被终末宿主(如犬、猫、狼、狐狸等)吞食后发育为成虫。 3.似囊尾蚴:成熟的似囊尾蚴由前端的体部和后端的尾部两部分组成。其体部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为一个含有凹入头节的双层囊状体,尾部是带有六钩的实心结构。有的绦虫,似囊尾蚴的尾巴只出现在发育的早期,这种绦虫蚴称为隐似囊尾蚴,如果早晚期...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16908369132929598
6.28岁小伙癫痫16年,脑子被虫吃了!原因竟是吃了这种“大补”!成年期(成虫):主要居住于猫内,也可在狗、虎、豹等动物体内。 其实,曼氏迭宫绦虫(也就是成虫)对人威胁不大,对人产生危害的主要是——裂头蚴。 由上图可知,裂头蚴是曼氏迭宫绦虫的一个发育期,若不是进入人体,裂头蚴就可以循环着传宗接代,但裂头蚴进入人体内,通常不能继续成长发育,不成长也总要干些事情,结果...https://www.thehour.cn/news/305728.html
7.常给儿子吃五步蛇蛇胆导致28岁小伙癫痫16年“裂头蚴在人体内走到哪,破坏到哪。需要注意的是,裂头蚴一旦进入人脑,会在人脑中游走,吸取脑细胞营养发育长大。”盛吉芳教授说,裂头蚴不仅代谢的产物会对大脑带来损害,更可怕的是随着它不停游走,大脑会被不可修复地破坏。尤其悲催的是,它可在大脑里生长繁殖,成虫死亡后,幼虫可继续繁衍生息。“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小王起...https://wynews.zjol.com.cn/wynews/system/2019/09/13/0319060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