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扬州市区首批智能垃圾回收箱在广陵区文昌花园等5个小区投放使用。无需工作人员现场值守、无需人工称重,市民只要在箱体上的窗口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自动完成纸张、塑料等可回收垃圾投放、称重和积分记录等程序。此后,智能垃圾回收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单位和小区。几年过去,记者昨日回访发现,这些智能垃圾回收箱多已“歇业”,只剩一两家公司的设备还在坚守,且经营惨淡。
当初“热热闹闹”的回收箱难见踪影
7月7日上午,记者首先来到文昌花园南门内路西。2018年7月20日,市区首批智能可回收垃圾箱就曾摆放在这里,共有6个,可收集织物、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剥离和有害垃圾,回收垃圾换取的积分可在回收箱旁的自动售货机上购物,也可在网上商城购物。
在联谊花园,一个“小黄狗”回收箱落满灰尘,没有通电,已经停用。在康乐新村北门入口处路东,一个不知名品牌智能回收箱也没有通电,看样子已停用很久了。
景区锦旺苑景观河道边的一组“小黄狗”回收箱,曾是智能回收的示范点,吸引了不少本市、外地垃圾分类人士前来参观学习。记者7日上午7时多再次来到这里时,看到设备虽还在运行,但触摸式显示屏覆盖了灰尘和蜘蛛网,经营状况不佳。
技术不成熟+操作麻烦+回收价格低
另一家回收箱投放公司——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地区负责人朱先生则认为,智能回收箱如果只靠企业自身发展,没有政府推动,没有各单位重视,没有全民参与,实现盈利难度较大。因为,智能回收箱的投入成本高,还有人员、运输、电费等支出,投放可回收垃圾的居民少,他们给出的又是“相对公平”的价格,所以仅靠赚取可回收物的差价很难实现盈亏平衡。“小黄狗”2018年开始在扬州投放,最多时投放了约180个回收箱,只有部分投放到学校的回收箱在盈利。“目前,部分回收箱已断电停运,部分撤出了扬州,还在运营的约有100部。”
“总不能家里攒了一点点的饮料瓶、包装盒就送去卖钱吧,攒多了一起去投放又太费事,一件件地放进投放口,还不如让人上门来收!”家住鸿泰花园的翟先生认为。记者在锦旺苑等小区采访时,不少居民认为回收箱给出的价格也让大家不能接受,还是情愿把可回收垃圾卖给个体户。
此外,记者昨从一回收废品的个体户处得知,目前他回收旧报纸的价格为每公斤1.8元,而记者在锦旺苑看到回收箱给出的价格只有每公斤0.5元,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