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真被病毒感染了?病毒感染新浪财经

(病毒数量依据微生物学家LitaProctor的估算;下图大量紫色颗粒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附着在绿色的细胞上,扫描电镜成像,后期着色,图片源自@NIAID)

它们行事狡诈

可以感染一切生物

可以突破种间屏障

在人与动物之间

跨物种传播

(果子狸,SARS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摄影师@邹滔)

它们手段残忍

可以置人于死地

引发人类社会高度警惕

甚至严重的恐慌

(2020年1月27日,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扩散,农村开始封路,拍摄于浙江衢州,摄影师@拾城朱骏)

恐慌的人们

不知道病毒将如何对待他们

不知道自己的身体

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而本文就将为你揭示

这一切

Round1

病毒的进攻

病毒是一种寄生物

它们没有细胞结构

必须入侵人类等生物体

借助生物体的细胞进行增殖

因此

入侵

不择手段地入侵

便是病毒唯一的目标

(流感病毒在细胞内完成增殖后,正从细胞表面出芽释放,黄绿色为病毒,透射电镜成像,图片源自@NIAID)

它们四处游荡

寻找你身体的破绽

包括以皮肤和黏膜为主的

五大入侵方向

首先是你的

皮肤

皮肤覆盖在我们的身体表面

与外界大面积接触

然而皮肤的最外层

却是由死细胞组成的角质层

极难突破

几乎没有病毒

能从这里入侵

(手掌及脚掌皮肤的表皮结构示意,其他部位的皮肤没有透明层,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但是

当你被蚊虫叮咬、猫狗抓咬

文身、擦伤、皮肤溃疡

以及用不洁净的针头注射

均会令表皮防线出现漏洞

由蚊虫传播的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

以及由猫狗等动物传播的狂犬病毒等

多种病毒

便会趁虚而入

所以

请爱护你的皮肤

切莫自毁长城

(蚊虫叮咬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既然皮肤无法进入

那么同样暴露在外的

眼睛

便成了第二个入侵方向

然而

包裹眼球的眼睑(结膜)

每隔几秒

便会扫过眼球一次

以其分泌物清洗眼球、清除外来微粒

让病毒很少有机会感染眼睛

但是一些受污染的环境

仍有可能带来危害

例如不洁净的游泳池

或者用沾染病毒的手触摸眼睛

或者空气悬浮物中的病毒接触结膜

本次新冠肺炎中

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广发

就被怀疑通过结膜感染

(这也是为什么医护人员需要佩戴护目镜甚至面罩的原因,下图拍摄于湖北黄石市,摄影师@何戈)

接下来的第三个入侵方向

泌尿生殖道

也没有那么容易

以女性阴道为例

阴道上皮表层细胞不断脱落

不利于病毒附着

且阴道中通常有黏液保护

对人体有益的乳酸菌

也会选择在这里生活

创造出低pH的酸性环境

许多病毒对酸性环境敏感

只能退避三舍

(嗜酸乳杆菌,阴道菌群中的一种,图片源自@Wikimediacommons)

突破阴道防线的是

人类的性行为

性行为时

阴道上皮组织被破坏或磨损

病毒便获得了侵入内层的机会

臭名昭著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也称艾滋病毒)

甚至可以不待磨损

直接从上皮细胞中“挤身而过”

片刻欢娱之间

你就中招了

(HIV以人类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为入侵目标,下图黄色球形即淋巴细胞表面的HIV,扫描电镜成像,图片源自@VCG)

第4个入侵方向为

消化道

这里的环境对病毒而言

依然“恶劣”

它们先是在口腔中遭遇

能杀伤很多病毒的唾液

当到达胃部

又会碰到胃酸与消化酶

好不容易到达肠道

胆汁又将它们杀个几乎片甲不留

而且肠道中众多的有益菌群

也增加了病毒攻城掠地的难度

可谓层层设防

(消化道“防线”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能在这种条件下生存下来的病毒

往往得有点特殊技能

可以造成肠胃炎的轮状病毒

拥有三层蛋白质保护壳

从而保护它抵消

消化道“恶劣”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婴幼儿

他们的肠道菌群尚不完善

免疫系统也还未发育成熟

一旦病毒入侵肠道

便极易引发腹泻

(轮状病毒的三层蛋白质外壳,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而尴尬的是

对于成年人而言

HIV也会通过消化道进入

只不过是从“反方向”

