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尿都解不出了!杭州19岁漂亮女孩深夜到医院,说出一个秘密北晚新视觉

19岁的女孩肖肖(化名)肤白貌美,一双大长腿又直又细,超模般的身材让不少女孩羡慕不已。但最近,她的腿常常疲惫无力,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飘飘,最后甚至抬都抬不起来,失去行走能力。

一个深夜,男朋友把肖肖送到了杭州市中医院的急诊。此时她双腿疲软、无法行走,连尿都解不出。这对年轻情侣不得不向医生坦白一个坏习惯:她长期吸食一种叫“笑气”的气体……

其实早在急诊两天前,肖肖和男朋友就已经来到市中医院就诊,当时接诊的是神经内科副主任方芳主任医师。

方芳对两个年轻人印象深刻,“一般到我这边看病的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见的。”而且肖肖个子高、皮肤白,穿超短裤,露出纤细的大长腿,很是吸睛。

小伙子告诉医生,她最近总抱怨腿麻麻的、没力气,走起路来摇晃不稳,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体格检查结果显示,她其中一条腿的肌力为4级,稍低于正常的5级;膝跳反射明显减弱。

方芳开始仔细询问、分析:脑血管疾病?这么年轻,概率不大;病毒侵犯神经?近期没有患过感冒等疾病;造成躯体障碍?虽然偶尔心情不佳,但整体情绪稳定,睡眠也不错……

一一排除后,她想起来十几年前当急诊医生时,常常接诊吸食毒品后导致下肢无力的患者,于是小心翼翼试探,“平常有没有什么不良的生活习惯?我是医生,你们要信任我,不要有所隐瞒。”

问题抛出后,这对年轻情侣沉默了几分钟。过了一会,小伙子望向肖肖说,“你不是吸笑气的吗?”看来,这个神秘气体就是症结所在。

肖肖年纪不大,但早早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开始吸食笑气,心情不好就会找朋友买来吸一吸,频率大概是每周一次。

她说,朋友告诉她笑气不是毒品,不会成瘾,所以她没有考虑那么多,权当是一种情绪的“安眠药”,用来排解苦闷的情绪。

方芳告诉钱报记者,笑气的化学名是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用的医用吸入麻醉剂。因为吸入后会让人产生欣快、愉悦感,且便宜易获得,受到一些娱乐场合的青睐,也常被作为一种娱乐性物质而滥用。

她进一步解释,维生素B12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参与神经髓鞘的合成,正常人每天从食物中即可获取充足的剂量,“但长期吸食笑气会干扰维生素B12的代谢,影响它的活性,从而导致体内维生素B12缺乏,从而损害神经。”

方芳说,文献和新闻报道中经常能看到吸食笑气导致神经受损、下肢瘫痪的悲剧,所以她极力劝女孩尽快住院治疗。但考虑到费用等问题,肖肖一口回绝了医生的建议,坚持不治疗就回家了。

没想到,仅仅隔了一天,肖肖的病情就急转直下,双腿完全失去力气,无法行走,只好再次来到市中医院,随后转入神经内科。

经医生检查,发现她颈髓磁共振横断面上呈倒“V”的病灶,血液里同型半胱氨酸也升高了,最终诊断为因吸食笑气导致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神经内科佟丽妍副主任医师介绍,“亚急性联合变性”最主要损伤的是脊髓的后索和侧索,因为后索主要是传导我们人体的深感觉,所以损害后主要表现就是一种深感觉的障碍,如走路有踩棉花感,晚上就不敢走路,闭上眼睛不能站立,有些累及到周围神经,会出现四肢远端的麻木感、刺痛感、烧灼感等异样的感觉,像戴了手套、袜套一样,再严重会引起来大小便困难,男性有阳痿,甚至有些病人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下降,认知障碍。

诊断明确后,神经内科治疗组让肖肖停止吸笑气,并用了甲钴胺、叶酸、维生素B1等药物治疗,现在病情得到了控制,麻木感也已经开始有改善。

躺在牙椅上吸上“甜甜的气体”后,小朋友不知不觉放松下来,口腔科医生“趁机”帮他拔掉了蛀牙……这是口腔科越来越常见的情景,“甜甜的气体”正是笑气和氧气的混合物。

浙江省口腔医院麻醉科主任郑周鹏告诉钱报记者,作为一种常用的医用吸入麻醉剂,笑气在临床上使用很广泛,尤其是口腔科、儿科、妇产科及外科领域。一般情况下,临床使用浓度为30%~50%,麻醉科医师会根据患者情况,治疗方式等不同情况来调整剂量。

“只要在医生的专业操作下使用,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郑周鹏说,“但如果长期、高剂量吸食,那累积下来就可能对神经造成损伤,致残的情况都时有发生;同时还会有引起贫血、皮肤色素沉着和精神疾病等危害。高浓度吸食甚至会引起严重缺氧而有致死危险。”

