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6日,西安市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西安垃圾分类将进入有规可依的“时代”。那么,日常你会对垃圾分类吗?近日,三秦都市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区别
老人重变现年轻人重减量
记者看到,《办法》中对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禁止将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废弃物、医疗废物、动物尸体混入生活垃圾。每个住宅区应至少设置一个“可回收物”和一个“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变化
分类垃圾桶越来越多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老旧小区在垃圾分类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一些小区只有一个简易垃圾台,一名清运工负责附近几个小区的垃圾清运,只能做到满了才清理,可能是两三天,也可能是一周。
在西安街头以区为单位设置的街面垃圾桶,均设置有“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3个收集容器。在北郊白桦林居、白桦林间小区,南郊电子城街道办、长安区医院等地,在垃圾桶的设置上均已达到3类甚至4种分类。如今,身边的分类垃圾桶已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6月,经发物业白桦林间小区就曾荣获“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称号。截至今年4月底,经发物业以经开区管委会、经发大厦、白桦林居、白桦林间、文景东西区作为分类垃圾试点项目,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推行计划,在各项目成立垃圾分类专项领导小组,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检查,确保落到实处。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规划建设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和回收利用等其它垃圾分类配套基础设备1000个。设置包含“其它”“可回收”“有害”等类别的垃圾桶500余个,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集约化、规范化、高值化发展。
问题
“小黄狗”曾一度“罢工”
但一些市民也对其运营模式表示担心。5月17日,在北山门附近从事社区废品回收的刘师傅告诉记者:“当时我就担心这东西和共享单车一样,容易‘烂尾’。当时刚出来的时候,我去体验过,机器给的回收价格,基本都比我们回收废品的给得低。机器看起来很高档,但如果机器成本不是政府投钱,那要收多少废品才能挣回机器钱?这个机器设置在小区里,虽然离家近很方便,但无形中也增加了一次清运的人工成本,不划算。”
针对这一问题,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了“小黄狗”西安分公司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升级正在进行中,碑林区范围内的‘小黄狗’回收机已经恢复正常。西安其他区域的‘小黄狗’5月下旬将陆续恢复正常。”
给学校免费投放分类垃圾箱
推广
从严格意义上说,类似“小黄狗”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收集的仅是可回收变现的废品,并不是本次《办法》中所倡导的标准的垃圾分类。
有媒体报道:2016年4月7日,西安市碑林区长乐坊街道金花社区东窑坊小区,被批准为居民垃圾分类试点小区。4栋高层居民楼、1443户居民作为试点家庭,由陕西蓝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全面运行。
该公司垃圾分类进校园的想法,计划从三方面进行:一方面,他们希望能开设垃圾分类知识小课堂;另一方面,在爱心企业、社会资金的支持下,通过政府许可的方式,将标准分类的智能垃圾箱投放在校园里,免费供师生使用;第三,是负责清运和可回收物的细分。“希望小手拉大手,早日帮助全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陶先生说。
期待
分类回收形成完整链条
点一顿外卖,至少会有1个塑料袋、1个塑料盒、1套一次性餐具在餐后变成生活垃圾。在记者采访中,绑好塑料袋,丢进厨余垃圾里一起扔掉,是很多市民认为的最基本操作。有业内人士表示,《办法》规定,厨余垃圾必须沥水,饭菜残渣是可降解的,但塑料袋等一次性餐具很难降解。
市民刘强的观点代表了很多市民的看法:“市民凭自己的判断,做了第一步的分类。但由于第一步每个人理解的差异,后续清运环节会发现分类不一定全是对的,于是又将已经分好的垃圾再混回去,然后一次性清理走。若分类回收能形成完整链条,市民只需简单判断,就能正确投入合适的分类垃圾箱,后续环节也能真正做到明确分类,那样大家肯定都愿意参与,毕竟垃圾分类越细致,再利用率就会越高。”
记者了解到,除了常规的4大分类外,京东、菜鸟等快递企业在投递环节中已植入了回收箱的二次利用计划,从日常细节培养市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
惩处
拒不履行分类义务将面临相应处罚
除了积极倡导外,相应的惩治措施也应跟上。据了解,《办法》中明确规定:西安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将违反《办法》规定,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个人不良行为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