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建言献策中国农工民主党甘肃省委员会

【内容提要】甘肃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是我国重要的中医传承基地,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和物流基地。经过多年的努力,甘肃的中医药产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依旧不能摆脱“大资源、小产业”的尴尬局面。本文详细论述了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意见建议。

甘肃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是我国重要的中医传承基地,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和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努力,甘肃已经形成了以中药材选苗培育、种植、仓储、物流、加工、科研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中药材产业发挥了甘肃所特有的地理气候优势,增加了广大药农的收入,广泛地吸纳了就业,活跃了地方经济,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独特优势

1、有深厚底蕴的中医药文化优势。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也是中医药学重要的发祥地,三皇五帝时的医祖岐伯、整理撰写《黄帝内经》的黄帝,都在甘肃留下了大量历史典故;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传说中画八卦制九针的伏羲,三国时期的名医封衡,两晋时代的针灸鼻祖皇甫谧等都是甘肃人;武威汉代医简和敦煌医学更是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宝库。

2、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甘肃中药材资源种类多,种植产量大、特色优势明显,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因药材质优量大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全省现有药材品种2650多种(包括野生),常年人工栽培的品种有350余种,大宗道地药材有30多种。甘肃地产的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等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的70%到95%,其中当归、黄芪出口量占全国的80%左右。陇西为“中国黄芪之乡”,岷县为“中国当归之乡”。

3、有良好的中医药发展基础。中医在中华大地上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甘肃由于受中医药文化和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影响,人民群众十分热爱中医药,对中医药的认可度高。特别是近年来,省上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医疗、教育、保健、科研、文化和产业整体推进。通过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为甘肃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西医对中医的接受程度是全国最好的。甘肃省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个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

(二)中医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1、中药材生产呈规模化发展。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优势主产区之一,是国家重要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人工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201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316.8万亩,产量75.9万吨,与2010年相比,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25.71%和45.96%。目前有二十多个县(区)中药材种植呈规模化发展态势,主要分布在定西、陇南及河西部分地区。其中陇西、岷县、渭源、武都、宕昌等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漳县、瓜州、民乐等县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传统道地品种当归、党参、黄(红)芪、甘草、大黄和优势地产品种柴胡、板蓝根等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据2011年统计,全省种植当归41.56万亩、产量9.52万吨,党参50.96万亩、产量7.87万吨,黄(红)芪42.30万亩、产量7.18万吨,柴胡28.14万亩、产量4.77万吨,板蓝根10.38万亩、产量2.37万吨。此外,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品种如黄芩、款冬花、牛蒡子、独活、半夏、天麻、红花、丹参、秦艽、银杏等发展迅速,初步形成规模生产优势。

2、陇药工业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全省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139家,有药品批准文号3024个。近三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52.43%和43.97%;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由2010年的10家增加到2012年的17家,其中超过2亿元的企业9家。今年1—7月,63户规模以上制药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8.71亿元,同比增长31.7%,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9.8个百分点;1—6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28.73%。上半年骨干企业保持稳定增长,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其中兰州生物所、独一味、陇西一方三家企业产值超过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3亿元,同比增长46.2%。

3、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兰州为中心的医药商贸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初步形成,国药控股甘肃公司分别在武威、平凉、庆阳整合重组3家企业,2012年销售额增长64.5%;兰州九州通建立了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的营销网络,2012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以陇西为中心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势头强劲,陇西文峰中药材交易城自2011年8月建成运营,截至目前已入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690家,2013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86亿元,同比增长307%;上缴税金1.04亿元,同比增长465%;创造就业岗位1300个带动周边社会就业上万人。中药材物联电子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行情分析查询系统已投入正式运行,累计发布供求信息2万余条,注册会员5000余人,电商交易平台签约供应商80余家,部分产品已实现网上交易。

甘肃省财政厅组织创建了国家和地方财政参股的生物医药、生物产业、现代农业三只创业投资基金。这三只基金已经获得国家批准设立,基金首期规模8.5亿元,国家投入资金1.5亿元,省财政投资1.5亿元。目前,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已完成基金设立工作,进入正常运营阶段;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已成功认购了包括甘肃陇神戎发药业、陇西中天药业2户医药企业在内的七家公司,投资额度23250万元,占基金总额的77.50%。