这个方向几乎不会遇到阻碍

因为他们选择的是“肛交”

肛交时

直肠的上皮组织很容易被撕裂

HIV就这样“破门而入”

如入无人之境

这正是男同性恋人群

需要警惕艾滋病传播的原因

(人体直肠结构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说完皮肤、眼部、泌尿生殖道和消化道

接下来的第5个入侵方向

呼吸道

大量病毒

选择从这里入侵

(呼吸道主要病毒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以肺部为例

人类的肺部拥有约3亿个终末肺泡

展开后总面积高达100平方米

吸入的气体就在这100平方米中

充分接触、交换

被病毒入侵的机率

大大增加

(人体肺部结构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但呼吸道也并非毫不设防

其表面覆盖有纤毛

还有一层黏液包裹

一些病毒颗粒被黏液捕获

由纤毛推入咽喉

随即被吞咽

或被咳出

从而失去入侵的机会

(呼吸道上皮组织结构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皮肤、眼部、泌尿生殖道

以及消化道、呼吸道

这便是病毒的5大入侵方向

了解了这些

想必你也已经明白

你的身体已经为病毒

设置了重重防线

只要你注意保护

以及改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还是有很多机会阻止病毒的入侵

你的敌人强大、阴险、狡诈

但是你知彼知己

也就有了御敌之道

(病毒入侵的5大方向,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之前的你

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残暴的欢愉终将引来残暴的结局

病毒还是冲进了你的体内

是时候启动

下一个防御系统了

即先天免疫系统

来试试吧,禽兽们

Round2

人类的反击

先天免疫系统

之所以称为“先天”

是因为它是人类历经百万年进化后

为每个人类成员配备的

与生俱来的防御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三支大军构成

当病毒进入人体

受到攻击的细胞立即发出“警报”

随后

一支“警戒部队”便登场了

干扰素警告系统

干扰素是一种信号蛋白

它产生于受感染细胞的内部

可以抑制该细胞的合成功能

防止被病毒用于自我复制

(下图是被牛痘病毒感染的细胞,蓝色荧光标记的圆形是宿主细胞的细胞核,而细胞核旁边的蓝色区域则是病毒进行复制、装配的“病毒工厂”,图片源自@VCG)

另一方面

它也会被输送到细胞外表

向周围的细胞发出预警

“你们很可能被入侵”

“请随时准备关闭合成功能”

“以免被病毒利用”

与此同时

第二支大军

真正的“攻击部队”也开始出动

吞噬细胞

顾名思义

即负责“吞食”病毒等有害物质的细胞

(人体主要吞噬细胞示意,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其中

巨噬细胞

是吞噬细胞家族中的大胃王

它们平时处于

“四处闲逛偶尔进食”的“静养”状态

但当病毒出现

巨噬细胞便会如触电般活跃起来

大口吞食入侵者

(巨噬细胞正在吞食细菌,仅作示意,扫描电镜成像,图片源自@NIAID)

如果入侵者数量过多

巨噬细胞还会召唤其他吞噬细胞

前来助阵

中性粒细胞

便是最大的一支生力军

成年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

总兵力可以高达200亿只

(病原体被中性粒细胞的胞外陷阱所捕获,扫描电镜成像,图片源自@NIAID)

除了“预警部队”“攻击部队”

考虑到许多病毒表面缺少“抓手”

不利于吞噬细胞吞食

先天免疫系统又贴心地组建了

第三支大军

负责补充辅助的“助攻部队”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的补体蛋白大量出动

粘在入侵者的表面

一番“修饰”后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对病毒狼吞虎咽得更方便了

(补体的调理作用示意,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不过

也不要小瞧这些助攻手

许多时候它们也会直接出手

通过在病毒表面打孔

让病毒裂解

堪称“生撕活剥”