他说,笑气不仅用于医疗领域,食品行业和工业领域也都有它的身影,比如作为奶油的发泡剂、赛车加速器的助燃剂等,因此有多种渠道可以获取,这也造成了监管的困难。

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曾在3028名在杭大学生中做过调查,数据显示64.7%的大学生知道笑气;8.49%了解笑气的购买途径;2.58%尝试获取笑气。

他们在《杭州大学生笑气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这篇论文中写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知道笑气和如何使用笑气,但对笑气的了解还不够全面,笑气所致的神经系统等损害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我国2015年颁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笑气是作为危险化学品来管制的,我国2011年《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笑气目前的管理并没有涉及到消费或滥用的领域。因此,必须通过多种宣传途径进行笑气的教育,有效提高大学生对笑气的知识水平,增加抵制笑气作为娱乐性使用品的意识。

郑周鹏也向公众呼吁,除了医疗领域,社会大众千万不要尝试、滥用笑气,不然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类似案例并不鲜见。记者从广州的一家精神病院了解到,该院今年收治了一名吸食“笑气”后出现精神病性障碍的患者L。

22岁的L在几年前独自到美国读大学。约1年半前,他开始吸服“笑气”。开始时,他偶尔吸一支到数支“笑气弹”。之后,他最多每天吸100支左右,吸服后他觉得自己变得多疑,总觉得别人在说自己。他还变得特别想家,有时感觉悲观。

10个月前,L的母亲与儿子视频聊天时发现他精神萎靡,随后到美国照顾,发现他精神很差,身体虚弱,反应迟钝,还不敢一人独处,认为有朋友要害他。有了母亲在身边,L未再吸食“笑气”,精神逐渐改善,但母亲回国后,他又复吸,且吸食量逐渐增加,多时每天一箱(50~100支)。

去年9月左右,他在一次大量吸食“笑气”后昏睡过去,次日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法起床。其间他多次停吸,接受褪黑素、针灸、中药等治疗,后又复吸,经常胡言乱语,称有人要害他。

之后,L突然终止与母亲的联系,于近期回国。回家后次日,他吃晚饭后表现烦躁,去阳台吸烟,突然,他爬上阳台栏杆并翻过去,意欲跳楼自杀,幸好被家人制止。然而,他说自己只是想“感受一下”,否认想自杀。

入住精神病院后,医生检查发现L的大脑双侧额叶白质出现少许脱髓鞘改变,记忆力和智商在合格边缘。他服用奥氮平等药物治疗后,病情渐好转。

“笑气”除了作为麻醉剂使用外,在食品加工行业可作为生发奶油和烹饪喷雾的气溶胶喷剂,还可以用于汽车发动机助燃剂、火箭氧化剂等。

“笑气”更广为人知的用法是制作蛋糕裱花、花式咖啡和分子美食等,我们在蛋糕店、咖啡馆里经常能看到的奶油枪,靠的就是“笑气”,把奶油打成浓密的泡沫。记者拿到的“笑气”产品包装上面也写明需要配合奶油枪使用。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副会长、国家禁毒委员会中国毒品滥用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王达平强调,“笑气”本身用于食品加工对人体无害,但这些用途容易导致笑气被人拿去“娱乐”,甚至被不法分子用于犯罪。

王达平教授介绍说,“笑气”主要抑制下行的神经通路,具有轻度麻醉和愉悦心情、减少焦虑的作用,这是青少年娱乐性使用或者滥用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吸入“笑气”作为一种娱乐使用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调查显示英国和美国吸服“笑气”的“终身患病率”分别为38.6%和29.4%。在英国,“笑气”是仅次于大麻的第二大“休闲药物”。

近年来国内的娱乐场所也有滥用“笑气”的情况。广州市惠爱医院物质依赖科副主任医师蓝晓嫦介绍说,“笑气”通常是通过充气气球来吸服,让人产生的兴奋快感通常在几分钟内消失,而“笑气”的副作用包括瞬间眩晕、迷失方向、失去平衡、心律失常、缺氧、代谢性酸中毒、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受损、身体虚弱等,大量或持续使用“笑气”可导致体内缺乏功能性维生素B12缺乏,并导致肢体麻木、周边神经病变和巨细胞性贫血。滥用笑气还可能致中毒死亡。

王达平表示,“笑气”是否成瘾目前还有待论证,也不属于禁毒法的“毒品”范畴。就目前看来,“笑气”可能有成瘾倾向,他估计与吸服后缺氧产生快感有关,其机制类似于一些“窒息游戏”。

“笑气”如果仅作食品添加剂被监管,会忽略其滥用可能导致的风险。他建议社会重视“笑气”被滥用的可能性,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其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

