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是国际民防组织确定的“国际民防日”,目的是为了加强公众对国际民防组织任务的认识,即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
民防是国际通用词,是政府动员和组织民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施救援行动,防范和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国际民防日”是一个属于民众的日子,人人都应参与其中。
2
国际民防组织的由来
国际民防组织(ICDO)是在1931年成立的“日内瓦国际协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宗旨是在战时利用中立区保老、幼、妇、残等非战斗人员。
1958年协会改名为国际民防组织。1972年后改为政府间组织。1977年“重申与发展研究国际人道主义法应用于武装冲突的外交会议”在日内瓦公约的附加协议1中明确了民防的作用,并承认民防组织是一个人道主义的机构,同时授予一个以橘黄色为衬底的蓝色等边三角形为该组织标志。我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民防组织。
3
国防动员的标志及含义
国防动员标志是国防动员事业的象征,以五角星、和平鸽、长城烽火台、橄榄枝和文字为主要元素,通过抽象概括,将五角星与和平鸽组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五角星象征着国家无上的尊严与荣耀,同时也是国防事业的代表元素,寓意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烽火台象征着国家安全,寓意国防动员是巩固强大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工程。
和平鸽与橄榄枝象征着和平,寓意我国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标志上下方分别缀以汉字“国防动员”和英文“NATIONALDEFENSEMOBILIZATION”(国防动员英译)。
4
防空警报信号有哪几种类型?
防空警报有三种类型,分别是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
解除警报,是在发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后,判明敌空袭已结束,且没有其他威胁的敌空袭兵器出现时发放。音响信号规定为:一长音,连续鸣响3分钟,其特点是“无间隔”。
5
如果听到战时防空警报,
应该怎么做?
在紧急或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当听到防空警报信号后,应保持镇静,首先应认真听辨发放的是哪种警报信号,然后再采取相应措施。
当听到预先警报响起时,应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防空设施。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有关部门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
当听到空袭警报响起时,所有人员应立即就近进入人防工程掩蔽,关闭人防工事防护门,加强观察和警戒,开展各项防空袭工作。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室内:可到钢筋混凝土楼房的底层、走廊或底层楼梯下或在跨度较小的卫生间、厨房等处藏身。以上条件不具备时,也可靠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要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公共场所:商店、影剧院、车站、码头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不要慌张、拥挤、乱跑。可就近进入地下室、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地方隐蔽,不要在高压线、油库等危险处停留。空旷地:可就近选择低洼地、路沟边、土堆旁、大树下隐蔽,迅速卧倒。
听到解除警报响起并不意味着危险不复存在,还会出现房屋倒塌、火灾,附近可能沾染放射性物质,可能染毒或染菌。因此,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点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有组织地撤出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