警戒部队、攻击部队、助攻部队

三支大军紧密配合

病毒们损失惨重

但是此时的你

也相当不爽

你的神经系统

开始促使体温升高

升高的体温再次加速免疫细胞

向感染区迁移

这种现象便是

发烧

为了向战斗部位输送援军

你的血管舒张、血流加快

毛细血管充血

导致你的肤色发红

甚至出现红斑

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血管中的细胞和体液

更容易向周围组织渗透

从而引发组织肿胀

如果是鼻腔肿胀

就会令你感到鼻塞

鼻腔血管中的液体不断渗出

又令你鼻涕大增

激战中死去的细胞

则会变成脓涕

(流涕的症状在人群中十分常见,下图为2018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巴西队教练蒂特擤鼻涕被抓拍,图片源自@VCG)

另一些化学物质

还会刺激神经末梢

造成肌肉疼痛

红、热、肿、痛

以上所有反应被称为

炎症反应

是你的身体对抗入侵者的体现

当你忍受炎症

似乎胜利在望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病毒在斗争中不断提高技能

与免疫系统对抗

包括

以惊人的速度复制增殖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流感病毒、鼻病毒在6-7个小时内

就可以在一个细胞内

复制成千上万的个体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曾引发1918年“西班牙流感”,死亡人数超过5000万人,图片源自@VCG)

腺病毒更是可以在一个细胞内

制造多达10万个病毒颗粒

是大多数病毒的10-100倍

可谓“基建狂魔”

此时即便先天免疫系统

已经消灭了许多病毒

但是病毒根本不在乎伤亡

它们是拥有集群优势的狂热分子

(腺病毒,具有二十面体的外形结构,图片源自@VCG)

还有些病毒

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它们找到了干扰“干扰素生产”的方法

比如麻疹病毒、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其外壳表面有大量刺突,图片源自@VCG)

总之

这是一场“非人”的入侵

病毒的任何策略

都残忍而合理

幸运的是

正当你手足无措之时

数个“侦察兵”悄然来到了你身体的军火库

一个隐藏的防御系统

被惊醒了

听!

这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怒吼!

Round3

决战

先天免疫系统“广谱性”显著

其工作方法是

“使用相同的武器,防御不同的病毒”

虽然可以消灭大部分入侵者

但是对特殊的、罕见的

以及“艺高人胆大”的狠角色

则显得力不从心

适应性免疫系统

则改换策略

“使用不同的武器,防御不同的病毒”

来一个,打一个

你的肉身

就是这么强大

(两大免疫系统特点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它由两支特种部队组成

但因杀伤力太过强大

稍有不慎便可能伤及自身

造成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调用这两支部队必须得有凭证

那么,凭证从哪里来呢?

前文提到的“侦察兵”

就担当了取得凭证的任务

它们由少量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组成

在前线战场“肢解”部分入侵者后

迅速撤出战场

并将入侵者身体的一部分

送达适应性免疫系统

这,就是凭证

(一个吞噬细胞正将病毒蛋白向多个T细胞传递,这个过程被称为“抗原呈递”,中间为吞噬细胞,图片源自@VCG)

拿到凭证的第一特种部队

T细胞

立即对入侵者的残肢展开研究

T细胞因在胸腺(Thymus)中成熟

而以胸腺第一个英文字母命名

在我们的身体中

拥有300亿个这样的T细胞特种兵

它们身怀各异的绝技

针对性击杀某种特异的病毒

(T细胞攻击受感染细胞概念图,灰色为T细胞,图片源自@NIAID)

经过比对

最能对付该病毒的那些T细胞被选中

特种兵生产工厂随即开动

以该T细胞为原型

大量生产新的特种兵

杀伤性T细胞

(cytotoxicTlymphocyte,CTL)

杀伤性T细胞出动

逐个扫描感染区的细胞

试图寻找被病毒入侵的细胞

并杀死它们

(3个杀伤性T细胞正在“围攻”中间的癌细胞,蓝色标记的是细胞核,红色标记的是含有杀伤性化学物质的囊泡,如同“死亡之吻”,攻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同理,图片源自@NIAID)

而此时

被病毒入侵的细胞也深明大义

它们在表面放出一种蛋白质

向杀伤性T细胞疾呼

“向我开炮”

于是

杀伤性T细胞将一种酶

注入被入侵的细胞

从而“毒死”后者

或者帮助后者启动“自杀程序”