(三)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

1、发展目标。“十二五”末,通过资源整合,中药饮片领域力争发展1—2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5—8个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集聚区;中成药及生物制药领域力争发展4个销售收入过5亿元、3个销售收入过3亿元、5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重离子束治癌等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装置力争实现就地转化,扩大产业化规模,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新药销售收入占全部药品销售比重年提高2-5个百分点。预计“十二五”末,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增加值45亿元左右,分别以年均20%的速度超越全省工业4个百分点,实现超常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甘肃中药材企业发展面临着政府政策执行不到位、市场竞争激烈、融资难、人才匮乏、产学研平台建设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加之企业自身观念保守、思想落后、市场意识不足、品牌化程度不高导致作为产业支柱的本地企业效益低下,有些甚至经营困难。

(二)中医药产业尚未形成良好的市场规范

1、中药材种植不规范。随着中药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成为农民致富的希望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在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发展的背后,由于缺乏对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管理,滥施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使中药材质量下降,影响治疗效果。盲目种植已成为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药材种植分散在千家万户,没有固定的组织去协调生产计划,药农只能凭借某一品种某一时段在市场所表现出来的价格,去判断是否种植,种植多少,而种植出来药材品质的好坏没有办法判断。这样,往往出现中药材品质混乱,产量不确定,进而引起价格波动;而价格波动反过来又影响药农种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2、中药材初级市场运营不规范。中药材的种植、购销、仓储和饮片加工是甘肃中药材产业的支柱。广大药农将收获的药材直接或进行简单加工后销售给中间商由此层层贩卖,最终进入药品的仓储、物流环节发往全国各地。对于中药材质量的监控,第一道环节是最难实施也是最难进行的。以甘肃中药材产业较为发达的陇西县为例,据统计,当地活跃的药材中间商起码有3000余家,而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仅仅有300余家,且对药材进行的初级加工也是由他们完成。这些商人为了保证药材品相好、保质期长,往往要用硫磺熏蒸等方式对药材进行处理。硫磺熏蒸是自古以来对药材进行保存处理的传统方式,但问题的关键是该方法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极易引起外界误读,且多次熏蒸硫磺残留超标确实对人体有危害。

3、辅助市场建设不规范。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一系列市场秩序的建立与完善。2010年,很多南方的游资进入中药材市场,利用各个药材商信息不灵通对全国市场缺乏把握,各自为战的缺点,对某些中药材品种进行恶意炒作,导致当地药价的大起大落,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市场缺乏规范而透明的中药材期货交易制度,国家缺乏对中药材的战略储备为中药材的恶意炒作提供了空间。同时,当地药材的仓储企业多数仅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特征进行仓储服务,仓库老旧,缺乏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及管理人才,制约了当地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及发展。

(三)企业效益低下、亟待产业升级

(四)医药科研力量分散,尚未形成合力

科研单位各自为政,新药研发项目立项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企业研发经费普遍不足,人才匮乏,近三年全省医药行业获新药批件的药品仅1个,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存在。国家重点院所、军工企业具有高技术优势的生物疫苗制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及装置呈“孤岛效应”,地方医药工业靠大联强的理念不够,没有借助地域优势形成“扩散效应”,实现集聚发展。

(五)对中医药资源缺乏系统性管理

在我国传统的医学宝库中,独具特色的民间偏方,以其药源易得、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易学易用易推广的特点,几千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但近年来,因各种原因,作为我国传统中医文化的民间偏方传承现状堪忧:大量“民间验方”散落在各地,不少被拒之医学门外或被掘弃,导致许多民间中医“宝典”逐渐失传。因此,要加强对民间中医药偏方、验方的挖掘整理,让散在民间的“民间验方”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对名老中医资源保护和传承。

三、意见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国家中医药发展规划,促进产业升级

1、中医药产业扎根于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产业发展必须植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应将中医药文化传播作为开拓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手段。国家应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理论的大众化、中医药疗效宣传上下工夫。使人们通过理论认识中医,通过疗效相信中医。

2、中医药产业的前途在于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加强中医药科研工作,将现代制药技术融入中医药产业中,是中医药产业升级的最重要内容。国家应加大投资,实现中医药种植的规模化、加工的现代化。

3、产业规划中应包含重点抢救内容。中医药在千百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民间验方和传统制药工艺,加大对民间验方及传统工艺的搜集整理与保护工作,是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中草药种植的现代化与规模化,国家应加大中药草野生资源的保护,各地应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中医药野生资源。

(二)加强监管,建立完善良好的中医药市场秩序

甘肃省中医药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目前的现状依旧是“大资源、小产业”,规范甘肃省中草药市场,尤其是中草药初级市场,是甘肃省强化资源优势的重要举措。

