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及预防措施分析[图]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40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二、发病数

传染病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传染病的类型、特点都有了一定的变化,部分传染病发病率高,控制难度大,除了客观因素外,也受到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因素影响。中国一直十分重视传染病的防治管我理工作,2020年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数较2019年有所下降,2020年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数为580.7万例,较2019年减少了443.78万例,同比减少43.3%。

2020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为267.3万例,较2019年减少了40万例;丙类传染病为313.4万例,较2019年减少了404万例。

2020年流行性感冒发病数为1145278例,全国排名第一;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为1138781例,全国排名第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数为1062277例,全国排名第三。

近年来中国甲乙丙类发病率持续增长,2019年中国甲乙丙类发病率达733.57/10万,较2018年增加了174.15/10万。2020年较2019年降幅明显,2020年中国甲乙丙类发病率为413.63/10万,较2019年减少了319.94/10万。

2020年中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90.42/10万,较2019年减少了29.58/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23.21/10万,较2019年减少了290.36/10万。

三、死亡数

突发性传染病事件一旦出现,往往能够迅速蔓延,严重威胁到群众生命健康,甚至产生巨大的社会损失。自2015年起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死亡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死亡人数达2.64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0.11万人,同比增长4.3%。

2020年中国甲乙类传染病死亡数为26289人,较2019年增加了1308人;丙类传染病死亡数为85人,较2019年增加了219人。

2020年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8819人,全国排名第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人数为4634人,全国排名第二;肺结核死亡人数为1919人,全国排名第三。

近年来中国甲乙丙类死亡率逐年攀升,2020年中国甲乙丙类死亡率达1.88/10万,较2019年增长了0.07/10万。

2020年中国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为1.87/10万,较2019年增长了0.08/10万;丙类传染病死亡率为0.01/10万,较2019年减少了0.02/10万。

四、传染病预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国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凸显出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传法律规定具体分类管理举措的重要前提。传染病预警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环节。

面对中国传染病预警制度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完善传染病分类,补充新发不明原因;优化直报系统,完善多渠道疫情监测机制;提高传染病预警能力、完善传染病预警机制。

五、预防措施

根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临床医师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于防控,由于在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条件中(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乏任何一个都无法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所以对于传染病预防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THE END
1.国家颁布的动物一类传染病有哪些?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感染家禽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本病春季 多发。()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动物传染病有哪些共同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过境的动物经检疫发现有一类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应当___。 A 扑杀患病的动物,其他予以过境 B 全群...https://www.shangxueba.cn/894256.html
2.寄生虫病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寄生虫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寄生虫在人体内可掠夺机体营养和造成机械性或化学性损伤,对儿童健康发育的影响尤为重要。寄生虫感染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寄生虫感染状况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其公众福祉及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 WHO 2011年估算全球死亡人数为5500万,其中63%死于非传染性疾病,...https://ccdas.pmphai.com/appdisease/toPcDetail?knowledgeLibPrefix=disease&id=24137
3.寄生虫宿主被寄生虫感染后,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临床上不表现症状,体内仍存留有一定数量的虫体,并对同种寄生虫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宿主即为带虫宿主。 12、传播媒介 通常是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动物,多指吸血的节肢动物。例如,蚊子在人之间传播疟原虫,蜱在牛之间传播梨形虫等。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20317829_436089352.html
4.寄生虫病是传染病吗问答频道宝宝肚子里有寄生虫,总是不好好吃饭。寄生虫病是传染病吗? 共1个回答 蒋卫民 主任医师 去挂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感染病科 寄生虫病是传染病。寄生虫是病原微生物,不是细菌、病毒、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首先经典的传染病学需要三个环节构成,感染源、敏感动物、感染途径、寄生虫的感染都可以满足。其...https://m.bohe.cn/ask/toutiao/104630134.html
1.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3)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 (4)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 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http://www.glgxq.gov.cn/zhengwugongkai/fdzdgk/zdxxgk/shgysyjsly/jbylwsly/crb/202411/t20241113_2770395.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https://xyy.xaut.edu.cn/info/11484/332581.htm
3.我国一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有()种;二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有()种。D. 广州管圆线虫病 E. 日本血吸虫病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共患寄生虫病 A. 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 B. 同时要有人和脊椎动物存在才能生存的寄生虫,缺一不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 A. 病人和带虫者 B. 保虫宿主 C...https://www.shuashuati.com/ti/370c6383b54b47e087de4b77c294f269.html?fm=bd316e87a29e3a7ddf977585e4da4b34d4
4.传染病有多少种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https://www.vodjk.com/chuanranbing/171121/1435502.shtml
5.交流各地区的著名寄生虫病专家介绍微生物与免疫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中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研究的主要成就和特点:1999年开始开展人工肝治疗胆红素>700μmol/L、肝性脑病Ⅲ度以上重症肝炎的临床工作。截止到2002年3月,已经完成 20 例,成功率为 30%-40%,每次治疗时间为 3-4 小时。若应用进口材料,每次治疗费用...https://3g.dxy.cn/bbs/topic/2432835
6.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通用5篇)2.食源性的传染病 摄入了污染霍乱弧菌、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伤寒杆菌等致病菌、病毒的食物或饮水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如霍乱、甲肝、戊肝、伤寒、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等。 3.食源性寄生虫病 因摄食了含有蛔虫卵、旋毛虫、绦虫等寄生虫卵或人畜共患,寄生虫的食物,或进食了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感染囊尾蚴、...https://www.ruiwen.com/fangan/7546221.html
7.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区别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区别。在与传染病,包括寄生虫病。但是寄生虫病并不一定都属于传染病。传染病主要是那些有细菌,病毒或者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能够造成传染的疾病。寄生虫病指的是因为寄生虫感染导致身体出现症状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寄生虫病属于传染病的一种。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寄生虫病。比如说接触了被寄生虫污...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audio/147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