与细胞内的病毒同归于尽

是为细胞凋亡

(杀伤性T细胞工作原理示意,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紧接着

吞噬细胞将死亡的细胞

连同病毒一起吞下

干干净净、了无痕迹

清除了受感染的细胞

但在细胞外还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存在

这时候就需要第二特种部队

B细胞

出场了

它因在骨髓(Bonemarrow)中发育成熟

而以骨髓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命名

拥有30亿个B细胞特种兵

同样针对不同的病毒

练就各自不同的本领

(下图粉色的为B细胞,扫描电镜成像,图片源自@VCG)

当B细胞拿到凭证经过比对

最能有效消灭某种病毒的某些B细胞被选中

特种兵生产工厂再次开动

不过这次工厂克隆出的细胞

不再直接奔向战场

而是把自己变成生产机器

生产出专门针对某种病毒的蛋白质

抗体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开始大量产生抗体,即图中Y型的小颗粒,概念图,图片源自@VCG)

抗体可以结合到病毒表面

让病毒失去入侵细胞的能力

也可以帮助补体标记病毒

利于吞噬细胞的吞食

甚至还可以通过胎盘

进入胎儿体内

为脆弱的新生儿提供保护

可见

抗体一出

病毒也就基本走上了绝境

(抗体大量附着在病毒表面,使其失去感染能力,概念图,图片源自@VCG)

在抗体的作用下

细胞外的病毒颗粒也终于被清除

现在

细胞内外,海晏河清

你的身体也恢复了正常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一些B细胞与T细胞早就未雨绸缪

它们不再生产抗体及杀伤性T细胞

而是留存下相应的“档案”

是为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

有了它们

当我们的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病毒

便会立即生产相应的抗体和杀伤性T细胞

在你几无察觉的感染初期

便将病毒清除

这也正是人们感染某些病毒后

不会再次感染发病的原因

(面对相同的病毒记忆B细胞可以迅速产生大量抗体;下图为概念图,上部为B细胞,下部为病毒,图片源自@VCG)

至此

想必你也已经清楚

皮肤等物理屏障

先天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

构成了我们人体的三层防御体系

再加上记忆细胞的“存档”

人体每经历一次病毒的进攻

免疫系统就有可能获得一次提升

正所谓

“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正是这样的机制

让人类在百万年来

从绝大多数的病毒进攻中

生存下来

这也正是人体的强大之处

(人体三层防御系统功能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这样的系统也存在明显的bug

适应性免疫系统虽然强大

才能生产出足够的抗体和杀伤性T细胞大军

这给病毒留出了可趁之机

它们往往

在适应免疫系统还没有启动前

便已经完成攻击

我们体内就没有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

导致病毒可以多次感染同一个人

(T细胞,适应免疫系统的“特种部队”,黄色为血小板,图片源自@VCG)

再者

人类向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扩张

使之前较少与人类接触的动物

与我们发生联系

新病毒

从这些野生动物身上

不断跳跃到人类

令我们的免疫系统应接不睱

例如

世界上已知最恐怖的病毒之一

致死率超过50%的埃博拉病毒

便可能是从果蝠跳跃到人类的

(赞比亚卡桑卡国家公园中的果蝠,图片源自@VCG)

而广为人知的HIV

其1型病毒由黑猩猩跳跃到人类

却已经感染了7500万人

今天

全球每200个人不到

就有一个人携带该病毒

HIV会把自己的基因

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

并占有人类的免疫系统

造成该病毒的清除极为困难

(非洲利比里亚黑猩猩,图片源自@VCG)

更为严峻的是

现有的病毒通过基因突变、重组重配

也在不断

进化

加速了病毒在物种之间的跳跃

1997年

人们第一次发现

基因重配后的禽流感病毒H5N1

居然感染了人类

之后又陆续发现了

H7N7、H9N2、H7N9等诸多亚型

可见进化之繁多

(2005年11月8日禽流感疫情下的一张当天的报纸,拍摄于上海活禽交易市场,摄影师@吕威)

2002年-2003年

原本感染蝙蝠的冠状病毒

传播给果子狸并发生突变

突变后的病毒造成了严重的人类疫情

SARS

(2003年4月28日SARS疫情期间,西安公交公司给收回的钱消毒,摄影师@拾城摄近求远)

而17年后的今天

这一幕居然又一次上演

新冠病毒已经造成数万人感染

是现代中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一

(2020年1月25日湖北G50高速黄石出口,防疫人员在测量进城人员体温,摄影师@周巍)

我们还有什么武器

与病毒对抗呢?