1、加强中草药政府管理机制及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中草药的种植与加工牵扯到我省卫生、农牧、公信、工商等多个部门,各部门间实行的是“分段管理、无缝联接”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缺乏全局性,统一性,部门间缺乏沟通,容易产生管理漏洞。

建议通过人大立法的方式,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履职手段,政府间沟通机制,企业的投融资及发展途径,市场准入及推出机制。通过立法,做到用法律管政府、政府用规范管市场、市场用规律促产业。

同时,强化中医药产业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加强各部门沟通,制定专门针对该行业的规章制度,通过部门联动、联合执法的方式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在各部质监机构的基础上,成立“甘肃省中药材质量监管中心”,该中心以各管理部门质监中心为基础,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对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进行统一而专业服务,同时,依靠政府的权威性,确立市场标准,为各政府部门执法提供依据。这样的做法一方面节省政府行政资源,结束各质监部门小而不全,检测项目重复设置的局面,一方面强化了质监在执法中的主体作用,政府执法应以质监结果为最终依据,同时,强化了对产业的服务能力,完善合理具有权威性的质监机构,对于企业开拓市场,研发新药,产业的产学研平台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中药材初级市场管理,保证药农利益。广大药农是中药材生产的最基础力量,是中药材产业化的基础,但也是管理空白,加强中药材种植规范化管理,加强药品初加工管理是保证药效的基础,政府应大力推广“药农+公司+基地”的集约化种植模式,保证药农利益,缩短供应链,同时严格初级市场的准入制度,缩小行业风险。

3、强化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已经形成了以“佛慈”、“陇神戎发”、“奇正藏药”为代表的一批陇药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是甘肃陇药发展的主力军,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拼搏,这些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也应该看到,我省医药企业距离全国大型医药集团依旧存在不小的差距,企业对个别产品的依赖度过高,没有能力开发新药、拓展新市场。重点企业活力不足,直接导致甘肃省中草药“大资源、小产业”的现状难以改变。

建议一是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避免陇药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企业间加强协作,在新药研发、开拓市场、生产组织上做到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只能,强化行业协会的权威性,对于一味追求利益、损害陇药信誉的企业,行业协会应协同政府部门对其实施制裁,甚至联合其他企业使其在市场中无法生存。

二是政府在产业规划的制定中应重视投融资平台的建设,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平台的支持,政府通过与金融部门的协作,成立中医药产业的专业投融资平台,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是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方面。

三是鼓励企业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实现合并,在甘肃建立大型的企业集团,集中力量,有助于企业在新品开发、市场开拓中发挥合力。

四是依靠甘肃中草药种植、仓储物流业发展迅速的机遇,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全国大型的医药集团在甘肃落户。通过引入竞争的方式,促进本土企业加速成长,促进全国优质的产业资源向甘肃聚集。

(三)加强协作,强化产学研平台建设

甘肃是我国中医药资源大省,但是并非强省,问题的关键,在于我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产学研平台的支持,企业在新药、特药的研发上投入不足,开拓市场的过程中缺乏品牌效应和“撒手锏”产品,是症结所在。

1、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现有科研资源。在产学研平台的建设中,甘肃并不缺乏好的资源。兰州大学、中科院等一大批科研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声望。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首先是促使科研机构的市场化建设,促使科研成果更多的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政府应加强专利权转让市场的建设,通过专利权转让的方式,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通过市场行为转变科研机构重学术轻应用的研究现状。

2、加强重点技术领域的联合攻关,力争引领产业技术潮流。伴随着生物技术、医学等一大批新兴学科的成长,中医药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突破关键技术,掌握行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是甘肃企业乃至于中医药制药企业未来成败的关键。政府应加大我省在制药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资,采用“政府买单,产业收益”的方式促进企业生产手段和生产装备的升级换代。目前,加强中医药生产中“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保护濒危的中草药野生资源,规范种植中草药、中草药现代仓储物流等技术领域都亟待我省科研机构施展作为。

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鼓励企业采取合作研发,技术服务引进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与中医药科技创新,为陇药产业培养高层次创新团队。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完善利益、奖励等激励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中医药专家派驻中医药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加快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引进中医药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各类医药人才,通过技术入股、成果转让、项目合作、担任顾问等多种形式,参与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联合高校、企业等抓好中医药实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举办专题培训班,分类、分层次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培养人才。

(四)对国家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建议

1、建议将发展中医药上升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度,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划。中医药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具有战略优势,是我国医药产业中独有的特色和优势领域,是典型的民族工业之一,可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近年来,许多地方将发展中医药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选择,成效显著。将中医药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国家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支持和各部门的主动参与,仅靠一个部门很难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在国家层面成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有利于各级政府建立相应协调领导机构,统筹协调部署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完善政策措施。