据悉,在医疗系统,“笑气”是严格按照药品来管理的,所以国内外基本没有发生过从医院外流“笑气”的事情。

THE END
1.一种带药火针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治疗用图本实施例通过小鼠口服给药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测定,考察了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0031]取小鼠30只,每组10只,分3组,即高、中、低3个剂量组(0.8、0.4、0.2ml/15g)灌胃给药3次/日,预测药物半数致死量的范围。结果显示,高剂量组测不出半数致死量,故将药物灌胃给药半数致死量...https://www.xjishu.com/zhuanli/05/CN106038658.html
2.药物对胃液分泌的影响的实验报告.docx文档全文免费预览药物对胃液分泌的影响的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实训指导书》(药理学)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技术 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2、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3、培养科学思维。 实验内容:一、药理实验的基本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动物: 1、动物的选择; 2、动物的标记与捉拿、固定方法;...https://m.book118.com/html/2019/0507/6004242120002030.shtm
3.《生命的守护急救故事》第三集:药物催生出来的假象终究没有留住...《生命的守护 急救故事》第三集:任何的自杀者都是瞬间的心理冲动 01:33 《生命的守护 急救故事》第三集:不良生活习惯也会有中毒的风险 05:34 《生命的守护 急救故事》第三集:加大激素用量 患者病情出现好转 03:13 《生命的守护 急救故事》第三集:药物催生出来的假象终究没有留住这条年轻的生命 02:36 《生命...https://tv.cctv.cn/v/v1/VIDEuw9fJfdweCkCuHWrlhXh210125.html
1.2毫克即可致命!男子却3次吃它,3次中毒被抢救……中毒乌头碱...乌头碱是剧毒类生物碱,主要经口摄入在胃肠道内吸收,服药后10分钟即可发病,口服0.2毫克的纯乌头碱即可中毒,口服2—4毫克即可致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多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头碱 常见的乌头碱类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等,此类药物受《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https://m.163.com/dy/article/JH4VJ86B0553TDUQ.html
2.每日热点0528脑出血2小时内强化降压可减少致残致死风险 TACE联合靶免药物治疗肝癌效果添新证 我学者提出 心肌增殖再生学术假说 世界首例!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 热点追踪 急性传染病!尚无疫苗可预防!疾控部门提醒 2024-05-28人民日报微信 近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提醒: ...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33711
3.提醒11岁男孩过敏致死,“凶手”竟是鱼腥味!有这6种症状,警惕...两人进门时,奶奶正好在家里煮鳕鱼,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鱼腥味。 因为对鱼腥味过敏,男孩瞬间感到呼吸困难,紧接着引发了严重的气喘,男孩当场就昏迷了。 男孩爸爸立刻拿起气喘喷雾器急救,但情况不见好转,后来又打电话呼叫救护车。 只可惜,男孩被送到医院后,最终还是不治身亡。 https://www.shantou.gov.cn/stswsj/gkmlpt/content/1/1947/mpost_1947052.html
4.罗氏药业5种问题药在华销售多年专家:救济比赔偿合理根据欧洲药品委员会的表态,英国监管机构发现罗氏在一个药品赞助项目中,未能有效评估8万份不良反应报告。据英国媒体报道,罗氏涉嫌被隐瞒的报告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其中不仅有1.5万份致死病例,还有6.5万份药物导致的副作用报告。罗氏在收集了这些报告之后并没有上交到药品安全部门,而是将它们“雪藏”了起来。 https://www.cnxw.com.cn/system/2012/07/12/011068108.shtml
5.自杀指南(完全自杀手册)好知药物 痛苦程度◆◆◆◇◇ 麻烦程度◆◆◆ 尸体形象◆◇◇◇ 牵连他人◆◇◇◇ 致死程度◆◇◇◇ 有没有想过就像平时生病一样吃下一些黄黄绿绿的药片或者胶囊,然后慢慢地睡着了,然后你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烦恼? 优点:干净、文明、体面。 缺点:呕吐的...http://www.haoyonghaowan.com/802.html?replytocom=416
6.百年老药放光彩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是十分缓慢的,而斑块破裂却是瞬间发生的。目前,血栓栓塞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核心步骤,而阿司匹林具有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而能够防止斑块破裂时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起到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发生的作用。https://www.ynxrmyy.com/news/2429.html
7.防溺水安全知识(集合15篇)无论是大发作型或小发作型,在发作时有一瞬间意识失控,如果在游泳中突然诱发,就难免“灭顶之灾”。 10、忌高血压患者游泳 特别是顽固性的高血压,药物难于控制,游泳有诱发中风的潜在危险,应绝对避免。 11、忌心脏病者游泳 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较严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对游泳应“敬而远之”...https://www.ruiwen.com/ziliao/anquan/7502276.html
8.中国人为什么爱神药:片仔癀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根据药品说明书,片仔癀是一种“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主要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 按照闽南人的说法,“癀”泛指一切“热毒肿痛”,“片仔癀”也就是一点点就可以击退一切“癀”的药物。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48026480&efid=fMtHHR5LmusDZUx6llpQBA
9.人类对“神药”的追求,几乎让这个物种的男性灭绝我国境内的高鼻羚羊自50年代后销声匿迹,可以肯定与中原地区的药物需求有直接联系,而在中亚进行的羚羊屠杀中,绝大多数角也被输送到东亚地区,1994年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对东亚地区的中药市场进行了一次调研,仅1994年8月一个月,中国香港的中药市场上交易的羚羊角就有30720只。https://rmh.pdnews.cn/Pc/ArtInfoApi/article?id=11126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