Round4

下一场战争

从约1000年前的北宋时起

为了预防天花病毒的感染

中国古人将天花患者的脓液或痂

接种到健康人身上

是为种痘

18世纪90年代

英国医生EdwardJenner

将种痘法予以改进

使用牛的天花病毒接种

是为牛痘

后来的人们终于知道

种痘相当于

利用记忆B细胞的特性

促使人体产生了对抗天花病毒的抗体

疫苗

就此诞生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拍摄于吉林洮南,摄影师@邱会宁)

此后

我们利用记忆B细胞的特性

生产出了针对不同病毒的更多疫苗

天花病毒也成为人类有史以来

彻底消灭的第一种病毒

这是人类抗击病毒战争的里程碑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

我们对病毒和人体免疫系统的

科学认知

这是人类想要在病毒战争中取得胜利

所必须依赖的最强大的武器

(现在我们有了更多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下图是正在进行胸部CT检查的医护人员,拍摄于新疆伊犁,摄影师@赖宇宁)

如今

我们通过了解病毒的入侵方式

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原理

在病毒入侵人体的各个环节“设卡”干扰

还研发出了许多抗病毒药物

有的药物成分

可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有的让病毒无法脱去其蛋白质外壳

有的则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

这正是我们今天

对抗新冠病毒的坚实基础

(2月9日米-171直升机运输抗击疫情的药物和各类物资,从安徽亳州出发只用2.5小时就抵达湖北黄石,摄影师@何戈)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

直到1901年

我们才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病毒

黄热病毒

我们对病毒世界了解还远远不够

我们对自身免疫系统的了解

也远远不够

路还很长

也许我们无法预期

人与病毒的战争多久结束

科学研究将是整个人类必须坚持的方向

也是中华民族想要走得更远更坚实

所必须坚持的方向

“登高极目方知天地之大

置己苍茫乃知寸身之微”

科学加油!

人类加油!

在下一波病毒来临之前

请让我们更加强大

(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参考文献】

1.LaurenSompayrac,《病毒学概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

2.S.J.Flint等,《病毒学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LaurenSompayrac,《免疫学概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

THE END
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病毒细菌四氯化碳立克次体疟原虫细胞核缩小、消失见于()o水肿细胞变性细胞萎缩细胞坏死细胞以上均不可有关湿性坏疽的正确描述是()o四肢末端最为常见腐败茵的感染一般较轻常发生于肺、子宫、阑尾等内脏坏死组织内产生大量气体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从一种类型的成熟组织细胞转变成另一种成熟的组织细胞的过程称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24138410.html
2.细胞核缩小消失见于()细胞核缩小、消失见于() A.水肿细胞 B.变性细胞 C.萎缩细胞 D.坏死细胞 E.以上均不可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关于健康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体格健全 B.不生病 C.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9827749.html
1.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A. 核碎片常见 B. 细胞膜破裂 C. 细胞、组织轮廓残留 D. 间质胶原纤维崩解 答案: C 17. 干酪样坏死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征性病变? A. 病毒感染 B. 细菌感染 C. 结核病 D. 寄生虫病 答案: C 18. 关于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常见于四肢末端 ...https://www.yjbys.com/edu/cpp/170313.html
2.细胞核缩小消失可在下列哪种细胞出现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细胞核缩小、消失可在下列哪种细胞出现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题本,提高学习效率。考试刷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5c8705a03f9c41cd823d908b009714ba.html?fm=bda5a41eecf094b169afdf112ec92ab09a
3.广东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考试试题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40135.html
4.病理主治医师考试题B.肝淤血时,脂肪变性首先累及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 C.肾远曲小管容易发生脂肪变性 D.严重贫血时,心脏乳头肌可呈虎斑状 E.心肌脂肪变性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9.下述哪项肝细胞的病理改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 A.细胞内大量糖原沉积 B.核内出现假包含体 ...https://www.med66.com/binglizhuzhi/yu201201047364.shtml