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27日讯(通讯员曹晗实习生夏芷琪)“哥哥”说成“dede”,“西瓜”说成“机瓜”,“婆婆”说成“bobo”,“飞机”说成“灰机”,“汽车”说出“ji车”……生活中,小朋友经常说出这些词语,乍一听觉得小奶音挺可爱。殊不知,这些错误发音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存在构音障碍。
3岁6个月圈圈(化名)的发音就让妈妈苦恼不已。孩子开口学说话的时候,妈妈发现孩子有吐字不清的情况,但想着孩子开始学说话,没有放在心上。近3岁的时候,孩子仍然存在大舌头发音不准的情况,家里老人一直强调“贵人语迟”,不用着急,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直到圈圈上幼儿园,因为吐字不清的问题没法正常融入团体,甚至遭到了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和排挤,短短几周内孩子变得非常内向,不愿意开口说话。
圈圈妈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马带着孩子来到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查明原因。医生详细问诊和一系列检查后,圈圈被诊断为构音障碍,孩子家长当即决定给他安排治疗。
治疗师刘杨秋针对圈圈的情况制订了个性化口肌训练方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训练:
一方面是进行构音训练,包括:1.呼吸训练:吹一号气笛10个一组,每次吹5组;吹响七号气笛10个一组,每次吹3组;2.圆唇训练:利用发音管胶辅助口型发u.o;3.舌上抬训练:把海苔放置上嘴唇,诱导舌上抬舔食;4.构音训练:如p发音时双唇紧闭,口中蓄积一股明显气流迸出爆发成音,可利用羽毛放置在口部前侧观察是否有气流冲出等。
另一方面是对圈圈进行吞咽机训练,将治疗电极放置于孩子的喉颈部,通过治疗电流进行电刺激。刺激电流传导至构音肌群时,这些肌群将依次被触发并收缩,从而加强构音肌群的收缩运动功能,缓解神经元麻痹,促进麻痹受损的神经复苏,实现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进而提高构音肌群的活动能力。
就这样,圈圈坚持了3个月,一共做了20次治疗。如今,孩子构音清晰度明显提高,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能听懂他人表达的话语。值得开心的是,圈圈现在很乐意开口讲话,也越来越自信。看到孩子说话日渐流畅起来,圈圈妈妈一方面很开心,另一方面也很自责,后悔自己没有更早一点意识到孩子的说话问题,早一点干预就好了。
刘杨秋告诉圈圈妈妈,其实小孩子说话不清楚的情况很普遍,但是很多家长不重视,认为随着孩子长大,自然就能好好说话了,没有去医院做任何检查。因此,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家长应该及时寻求治疗并配合医生的建议,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刘杨秋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话含糊不清、发音不准、说话费力、音调韵律异常等情况,一定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这不是“贵人语迟”,而是孩子有明显的言语障碍问题。学龄前期是儿童语言和发音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矫正构音障碍效果会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