3、建议国家将发展中医药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大开发重要方略,纳入扶贫开发战略规划。西部各省市普遍经济发展落后,但中医中药资源丰富,群众中医中药基础较好。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利于西部地区依托中药材的资源优势,繁荣中医药产业经济,带动地区经济跨越发展。

4、建议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局将甘肃批准为中医保健旅游试点省;商务部、中国中医药局将甘肃批准为中医服务贸易试点省。利用甘肃省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把甘肃打造成世界中医医疗旅游目的地。

THE END
1.2024年渔药行业前景分析中国渔药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4年版),渔药是用于水产养殖过程中预防和治疗鱼类疾病的药物。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渔药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渔药,包括抗生素、消毒剂、驱虫剂等。然而,过度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03/YuYaoHangYeQianJingFenXi.html
2....2020年中国消毒剂行业市场销售战略与竞争趋势分析报...导读: 博思数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消毒剂行业市场销售战略与竞争趋势分析报告》介绍了消毒剂行业相关概述、中国消毒剂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消毒剂行业的现状、中国消毒剂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消毒剂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消毒剂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消毒剂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消...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G81651KDTA.html
3.2024年全球兽用中药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1.4.1 按应用细分,全球兽用中药市场规模2019 vs 2023 vs 2030 1.4.2 畜牧行业 1.4.3宠物行业 1.4.4 其他 1.5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5.1 兽用中药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1.5.2 兽用中药行业发展主要特点 1.5.3 兽用中药行业发展影响因素 1.5.4 进入行业壁垒 ...https://m.chinabgao.com/report/13409354.html
4.20242024-2030年中国兽用抗菌药行业市场运行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docx,2024-2030年中国兽用抗菌药行业市场运行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TOC \o 1-3 \h \z \u 摘要 2 第一章 兽用抗菌药行业概述 2 一、 行业定义与分类 2 二、 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3 三、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5/8137037143006143.shtm
5.202420242030年中国兽用针剂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目录 一 中国兽用针剂行业现状分析 3 1.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3 近几年市场规模变化情况 3 各类型兽用针剂市场占比 4 未来发展预测 6 2. 产品结构与分类 7 主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004657.html
6.行业研究股票PVC地板行业市场供需分析(附行业市场规模、产业链全景分析、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智研咨询 11月16日 09:04 ... 2024年中国注塑机行业市场现状简析:高端产品突破显现,进出口均价差距逐渐缩小[图] 11月16日 09:04 ... 2024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技术创新与国产化趋势双轮驱动智...https://stock.10jqka.com.cn/bkfy_list/?key=%D5%A7%D7%93%D4%8A%DB%A3&city=144
1.企业份额20252031年中国医药行业全景调研报告中企顾问网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 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https://pre.gelonghui.com/p/1340918
2.兽用中药原料药及制剂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报新版另有《中国兽用中药制剂行业市场发展前景与战略投资分析研究报告》可供参考当前市场新动态,详细目录电话微信联系索取。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 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 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https://www.china-gczx.com/html/kexing/yiyaoyiliao/2019/0121/50805.html
3.兽药产业发展规划8篇(全文)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兽药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兽药的定义、分类、新制剂等,接着分析了国内兽药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兽用药品制造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中兽药的发展。随后,报告对兽药市场做了区域发展分析、GMP与GSP实施发展分析、行业竞争与企业发展战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7tpprci.html
4.兽药行业(精选十篇)如今, 全球兽药企业前10名没有中国企业,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酷现实。如何突出重围, 除了规范兽药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外, 需要有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更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在政府主导下推动中国兽药企业集中化发展。 5 结语 我国兽药行业当前现状行情分析 篇2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n05szr.html
5.中药资源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展望54 No. 12 ·3745· ·专论· 中药资源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展望 李会伟,郭盛,王强雄,钱大玮,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 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循环利用重点研究室,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中药...https://www.tiprpress.com/zcy/article/pdf/20231201
6.江苏农业科学杂志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2017年第16期关键词:兽用中药 多叶勾儿茶 复方制剂 大鼠 亚慢性毒性 为申报一种新兽用止泻复方制剂,对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测,对该复方制剂进行了亚慢性毒性研究。采用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经口给药,剂量分别为3 000、1 500、750、0 mg/kg体质量,连续灌胃30 d。试验期间观察一般临床状况,每周测量大鼠体质量...https://www.youfabiao.com/jsnykx/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